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防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7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 时:总学时60,其中课堂讲授学时50,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说 明 部 分一、课程性质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指挥普通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完成如下任务:(一)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掌握
2、的可燃性物质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特性和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包括将这些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二)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得以实现,即观察一些典型物质的闪燃、燃烧、爆炸、火焰传播、回火及阻火等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会燃烧温度、自燃点、爆炸极限、闪点、氧指数及热分解温度等基本参数测定的基本操作,藉此初步培养学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三)培养学员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
3、度和良好的学风,使学员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员学会并掌握一些燃烧或爆炸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火灾或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员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消防工作专门人才。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员对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有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火灾中的现象,建立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帮助学员了解国内外目前燃烧及爆炸
4、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沿。本课程要求学员掌握某些燃烧或爆炸参数的计算过程,但更重要是培养学员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将本课程所学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教学应以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为主线,并注重与实际和相关领域的结合,利用实验教学提高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消防燃烧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交叉学科。学习消防燃烧学课程需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多门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要求在学完基础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和流体力学等先行课程后,再开设本课程。一般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或三年级第一学期
5、开设本课程较为适宜。学习本课程,学员不仅可以掌握物质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指导防火防爆工作,还可以掌握物质燃烧过程的基本特点和熄灭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灭火方案,尽快扑灭火灾、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消防燃烧学课程与建筑防火、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工业企业防火、火灾学、火灾调查、灭火指挥、灭火战术等后续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工,前者为后者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知识在各方面防火与灭火工作的具体应用、拓宽与升华。五、教学方法及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由课堂教学、课外作业与自习和实验教学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
6、课件、投影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适时将典型案例与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及课堂提问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学授课内容为基础,通过学员操作实验过程以及教员演示实验过程,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并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该课程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范围很广泛,学员应具备相关知识背景。作业布置应考虑结合实际;实验应加强学员动手设计的内容;结合学员科技小制作加强学员参与教学;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对学科前沿动态,可开设专题讲座
7、。六、教学时数分配章次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实 验绪论11一燃烧的化学基础(实验一)1082二燃烧的物理基础88三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实验二)1192四可燃气体的燃烧88五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验三)1082六可燃固体的燃烧(实验四、实验五)1284合计605010七、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为考核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高及鼓励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消防燃烧学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试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闭卷成绩占80%、实验教学占10%、平时成绩占10%。正 文 部 分绪 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燃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火灾燃
8、烧(爆炸)的情况,掌握国内外研究火灾燃烧(爆炸)的现状和前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等,使学员对本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在头脑里建立起“消防燃烧”的基本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及本学科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内容(一)国内外研究火灾燃烧(爆炸)的现状和前沿;(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三、教学内容(一)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二)燃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三)国内外研究火灾燃烧(爆炸)的进展;(四)消防燃烧学及其学习方法。第一章 燃烧的化学基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熟练掌握燃烧的本质和条件;掌握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和燃烧过程中一些重要参量
