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的加工、贮藏、保管的研究课件_第1页
木通的加工、贮藏、保管的研究课件_第2页
木通的加工、贮藏、保管的研究课件_第3页
木通的加工、贮藏、保管的研究课件_第4页
木通的加工、贮藏、保管的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药木通的加工 贮藏 保管的研究 姓名:张志良学号:06311054安徽中医学院06级中药学(1)班一课题概述 木通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探讨 木通在采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引起药材质量变化规律神农本草经中只有通草而无木通,尽管本经无通草之形态记载,但梁人陶弘景已将通草形态记录在案:“(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空。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福藤茎。”据陶氏所言之“茎有细孔,两者皆空”之通草的藤茎特征,则通草是藤本植物,而非五加科之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a(Hook.)K.koch 无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木通条目

2、品种之内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药学、中药大辞典及中国药典木通品种来源有很大的差异。在中药学木通条目下所收木通品种,为:(1)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2)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及同属植物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前者药材关木通,后两者药材名称川木通。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系木通科木通,但本品目前很少见用。2005年中国药典一部记载:木通(Caulis Akebiae)来源于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3、Australis (Diels)Rehd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五叶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的干燥木藤茎,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本经1 功效是泻火行水,通血脉。现代用于治疗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具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的作用。2鉴于木通来源比较多,而且均以野生为主,在此仅以三叶木通的研究为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三叶木通五叶木通白木通 2.存在的问题 根据三叶木通历代本草记载和现代产地调查,结果显示加工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多是刮去外皮,但是三叶木通是多年生植物,采收年

4、限跨度大,且不同产地生态环境各异,对药材质量有无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拟用现代分析手段,对不同的三叶木通采收、加工、贮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阐明其原理建立三叶木通合理采收、加工、贮藏体系及共性示范技术。(二)探讨三叶木通在采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引起药材质量变化规律三叶木通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皂苷及皂苷元齐墩果酸,因此,通过对木通中的皂苷及皂苷元的指标性成分的检测可反映药材质量的优劣6。 二课题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目标课题任务主要技术难点可行性分析课题任务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和课题设计实验的进行,为三叶木通的采收加工探索更适宜的条件和方法,并确定其贮藏年限。主要技术难点本课题实验的主

5、要技术难点在于对比实验中三叶木通皂苷的提取与分离,也可以说这是本课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比条件下皂苷含量指标的确立影响着整个课题的质量。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技术路线(三)创新点(四)测定有效成分的方法(五)主要的技术指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三叶木通资源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三叶木通文献整理、标本研究、野外调查,对红花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2.三叶木通采收期和采收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三叶木通文献收集整理及实地栽培观察,确定三叶木通采收的最佳时期和采收方法。 3.三叶木通的加工研究以和传统的干燥加工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 4

6、.三叶木通的贮存年限的研究 试验方法测定不同贮藏年限的三叶木通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高低,从而确定木通的贮藏年限的临界值。 技术路线 木通药材确定合理的采收时间剥皮加工不剥皮加工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常规贮藏灭菌后贮藏密封贮藏通气容器中贮藏确定贮藏方法长期稳定试验加速稳定试验确定贮藏年限确定木通合理的采收加工、贮藏方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共性技术和示范性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采收时间的研究(三)创新点通过查询资料可知目前很少有人对三叶木通做深入的研究,我通过对三叶木通的有效成分的测定从而可以确定三叶木通的贮藏年限,通过对刮皮和不刮皮两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中有效成分的对比,确定木通的最佳加工方法。(四)测定有效成分的方法称取三叶木通粗粉0.9Kg,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于水浴中回流提取6次,每次加甲醇1500ml,分别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加水,有沉淀析出(绿色)。水溶液用正丁醇反复萃取,正丁醇溶液反复浓缩后,再以丙酮反复沉淀,得粗皂苷,将所得粗皂苷干燥物加甲醇465ml,浓盐酸35ml,加热回流14小时,水解产物浓缩成膏状,水洗至中性,抽滤,得粗皂苷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