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_第1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_第2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_第3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_第4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难点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课堂探究情景导入:师: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学校领导建议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叫同学们积极发言,献计献策,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咱班同学们也都很关心此事,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生:……师:归纳一些同学的典型发言指出:咱班同学都积极发言,气氛热烈,颇有百家争鸣的味道。不但气氛如此,而且同学们的观点也能看到诸子的影子。(稍顿)我看到有同学笑、有同学摇头,表示怀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看看是不是这样。探究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孟子材料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材料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材料4: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材料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材料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1、孟子其人:孟子,名,是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2、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①内容:要求统治者以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②发展:提出“”的主张。③实现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和是国家的三件宝物。(2)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3)义利观(道德思想):倡导“”;他强调先后、舍取;要求人们应具有“”的人格精神。影响:“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3、地位及影响(1)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2)唐代以后,《》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材料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材料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材料: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1、荀子其人:荀况是时期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代表的利益。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2)道德思想——“性恶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和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3)政治思想——“礼法并施”:①内容:认为治国应以为主,礼法并施。②影响(1)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2)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探究二:墨子与墨家材料1: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材料2:(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3: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

1、墨子及墨家组织: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严密的组织,成员被称为。墨者团体的领导人称。墨子是第一个巨子。墨者的行动必须遵从巨子的指挥。2、思想主张(1)“兼爱”(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儒家的“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儒家的“仁”是以为基础的,是有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的、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2)“非攻”:,就是反对的战争,主张各国。(3)“尚力”、“节用”、“节葬”:强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3、墨家思想地位的变迁:(由“兼爱”和“尚力”可以看出)墨家思想代表了,特别是利益。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但战国以后,其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探究三:庄子与道家材料1: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粒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庄子·秋水》材料2:天与人不相胜也。——《庄子·秋水》1、庄子其人: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隐士,家的的主要代表。性格特征:鄙视。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齐物”:即齐一万物。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2)人生态度:“逍遥”①“逍遥”的人生态度是对“齐物”观点的发展;②具体含义: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的态度;③实现方法:是“”,不要受各种外在条件左右。(3)哲学思想(天命论)——天与人“不相胜”:庄子说的“天”是指,“人”是指人为,人必须顺从自然。3、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的成就:庄子的寓言、散文中蕴含着深邃的和神奇的风格;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探究四:韩非与法家材料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材料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1、韩非其人:战国的思想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1)法、术、势相结合①目的:建立一个的中央集权国家。②基本含义:法律是处理政事的;权术是君主控御君臣的:势力是君主的、,即权威,是君主的“”。③关系: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是法和术的前提;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2)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3、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外儒内法”)探究五:孙膑与兵家1、孙膑其人:孙膑是战国时期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其他各家的想。2、军事思想(1)强调要懂得战争的;(2)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2)重视的作用。探究六: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历史影响(一)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2、社会原因: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3、政治原因: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4、教育方面: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二)历史影响:1、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分:(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的理论武器。3、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小结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同学们的讨论,是不是有百家争鸣的味道,并受诸子的影响呢下面,大家再通过表格把这节课的要点系统一下。学派代表人物代表利益思想主张儒家孟子新兴地主①②性善论③义利观荀子①制天命而用之②③礼法并施墨家墨子小生产者①②③尚力④节用、节葬道家庄子没落奴隶主贵族①齐物②逍遥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服从自然法家韩非子地主①相结合②变法革新兵家孙膑地主①重视战争规律②利用和创造形势③重视人的作用巩固练习1、在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法家B道家C儒家D佛教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以此比喻()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已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5、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者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6、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讨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兼相爱,交相利”、“天与人不相胜”、“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朝三暮四”这一成语反映了庄子()A、“齐物”的观点B、“逍遥”的人生态度C、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D、对社会不公平鄙视的态度8、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