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1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2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3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4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本文根据作者博士论文《“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中的一部分改写而成,在此谨向导师张斌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根据作者博士论文《“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中的一部分改写而成,在此谨向导师张斌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辽宁大学李铁根AbstractLhispaperinspectstheuseandtensefunctionof“Le”,“Zhe”,“Guo”whentheyareputinattributiveposition.theauthorpointsout:1.Comparewiththepredicateposition,theconstituentfunctionsof“Le”,“Zhe”“Guo”havedifferentdegreereduction.Thereisconstituentdifferenceamongthem;2.When“VLe/Zhe/Guode“的”N”areputinasentence,“Le”,“Zhe”,“Guo”appearrelativetensefunction,thetimereferentialpointisthehappeningtimeoftheeventwhichisindicatedbypredicateverbofthesentenceorthetimeofspeech.3.“VdeN”ofAkindwithoutexplicittimemarkerhastimeambiguity.When“Le”,“Zhe”“Guo”areputin“VdeN”,theybecomeakindofformalgrammaticalmarkerofrelativetense“oVf”.Thiscasereflectstheconstantlyprecisedevelopmentaltrendofchinesegrammartoacertainextand.零引言为认识“了”、“着”、“过”在非谓语位置上的时态功能,本文拟对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作全面的考察分析。为行文方便,我们用“V”代表动词性定语,用“N”代表中心语,“V”和“N”都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 “了”、“着”"过”在“V的N”中的组合特点(二) “V了/着/过的N”中“了”“着”“过”在句中所呈现的时态功能。(三) 无显性时间标记的A类“V的N”的时间歧义“了”、“着”、“过”在“V的N”中的组合特点1.1“V了/着/过的N”结构的一般特点与谓语位置上的“了”、“着”、“过”相比,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的组合能力大为减弱。换句话说,在谓语位置上能带“了”、“着”、“过”的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却不一定都能带,即“了”“着”“过”在“V的N”中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V的N”中“V”与“N”之间隐含动作行为与该动作行为的施事(或行为主体)、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是“V”可以带“了”“着”“过”的必要条件。

反之,“V”与“N”之间仅仅是单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不隐含上述其他语义关系的“V的N”中的“V”一般不能带“了”、“着”、“过”。如果我们将前一种“V的N”称为A类,后一种“V的N”称为B类的话,那么,只有A类中的“V”才可能带“了”“着”、“过”,B类中的“V”则一般不能带。先看“了”的例子:进化的人类-进化了的人类 a.浪费的时间-浪费了的时间进化的时间-*进化了的时间 b.浪费的理由-*浪费了的理由第一组中“进化”在a例中可以带“了”,因为“N”(“人类”)与它有行为与行为主体的关系;而b例中“进化”与“时间”仅仅是修饰关系,因而不能带“了”。第二组中“浪费”与“时间”有行为与受事的关系,因而可以带“了”;而b例中“浪费”与“理由”则只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以不能带“

