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精讲_第1页
与诸子登岘山精讲_第2页
与诸子登岘山精讲_第3页
与诸子登岘山精讲_第4页
与诸子登岘山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第一页,共十九页。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是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他虽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第二页,共十九页。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第三页,共十九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第四页,共十九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第五页,共十九页。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补充资料:第六页,共十九页。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诗?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堙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这首诗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吊古伤今(借古抒怀)诗】第七页,共十九页。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首联凭空落笔,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人事变迁、时光流逝)——哲理;第二联上句承“古”,下句承“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第三联写登临所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严冬萧条之景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寓情于景)第四联“尚”有何意味?“读罢泪沾襟”为何伤感?“尚”写出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碑犹在。“泪”写出羊祜名垂千古,而自己无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怀古伤己)

全诗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第八页,共十九页。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第九页,共十九页。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颔联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第十页,共十九页。“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势,更见新颖。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是全诗中仅有的写景。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衬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十二页,共十九页。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起句相照应。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从静悟中得之,语淡而味终不薄”。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首联:凭空落笔貌离神合颔联:由虚入实与上粘连颈联:远近景物一片萧条尾联:自然用典由人及己第十五页,共十九页。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第十六页,共十九页。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第十七页,共十九页。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第十八页,共十九页。内容总结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是隐居终老的诗人。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这首诗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