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解14颌位与下颌运动_第1页
1.口解14颌位与下颌运动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 颌位与下颌运动颌位即下颌的位置,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牙尖交错位的特点: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大部分人髁突在下颌窝基本处于中央位置。此时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保持密切接触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牙尖交错位由上下颌牙的牙合面尖窝解剖关系决定,可重复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是也是逐渐变化的。随着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该位置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牙尖交错位的影响因素:牙尖交错牙合,

2、如缺牙、重度磨耗、错牙合等肌功能异常,如咬肌颞下颌关节异常,如髁突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ICP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活动都与ICP关系密切;且ICP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作为基准位;有利于下颌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决定了下颌的闭口轨迹的终点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单纯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后退接触位的特点: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前牙不接触。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结节后斜

3、面保持紧密接触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收缩完成从ICP向RCP的运动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移动约1mm可达此位。从RCP向ICP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长正中。但有人是“一位”。受盘髁复合体和关节结节后斜面的解剖位置和牙齿接触关系的制约,下颌从该位置开始可作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性较好,但不如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旧)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髁突向后移动有可能。颞下颌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它对髁突向后的运动,有一定限定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运动至后退接触位以及位置的维持

4、,主要由颞肌后束、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的收缩实现。后退接触位的意义:大多人存在RCP和ICP,RCP为下颌在ICP时承受的咬合力提供了缓冲余地。后退接触位属于韧带位,为物理性定位,重复性好,全口或大多牙缺失时ICP缺失,但是此韧带位还存在可作为参考,是口颌系统疾病诊断和进行咬合重建的记录位。检查后退接触位存在或正常与否,对于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检查、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 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下颌

5、姿势位特点:MPP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牙合间隙或息止牙合间隙(free way space)受体位的影响,头前倾或后仰影响息止牙合间隙的大小在人一生中可随咬合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但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并可重复的。MPP时,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双侧颞肌、咬肌、翼外肌上头均有电位活动,颞肌的电位活动最为明显(旧)。下颌姿势位的意义:上下牙不接触,从而避免了非咀嚼性磨损,牙周及颞下颌组织基本上不受负荷,口颌肌比较放松。紧咬牙或磨牙症患者可造成牙的严重磨损,而且增加了牙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的负荷,对口颌系统有关组织都会造成

6、损害。MPP主要靠肌张力和下颌骨重力的平衡来维持,并非恒定不变,一方的改变均可对MPP造成影响但在正常条件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MPP又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下颌姿势位并不以上、下颌牙的咬合为存在条件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后退接触位和牙尖交错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到达后退接触位,两个颌位关系主要为前后向和垂直向关系。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偏斜,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单侧的咬合性接触。称为“长正中”。长正中使得下颌进入ICP时冲击力得到一定缓冲,有利于咀嚼系统组织结构的健康,如仅单侧后牙接触,称RCP-ICP牙合干扰下颌姿势位和牙尖交错位从下颌姿势位,下颌向前上移动1-3mm到达牙尖

7、交错位,这两个颌位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在移动的过程中,如向上的距离小于1mm,或有向后移动或过度的向前移动,以及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时,表明可能存在颌位或肌肉功能的异常。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其运动轨迹称为肌力闭合道,肌力闭合道终点为肌接触位,通常与ICP一致。再画个图!前伸牙合颌位和侧牙合颌位前伸牙合颌位: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可重复的包括对刃颌位和最大前伸颌位。对刃颌位: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的位置,它是前牙咬切食物时的下颌一个功能性位置。前伸牙合干扰:自然牙列在对刃颌位时应当是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当前、后牙均有接触甚至仅后牙接

8、触时,其后牙的接触叫前伸牙合干扰前伸平衡牙合:在总义齿咬合关系中,由于义齿需要固位,应当制作成前、后牙均有接触的咬合类型最大前伸颌位:从对刃颌位下颌还可以保持咬合接触继续前伸,到达最大前伸的位置。侧牙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运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尖牙保护牙合(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工作侧仅有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组牙功能牙合(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工作侧有2对以上后牙接触,或1对后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侧向牙合干扰:非工作侧正常时没有咬合接触,如果有