再看带“着”、“过”的例子:洗的照片-洗着的照片只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以不能带“

再看带“着”、“过”的例子:洗的照片-洗着的照片洗的目的-*洗着的目的提到的理由-提到过的理由迟到的理由-*迟到过的理由以上各组中a例中的“V”可以带“跑的学生-跑着的学生跑的姿势- *跑着的姿势抚养的孩子-抚养过的孩子抚养的义务- *抚养过的义务”或“过”,b例中的“V”不能带,也都是因为a例“V的N”中“V”与“N”隐含有动作行为与受事或施事(或主体)的关系,属于A类

“V的N”,而b例中“V”与“N”之间只是单纯修饰关系,属于B类“V的N”。总之,

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能否带“了”、“着”、“过”与它同中心语之间所隐含的语义关系直接

相关。(二)“V”与“N”之间隐含有动作行为与施事(或主体)、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仅仅是“V”能带“了”“着”、“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由于语义关系的制约,还有一些A类“V的N”中的“V”仍然不能带“了”“着”、“过”。比如同是“N”为“V”的受事的“V的N”,有的能带“了”、“着”、“过”,比较:吃的饭(-吃了饭)-吃了的饭花的钱(-花着钱)-花着的钱炸的土豆(-炸过土豆)-炸过的土豆而有的则不能带,比较:做的饭-(-做了饭)- *做了的饭数的钱-(-数着钱)- *数着的钱种的土豆-(-种过土豆)- *种过的土豆这进一步说明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远不如它在谓语位置上那样自由地与“了”、“着”、“过”组合。1.2“V了的N”、“V着的N”、“V过的N”组合特点的比较分析1.2.1“V”是单个动词单个动词充当定语时,与“了”的组合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与“着”、“过”的组合则相当自由。从语料所反映的情况看,能比较自由地带“了”作定语的动词主要有如下四种1)消失义动词(“N”为消失的主体):

失踪了的女儿 走了的客人死了的将军 瞎了的眼睛2)去除义动词(“N”为去除的对象):拆了的小屋 撕了的海报休了的媳妇 卖了的骡马3) “化”类动词(“N”为变化的主体):汉化了的女真人 退化了的希腊语变化了的意义 介词化了的动词4)趋向动词“来”、“去”(“N”为施事)来了的客人去了的学生其他类动词带“了”作定语的例子极为少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V”为及物动词,“N”为受事的“V的N”很多难以加进“了”。比较:吃了的饭咬了的苹果忘了的事情卖了的土豆掉了的牙?做了的饭吃了的饭咬了的苹果忘了的事情卖了的土豆掉了的牙?拿了的苹果?记起了的事情?买了的土豆?长了的牙左边一组“V了的N”在口语中常能听到;有没有“了”,含义不同。而右边一组的可接受度就低多了,有没有“了”并未改变含义。从语义上来看,左边一组V”的完成造成了一种结果或变化,这种结果或变化在“N”上有所反映。如“吃了的饭”中“饭”因为“吃”而引起消失(咽到肚子里)的变化,“咬了的苹果”中“苹果”因“咬”引起由完整到残缺的变化;而“做了的饭”、“拿了的苹果”中“饭”和“苹果”并未因“做”和“拿”产生什么变化。其他三例也可以从“变化”的角度加以解释。之所以“去除义”及物动词能比较自由地带“了”作定语,也是因为这类动词能造成或引起中心语名词性质或属性上的明显的变化。如“拆了的小屋”中“小屋”因为“拆”而产生由存在到消失或由完整到残破的变化。以上的分析再一次证明“V的N”中“V”与“N”之间的语义关系对“了”的使用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它也为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及物动词作定语不能带“了”的情况比较多这一事实提供了一条线索。与带“了”作定语相比,动词带“着”作定语相当自由,能在谓语位置上带“着”的各类动词几乎都可以在“V着的N”中出现。例如:跑动着的小孩 坐着的农民挣扎着的狐狸 躺着的工人(以上“N”为“V”的施事或主体)挂着的牛肉 挑着的水桶戴着的眼镜 背着的书包(以上“N”为“V”的受事)板着的脸 瞪着的眼睛转动着的眼珠伸着的胳膊(“N”为身体部位名词,“V”表“N”动作行为,“N”与“V”施受不清,“N”可理解为“V”的施事,也可理解为“V”的受事。)有必要区分动态的“V着的N”和静态的“V着的N”。