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材料二: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材料三: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他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改善民族关系?(4)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1)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2)以民为本;重视农业。(3)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的措施有: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以民为本;唐太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农业。(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他采取改善民族关系的办法是: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的效果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名称:南立现在是,北端现在是。(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材料二唐朝诗人皮日休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3)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据材料二你怎样评价他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答案】(1)余杭(今杭州),涿郡(今北京)。(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隋炀帝;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可知,大运河南到余杭(今杭州),北起涿郡(今北京)。(2)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出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给平民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指南针。(2)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论述: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结论: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5.航海壮举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一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一一《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一一(新加坡)李光耀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答案】(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和平交往,公平交易。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解析】【详解】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和“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根据材料二“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和平交往,公平交易。(3)根据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可知,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三: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4)材料四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君和人民的关系;措施: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中华:汉族,夷狄:少数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3)和亲、会盟;藏族(4)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间的友好关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唐太宗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为了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材料二“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的“中华”指汉族,“夷狄”指的是少数民族。(3)根据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正式会盟”可知,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4)根据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材料二反映唐太宗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举出一个敢于直言的“忠臣”。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样做的。【答案】(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3)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民力量伟大的民本思想。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由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他重用善于进谏的魏征,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依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密切了唐与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8.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材料三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有哪些?(4)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最初目的: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最主要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措施: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②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不准商船、渔船“片帆出海”。③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④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可知: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有,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不准商船、渔船“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是,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点睛】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完全拒绝;即使如此,它也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9•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圏二北宋紙币冕版拓片材料二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北宋《东京梦华录》材料三苏湖热,天下足。苏常热,天下足。南宋访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材料一中的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拓片,出现在四川地区,该纸币叫什么?(2)分析材料一、二,最能反映宋代方面的繁荣景象?(填字母序号)商业贸易手工业农业(3)阅读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文字信息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现象?该现象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因素?【答案】(1)交子(2)A(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完成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解析】【详解】(1)依据题干“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拓片,出现在四川地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为了携带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商业的流通。(2)依据材料一图片中《货郎图》反映了商品的流通;纸币的出现便于商品贸易的货币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材料二“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反映了贸易数额比较大。由此可知材料一、二反映了宋朝商业的繁荣。填A。(3)依据材料三“苏湖热,天下足。苏常热,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其意大致,南方苏湖地区农业丰收,可以满足天下人民的生活需要;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地区。这些反映了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许多北方的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适宜;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等,促使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沁园春•雪》中对我国古代一些帝王的评价。(1)请你写出词中提到的唐宗是谁?(2)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对唐宗进行评价。【答案】(1)唐太宗。(2)唐太宗时期,在政治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许多有作为的大臣,并完善各种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改革赋税制度。注重减轻老百姓服役的天数,规定可以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法律上,宽省刑法,减轻对人民的处罚,在《隋律》的基础上编写《唐律疏议》。所以唐太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2)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在政治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许多有作为的大臣,并完善各种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改革赋税制度。注重减轻老百姓服役的天数,规定可以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法律上,宽省刑法,减轻对人民的处罚,在《隋律》的基础上编写《唐律疏议》。所以唐太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明朝既有一个个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谱写一曲不畏强暴抗击外敌的热血颂歌,也有杨帆驰骋、傲视群雄、踏浪高歌的辉煌。(戎马一生杀尽倭寇留正气)

图一图二(1)观察图一,指出图中箭头所指的地区发生了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图二人物是谁?为遏制这一事件,他取得的一次辉煌战役发生在哪里?(杨帆踏浪和平之旅耀千秋)人物號布(杨帆踏浪和平之旅耀千秋)人物號布1405一1433年1492-1504年人数27800XS3A200^8瑚汝4次船只大小卡24咪筋米到MB耐三+多个国初哋区徴备(3)图三是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最远到哪里?共有几次?(4)通过图四郑和和哥伦布航行对比,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答案】(1)明朝抗倭斗争;原因: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2)戚继光;浙江台州。(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七次。(4)①时间早;②次数多;③规模大;④人数多;【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图片信息“明朝抗倭”“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中箭头所指的地区发生了明朝抗倭斗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2)结合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知,图中的人物是戚继光。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3)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4)从图表中不难看出:时间上,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哥伦布始于1492年,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航行次数上,郑和下西洋共7次,哥伦布共4次,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方面上,郑和下西洋大小船只200多艘,哥伦布最少3只,最多17只,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大;航行的人数上,郑和下西洋约2.7—2.8万人,哥伦布最少90人,最多1500人,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人数多。12.材料论述题。材料玄奘(602—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有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摘编自张娟《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1)高僧玄奘和鉴真都生活于哪个朝代?(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答案】(1)唐朝(2)[答案示例]观点:对外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论述:材料中,玄奘回国后,译佛经1300多卷,促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也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佛学建筑、医学、艺术、饮食等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交往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前往日本的使者和僧人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朝同天竺的交往也很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2)观点:对外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建筑、医学、艺术、饮食等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交往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点睛】此题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唐朝时期,前往日本的使者和僧人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佛学建筑、医学、艺术、饮食等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朝同天竺的交往也很频繁,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为中印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13.一提起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人们往往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无疑是极其伟大的,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质地优良、方便而又经济的书写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延续和发展。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西传,则成为促进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有力杠杆。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弗•培根认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按:指印刷术)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按:指火药)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按:指指南针)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而四大发明毕竟是中国科技文化史上很小的一部分,仅仅知道四大发明,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史还是远远不够的。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极其光辉灿烂的,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对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说,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0——夏鹏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请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以“科技”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毕昇。(2)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宋代发明的指南针被运用于航海之上,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近代印刷术的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2)宋代的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论述:由材料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宋代的三项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点睛】此题注意识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北宋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14.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材料三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限制商业的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否定商业的是道家。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限制商业的是法家。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任答3点即可)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3)表现:海禁政策,行会制度。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认识: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