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心得_第1页
《论语》阅读心得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论语》阅读心得《论语》阅读心得1

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绚烂夺目,它就是《论语》。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它包含孔子对教化、政治、哲学、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读完这本书,孔子的形象跃然我眼前,我对孔子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是一位宏大的教化家。他“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他开创儒家学说,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立私学,打破贵族教化。他告知我们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人的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在他的教化方法的指引下,我努力学习,成果稳中有升。

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对儿子就像对学生一样,不唠叨,专心简洁引导。子曰:“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告知儿子学《诗》的意义,告知儿子学《礼》的好处,只告知儿子这两个方面,其它一句不啰嗦。孔子以其自身感悟引导儿子学习《诗》与《礼》,儿子在孔子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学习了《诗》与《礼》。儿子自己悟到、学到的本事才是真本事。

他是一个为了志向而执着努力的人。当鲁国不重用他时,他放弃了平稳舒适的生活,去周游历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一传就遗忘全部,离开妻儿,他在外整整十三年。十三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啊!我出去参与夏令营,才五天,就受不了了,无法坚持。可孔子不然,虽然志向和现实差距很大,他为了实现志向,放弃了一切!这种执着精神,这种坚韧的意志是成就孔子的关键。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这句好学名言已经被我牢记在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追逐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唯恐再失去它。他自己也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多么好学的一个人呀!要是我具有这样的精神,我定会有一番成就。看到孔子这么宏大的人,我下定了决心:肯定要成为他那样勤奋好学的人!

孔子是个宏大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启迪。《论语》是一个警枕,让我时刻保持醒悟的头脑;《论语》是一座灯塔,在寒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论语》是一首意味深长的诗、《论语》是一幅意蕴深远的画……

《论语》阅读心得2

我最近完成了一本书,它就是《论语》。我是从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在坦坦教化国学班起先读的。

我一读这本书就似乎回到了古代一样。这本书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辑录的,里面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写了特别注意礼节的子路,孔子的儿子孔鲤被抓走了,子路上去营救,人没有救出来却中了对方的圈套,被一个人一剑射穿了身子,子路死前还不忘把帽子戴好。

《论语》中,我最喜爱的学生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也是我最喜爱的学霸。你们肯定会问我为什么喜爱颜回呢?因为他不但虚心有礼,还特别有学问。有人说他比孔子还要虚心,他却反对道:“假如把我比做一座高山,我再高也会被人们爬到山顶,而我的老师孔子的高度和天一样,谁也无法爬上去,我的老师孔子比我更虚心有礼。”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语句,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取得了肯定的成果,我们也须要保持谦逊。

又比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告知我们,君子有九种要专心思索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行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晰,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柔,不行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虚心尊敬有礼,不行以傲慢、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恳切,没有虚假。做事要仔细负责,不行以懈怠懒散。

虽然这学期《论语》二十章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影响我接着钻研、见习《论语》中的才智,我要接着学习,努力成为真正的君子吧!

《论语》阅读心得3

在大家手中的这本论语中,说明是“君子不能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这让我想到当今教化领域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专才”和“通才”的区分。很多双一流高校都在推动通识教化,但并不是每一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些学科的课程泛而杂,学生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

孔子这一句“君子不器”是不是失去了其合理性了呢。

我认为是没有的。在当代仍旧有其合理性,但是其内涵要略微改变。这样的通,是触类旁通的'通,是要在相近的范畴内的通。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说,他认为外院的学生,大一要上高等数学,但是不用上哲学,有点不行思议。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对哲学的基本理解。例如政治家,要对历史有所涉猎;历史学家,又要对哲学有所了解。英语专业的同学,可以向语言学发展,也可以向翻译领域发展;翻译专业的同学,可以向文学翻译发展,也可以了解社会科学类的学问。有一个精通的领域作为起点,然后向四周的领域进行发散,我认为这样理解“君子不器”,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内涵。

《论语》阅读心得4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是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

如何让自己拥有诚信呢,那便是培育恒定如常之心。孔子说:“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原来什么都没有,却装作有;原来很困顿,却装作饱满富足,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始终如一,因为他都没有志气面对现实,真诚面对自己,更不用说对别人守信用,从一而终了。

怎样推断自己保持了恒常之心呢?这须要我们既不夜郎自大,也不自暴自弃,保持平常心。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即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爱一个人希望和他长许久久,而若恨上这个人,又希望他立刻消逝,这样极端的感情用事,就会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失去内心推断的标准。所以,对世界守信,对他人守信,要看看能否对自己的生命忠诚守信。

