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1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2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3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4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卖炭翁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比照的手法,得出卖炭翁和宫使的形 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感悟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珍惜当下。 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教学重点: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总结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教学难点:认识“宫市”掠夺劳动人民造成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认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 通过比照分析,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感悟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珍惜当下。 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了解白居易”要为老百姓写诗”的

2、志向。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 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 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 这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 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 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 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 “采购”,

3、谓之“宫市”。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 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宫 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方式。(二卜朗读带品1、字词积累。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3、播放朗读音频,师生听,深入体会。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师生齐读(三)整体感知问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卖炭翁,宫使。问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 问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明确:烧炭(开头六句)运

4、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四)品读分析1,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 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 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 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 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设问,让文

5、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 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2,体会比照的写作手法“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比照,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比照,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 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比照,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3,把握作者的情感,关爱弱势群体小练笔,拓展延伸:由卖炭翁想到(),我将()0(五)主旨归纳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 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卖炭翁是那个社会无数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当今的幸福社会 也有不少弱势群体让我们关注他们,关爱他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献出一点爱心,温暖你,我,他!(七)布置作业把刚才的小练笔扩写成300字的文章,写到作业本上。(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课堂在播爱中结束)(八)板书设计 TOC o 1-5 h z 卖炭翁苦,难怜宫使蛮,霸恨关爱他人由卖炭翁想到(),奉献社会我将()o卖炭翁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三首 中的卖炭翁。一、说课标新课标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

7、义观点的启蒙教育。”那么这篇 课文让学生体会白居易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幸福的社会 也有不少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 小事做起,献出一点爱心,让世界充满爱!新课程标准又提出语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学习诗文,就是以读带品,以品促读的过程。诗句之 间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我们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感悟。二、说教材卖炭翁这首诗选自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描写一个烧 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要使学生理解这首诗, 就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一贯的诗歌主张。白居易写诗是为老百姓而写,写作新乐府也正是“宫市”

8、为害最 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卖炭 翁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寄托着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学习这首 诗就是要使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一步步感悟到这一点。三、说学生卖炭翁面对的学习群体是初二的中学生,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 如何让他们体验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四、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标要求,我设置的第一个课堂环节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诗歌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朗读做基础,诗歌的学习一定是苍白的,有 了朗读做基础,我的第二个课堂环节是赏析,建立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之上,再次 进行朗读感

9、悟,赏析诗句。为了使赏析更加有深度,在赏析之前我加入了诗歌背 景介绍和诗人白居易的创作主张。这首叙事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从具体的外貌, 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比照款款走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社会中对立的两个阶层 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三个环节是感悟诗人情感,当然还是依托朗读,有感情投入地朗读,有 了前两个环节的烘托,诗人的情感自然呼之欲出,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现作者情 感的诗句,但是字里行间诗人的情感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 在老师的提示下,发现了可怜、忧、“惜”等几个词,并深刻感受到了宫使 带给老百姓的痛苦,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感受到诗人对贫苦老百姓的深切同 情,以及迫切想关心他们的心情

10、。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白居易以及写作背景。(二)、朗读带品1、字词积累。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3、播放朗读音频,师生听,深入体会。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师生齐读(三)整体感知问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卖炭翁,宫使。问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 问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明确:烧炭(开头六句)运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四)品读分析1,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2,体会比照的写作手法3,把握作者的情感,关爱弱势群体小练笔,拓展延伸:由卖炭翁想到(),我将()o(五)主旨归纳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 宫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卖炭翁是那个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