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绪论课件_第1页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课件_第2页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课件_第3页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课件_第4页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

绪论(主要讲授内容)第一部分

微生物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微生物二什么是微生物学三微生物的基本类群四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节部分食品微生物学概况

一食品微生物学二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的内容与目的

三食品微生物学的特点四食品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五食品微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六我国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部分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一学习方法1、认真预习、听讲,不懂要问(掌握理论知识)2、积极参加每一个实验,并认真观察、操作(掌握操作技能)

二要求:1、无故不得缺勤、迟到或早退(要进行考勤登记并与分数挂钩);2、要认真、及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学习委员登记与分数挂钩);3、要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多读、多看课外书(图书馆、网上知识等)。

绪论

微生物与食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微生物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微生物可应用在食品制造方面,如酿酒、制醋、生产调味品、酸乳及豆腐乳等;也有一些微生物,可使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如大量的腐败微生物;还有少数微生物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即所谓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是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所以,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在食品生产和管理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除了高等植物、动物等生物以外的一个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外形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它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和一些藻类。二什么是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四微生物的特点作为生物界的一员,微生物除了具备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一般生物所共有的性状外,还表现出它所特有的性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2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3受环境影响大,容易发生变异

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

5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

1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广泛,是任何动植物所无法相比的。上至几万米高空,下至几千米深的海底。热达300℃的温泉,冷至-80℃的极地,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微生物大量存在的地方是土壤,那里是微生物的一统天下,在1克肥沃的土壤中有几十亿个微生物。种类极其繁多——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新种还不断地发现;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a、极端环境:冰川、温泉、火山口等极端环境;b、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c、空气:空气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越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微生物含量越高;2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

微生物的个体很小(微米μm,0.0001cm=1μm=1m/百万)(细菌0.5~1μm,霉菌菌丝3~10μm,病毒0.3~0.01μm),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很大,因此,它们能够在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迅速交换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从单位质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动物的代谢强度大几千倍至几万倍。如1kg的酵母菌菌体在1天内可发酵几千kg的糖→生成酒精。3受环境影响大,容易发生变异

由于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与环境的接触面大,因而受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时,很多微生物个体死亡。但是,也有些个体发生变异并能存活下来。我们常常利用微生物的这一特点,来选育优良的变异菌株。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

微生物的适应性强,一般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故原料来源广泛,容易培养。许多不易被人和动植物所利用的农副产品、工厂下脚料等都可以用来培养微生物,这样不仅解决了培养微生物的原料问题,而且为“三废”处理找到了出路,做到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对病原菌而言,这是不利的,加大了防控其危害的难度。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学概况

一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与相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控制及卫生学检测,从而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安全卫生的食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一句话,食品微生物学就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的内容与目的

(1)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实验操作技能。

目的:识别有益、有害微生物,指导生产(打基础)。

(2)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食品生产服务(产量、质量)。

目的:以便生产种类多、质量高的食品。

(3)学习控制有害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杜绝因食品引起的病害。

目的:确保食品安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国标,部标及企业标准),

目的: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四食品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工程和食品营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微生物学作为与人类生活极为密切的学科,它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任务是研究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特点;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和保藏中,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为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控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引起的病害,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类健康。

五食品微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基础学科是生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及普通微生物学等。而它又是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食品微生物学是该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六我国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各方面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来为人类服务,但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较慢。20世纪8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给古老的酿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们从有益微生物利用方面和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方面做一简单介绍.

1、有益微生物利用方面(1)味精(谷氨酸钠)的生产味精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鲜味剂,过去是采用化学方法,以粮食中的蛋白质为原料水解制的。从60年代起,我国就逐渐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来生产味精(棒状杆菌),这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节约了粮食。(2)腐乳(豆腐乳)的生产由于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不能周年生产;经过微生物选育,筛选出了适合腐乳生产用的耐热的毛霉,同时利用根霉(25℃)也可以达到周年生产。此外在发酵工艺也进行了改进,如王致和腐乳的小罐发酵技术等。

(3)柠檬酸的生产

柠檬酸是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酸味剂,过去是依赖进口,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地利用薯干和废糖蜜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柠檬酸(黑曲霉),这不仅结束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而且已有柠檬酸出口。

(4)酒类的生产

白酒在我国的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素来以芳香的白酒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开辟新原料、试制新产品、选育优良菌种、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和大搞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各种名优白酒不断出现(其他酒类也是如此)。

如我国名酒贵州酱香型的茅台,优质酒四川酱香型的郎酒;名酒四川浓香型的五粮液、剑南春和泸州老窖,安徽的古井贡酒,江苏的洋河大曲;我国名酒山西清香型的汾酒、陕西清香型的西风酒;全国优质酒广西米香型的桂林三花酒;我国名酒贵州兼香型(其他香型)的董酒等。

啤酒对我国来讲,是一种外来酒种,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啤酒生产已进入黄金时代,90年代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使我国啤酒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啤酒生产的产量和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二。

总之,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微生物有关的其他食品也纷纷上市。如食用菌品种繁多(金针菇、双孢菇、猴头、猪肚菇、灵芝、牛肝菌、羊肚菌、冬虫夏草等),在栽培和选育高产品种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发酵乳制品方面,如酸奶制品已经形成了系列产品。另外,各种发酵饮料也相继出现,既活跃了食品市场,也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此外,大量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如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生命源口服液、金双歧、丽珠肠乐等也相继问世。2、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方面

除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上的应用外,对有害微生物的监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食物中毒菌进行了调查研究,而且还建立了对各种食物中毒的细菌学的分类鉴定方法;在霉菌毒素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对黄曲霉毒素等的污染检测和预防工作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食品生产的具体情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标准、出版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