《论语》阅读心得5

古人云:“人非贤圣,孰能无过?”父母犯错是很平常的事,子女如何对待犯错的父母是一门不平常的学问,从小处说,它是家庭的教化问题,从大处看,它干脆影响到了一个民族的存亡问题,孔子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出正确的方向,子曰:“事父母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它的意思是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敬重他们,要任劳任怨。”看到了这句话,我思续万千,于是暑假里的那一幕霎时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燥热的早上,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去,由于眼睛被蚊子叮了一个大包,奇痒无比,一路上不断地揉着眼睛,眼睛又红又肿,可恶的眼睛过敏疹又发作了,一进家门,外公见到我着副尊容大发雷霆,二话不说就朝妈妈嚷嚷:“你怎么把他的眼睛打成这样,你还配做母亲吗?”妈妈见了外公那怒气冲天半吐半吞,她轻轻地把我拉到卫生间给我冲洗眼睛并上了药,这时我怀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平常您指责我时,总是那么严厉,可这次外公错怪了你,你都那么地和顺,这是为什么呢?”妈妈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她指了指窗外,我乍一看,只见有一些工人在为小树在修剪枝丫,还又一些工人在为一棵为我们这风挡雨的,倾斜的大树支撑并加固,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就是那棵小树,我就是那些工人,你外公就是那棵老树。”“我懂了,我懂了,你对我严厉是想要我成才,而你对外公和顺是报答他对你的哺育之恩,尽到孝的责任!”我抢过妈妈的话茬说道,“对,对你说得很对,”妈妈点了点头,“你肯定要好好记住这句话‘百事孝为先’”这时,我茅塞顿开,于是飞奔回大厅对正在生气的外公说:“外公啊外公,你错怪了妈妈,我眼睛肿不是妈妈打的,是蚊子咬的!”外公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你怎么不早说,你看现在多不好意思啊!”“没关系,没关系,”妈妈淡淡一笑地说,“给你骂几句有算得了什么?”家庭里又复原了往日的安静想到这里我最终悟到了孔子这段话的真正含意,妈妈的言行是劳无怨的写照。

孔学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珍宝,是民族思想的精华,几千年来,它教化大家,要尊循“忠.孝.仁.义”,准则行事。这句话告知我们,为人子女,肯定要报答上一辈的哺育之恩,对父母要奉行孝道,在父母犯错的时侯,子女受到委屈,在怨和累心情的干扰下,简单失去孝心,这句话告知我们:应当忍辱负重的精神,宽容的看法,存有孝心,才能做到子曰:“事父母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还悟到了其实孔子的这段话还有另一层的教化意义。首先要培育自己对父母有孝心——报恩之心,拓展自己的心胸,日后才有实力以博大胸怀,用报恩之心对待社会,对待大自然,对待祖国,用坦荡,乐观的精神,接受撮折接受挑战,无怨无悔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聪慧才智,建设一个和谐安定的中,让世界变得更美妙!

《论语》阅读心得6

我喜爱《论语》,论语里面记录着咱们的老祖宗孔子说的一些话,孔子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化学家,他的一生出了《春秋》、《论语》等著作,每一篇都是博大精深。

寒假中,老师布置我们要背诵论语,我读到这么一段: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我“推敲斟酌”了很久,才知道意思是:今日的孝者认为养父母就是给他们一点吃的,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给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分呢?”我感慨万分:

孔子说的太对了,这句话说出了孝道,我寒假听到一则新闻,一位独处的80岁老人有5个子女,但是直到老人在家中去世1个多星期后,在同一座城市的子女们才在警方的通知下赶到老人的家里,为老人办理后事。听了以后我很生气,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把子女一把屎一把尿地养大成人,呕心沥血付出了一切,到头来,这位老人却得到了这个结果,不能不说这些儿女真的是大逆不道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觉得我要从现在做起,听爸爸妈妈的话,长大以后要多陪陪父母,好好地孝顺父母。

《论语》阅读心得7

初看《心得》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中,看到于丹用一种泰若的淡定来细解这本古书时,我迷上的不仅是书的内容,更是于丹讲解时的感觉,但当她用论语精髓来破解现代人的迷惑时,我深深地沉醉其中,内心平和而满意。

这本书深化浅出地结合现代生活、社会、人、道理,把《论语》的精髓“仁”、“仪”、“礼”、“信”表现的淋漓尽致。全书深化浅出,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论语》,讲解孔子及三千弟子对儒道的理解和诠释。行云流水,简简洁单,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中庸、虚心的行事之道。读《心得》,不仅仅只是读《论语》的儒家哲学,也是在透过《论语》看于丹老师的心境,从她的悟中品尝她的内心世界,品尝她对生活、工作、人生、挚友的看法。古人云:“观明镜以正衣冠”,而读于丹则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让自己的修为更加进步。

其实,人生活在世间,家庭、工作、挚友是我们的中心,而与其相处的道理奥妙颇深,这本书可以赐予我们许多借鉴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捷径,帮助我们更好处理各种事情。于丹教授精辟的讲解和深刻的体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我们努力,我们上进,但有时或许不被领导认可,但我们充溢的是自己,内心是安逸的;在生活中,我们尽好自己的职责,或许生活回馈我们的和付出不成正比,但我们努力生活了,这就够了;对待亲人、挚友,我们付出敬重和真诚;总之,踏踏实实地做人、认仔细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的内心变得完备而强大,才会更简单地接近真正的胜利,才会从容地享受生活中的美满与华蜜。