前者的“V”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后者的“V”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动作结果的持续。前者如“跑动着的小孩”“转动着的眼珠”,后者如“坐着的农民“、“挑着的水桶”“瞪着的眼睛”,二者在句法上的区别是前者可在“V”前加上“正在”、“正”、“不断地”(如“正在跑动着的小孩”、“不断地转动着的眼珠”),而后者不能。以上a类、c类“V着的N”既有动态的,又有静态的,而b类则都属于静态的。由于语义关系上的制约,也有个别的“V的N”中“V”后不能加“着”,如“花着的钱”可以说,而“挣着的钱”则不行。单个动词带“过”作定语也很自由,尤其是“N”为其受事的“V过的N”最为常见,这与“V了的N”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去过的旅客 参加过的运动员睡过的孩子 燃烧过的火炬(以上“N”为“V”的施事或主体)采用过的方法 犯过的错误穿过的衣服 表扬过的学生(以上“N”“V”的受事)由于语义上的制约,仍有个别“V的N”中“V”后不能加“过”的,如“炸过的土豆”可以说,而“种过的土豆”不说。由此可见,单个动词在定语位置上带“着”“过”比带“了”要自由得多,但由于N”与“V”之间语义关系的制约,与谓语位置相比较,带“着”、“过”的能力仍有所降低。1.2.2 “V”是短语一些短语也经常带“了”“着”“过”作定语,其中最常见的是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下面分别加以分析。1)“V”属述宾短语只有带受事宾语的述宾短语大量用于“V了/着/过的N”结构之中,“了”、“着”、“过”置于述宾之间,“N”一般是“V”的施事或主体,或者是与“V”相关的处所。例如;挣脱了桎梏的野马 受了潮的鞭炮唱着京剧的老人 露着棉花的衣裳念过书的农民 当过处长的同学(以上“N”为“V”的施事或主体)种满了花草的校园 贴了邮票的信封糊着白纸的窗户 裹着绷带的头关过犯人的房间 住过学生的宿舍(以上“N”为与“V”相关的处所)值得注意的是,静态的“述着宾”在定语位置上可以用“了”替换而基本意义不变,而动态的“述着宾”如果用“了”替换,则时态意义大不相同。如“糊着白纸的窗户”与“糊了白纸的窗户”意思一样,而“唱着京剧的老人”与“唱了京剧的老人”意思大不相同。“N”为“V”(述宾短语)中动词的受事的只在“V了的N”中发现,条件是“N”与“V”中的宾语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里的“V”具有被动性,因而可在“V”前加上“被”字。上述语义关系通过下边的变换就可以显现出来:拧紧了发条的座钟-被拧紧了发条的座钟-座钟被拧紧了发条-拧紧了座钟的发条“N”是“V”的工具的只见于“V着的N”和“V过的N”结构之中。例如:裹着脑袋的手巾 拴着孩子的绳索捆过行李的绳子 包过鸦片的油纸相比较而言,在这类“V的N”中,述宾短语带“过”比带“着”更为自由。比较:糊窗户的纸-糊着窗户的纸-糊过窗户的纸洗衣服的洗衣机-洗着衣服的洗衣机-洗过衣服的洗衣机装皮鞋的盒子-装着皮鞋的盒子-装过皮鞋的盒子抽人的皮带-?抽着人的皮带-抽过人的皮带写字的毛笔-?写着字的毛笔-写过字的毛笔洗碗的水-?洗着碗的水-洗过碗的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动态的“述着宾”在作其工具名词的定语时受到较强的限制,而静态的“述着宾”,则不受什么限制。而述宾短语带“过”作其工具名词的定语则不受限制。2)“V”属述补短语述补短语带“了”作定语最为自由,尤其是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短语在定语位置上带“了”几乎不受什么限制,因为述补短语最能反映或造成中心语名词的变化。例如:睡着了的女人 长大了的娃娃冻硬了的柿子 跳累了的客人(以上“N”为“V”的施事或主体)治好了的病人 揉乱了的头发摔碎了的花瓶 写完了的报告(以上“N”为“V”的受事)带数量补语的述补短语带“了”作定语时,“了”置于述补之间,例如:躺了几个月的病人 看了几遍的学生洗了一次的衣服 戴了十年的帽子但是,正如三宅登之(1991)所指出的那样,带趋向补语的述补短语一般不能带“了”作定语。比较:走来的两个学生-?走来了的两个学生带回来的两封信-?带回来了的两封信送去的几件礼物-?送去了的几件礼物爬上去的几个学生-?爬上去了的几个学生

