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
情节结构分析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阅读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其中“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见《步步高》第135页)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题型解说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梳理小说的脉络;②概括小说的情节;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⑤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情节,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解答时要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情节,做出具体说明。(2014年·浙江卷)《走眼》(见“补充资料”)“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答案: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2014年(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原文见《步步高》第133页)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题型解说三:情节作用分析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③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0年·浙江卷)《静流》(见《步步高》第132页)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原文见《步步高》第13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题型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一只鸟》(见《步步高》第138页)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答案:①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②因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③获赠后却又轻易将鸟放飞;④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或许就是盲眼老头口中的“捷儿”。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解析概括情节跌宕之处要扣住叙述主要视角“他”(退休老人),抓住“鸟”这一线索,语言组织最好采用“转折句”形式。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一只鸟》(见《步步高》第138页)答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
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根据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③审问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情节作用分析题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方面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情节作用分析题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①情节式(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做铺垫,造成悬念,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侧重结构);或者交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侧重内容)②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同是需要关注与题目、全文主题的照应。①情节式(悬念式):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开头(2012年·江西卷)《报复》(见《步步高》第139页)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做铺垫。边练边悟(2009年·浙江卷)《魔盒》(见《步步高》第131页)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情节式开头写景式开头(2012年·江西卷)《报复》(见《步步高》第139页)答案①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②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分析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①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小说中间段边练边悟(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见《步步高》第136页)文中第③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做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天塘山的咒语》(见《步步高》第137页)小说第②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1)从交代天塘山的由来着眼,揭示开头“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的原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天塘山咒语应验之谜着眼,为下文写“我”和导师实地考察天塘山、咒语之谜的真相被揭开后父亲和兄弟对“我”的责骂和截堵、天塘山被毁等情节提供依据。边练边悟(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见《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
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小说结尾段的作用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小说结尾段的作用边练边悟(2012年·江西卷)《报复》(见《步步高》第139页)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答案: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美)休·B·卡夫《幸存者》(见《练出高分》第291页)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和作用?答案:被扔掉的凶器,成为救人的工具。结尾的艺术空白,言有尽而余味无穷,有一种冲击人心的张力,更能突出主旨。边练边悟(2012年·江西卷)《报复》(见《步步高》第139边练边悟(2014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鞋》(见“补充资料”)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②小说写的男主角是“那个人”而“后记”则是写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③小说中并没写“那个人”和守明后来的情况,不能断定他们后来就—定会如“后记”中“我”的遭遇。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②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很相似;③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很相像;④小说流露出的感悟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试题解析】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给出答复。边练边悟(2014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鞋》(见“补充资料”边练边悟(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见《步步高》第135页)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任选两个角度)边练边悟(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结:情节结构作用分析的四个指向1.指向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使情节跌宕起伏;引出另一情节;2.指向人物
交代人物身份,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影响人物命运。3.指向内容、主题
交代故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凸显人性、社会的(美好/丑恶),点明或深化主题。4.指向表达效果(读者):增强感染力(增添喜剧/悲剧色彩),留下空白,引发想象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共鸣,震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亚迪基金合伙协议书
- 签署补充协议书
- 自愿购车协议书
- 电费报销协议书
- 管道赔偿协议书
- 道馆加盟协议书
- 商业街小吃合同协议书
- 舞美搭建协议书
- 废弃物清运处理协议书
- 景观亭维修彩画协议书
- 2025年下半年黔东南州能源投资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荔枝采摘合同协议书
- 太湖苏州辖区生态清淤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护理查房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解读学习
- 三方水泥合同协议
- 2025至2030年抗应激添加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3《“蛟龙”探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研学部管理制度
-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