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把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把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讨论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答复:上面两道题讨论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讨论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大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大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结果都一样)

(4)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工作总量的详细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详细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大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大路的()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学问.(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争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依据给定的标准进展分类,,把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受简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4、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感知分类

出示两个文具店,提问:你喜爱哪一个,为什么?

提醒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体验分类

教师(出例如1):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买了很多气球。看,多美丽!

教师:这些美丽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外形、颜色”)。

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究记录方法

教师:能根据外形分一分并告知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并想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现分类的结果,并争论“你喜爱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认真观看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觉?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一样?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爱的形式记录结果

学生展现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沟通、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比照中体会

教师:刚刚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当是不变的?

二、稳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2、题。

(1)教师带着学生完成第(1)题。

(2)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

(3)争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分类(超市、图书馆)

三、课堂小结今日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对你有什么帮忙?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根本把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根底,这局部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洁的问题。在本单元的最终,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稳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把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对学问进展整理和复习的力量。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看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忙学生进一步把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嬉戏”,要求学生依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娴熟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进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学问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其次,在观看分析表格,发觉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分析概括力量

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展练习。

依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嬉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展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学问的.整理过程。

培育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育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力量。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力量。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嬉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教师没来,其实教师为小朋友们预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殊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好玩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情。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好玩,好玩,乐于去承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展了练习和稳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许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方法!那假如让你来整理,你准备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制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许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觉问题,体验到对学问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当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争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娜娜教师已经给小朋友预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头!

3、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洁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看,而是充分让学生在沟通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受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设计二:

展现学生作品,评价沟通: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情愿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依据学生的状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爱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觉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教师发觉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假如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沟通了整理的方法,又培育了学生观看的力量,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沟通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嬉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嬉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嬉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稳固学问,学会应用。而且这个嬉戏能反应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把握状况,以便教师准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嬉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依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娴熟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进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慧!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展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嬉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议一下,你准备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

[特殊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展制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展制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细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猎取学问。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奇怪心,使课堂教学布满生气与活力,学生不在是学问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主动发觉者和讨论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力量的进展。]

小学数学教案篇4

①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积极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发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③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预备]: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查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爱到游乐园玩吗?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快乐啊!在这个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参与了哪些活动?

2、引导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图上告知我们什么信息?你能依据有关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沟通数学问题:学生四人小组活动,沟通各自发觉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察,了解状况)

4、质疑:刚刚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发觉依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一些小朋友依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许多小朋友,那究竟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谈话: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把三个信息板书出来)

2、四人小组沟通争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应当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鼓舞学生查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沟通,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出来。

①22+13=35(人)②22-6=16(人)③13-6=7(人)

35-6=29(人)16+13=29(人)22+7=29(人)

④22+13-6=29(人)⑤22-6+13=29(人)

学生说每一种方法的想法。

(4)观看比拟,选择自己喜爱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但想法是不同的。

说说自己喜爱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相互沟通)

3、小结:你发觉今日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进一步稳固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P6第1题。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查找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学生说想法)

2、P7第4题。

(出示表格)了解表格每一栏表示的意思。

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几题,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能在生活中查找到这样的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来考同学吗?请把这星期查找到的问题整理到数学银行里。

[课后反思]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实行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查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纳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拟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学问。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熟悉的根底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拟物体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观看,必需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休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熟悉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师依据实际状况预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供应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把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力量。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设好玩的情境,使学生的留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阅历,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3、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开心,屡次实践又帮忙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体重计、台秤或弹簧秤、天平、两袋盐等物品。

学具预备:

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嬉戏导入:请两位跑得快的同学到台前做“背人跑步竞赛”的嬉戏(被背的两人轻重比照明显)。让大家估量谁最有可能赢?为什么?

小结: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相互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一)称学生的体重

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究竟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2、让学生观看带来的体重计,观看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沟通一下。

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

3、让一组学生轮番站在体重计上,秤出每一位同学的体重,并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下每位同学的体重。

4、让每一个学生统计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学分别有几种,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统计,如用“正”字来表示,或用其他方法来表示。

5、让每一位同学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质量的同学,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别有多重。

6、全班沟通,把每组统计的状况合在一起,成为全班同学体重的统计表,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进展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

学生生观看秤的指针指向几,教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

2、掂一掂。再把刚刚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

3、估一估,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量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相互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

4、猜一猜。师拿出1袋棉花和1袋铁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说明理由,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以实践来证明,请2名学生分别称一称。

5、质疑:这2袋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说明白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体积大并不肯定重。

6、小结:刚刚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体的质量有多重,可我们看像这些(举起一枚硬币,指着衣服上的钮扣和学生带来的鸡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笔、橡皮等),比拟轻的物品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呢?

