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_第1页
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_第2页
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_第3页
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_第4页
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共5页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开展的契机、学校开展的机遇,也是老师开展的时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要擅长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才能。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全面进步老师的专业技能,而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老师专业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以学科组建立为抓手,突出教研团队的价值1.重视学科组建立。学校要加强各学科组的制度建立,完善学科组的管理机制和鼓励机制,保障学科组职能的有效发挥。校本教研的核心必须是学科组,教研活动由学科组长负责。学校可制定相应的教研制度,主要包括老师业务学习制度、集体研究和备课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以及校领导联络学科组制度等。2.重视学科组长的选拔与培训。学科组建立,组长的选择是关键。学校要选拔学科专业才能与研究才能能得到大家公认的骨干老师担任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同时要重视学科组长的培训,使其发挥专业引领作用。3.健全鼓励制度。学校要健全精神和物质鼓励制度。每年要划拨一定资金作为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的专项资金。建立教研组考核制度,每学期根据各学科组考核得分评出先进教研组,并给予奖励。要把参加校本教研情况作为老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校本教研能手及校内名师评选机制。二、建立老师理论学习和培训制度1.培养老师读书习惯。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气氛,引导老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知识构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开展的必要手段。鼓励每位老师每年至少订一种教育杂志,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学校应购置课改方面的理论书籍,供老师借阅。学校为老师开拓学习交流的渠道,如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2.实在组织好老师培训工作。包括新老师上岗培训、班主任工作研讨、新课改理念培训、学科业务学习研讨、专家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交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等等。支持优秀老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培训,组织全体老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外出考察学习。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使老师的集体学习培训和自我学习培训相结合。三、建立教学研究理论制度1.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时,同组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资料,既要准确把握难点、重点,又要通过删除、添加、交换、补充等方式整合教材,更要摸清学情,以便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每次集体备课要确定主讲人,首先由主讲人说课,然后同组老师共同交流讨论,不断补充和完善教案内容。2.观摩评课制度。老师在分管领导、学科组长组织下进展观课、评课。要求青年老师每学期开展1~2次研讨课或汇报课,高级老师和骨干老师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专题讲座或示范课。听课老师从新课导入、教学方法、教学资、学生活动、作业设计等方面进展重点观察,然后参与学科组评课活动,以到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3.师徒结对制度。让青年老师与校内骨干老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老师结成师徒对子,共同讨论备课,互相听课。师傅及时指导青年老师备课、上课并做好课后评价。徒弟每学期上汇报课,以培养青年老师快速成才。4.课题研究制度。鼓励老师申报省市规划课题。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组内结队或备课组全员参与某一课题,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进步老师的教学和科研才能。5.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校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优秀为目的的鼓励机制,肯定老师的创造性劳动。建立校本教研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对老师发表、获奖的论文、教案、优质课、课题研究以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根据发表、获奖的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6.教学大赛、教研主题论坛制度。学校定期举办老师教学大赛、教学论坛。每次论坛可以确定主题,鼓励老师就某一问题献计献策,促进老师专业开展。7.问题讨论交流制度。问题讨论交流制度有利于培养老师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理论中要鼓励老师积极发现问题、考虑问题、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教学专家或本校学科骨干举办讲座。讲座最好采用交流互动式,让老师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双向交流互动。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而且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8.教学反思制度。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总结经历,不断进步。写教学反思是老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组内老师可以交流反思笔记,这样更有利于经历共享,扬长避短,共同进步。总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必须以学科组建立为前提,创立民主、开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