述补短语带“过”作定语只限于带数量补语的,例如洗过两次的衣服 讲过一遍的故事数过无数次的钱 谈过一段的女朋友这里的“过”往往可以用“了3)“V”属偏正短语”替换而基本意义不变。带“了”作定语的偏正短语主要有如下两种:(一)带时间状语的(主要是“已经”类词语);(二)带介词短语的(多为“被”字介词短语),这两种偏正短语的中心语一般也都是上边提到的那四小类动词或述补短语。例如:已经昏迷了的大女儿已经安排好了的事情突然变化了的情况被烈日晒蔫了的草早已撕了的信已经来了的人被他挤走了的政委被血浆红了的衣裤偏正短语带“着”作定语几乎不受什么限制,各类偏正短语都能自由地带“着”作定语,例如:不时咳嗽着的姐夫爽朗地笑着的姑娘用瓦罐装着的黄货一边站着的雁儿这般想着的五魁被她抓着的手偏正短语带“过”作定语也很自由,但最为常见的是带时间状语的偏正短语,这个时间状语既可能是不确定的过去时间,例如:前不久看过的戏 曾经牧养过的鹿以前开垦过的土地 已经提过的话题也可能是比较具体的过去时间(这种偏正短语在“V了的N”中很少见到),例如:上午讲过的话 昨晚吃过的菜清晨洗过的布带 三十年代演过的戏其次是带否定副词“没(有)”、“不曾”、“从未”等的偏正短语,例如:没有说过的话 没想过的问题不曾去过的地方 从未见过的人其他类型的偏正短语带“过”作定语的如:前场见过的人物 墙上挂过的画对孝武讲过的道理 在学校学过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偏正短语带“过”作定语的'V的N”中“N”一般都是“V”的受事。4)“V”属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也可以带“了”、“着”、“过”作定语,“N”一般为主谓短语中谓语动词的受事,例如:小王卖了的汽车事,例如:小王卖了的汽车黄牛拽着的大车他讲过的故事大家写惯了的某些字他背着的这个女人我们分析过的词语这类“V了/着/过的N”都是由“主动宾”句转换而成。但V了的N”中主谓短语的谓语仍限于消失义和去除义动词或述补短语。主谓短语还可以带“着”、“过”作处所名词的定语,例如:大车停着的地方 父亲坐着的椅子小王睡过的床 你上回住过的旅社这种情况在“V了的N”中没有发现。此外,与存现句具有转换关系的“V着的N”是一种很常见的组合形式:脸上挂着的泪珠(比较:脸上挂着泪珠)木杆上吊着的灯盏(比较:木杆上吊着灯盏)地下埋着的管子(比较:地下埋着管子)空中飞着的燕子(比较:空中飞着燕子)“V了的N”中也能见到类似的例子:昨天来了的客人(比较:昨天来了客人)桌上摆了的鲜花(比较:桌上摆了鲜花)但“V过的N”中没有发现这种例子,但也并非绝对不能说(如“昨天来过的客人”),不过受到的限制相对更多。“V了/着/过的N”中“了”、“着”、“过”在句中呈现的时态意义“V了/着/过的N”与“V的N”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林裕文(1959)曾指出“烧的煤”不等于“烧了的煤”,已经注意到"V的N”与“V了的N”的区别。刘宁生(1985)也指出了“V的N”与“V着的N”在语义上的区别:“V着的N”的定语部分始终表示一种意义:动作进行/状态持续,“V的N”中的定语则可以表达不同方面的意义,如“用途”、“习惯或爱好”、“职业”、“领属”等。我们认为,“V的N”与“V了/着/过的N”二者之间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最本质上的区别是时间特征上的区别。“V的N”不着眼于“V”的时间性特征,只着眼于动作行为本身,所以“V”可以用来表示“用途”、“习惯或爱好”、“职业”等意义,而“V了/着/过的N”则主要着眼于“V”的时间性特征,“了”、“着”、“过”的时态意义造成了该结构与“V的N”结构的一系列区别。作为一个孤立的定中偏正短语“V了/着/过的N”中的“了”、“着”、“过”只呈现表“态”功能,其表“时”功能因没有时间参照点而无法显现。但是,当“V了/着/过的N”入句以后,作为一个具体事件来说,“V”事件发生的时间则有了参照点,其时界是确定的。此时,“了”“着”“过”的相对时功能就呈现出来,时间参照点都是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V了/着/过的N”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或介词宾语。无论作什么成分,"V了的N”中“了”都表示“V”所表示的事件是在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之前发生并完成或形成的(前时)。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可能是已经发生的,全句是已然句,例如:(1)去年三月,中央情报局从邮局购.得.95枚印.错.了.的.邮.票.。(沈阳日报)例(1)中“了”表示“印错”是在“购得”之前发生并完成的。下列例句同此:夜深了,哭累了的云儿早已睡下,……(《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他曾先后十一次背下牺牲了的战友的遗体,然后重返战壕,将悲痛和怒火注入发烫的枪膛。(文学报)有一次徐全册火了,拿起装满了火药的猎枪,轰的一声打出去……(《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昨天,他们又把装了车的纸箱全部卸了下来。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也可能是将要发生的,例如:我没有发现印错了的邮票。