9、咬合接触,称为侧向牙合干扰。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RCP起始的开口运动:从后退接触位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运动18-25mm,在此范围内,髁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的转动。超出此范围,髁突以滑动为主,并伴有一定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前下方,若继续张口,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从ICP或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若继续张口,则为单纯转动。开口运动的力:开口运动中,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运动力来自舌骨上肌群。髁突向前下运动,力来自翼外肌下头。闭口运动:基本上是开口运动逆过程。初期髁突做单纯转动,随后沿关节结节后斜面

10、滑动兼转动回到关节窝内。闭口运动的力:来自颞肌、咬肌和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运动,使下颌回到ICP,翼外肌上头在髁突回位、关节盘向前旋转中起稳定关节盘作用。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想象。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40mm以上。侧向咬合运动侧向咬合运动:下颌从ICP开始向一侧运动,并保持该侧部分上、下颌牙接触,至上、下后牙颊侧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或先闭口到上、下后牙颊侧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然后再返回到ICP的运动。是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形式。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整体侧方位移。由于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为一种非对称的运动,工作

11、侧髁突以转动为主,向外侧运动约3mm,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滑行,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夹角,称为Bennett角。运动的力:工作侧髁突动力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翼外肌上头收缩稳定关节盘。非工作侧髁突运动动力来自该侧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返回ICP动力来自非工作侧的颞肌和咬肌收缩。侧方运动正常标志:颏部运动范围约10mm,Bennett角约20,整个运动无障碍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前伸咬合运动:下颌从ICP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位,或其逆过程称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食物主要功能形式。由切牙合位下颌进一步向前运动,即达最大前伸位。切道斜度:前伸咬合

12、运动与咬合接触特征有关。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角度称切道斜度(45-60)。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相一致。切道斜度与覆牙合程度成正比,与覆盖程度呈反比。髁道斜度:下颌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髁道斜度。复杂,多变。前伸咬合运动的力:髁突向前下滑动来自翼外肌的下头收缩,咀嚼肌和翼内肌部分纤维也参与。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作用。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无杂音,颌面部无疼痛不适,运动对称无偏斜。后退咬合运动:下颌从ICP顺后牙牙尖引导,向后

13、下方至RCP的运动。一般在1mm左右。后退运动动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翼外肌上头也稳定关节盘。下颌运动的范围和意义:边缘运动边缘运动: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的最大范围运动,代表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以下颌中切牙的运动轨迹表示 。存在个体差异,同一个体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并非恒定不变。临床上利用边缘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和范围大小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状态的指征。(画图是重点!: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图中RCP为下颌后退接触位,ICP为牙尖交错位,F为最前伸位,R为下颌姿势位,E为最大开口位,B为正中关系界,h为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边缘运动的上缘

14、为RCP-ICP-F,边缘运动前界为F-E边缘运动后界为RCP-B-E水平面:CR(RCP)为下颌后退接触位,ICP为牙尖交错位,F为最前伸位,L,R为左右侧运动最大限度,EEP为对刃位,EC为咀嚼运动早期,LC为晚期。冠状面:ICP为牙尖交错位,PP为下颌姿势位,L,R为左右侧运动最大限度,E为最大开口边缘,1-4为侧方和开口最大范围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为无意识的反射性开闭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叩齿运动的频率、稳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了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是牙合功能稳定性的指标之一。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存

15、在个体差异,即使同一个体,由于咀嚼食物的性质和数量不同以及咀嚼所处时相不同,轨迹有差异。下颌副功能运动(parafunctional movement):指下颌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发生不自主运动的现象,如夜磨牙、下颌不自主抽搐。下颌运动制约因素:右侧颞下颌关节左侧颞下颌关节牙合神经肌肉因素其中,为解剖性因素,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不改变,对下颌运动的范围和方式有重要制约作用。也属于解剖性因素,可在一定范围内因自然的变化与医源性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受牙周、关节囊、关节韧带等多结构的影响,是灵活多变的因素。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浅感觉(温度、触觉)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 深感觉(本体感受器)三叉神经中脑核丘脑大脑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中央前会下部 内囊膝部,中脑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中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细胞咀嚼肌下颌运动神经反射1)闭颌反射(jaw-closing reflex):升颌肌的一种牵张反应。2)开颌反射(jaw-opening reflex):3)卸载反射:保护性反射4)水平颌反射:下颌向外侧或水平向运动5)牵张反射:维持息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