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运动咀嚼功能_第1页
下颌运动咀嚼功能_第2页
下颌运动咀嚼功能_第3页
下颌运动咀嚼功能_第4页
下颌运动咀嚼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颌运动

咀嚼功能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戴红卫第七章口腔功能1目的与要求掌握: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咀嚼效率和吞咽过程;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熟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咀嚼肌力、牙牙合力及牙周潜力概念及意义;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了解:下颌运动轨迹描述;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周期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2

第一节下颌运动为什么要学习下颌运动?

*通过下颌运动的特征对颞下颌关节病变做分析诊断及判断疗效

*根据下颌运动规律设计牙合架

*根据下颌的个体特征设计制作修复体

3掌握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咀嚼效率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熟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咀嚼肌力、牙牙合力及牙周潜力概念及意义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了解下颌运动轨迹描述;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周期、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4下颌的肌肉神经系统颞下颌关节牙合下颌运动5浅感觉舌、唇、腔粘膜、口周组织三叉神经半月神经结三叉神经感觉核中央后回下部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三叉神经运动纤维神经传入路径神经传出路径6第一节下颌运动一、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一)解剖因素(二)神经肌肉的制约因素二、下颌运动的形式与范围(一)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二)切点运动轨迹7一.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一)解剖因素

1.双侧颞下颌关节与韧带

2.牙合的因素

(二)神经肌肉的制约因素

8

(一)解剖因素

1.双侧颞下颌关节与韧带

1)髁突

2)关节窝

3)关节盘

4)关节囊

5)关节韧带(3/侧)

91)髁突Condyloid

略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髁突横轴的延长线相交于枕骨大孔之后,构成145°-160°的夹角此角度增加了下颌侧方运动的稳定性。102)关节窝

Glenoid

fossa

窝大头小利于回旋,似三角形。底边在前,为关节结节,内后边为岩鼓裂,岩鳞裂和鼓鳞裂。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仅有薄骨板相隔关节窝与外耳道、中耳紧密相邻。113)关节盘(DiscusArticularis)(a)位置:位于关节窝和髁状突之间(b)形状:形呈卵圆形,内外径大于前后径(c)厚度:其厚度不是均匀一致的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124)关节囊Capsula

Articularis

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附着:

外侧被颞下颌韧带加强上前方附着于关节结节顶的前方

上后方附着于鼓鳞裂

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融合

外侧附于颧弓,关节窝的边缘和关节后结节

内侧止于蝶骨嵴

下方止于髁状突颈部关节上腔:滑动关节关节下腔:转动关节135)关节韧带(3/侧)

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作用是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一定的制约性。14(一)解剖因素

2.牙合因素

1)垂直方向:闭合中止

2)水平方向:引导下颌的前伸及侧方运动15颞下颌关节相对机械地控制下颌运动的范围和运动方式,但它是固定的,难以改变的牙合形态尽管也是机械性的制约,但可以修改,甚至重建

16(二)神经肌肉的制约因素

意识反应(ConsciousResponse)--咀嚼、吞咽、言语等生理活动下意识反应(SubconsciousnessResponse)

--磨牙、紧咬牙等咬合的程序化作用

垂直向杵臼式的咀嚼运动水平向的下颌运动

17神经肌肉的作用方式

干扰

CNS肌肉下颌特殊的运动型

牙周本体感受器大脑整合牙合垂直向杵臼式的咀嚼运动水平向的下颌运动18

下颌运动以神经为主导,肌肉为动力,为牙合所程序

下颌运动属于随意运动,但其中一些复杂而频繁重复的动作如咀嚼形成了个体习惯运动型下颌运动19二.下颌运动的形式与范围1、边缘运动(一)下颌运动的范围2、叩齿运动3、功能运动1、直接记录法(二)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2、下颌运动轨迹描计3、髁突运动轨迹描计(三)切点运动轨迹20(一)下颌运动的范围1、习惯性开闭口运动

叩齿运动(tappingmovement)2、功能运动在功能范围内的运动叫功能运动21(一)下颌运动的范围3、边缘运动定义

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来进行表示边缘运动轨迹的临床应用

边缘运动轨迹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在同一个体上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利用边缘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和范围大小等特点,可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状态的指征

22

(二)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开口度与开口型1、直接记录法下颌前伸与侧方运动2、下颌运动轨迹描计3、髁突运动轨迹描计231、直接记录法

⑴开口度:上下颌中切牙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限。(a)测量法---40mm(b)并指法---三指

24⑵开口型:

颏部和下颌中切牙中线直向下,开口型是↓若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则为异常。25

1、直接记录法

(3)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前伸时下颌切牙应能超过上颌切牙并呈直线前进侧方运动时两侧运动的范围基本相等。

异常前伸受限或偏移侧向运动幅度变小或不对称2627(二)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2、下颌运动轨迹描计

多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andibular

Kinesiongraph,MKG)进行记录

①磁钢-下颌中切牙的唇侧②磁敏传感器③显示装置-下颌运动轨迹MKG28(二)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3、髁突运动轨迹描计--描记髁突的位移

