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s?_biz=MzU3MDc4ODg1MA=&mid=2247487607&idx=1&sn=b651916dce638ecd19df8dbbdee4528e&chksm=fceb4eeacb9cc7fcfb7ab4c36e8ff5665dfe91e20899f96f14a0f23016c467467900dd48f9f5 l rd t _blank 推动当代中国哲学向“大哲学”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态势,继续发挥思想与行动先导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哲学
2、承担起这一时代使命,一个基本着力点就是积极向“大哲学”转型。当代中国“大哲学”的内涵与特质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这要求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哲学”。何谓“大哲学”?为什么要发展“大哲学”?我国不少学者对此作了探索和阐述。有学者认为,“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的概念,是“纯哲学”理论产生的母体,并随着“纯哲学”的发展而扩展和深化。有学者从“求通”的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哲学的“大哲学”转型,认为“大哲学”不遵循任何现成的路径,而是依据自己的
3、目标来调整自己,克服眼前的障碍,在看似不通的地方找到或打开一条通道。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大哲学”不在于其内容之包罗万象或规模宏大,而在于其理论层次的高度、理论底蕴的深度和理论视野的广度。当代中国“大哲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它自觉把当代中国的哲学问题放在世界哲学发展和哲学各学科互通的语境中来理解,提出和解答的问题既具有历史渊源又具有时代性;其次,它从世界视域和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回答问题,自觉摒弃“一叶障目”的狭隘眼界;再次,它不再把哲学当作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另类学科,而是将其作为渗透于其他学科并为之提供思维方式指导的方法论、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帮助人们
4、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以建构“大哲学”作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交融,使当代中国哲学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丰富思想资源,从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在进一步弘扬中国哲学传统特色的同时拥有世界视野,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以“三突破”为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的前提不破不立。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首先要求我们突破制约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认识与实践障碍。具体来说,应着力实现三大突破。突破哲学二级学科之间的界限。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应突破哲学二级学科之间的界限和人为分离,实现其相互贯通与融合。哲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
5、科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开放系统。自我封闭于一隅,只能说明一些学者对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解比较狭隘。如果把狭隘理解的哲学当作哲学的本质和唯一内容,就无法打开思路,也就不可能进行创新性哲学思考。突破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隔阂。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需要有效交叉对接。历史上伟大的哲学理论,很多是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交叉研究的结果。而今天有些哲学研究者把远离社会科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看作哲学的特点,把哲学研究变成了不断重复概念的游戏,进而把哲学变成了自娱自乐的“象牙塔”,这严重阻碍了哲学的进步和创新。突破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藩篱。一些大哲学家明确指出了哲学对
6、科学发明、知识进步的基础意义和引领作用,认为知识好比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是树枝,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同时应看到,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也在不断重塑哲学的面貌和特征。没有哥白尼的科学革命,我们不知道康德哲学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没有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对历史的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神经科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正在深刻改变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自我、对未来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哲学创新是形成新科学范式、新技术突破的前提和条件;同时,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哲学发展昭示了新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
7、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以“三融合”为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的基本路径有破还须有立,善破还须善立。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应努力促进三大融合。融合中西。当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联系千丝万缕,不可能人为地分开。有些人在讨论中西哲学的异同时说,两者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国哲学以综合性思维见长,注重生活实践;西方哲学则以分析性思维为主要特征,关注理性思维。我们承认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有自己的特点与思维进路,但如果把这些古代哲学所具有的特征放大并在当今哲学研究和教学中继续强调,则不利于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当代哲学必须同时运用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以达到对规律的全面
8、认识;必须同时关注理性思维与现实实践,不能排斥理性思维,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只有从融合中西入手,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优势特色融会贯通,才能形成大格局、取得大成就。融合史论。我们当今所教所学的,大都是哲学史上的哲学。哲学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和哲学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但过分强调哲学史研究容易产生方法论上的厚古薄今倾向,不利于哲学创新发展。因此,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对于评价哲学思想体系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哲学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既要立足于过去,更要植根于当今,为当代社会实践提供新视
9、角、为思考现实问题提出新进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融合中国性与世界性。中国近代以来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来说都是偏颇的。当代中国哲学根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当代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哲学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当代中国哲学必须面向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哲学活动,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特征。建构当代中国“大哲学”,应在注重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培养世界思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话语权的提高,今天的中国哲学更为世界哲学界所瞩目和关注。成立于1937年的国际哲学学院,于2015年9月首次在中国召开年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