9、的计算。二、教学重点内容(一)燃烧的本质;(二)燃烧参数的计算。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燃烧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二)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第二节 燃烧反应速度理论(一)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二)质量作用定律;(三)阿累尼乌斯定律;(四)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第三节 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一)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需要量;(二)气体可燃物的理论空气量;(三)实际空气需要量。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其计算(一)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二)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三)燃烧产物计算;(四)燃烧产物的危害性。第五节 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一)热容;(二)燃烧热和热值计算;(三)燃烧温度的计算。四、实
10、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材料水平垂直燃烧性能试验测定。第二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掌握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遵循的定律及应用,理解几种典型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在确定物质着火时间方面的应用,了解非稳态导热数值解等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将燃烧理论与实际火灾、燃烧过程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内容(一)热量的传递;(二)物质的传递。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热量传递概述(一)热传递;(二)热对流;(三)热辐射。第二节 热传导(一)导热微分方程式;(二)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三)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第
11、三节 热对流(一)边界层;(二)强迫对流;(三)自然对流。第四节 热辐射(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二)物质表面间的换热;(三)热气和不显光火焰的辐射;(四)热气和显光火焰的辐射。第五节 物质的传递(一)物质的扩散;(二)斯蒂芬流;(三)燃烧引起的浮力运动。第三章 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了解掌握着火分类、谢苗诺夫自然理论、F-K自燃理论、链锁反应着火理论和火焰熄灭的热理论与化学理论;能根据基本理论对防火和灭火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实际防火和灭火的具体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强迫着火方式;利用F-K临界参数的求解理解典型情况下物质自燃规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在理论分析基础上
12、,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员解决实际火灾预防与控制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内容(一)谢苗诺夫自然理论;(二)F-K自燃理论;(三)链锁反应着火理论;(四)灭火分析。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着火分类和着火条件(一)着火分类;(二)着火条件。第二节 谢苗诺夫自燃理论(一)谢苗诺夫自燃理论;(二)热理论中的着火感应期;(三)谢苗诺夫理论的应用预测自燃着火极限。第三节 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一)理论分析;(二)自燃临界准则参数的求解;(三)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的应用。第四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第五节 链锁反应着火理论(一)链锁反应过程;(二)链
13、锁反应分类;(三)链锁反应着火条件;(四)链锁反应对着火极限的影响。第六节 强迫着火(一)强迫着火的特征;(二)高温质点强迫着火的物理描述;(三)电火花点燃。第七节 灭火分析(一)热理论中的灭火分析;(二)链锁反应理论中的灭火分析。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二:物质自燃特性参数测定。第四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熟练掌握可燃气体爆炸的条件,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预混火焰的热损失;掌握气体火焰传播的两种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爆轰产生的过程和条件、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实例、实验教学,使学员对不同燃烧状态有一个较
14、为准确、清楚的理解,结合实验及典型火灾案例加深对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内容(一)爆炸极限的概念;(二)爆炸参数计算;(三)爆轰产生的条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预混气中火焰的传播理论(一)物理模型与雨果尼特方程;(二)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第二节 层流预混气体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一)传播机理;(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马兰特简化分析;(三)物理化学参数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四)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一)预混气爆炸时的温度计算;(二)可燃混气爆炸压力的计算;(三)爆炸时的升压速度;(四)爆炸威力指数;(五)爆炸总能量;(六)爆炸参数测定。第四节 可燃气体的爆
15、炸极限(一)可燃气爆炸极限概念;(二)爆炸极限的测定;(三)计算爆炸极限的经验公式;(四)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五)爆炸极限的实用意义;(七)分解爆炸。第五节 爆轰(一)爆轰的发生;(二)爆轰形成条件;(三)爆轰波波速和压力;(四)爆轰波破坏特点。第六节 气体爆炸的预防(一)严格控制火源;(二)防止可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型预混气;(三)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四)泄压装置。第七节 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一)湍流燃烧;(二)扩散燃烧;(三)火焰高度。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对可燃液体的着火条件如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等有清楚的理解,利用经验公式和定律计算不同液体的闪点,对可
16、燃液体的典型燃烧现象沸溢和喷溅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建立起清晰的思路;熟悉液体的点燃、表面火焰传播和油池的稳定燃烧;了解液滴燃烧的基本理论和浸油多孔材料燃烧的基本问题。二、教学重点内容(一)闪燃、闪点、闪点变化规律及计算;(二)液体的点燃;(三)液体表面的火焰传播;(四)油池的稳定燃烧。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液体蒸发(一)蒸发过程;(二)蒸气压;(三)蒸发热;(四)液体的沸点。第二节 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一)闪燃与闪点;(二)同类液体闪点变化规律;(三)混合液体闪点;(四)闪点计算;(五)爆炸温度极限。第三节 液体着火(一)液体引燃;(二)液体自燃。第四节 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一)液体的燃烧速度;(二
17、)液体稳定燃烧的火焰特征。第五节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沸溢与喷溅(一)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基本概念;(二)单组分液体燃烧时热量在液层的传播特点;(三)原油燃烧时热量在液层中的传播特点;(四)重质油品的沸溢与喷溅。第六节 液滴的蒸发和燃烧(一)单液滴的蒸发、燃烧;(二)液滴群燃烧及火焰传播。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三: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测定实验。第六章 可燃固体的燃烧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员掌握可燃固体的几种燃烧形式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特点;对可燃固体燃烧的发生条件和火焰传播的主线有清晰的思路,对一些典型的燃烧过程如阴燃过程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固体稳定燃烧的有关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突
