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

/5

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不同的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故选B项;新的学术观点并不单纯依赖于新史料的发现,即使是最常见的资料,在新的思路下,用新的观念去阅读时,也能提出新观点,排除 A项;材料未反映时代发展的进程,排除 C项;

学术争论有利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但历史的真实是指实实在在的已发生的历史事实,不经过任何的加工修饰,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排除D项。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

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

B.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

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

()

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解析:题干中图1反映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采桑技术,图2反映的是汉族妇女学会了北方民族“烙饼”的制作技术,据此可知,两幅画反映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排除A项;图1反映了北朝统治者的封建化政策,图2反映的是南朝汉族统治者的政策,排除B项;图1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采桑技术,并不代表在北朝时期,其统治者“普遍推行农耕生产”,排除D项。

(2019?合肥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区。这表明

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 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南方经济实力增加,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

衡,故选B项;A项表述本身有歧义,且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决定”表述过于绝对,

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技术还是占据优势,排除 C项;D项从题干中无法反映,

排除。

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记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解析: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故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魏晋至隋唐时期南北方经

象,与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不符,故 D项错误。

5.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 1~图3所示。这表明汉代 ()

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

济文化交流加强,不能体现出江南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至隋唐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材料中的著作都记载了相关内容,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史书记载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现

是出现了“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养老”等社会现象,故选B项;题干中的三个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并未体现出“内法”,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个图片反映的是社会现象,并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也不是儒学官方化的结果,排除 C、D两项。

《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A.注重规范官员私德 B.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

C.重视传承宗法观念 D.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

解析:据材料可知《晋律》儒家化倾向明显,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礼与律同具法的效力,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故选D项;材料强调儒家的礼制精神而不是官员的私德,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宗法观念包含亲亲尊尊、忠孝观念、男尊女卑等方面,材料强调儒家的礼制精神,排除C项。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解析:审判案件是治国的重要方面,汉武帝时期将儒家思想引入司法审判,“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故选B项;“六经”是儒家经典,里面并没有收录大量法律文献,排除A项;汉武帝独尊儒术,而非推崇依法治国,排除 C项;材料体现的

是汉代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人文色彩,排除 D项。

(2019?开封一模)据《汉书?薛宣传》载:博士申咸官拜给事中,多次诋毁薛宣。薛宣儿子薛况收买刺客杨明,在宫门外削断了申咸的鼻子、嘴唇。御史中丞等人拟议奏明皇上,将薛况和杨明判死刑。但是廷尉为薛况辩护说:“⋯⋯原(薛)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加诋欺,辑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 ”最后的判决是:“(薛)况

竟减罪一等,徙敦煌。”材料体现出()A.廷尉可以改变法律判决的结果 B.儒家伦理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

/5

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限时集训题魏晋南北朝练习题(解析版)

/5

C.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汉代法律体现了官僚的特权

解析:由廷尉为薛况辩护的内容及判决的结果可知法律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廷尉只是辩护而不是直接作出判决,改变法律判决结果的是司法审判的依据,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司法审判的依据而不是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官僚的特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D项。

(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史实的如实记录,而材料信息未体现,A项错误;官修史书更易颂当时,使历史评价有失公正, B项错误;解释历史往往都带有主

观性,而非客观性,D项错误。

(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

精细,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限田”“占田”“均田”“方田”等记载,史书中接踵而至,承继不断。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

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稳定基层统治秩序

()

B.巩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D.限制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

解析:选B。封建统治者注重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其本质目的就是在控制自耕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对其专制统治经济基础的维护,故 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

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并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单单通过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并不能实现基层统治秩序的稳定,故 C项错误;封建统治者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最

高代言人,其任何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而非限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故D项错误。

12.西汉以来,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纷争不已,唐初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仰靠,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一举措()A.导致唐以后儒学家因循守旧 B.规范官员的从政行为

C.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 D.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D。根据材料“唐初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及唐以后的儒学家因循守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在唐朝作为科

举考试的标准,而不是规范官员的从政行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与材料无关,排除 C项。

13.(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

孟子屈原荀子

子贡范蠡廉颇

老子商鞅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

李斯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

[规范解答]第一步: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合适的论证角度通过研读材料,从中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材料内容

信息获取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时空限定为“东汉时期”;内容

限定为“人物等级划分”

人的等级分圣人、仁人、智人、愚人等

划分标准体现了“仁”的思想

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排在前列

体现了作者尊孔崇儒的思想

尧、舜、周文王等排首位,夏桀、商纣分处末两位

体现了《汉书》褒善惩恶的道德

秦始皇被列在了中下位置

秦始皇的地位较为低下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提炼出论证的角度:

角度一

划分标准是儒家思想

角度二

体现了作者尊孔崇儒的思想

角度三

体现了褒善惩恶的道德观

角度四

把秦始皇划分为“中下”是不科学的

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角度选论据

角度一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以及“三纲五常”新的道德标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角度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尤其是孔子推崇古代尧、舜的圣贤之治,

维护周礼下的人伦秩序,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角度三

尧、舜施行仁政,被列位圣人;秦始皇虽建立了名垂千古的伟业,但由于其后期的暴政而仅仅排在了中下的位置;夏桀、商纣由于其暴虐无道,导致国家的

灭亡,分别被排在了最后两位

角度四

秦始皇统一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有利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三段式”作答

示例一:

看法:汉代班固评价人物等级的标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说明: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东汉史学家班固受到儒家道德标准的影响,因此把尧、舜、周文王、孔子看作圣人,把孟子、荀子看作仁人。之所以把在春秋争霸中破坏礼乐制度的宋襄公和暴虐无道的夏桀、商纣看作下等人,是因为他们不符合儒家仁、德、礼的道德标准。

结论:由此可知,不同时代评价人物的标准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主流思想。

示例二: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尊孔崇儒的思想。

说明:班固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儒家“仁”“礼”的思想,维护等级秩序、颂扬“仁政”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