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计划,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当怎么写计划呢?我为朋友们共享了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

2、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加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好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乐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摸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一致,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

3、什么呢? 同学回复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一致。 屏幕出示其次小组男、女生套圈状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复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允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一致。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对比,得出与其次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查。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透露平均数的含义。

4、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测、对比,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稳定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 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

5、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透露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好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其次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假如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

6、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假如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探讨: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相互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稳定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相互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

7、新发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把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把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测: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使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计划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

8、方法合开除。 4、假使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其次个问题 1、出示其次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9、 243=8 2403=80 一、稳定练习 1、口算以下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

10、=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测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干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12分米 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

11、? 18分米 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让同学小组探讨: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 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 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

12、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二、引导自主摸索 1、自主摸索、形成概念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让同学说出: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 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

13、最大的一个是几? 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把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同学的“发现“意识,引导同学参与研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方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边有好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强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

14、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使沿着方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

15、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方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好多数都是正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允许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允许用

16、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确切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以下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复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

17、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学生试做。 。学生汇报(可能状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75)=? 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

18、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4)4=? 、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对比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对比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稳定反馈。(P1091题

19、)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53 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139.5 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假如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假如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细心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摸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