转动:使髁突局部以较小的活动,达到前方最大范围的张口度

滑动:运动中心的移动,整体位移

髁突的运动形式29

髁突运动

开闭口时侧方运动时(Bennett运动)工作侧:主要是转动

非工作侧:向前向内向下小开口:转动(∠20MM)大开口:滑动+转动边缘开口:转动前伸后退时-主要是滑动

30(三)切点运动轨迹

下颌的边缘运动三个方面功能运动习惯性的开闭口运动(叩齿运动)

31基本颌位

A、下颌后退接触位RCP(retrudedcontactposition)下颌从其ICP后退,不脱离牙的接触,至其最后的位置,称下颌后退接触位(RetrudedContactPosition,RCP),RCP的咬合接触关系称正中关系合(CRO)RCP是TMJ局部对髁突向后移动的可让性的表现RCP为下颌韧带位RCP是髁突的最后位髁突在其最后位——在其铰链运动的范围内、上下颌之间的关系称正中关系(CentralRelation,CR)

32B、ICP(intercuspalposition)牙尖交错位

什么叫牙尖交错位?

下颌在牙尖交错合(ICO)时所处的位置叫牙尖交错位。ICP正常的表现是:上下牙弓中线正对,两侧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两侧颌骨肌肉对称协调,口颌系统功能正常。ICP体现咬合、TMJ、肌肉三者的关系33C、下颌姿势位MPP

(manchbular

postualposition)定义:当一个人站立或坐正,两眼平视前方,头前方的肌肉张力与头后方的肌肉张力是相等的,因而使头部及下颌保持平衡,既不后仰也不前倾,这个时候的颌位也是息止的,但不单是息止的,还有身体和头部的标准体位,使肌力平衡;再者,在此位的各颌骨肌的张力并非均等和极小。下颌姿势位不等同于息止牙合位。息止颌位的定义:不说话、不咀嚼、不吞咽时,下颌所处的位置。34姿势对功能运动的影响

头直立-----------牙接触在ICP面后仰约45度--牙接触在ICP的后方警备进食位------牙接触在ICP的前方

35三个基本颌位,分别体现口颌系统(牙、颌肌与颞颌关节)的特性ICP体现上下牙最广泛接触的颌位RCP体现TMJ后退接触的颌位MPP体现下颌肌功能最小的颌位361、矢状面的边缘运动和功能运动向后最大边缘CR→B→E向前最大边缘F→E上边缘CR→CO→FCR-正中关系R-息止合位CO-正中合E-最大张口位F-最前伸位h-习惯性开口运动轨迹372、水平面的边缘运动及功能运动左边缘左边缘前伸右边缘右边缘前伸CR-正中关系L.R-左右运动最大限度CO-正中MR1-咀嚼运动初期MR2-咀嚼运动后期IEC-切牙对刃位F-最前伸位383、冠状面的边缘运动和功能运动

左侧上边缘左最大张口右上边缘右最大张口CO-正中L.R-左右运动最大限度E-边缘运动的下端39第二节咀嚼功能一、咀嚼的意义

㈠咀嚼的定义㈡咀嚼系统的组成㈢咀嚼的意义二、咀嚼运动㈠咀嚼运动特点㈡咀嚼运动的肌肉㈢咀嚼的运动形式㈣咀嚼循环㈤咀嚼周期㈥咀嚼类型㈦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㈧咀嚼效率㈨磨耗与磨损㈩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40一、咀嚼的意义㈠咀嚼的定义咀嚼(chewing,mastication)是指将食物摄取、粉碎、与唾液混合最终形成食团的一连串生理活动过程。咀嚼(mastication)为复杂的反射活动

41㈡咀嚼系统(masticatorysystem)的组成神经系统起支配作用

咀嚼肌收缩颞下颌关节

颌骨

牙齿牙周组织节律性运动咀嚼是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颞下领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动。42大脑半球型式发生器颌骨舌骨舌颊运动神经核团肌肉相应的节律性活动下颌、舌等的节律性运动力作用于食物并传导到牙周组织食物与唾液的机械混合软食团吞咽关节、肌肉和粘膜牙周韧带传入神经感受反馈粘膜431、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2、咀嚼可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3、咀嚼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4、咀嚼具有清洁作用5、咀嚼具有排除异物的作用6、咀嚼具有发育促进作用7、咀嚼具有精神心理效果8、咀嚼具有嗅觉味觉的促进作用㈢咀嚼的意义44二、咀嚼运动㈠咀嚼运动特点