18、出可燃固体的燃烧行为及其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的火灾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将相关理论知识延伸至相关学科领域。二、教学重点内容(一)燃固体的燃烧形式;(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特点;(三)可燃固体点燃和自燃;(四)固体表面的火焰传播。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第二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一)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二)固体火焰传播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几类典型固体的燃烧(一)高聚物的燃烧;(二)木材和煤的燃烧;(三)金属的燃烧。第四节 固体阴燃(一)阴燃发生的条件;(二)阴燃的传播理论;(三)
19、阴燃的影响因素;(四)阴燃向有焰燃烧的转变。第五节 粉尘爆炸(一)粉尘爆炸的条件;(二)粉尘爆炸的过程和特点;(三)粉尘爆炸的重要特性参数;(四)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五)粉尘爆炸的预防和控制。第六节 炸药爆炸(一)炸药的爆炸特点及其分类;(二)炸药的爆炸性能;(三)炸药的爆炸及其破坏机理;(四)炸药的殉爆;(五)炸药的安全与安全炸药。第七节 固体材料的阻燃处理概述(一)阻燃剂的种类及选用原则;(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三)塑料和木材的阻燃处理;(四)防火涂料。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四:材料氧指数测定实验;实验五:固体可燃物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撰写人:陈伟红校对人:王 平审阅人:徐晓楠消防
20、燃烧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 课程编号:4hzb010300实验类别:专业基础类实验学 时:10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消防工程、核生化消防、火灾勘查、消防指挥本科、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说明部分一、实验性质消防燃烧学A实验是消防燃烧学A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是消防工程、核生化消防、火灾勘查、消防指挥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必修实验,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员系统全面的掌握消防燃烧学实验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员独立分析
21、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火灾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员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教学,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消防燃烧学理论教学的内容,使学员对燃烧现象的本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有全面的了解,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科学的
22、、良好的实验素质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仿真实验,使学员熟悉燃烧、爆炸等研究手段,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全面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实验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目学时项目性质备注1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研究4设计计划课时2多元混合液体闪点、燃点研究4设计3装饰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综合评价2综合4物质自燃特性参数测定实验1仿真开放课时5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试装置使用1仿真6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测定实验1仿真7材料氧指数测定实验1仿真8锥形量热计使用1仿真9热重分析仪及差式扫描量热仪使用1仿真10材料
23、水平垂直燃烧性能测试实验1仿真11地毯燃烧性能45测试实验2验证12阻燃木材燃烧性能评价实验2验证13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测试实验2设计合计23注:计划实验为10学时;其余为开放性实验,由学员选做。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消防燃烧学实验的成绩评定以平时对学员实验过程考查为主。仿真实验主要考查以下1、2项所规定的内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分别按以下规定的内容评定成绩;选做实验主要考察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即态度,以加分的形式计入学员本课程实验的成绩,不超过5%。1、实验态度(10%):主要包括听从教员指导,做好实验预习,按要求完成预习报告,认真回答教员所提问题,严格规程操作,及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24、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煤气等,做好个人台面卫生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对于表现特别差者扣分也可超过10%;严重弄虚作假者,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该次实验也可作不及格处理。2、仪器操作(30%):主要指学员通过仿真实验,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运用是否正确、熟练,能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无重要操作失误等。3、实验效果(60%):主要针对计划课时中设置的两个设计性实验和一个综合性实验完成过程及完成质量评价(具体见每个实验的评价要求)。消防燃烧学实验最终成绩为每个实验成绩的平均分数,占消防燃烧学课程总成绩的10%。六、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1、在消防燃烧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注意向学员介绍操
25、作技巧、基本操作知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员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学员尊重实践,努力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识的好作风,以一种生动的形式,体现并强调消防燃烧学的实验科学本质。3、全面开放仿真实验室。仪器基本操作与使用及涉及的标准、试验方法等均通过仿真实验来训练。在完全掌握了相关方法的基础上再进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感兴趣的由学员还可选做有关项目。实验内容部分实验一 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研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概念以及研究混气体爆炸极限的实际意义;(二)熟悉爆炸极限测定仪的结构和原理及可燃混合气体
26、配制方法;(三)掌握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研究方法及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四)锻炼学员独立查阅科技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准备、预实验,并能及时修正实验方案进行正式实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习惯与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五)通过实验的摸索,使学员熟悉混合气体配制方法及HY12474型爆炸极限测定仪正确使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完成实验的能力;(六)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进行结果评价,形成研究报告。二、实验条件HY12474型爆炸极限测定仪等。三、实验内容(一)资料查询与实验设计通过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二)