《论语》阅读心得8

在教化原则的问题上,孔子主见“有教无类”,它蕴含了“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化,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缘由把一些人解除在教化对象之外”的意义。在孔子之前的时代,平民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为打破这种贵族垄断教化的局面,孔子主动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情愿学习的人获得受教化的机会。依据《论语述而篇》所记载,为了贯彻“有教无类”的方针,孔子规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意思是:无论何人,只要是有心学习者,仅需主动奉送十条干肉,就可以成为其弟子。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的原则,把受教化的对象扩大到平民乃至寒门子弟,兼收并蓄,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化观与“仁”思想的融合。

《论语》阅读心得9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心得体会及对其弟子们的教育之言,作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石,儒学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对国人的理念与信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古人对此推崇备至,呵护有加。

在我们这些年的学习生涯里,对于论语的学习却仅仅是将他放在学习文言文的位置,句子背得熟络,但却不肯定真正知道其中的深刻涵义。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佳句,我们曾以之为警句箴言,常伴耳畔。但是,在去年十一的一档子“百家讲坛”节目里,北师大教授于丹告知我们,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旧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供应一份温馨的劝导。

曾经,我们为那些圣言而仰视,其实,于丹教授告知我们,世界上的哲理本就是朴实的,我们觉得他们高深,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领悟过,他教会我们每个人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获得心灵欢乐的方法以及为人交友处世哲学。“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志向之道”及“人生之道”告知我们怎么与天地万物、大自然友好相处,对于我们所处的这方土地赐予感情,换不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处世把握好度,保持君子本分,不违反原则,严于律己,宽待挚友,树立远大志向,三十而立。

尽管有“逝者如斯夫”的光阴之叹,但把有限的学问融会贯穿,溶入自己的生命,树立人之本,这是《论语》告知我们的。或许,读懂《论语》,那是一种境界。

《论语》阅读心得10

《论语》中的很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旧深厚,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宏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似乎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观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对于整个东部的文化而言,孔子或许算是最特别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或许,假如全部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的确是这样一种后果的干脆缔造者。但事实上这种相识存在特别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恒久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多数围绕“治世”而实行的手段之一,不会有一个帝王真的允许哪个宗教来限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会有哪个人怀着神圣的心情仔细去探讨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出现像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中国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经世致用的哲学。“子不语”所表达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实质则是冷眼旁观,以致全部“怪力乱神”在最初就驱除出了研讨的范围,也使得在后世这种好用主义的风气经年不绝。

《论语》阅读心得11

之前谈到孔子,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一本正经一本正经的老先生,而现在我又在孔子的正直中感受到了一点可爱。

一个例子是孔子向子路发誓。《庸也》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所……者”,相当于现在的“假如……的话”,据说是先秦人发誓常用的格式。可见孔子发誓不只慎重,而且懂行,或者说在和学生拉近关系。再如“天厌之”,相当于现在的“天打五雷劈”“不得好死”之类,好多人张口就来,慎重归慎重,又再普遍不过。而一旦连续反复,孔子那发誓赌愿的倔劲也就够吓人,而且唯其越倔则越吓人,越倔则越平易,越吓人则越可爱,越平易则越亲切。

《论语》阅读心得12

《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如在”,也就是不是真的存在,只是祭祀者在心中认为祭祀的对象存在;而“祭神如神在”,指的是神未必真的存在,只是主持祭祀的那个人认为神存在。也就是说,祖先和神明是否真的存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主持祭祀的人的认知,这样的祭祀事实上就是祭祀者一个人的活动。孔子祭祀思想真正的内涵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实现对崇高人性的追寻以及对心中信仰的表达,人们祭祀的本质是祭祀心中的神,而不是祭祀客观存在的神,祭祀只是一种过程与形式,是祭祀人祭祀心中神性的流程。孔子的祭祀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心中的神,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我。

《论语》阅读心得13

易中天给于丹论语心得做的序开篇就谈到了于丹所说的孔子的颜色,并说孔子应当是灰色的,因为理论是灰色的,具有普适性。根据他的说法,灰色对应于其他“色调”,可以看作是“不是色调”,又因为它的这种特性而“名贵和纯粹”。

说孔子是灰色的我赞同,说孔子具有普适性我也赞同,但他后面对于色调和这种色调的种性我却颇有异议。

首先就色调学的角度上来讲,通常被称作“无色调”的除灰色外还有黑色和白色,而“无色调”色调只能用其明暗来为其定位。灰色是黑白之间的过渡,连接了两个极致,是由黑白融合而成的。假如吹毛求疵的话,能把这样的一种过渡色称为纯粹么?还是仅仅为了抬高这种色调的价值和重要性所进行的有意识定义?假如根据世俗的说法,唯有纯粹的才是名贵的。皇室血统讲究纯粹,宠物的族系也讲究纯粹。人类血统的过于纯粹会造就近亲婚姻的恶果众所周知,纯种的宠物往往也有先天缺陷,成活困难。也就是说,名贵和纯粹的代价是放弃普适性。那么,一种理论的纯粹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