功能运动:为复杂的反射性活动。协同性:关节、肌肉、合、唇、颊、舌㈡咀嚼运动的肌肉

闭口相及咬合相活动的肌肉有嚼肌、颞肌、翼内肌及上翼外肌

开口相活动的肌肉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下翼外肌

45嚼肌和颞肌下翼外肌收缩

下翼外肌收缩

闭口

翼内肌

接近咬合相

嚼肌和颞肌

翼内肌

翼内肌

翼内肌

46㈢咀嚼的运动形式基本形式:开闭、前后、侧方咀嚼的作用:切碎、压碎、磨细咀嚼循环47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优点----可以教小力量举起或移动较重的重物手推車、胡桃鉗、开瓶器、裁紙刀即属此类杠杆。48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力点位于支点和阻力点之间,所以力臂小于阻力臂,所需的作用力较阻力大。这种杠杆虽然费力,但能换来距离较大的移动,赢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弯曲在肘部的手臂、镊子、筷子、扫帚即属此类杠杆。49切碎食物切割主要是通过下颌的开口前伸运动,经上下牙的前伸咬合而实现

三类杠杆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提下颌肌群为动力点50压碎与磨细食物

压碎是指垂直方向将食物捣碎

磨细则是指伴有下颌侧方运动将食物研磨

两种运动交替综合,反复进行

二类杠杆:

非工作侧髁突为支点,工作侧的升颌肌群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51㈣咀嚼循环

将食物被切牙咬断或直接送入口内,置于后牙牙合面上准备咀嚼,一次仅能咬通一部分,在舌、颊的协同动作中,食物反复被咀嚼,直至形成适合各人吞咽的程度,才离开牙列牙合面,形成食团,准备吞咽,称为咀嚼循环。521、前牙的牙合运循环前牙的牙合运循环前牙的切割运动的全过程是以正中牙合位为始终,周而复始

53

运动牙合关节肌

小开口牙尖交错转动(下腔)双二腹肌(2cm)无接触双翼外肌前伸无接触滑动(上腔)双翼外肌下头闭口无接触转运(下腔)双颞肌、咬肌后退切缘相对,滑动(上腔)双颞肌后份沿上前牙舌侧

前牙牙合运循环542、后牙的牙合运循环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就是在对食物捣碎和磨细的咀嚼运动中,下颌先向下、外(即向工作侧),继而向上,使工作侧同名牙尖彼此相对,然后下颌磨牙颊尖的颊斜面,沿上颌磨牙颊尖的舌斜面向舌侧滑行回到正中牙合位这样一个重要的运动过程552、后牙的牙合运循环运动牙合关节肌肉工作侧非工作侧工作侧非工作侧小开口ICO

转动转动双翼外肌-无接触双二腹肌向工作侧无接触转动滑动翼内肌翼外肌下头闭口无接触转动转动双颞肌、嚼肌-同名牙尖向非工作侧下颊尖颊斜面沿转动滑动翼外肌下头翼内肌上颊尖舌斜面-ICO-下颊尖舌斜面沿上舌尖颊斜面1/2

56㈤咀嚼周期定义

咀嚼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重复性。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自上下颌牙齿咬合接触至分离,再经闭合至咬合接触为一个周期,称之为咀嚼周期。57咀嚼过程从食物入口,经切割、压碎、磨细直至吞咽的一系列运动,称之咀嚼过程咀嚼过程静止期食物入口期

吞咽期

食团形成

食物定位(转送)期

咀嚼基本期58㈥咀嚼类型1、双侧咀嚼运动2、单侧咀嚼运动、前伸咀嚼双侧同时咀嚼双侧交替咀嚼591、双侧咀嚼运动(1)双侧交替咀嚼

当左右两侧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牙合无障碍时,多是双向交替地咀嚼,有利于牙合的稳定和自洁作用(2)双侧同时咀嚼一般在咀嚼末期,吞咽前发生

602、单侧咀嚼运动

前伸咀嚼(1)病因:牙列、牙周、肌肉和关节存在病变或功能紊乱。回避牙合的早接触。(2)

危害:可导致牙弓向咀嚼侧旋转下前牙中线偏向咀嚼侧面部两侧发育不对称分短期的和习惯性的61

㈦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咀嚼肌力、牙合力和最大牙合力、牙周潜力1、咀嚼肌力2、最大牙合力与牙合力(咀嚼压力)3、牙周潜力

(1)定义:咀嚼肌收缩发挥的最大力(2)大小:与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呈正比

10kg/cm2

(3)影响因素肌纤维数量肌纤维类型个体差异62

㈦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1、咀嚼肌力2、最大牙合力与牙合力(咀嚼压力)3、牙周潜力⑴定义:最大牙合力: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力牙合力(咀嚼压力):上下牙咬牙合时,牙周组织实际承受的力(2)大小

①小于咀嚼力②与性别、年龄、牙位、牙周组织、咀嚼肌、颌骨、咬合状态及食物有关③同一个体,牙合力大小的顺序为:

6>7>8>5>4>3>1>2

63牙齿

8765432112345678上男

45.548.249.435.126.819.311.512.212.011.519.727.335.050.446.345.8颌女

33.749.942.330.322.116.79.710.210.29.816.122.229.742.640.435.7下男

47.448.348.336.728.021.513.713.013.111.620.829.036.347.947.846.7颌女

35.241.842.330.824.617.611.611.311.411.417.524.830.841.242.236.2最大牙合力的均数64(3)影响因素①性别:男>女②年龄:15-20岁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