27、实验准备与预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准备与预实验,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点做好可燃气体制备及混合气体配制和测试方法的运用和掌握。(三)正式实验按照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正式实验。按照掌握的测试方法,进行单一试样和混合试样爆炸极限的测试,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记录。(四)实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实验小组对实验原始记录进行归纳、分析和处理,找出爆炸极限随组分配比变化规律,形成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的结果。(五)撰写实验报告及总结在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进行实验报告或论文的书写,按时上交。按照课题名称、研究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项目完成。四、实
28、验具体安排实验分为二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一)学员进行资料查询、拟题,熟悉仪器与实验情况,进行实验准备后,预做实验,确定实验设计方案,经教师员审核,与学员讨论修改后确定最终方案。(二)对设计方案可行的实验小组可正式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实验报告或论文,书写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五、考核方式及标准依据每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每个同学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方案设计的参与程度、实验动手能力、报告的质量、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完成的情况和实验报告或论文质量进行评分。学生实验成绩主要依据设计思想、完成情况、结果评定、学术讨论等综合表现确定,其中设
29、计思想占30%、完成情况占30%、结果评定占20%、学术讨论占20%。实验二 多元混合液体闪点、燃点研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构建一种开放性、学员自动参与和创造性实践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案,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资料查询、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全过程。通过实验条件摸索、现象观察、数据分析及结论的确定,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水平;(二)掌握可燃液体闪点、燃点实验测试原理和方法;(
30、三)通过资料查询与文献检索,独立设计多元混合液体闪点、燃点研究方案,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掌握混合可燃液体实验配制方法;(四)结合文献,学会数据处理及研究报告的撰写;(五)通过研究工作,了解混合可燃液体闪点、燃点研究的意义以及实际生产中存在这种现象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方法。二、实验仪器设备ZHB202 闭口闪点全自动测定仪;ZHK302 开口闪点全自动测定仪;SYD-3536 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SYD-261 闭口闪点试验器;DS-IISBD 自动低温闭口闪点测定仪。三、实验内容(一)资料查询与实验设计通过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二)实验准备与预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准备与预实验,分
31、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点做好以下事项:根据生产实际,选择要研究的混合体系;可燃混合液体配制预;测试方法的运用和掌握。(三)正式实验按照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正式实验。按照掌握的测试方法,进行单一试样和不同配比可燃混合液体闪点、燃点的测试,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记录。(四)实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实验小组对实验原始记录进行归纳、分析和处理,找出多元混合可燃液体闪点、燃点随组分配比变化规律,形成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的结果。(五)撰写研究报告及总结在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进行研究报告或论文的书写,按时上交。按照课题名称、研究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项
32、目完成。四、实验具体安排实验分为二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一)学员进行资料查询、拟题,熟悉仪器与实验情况,进行实验准备后,预做实验,确定实验设计方案,经教师员审核,与学员讨论修改后确定最终方案。(二)对设计方案可行的实验小组可正式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书写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五、考核方式及标准依据每组设计性实验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每个同学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方案设计的参与程度、实验动手能力、报告的质量、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完成的情况和研究报告或论文质量进行评分。学生实验成绩主要依据设计思想、完成情况、结果评定、学术讨论等综合表现确定,
33、其中设计思想占30%、完成情况占30%、结果评定占20%、学术讨论占20%。实验三 物质自燃特性参数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理解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模型中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二)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了解物质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三)掌握实验测定自燃氧化反应活化能的方法;(四)利用FK模型和实验测得的有关参数,判断在环境条件下固体可燃物发生自燃的临界尺寸。二、实验仪器设备物质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等。三、实验内容(一)授课教员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注意事项以及所用实验仿真模拟系统的使用方法;(二)学员独立上机,应用实验仿真系统进行实验,模拟实验过程,将试样
34、装入不同尺寸的立方体样品盒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加热,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时环境温度、体系温度,观察试样中心温度的变化规律,从温度-时间曲线判断试样是否发生了自燃,计算得到不同尺寸下试样发生自燃的临界自燃环境温度,进而应用F-K模型求出该物质自燃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值,并推算出室温下体系发生自燃的临界尺寸。四、考核方式及标准学员实验成绩依据预习(占15%)、操作能力(占3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占35%)、实验态度(占15%)综合评定。实验四 材料氧指数测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明确氧指数的定义及其用于评价高聚物材料相对燃烧性的原理;(二)了解HC-2型氧指数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掌握运用HC-2型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四)掌握利用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车买卖合同完整范本
- 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 爆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 专业《退租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智能门禁系统部署与维护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合同3篇
- 监理资料培训
- 微血管减压手术配合
- 软件外包服务协议书
- 关于顾客自带产品安装免责协议
- 荀子的教育思想
-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评价
- 解读进一步退两步ppt
- 山东某大学《影视文学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DB11T 2096-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法施工技术规程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第三部分34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之识别老千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40427-2021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