例(6)中“发现”尚未发生,但它一定在“印错”之后发生,即“印错”肯定在“发现”之前发生。下列例句同此:烧了的煤不能再用。虎妞“成全”了小福子,也要在祥子身上找到失去了的青春。(《骆驼祥子》)以后不要老是想已经死了的人。你以后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把弄通了的问题用自已的写下来。(《辽宁青年》)以上例句中“了”表示“V”在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尽管尚未发生)之前发生并完成,也都呈现相对前时的功能。“V着的N”在句中出现时,“着”表示“V”所表示的事件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相对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纯从事理意义上说,“V”所表事件可能持续到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为止,例如:跪.着.的.人.都站.了起来。例(11)中“跪”这一事件持续到“站”这一事件发生为止,即“站”这一事件发生,“跪”这一事件结束。下列例句同此类:她三步并作两步,走去打.开.插.着.的.柴.门.。(《暴风骤雨》)听到这个消息,索桂云扔下正糊着的破纸袋子,抄起毛活儿……(《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黑娃松开揪着白嘉轩肩胛的左手。(《白鹿原》)“V”所表示事件也可能在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之后仍持续下去,例如:跪着的人突然大哭起来。例(15)“跪”这一件事一直持续到“哭”这一事件发生,并且仍将持续下去。再如:鲁鲁忙站起来跑到妞妞身边,仍回头看挂着的牛肉。(《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穿着油污的白大褂的大师傅们笑了起来。(同上)她将那张散发着香味的名片,放在钱夹里。(《妻妾成群》)但是上述两种纯事理意义上的差异在表达上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都用“着”来表示“V”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的“同时”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句中谓语动词前出现“曾经”一类词语时,“V”的相对同时意义可能就被抵消。例如:这佝.偻.着.背.的.矮.老.头.曾.经.放过三五年马,曾经是个名震全旗的套马手。(《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帀“V着的N”一般多用于已然句中,但也可以用于未然句,例如:你去打开插.着.的.柴.门.。我不会忘记这佝.偻.着.背.的.老.头.。那个梳.着.辫.子.的.小.姑.娘.明年将上小学了。未然句中的“V着的N”中“V”所表事件往往在说话时已存在(如上举各例),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以后你一定要把装.着.东.西.的.盒.子.和空盒子分开放.。例(23)中“装”这一事件在说话时就不一定存在,但肯定在“放”这一事件发生之时它已发生并持续存在。“V过的N”在句中出现时,“过”表示“V”所表示的事件是在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之前曾经发生并结束或曾经存在(前时)。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可能是已经发生的,全句为已然句,例如:两个月后,我和爸爸一块儿回.到.了居.住.过.二.十.年.的.山.村.。例(24)中“过”表示“V”(“居住二十年”)在“回到”之前曾发生并结束。再如:教.过.他.修.车.的.师.傅.曾经教.导.过他:有本事别往老爷车上使。(《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所有发.生.过.的.事.情.,人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放心。他想起孙颖说过的话:……(《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也可能是将要发生的,全句是未然句,例如:我不会忘:记:发:生:过:的:事:情:。例(28)中“忘记”尚未发生,“发生”也未发生,但“发生”一定在“忘记”之前发生并结束。再如:(:2:9:):你尽管放心走吧,这里的一切我负责处理,到时候我会把这:里:发:生:过:的:一:切:事:情:都向你详细汇:报:的。你们两个人先相互给对方讲一遍,然后把讲:过:的:故:事:写:在纸上。