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页,共六十三页。置身诗境第二页,共六十三页。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第三页,共六十三页。 咏雪 唐张打油简析: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情景。“江山”、“井”、“黄狗”、“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第四页,共六十三页。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2、 。第五页,共六十三页。意境: 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第六页,共六十三页。缘景明情第七页,共六十三页。第八页,共六十三页。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第九页,共六十三页。一、读准夜归鹿门歌1、迅速阅读诗歌;2、结合注解及课后研究探讨,除此之外,对于此诗,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上。3、与同桌及前后左右的人探讨,完成自己提出
3、的问题。第十页,共六十三页。二、读懂夜归鹿门歌1、请用准确优美的语言,再现一组诗句中的画面。2、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是什么样的心情?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夜 归 鹿 门 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景物描写:山寺黄昏的钟声、渡头争渡 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船儿,却
4、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景物描写:村民回家、“我”回鹿门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景物描写:月照烟树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石的门和长满松树的小路,幽长寂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指作者自己。景物描写:岩扉松径、幽人独行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B、三、四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
5、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C、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表现出自己对尘世生活的留恋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及由此造成的内心矛盾。 D、本诗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三、展开联想,读出诗情1、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2、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6、;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5、江边有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世人返家自去鹿门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隐处
7、,感受隐逸之妙。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为哪些浪漫的理想而隐居?1、对庞公的仰慕,对隐士生活方式的推崇“为了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选择了隐居”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为哪些浪漫的理想而隐居?2、希望通过终南捷径进入仕途,得到朝廷的重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人自来去”,只有我这样的隐士在这里独来独往。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
8、,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孤寂和无奈之情。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孟浩然的“隐逸” 隐逸有他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 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
9、 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隐-不隐-被迫隐-真隐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高考要考什么?】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一、鉴赏
10、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考试说明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题材内容、形式、思想情感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古代诗歌赏析题六种模式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模型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模型三 分析语言特色型模型四 分析炼字型模型五 分析关键词型模型六 分析形象型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题型归纳-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
11、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请回答:.全诗的感情
12、基调是什么?.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描绘并评述。.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译诗、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
13、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答案例示: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清新淡然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请回答:(1).“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2).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深情的?(3).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
14、有何特色?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答案例示(1)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
15、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zh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答案例示(2)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故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
16、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3) 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
17、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
18、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孟诗用白描,着墨清淡。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关于隐士、隐居隐士的三种境界:一、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这是小隐。二、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三、隐身于朝野之中,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钩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大隐)。故曰:小隐
19、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中国历代隐士,大抵可分为十种:1、真隐、全隐。如晋宋间的宋炳,元代的吴镇等,从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2、先官后隐。这种一般都是社会太黑暗,官场太腐败,士人不堪,辞官隐居,如陶渊明,晋书宋书南史三史中均称之为“隐逸”。明代的文徵明,只在京城当了一年翰林,便安心隐居至死。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3、半官半隐。如王维,开始做官,后来害怕了,但如果辞官隐居又没有薪水,生活没有保障,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实际上过着隐居生活。这类人从名义上不能算做隐士,但却大有隐逸思想。4、忽官忽隐。如元末明初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几年
20、官,又去隐居,朝廷征召,或形式有利,又出来做官,做一阵子官又回去隐居。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中国历代隐士,大抵可分为十种:5、假隐。如明代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6、名隐实官,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这种人身为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7、以隐求官。如唐代卢藏用。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记载,卢藏用考中进士,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果然以高官被聘,授官左拾遗。后来,另一隐士司马承祯亦被征召而坚持不仕,欲归山。卢藏
21、用送之,指终南山云:“此中大有嘉处。”这就是后来的“终南捷径”。用这种隐居手段已求高官者,实非真正的隐士。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中国历代隐士,大抵可分为十种:8、无奈而隐。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从事最激烈的反清斗争。他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9、真隐而仕。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如殷商时的伊尹,商周时的姜尚,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当属诸葛亮。10、所谓“隐于朝”。请问:孟浩然属于哪一种?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三页。浔阳三隐、竹林七贤浔阳三隐:指东晋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三位隐士。周续之进入庐山,跟随高僧慧远学习;刘遗民在庐山隐藏踪迹;陶渊明不接受诏命。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他们大都“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第六十页,共六十三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州容貌管理办法
- 文明市民管理办法
- 扣扣授权管理办法
- 损益调整管理办法
- 拆迁考核管理办法
- 房产渠道管理办法
- 整合共享管理办法
- 2024年陕西省城固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房建概算管理办法
- 曲靖教育管理办法
- 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第3版) 课件 樊富珉 第1讲 心理健康知多少-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第7讲 人际关系你我他-人际交往
- 健康体重管理培训课件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5至2030中国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HTPB)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 西藏公安机关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考试试卷附答案
- DB11-T 695-202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中科大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课件第2章 温度测量
- 肛周脓肿护理疾病查房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二卷)含答案
- 国企改革笔试题库及答案
- GM/T 0129-2023SSH 密码协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