(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天平称一称带来的硬币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教师称几根粉笔的做法。教师边称边介绍克的表示符号“g”。

2、学生小组进展操作,称硬币、鸡蛋和铅笔、橡皮等物品。

3、沟通汇报。

4、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议一议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三、全课总结

看来比拟两个物体的轻重,除了用称的方法,还可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后实践,不断延长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体或买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受初步熟悉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展数学探究的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树上结果实的话题,引出教材中的问题。教师口述大枣、核桃的价钱信息,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中秋季结果的谈话开头,制造开心和谐的课堂气氛,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情境。)

二、解决问题

1、提出“估算一下大枣和核桃的单价哪个廉价一些”的问题,要求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时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估算的时机,培育学生估算意识和力量,进展数感。)

2、平均每千克大枣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当板演的学生除到三位小数时,停顿计算。

(设计意图:经受自主计算,初步感受商的特点的过程,为熟悉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汇报计算的状况,说一说发觉了什么问题。给学生充分沟通不同结果的时机。

(设计意图:在沟通争论的过程中,了解商中数的字3重复消失的事实,初步感受循环现象,增加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奇怪心。)

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消失的缘由。

(设计意图:以已有阅历的根底上,带着问题经受自主计算,发觉商的特点的过程,为熟悉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3、平均每千克核桃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提示:边计算边观看商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展现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沟通计算状况,争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展现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时机。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计算、沟通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展合理推想,培育学生归纳、推理力量,进展数学思维。)

让学生观看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

用计算器验算。

三、循环小数

1、写出58.6÷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沟通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可使学生摆脱烦琐的计算,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循环小数的讨论和学习上。)

2、让学生观看58.6÷11的商,争论商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从商的小数局部,其次位开头,重复消失2和7两个数字。

(设计意图:在观看争论中使学生体会到商中数字循环的不同特点。)

3、介绍58.6÷11商的书写方法和表述方式。让学生写出10÷3、83÷11的商并沟通。

(设计意图:了解循环小数的书写方式是数学学习的需要,写其他两个算式的商,既是书写练习,也为下面的争论作预备。)

4、让学生观看三个算式的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设计意图:观看、争论三个商的特点,为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作预备。)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经受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娴熟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嬉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提醒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利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根据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答复整理板书

2.编制口诀。

思索:刚刚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假如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察,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拟,标准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沟通,深化理解。

①争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拟: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依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稳固练习,深化理解

1.熟记口诀。

(1)对口诀。(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在24点嬉戏活动中,经受“玩”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混合运算的指示,解决点嬉戏中的血算是问题。

3、感受与同伴玩中学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预备:一幅牌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今日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许多的小隐秘呢?你能抽出任意两张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吗?哪两个数字相乘得24?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大家想玩这个嬉戏吗?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好吧,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自学算24点嬉戏的玩法。

谁来说一说/

生:就是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们就来算24点。(板书课题)

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师:我出8,敢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师:我还出8,敢拿出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

生:……

师:你们都是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2、四六二十四

你能自己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和你碰成24吗?

生:4

3、其它方法

12数字宝宝也要来算“24点”,你能让它算出24点吗?

三、幸运其次关:三张牌

1、7、6、3这三个数能算得24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同桌商议?

③集体争论(板书方法)

④同桌相互说

2、2、3、4这三张牌怎么想?

(过程同上)

3、9、8、3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4、3、5、9这三张牌呢?

(过程同上)

四、幸运第三关——四张牌

1、1258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②小组争论。

③集体争论(板书方法)

2、4、5、7、8

(过程同上)

3、3、1、7、9

(过程同上)

4、5、5、9、3

(过程同上)

5、

五、比一比

1、提要求:每个小组每人抽一张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点,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说出你的方法,对的就能得到4张牌。谁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军。

2、分小组比一比

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讲讲你算“24点”的好方法吗?

集体沟通

其实玩起来也很便利,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谈了许多体会,有了很多方法,我信任你准能赢你的爸爸妈妈。

小学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熟悉,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思维进展目标: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估算,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力量。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教学例题:

师:小朋友们,叶教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

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

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量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师: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300

(板书:200+300=500)

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板:206+292500元)

师:(假如学生消失了第一种)比拟这两种估量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拟简洁)(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拟简洁,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师:(指206+292500(元))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

师:写的时候要留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

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

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二、试一试

师:说得真好。假如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列式,说想法

师:算式怎样列?

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由于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量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

师;假如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当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师:请你帮我任意选择两样东西,估量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

(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假如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

(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肯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假如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由于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