(文摘报)以后别用:别:人:用:过:的:东:西:。以后不许重:复:他:人:说:过:的:话:。以上事实还说明,简单地说“过”总是和过去时间相联系©,“动十过”都表示过去的事❻,都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显然忽视了“过”表相对前时的功能。3.2.3上面我们指出“V了/着/过的N”在句中出现时,“了”、“着”、“过”都表相对时意义(异时或同时),时间参照点是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这里我们还要进一步指出,如果句中谓语动词是“是”、“有”、“像”这类非动作性动词,即没有确定时间特征的动词或形宾词,那么,“V”的时间参照点就是现在(说话时),例如:⑴他是离了:婚:的:人:。(2)他有一个梳:着:两:只:小:辫:子:的:妹:妹:。不瞒同志您说,我们摩天岭亘古以来就没:有:念:过:书:的:人:。(《北京优秀短篇小说选》)⑷我们接待过的作家:艺术家多了去啦,……(《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集》)(5)他们班里梳着辫子的姑娘比较少。但是,即使在这类句子中,“了/着/过的N”中的“了”、“着”、“过”仍然不能决定句子的时制类型。如例(1)是表“泛时”的已然句,例(3)是表否定的未然句。2.4上面我们讨论了“V了/着/过的N”入句后“了”、“着”、“过”所呈现的相对时功能。显然这种时制功能在孤立的短语分析中是无法发现的,只有在句子中才能被注意到。它再一次证明,区分句法分析和句子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张斌、胡裕树(1989)所指出的那样,“句法分析不等于句子分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语法分析过程中,绝不能用句法分析代替句子分析,只有将短语的句法分析和句子分析结合起来,才可能发现更多的值注意的语法现象,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反之,如果试图以短语的分析代替句子的分析,那就可能使我们忽略短语入句后所产生的微妙的变化,以及某些短语成分入句后才能呈现出来的某种功能和意义,使得很多应该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得不到说明和解释,这必然会妨碍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汉语语法问题。无显性时间标记的A类“V的N”的时间歧义如果A类“V的N”中“V”前后没有显性的时间标记出现,其时间性特征就只能在句中或上下文语境中加以确定。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显性时间标记的A类“V的N”中“V”在时间上可能是有歧义的。如“去的人”可表示“去了/过的人”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将去的人”、“要去的人”的意思。例如:昨天学校组织去千山春游,去.的.人.回来都说玩得很好。(“去的人”相当于“去了的人”)明天我们去千山春游,去.的.人.举手。(“去的人”相当于“要去的人”)再如“装车的人”可以表示“装着车的人”,也可以表示“将要装车的人”的意思,下边两句分别表现这两种意思:装.车.的.人.听到枪声都扔掉铁锹钻到车底下去了。时间紧迫,你快去车间找一些装.车.的.人.来。而像下边这两句中的“V的N”中“V”的时间性就无法确定,只能通过其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去.的.人.是小王。唱.京.剧.的.学.生.是我校有名的戏迷。例(5)中“去的人”可能是已经去的人,也可能是将要去的人;例(6)中“唱京剧的学生”可能是正在唱京剧的学生,也可能是指刚才唱了京剧的学生。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时间歧义句,不宜作始发句使用。“了”、“着”、“过”作为显性时间标记用于“V的N”之中,确定了“V”的相对时间特征,成为“V”的相对时(同时或异时)义的一种形式化语法标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不断精密化的发展趋势。附注:我们所见到的数例B类“V了/着的N”基本都是“V”与“N”之间具有同指关系的,例如:歹徒抢劫了银行的消息做着这一切的时候其他则都比较特殊,如“缺了门牙的笑”之类。三宅登之(1991)曾指出:“单个儿及物动词出现在'的'字结构里头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动词不能带‘了'的情况比较多。”关于绝对时“已然”和“未然”的分类,相对时“同时”和“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