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_第1页
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_第2页
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_第3页
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_第4页
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新时期中国边界及海洋工作第一页,共58页。地图的作用第二页,共58页。地图的作用第三页,共58页。地图的作用第四页,共58页。地图的作用第五页,共58页。第六页,共58页。第七页,共58页。边界的概念 陆地边界(陆地国界):划分国家领空、领陆、领水和底土的垂直面。第八页,共58页。第九页,共58页。第十页,共58页。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9年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4年收复西沙和1988年收复南沙有关岛礁两次海战 1979年中越三次边界自卫反击战 第十一页,共58页。 总 目 录 陆地边界工作 测绘工作中的版图问题 周边海洋工作 边界海洋概况第十二页,共58页。9,6

2、00,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陆地边界线总长约22,000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6,500多个岛屿与8个国家在海上相邻或相向一、边界海洋概况第十三页,共58页。历史疆域地图汉南北朝唐宋元清明第十四页,共58页。1820年清(嘉庆)时期中国全图第十五页,共58页。与14个国家接壤第十六页,共58页。新中国陆地边界工作成果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历史经验我国剩余的边界问题二、陆地边界工作第十七页,共58页。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署新中国第一条边界条约1961-1963 相继与尼泊尔、朝鲜、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五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第一高峰期第十八页,

3、共58页。第二高峰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越南六个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 第十九页,共58页。19491950196019801970201019902000 边界条约 勘界议定书新中国陆地边界工作成果与12个陆上邻国确定了国界签署边界条约29个建立完善边界管理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勘定边界线20000公里第二十页,共58页。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历史经验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和平谈判、平等协商、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遵循国际惯例划界和勘界按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对待旧界约第二十一页,共58页。我国剩余的边界问题

4、中印(度)边界问题中不(丹)边界问题第二十二页,共58页。第二十三页,共58页。2005年4月,双方签署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确定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双方已举行14次特代会晤,商定了先谈政治指导原则,再谈解决框架,最后具体划界的“三步走”路线图。温家宝总理会见印方特别代表2009年中印边界第十三次特别代表会晤第二十四页,共58页。领海传统海上边界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钓鱼岛问题 三、周边海洋工作南海争议 第二十五页,共58页。领海传统海上边界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钓鱼岛问题 三、周边海洋工作南海争议第二十六页,共58页。中国第一批领海基线领海-传统的海上边界

5、沿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属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十七页,共58页。1958年9月4日,我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92年2月2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5月15日,我国公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从山东高角到海南岛峻壁角,共49个基点)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共28个基点)领海-传统海上边界第二十八页,共58页。领海传统海上边界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钓鱼岛问题 三、周边海洋工作南海争议 第二十九页,共58页。12海里领海毗连区制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公 海国际海底

6、区域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第三十页,共58页。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第三十一页,共58页。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8年6月26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2006年8月25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提交排除性声明海洋法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2009年5月11日,提交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初步信息第三十二页,共58页。 2000年12月25日,我国与越南签订了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这是我国根据新的海洋法,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海上界限。海洋法发展与我国相关工作第三十三页,共58页。海洋法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2008年

7、5月11日,中日两国就东海共同开发和日方参与我方春晓油气开发达成共识。第三十四页,共58页。领海传统海上边界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钓鱼岛问题 三、周边海洋工作南海争议 第三十五页,共58页。黄尾屿赤尾屿钓鱼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尖阁列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北约100海里处。钓鱼岛问题第三十六页,共58页。日方拒不承认钓鱼岛为争议领土日方拒绝讨论该岛周围海域的共同开发日方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实际管辖”我国海外、台、港、澳和内地民间“保钓”活动进一步升温第三十七页,共58页。钓鱼岛问题第三十八页,共58页。领海传统海上边界海洋法制度发展和我国相关工作钓鱼岛问题 三、周边海洋

8、工作南海争议 第三十九页,共58页。南 海 问 题海域划界问题 资源开发问题 岛礁主权问题第四十页,共58页。南沙群岛主权问题 位于南海东南部,共有岛、礁、滩、沙约200个左右,多数为沉没水下的礁、滩和暗沙我国地图标绘有九段断续线。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第四十一页,共58页。我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和管辖权。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建立在我国政府长期和平管辖的基础上。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乘军舰赴南沙群岛进行接收,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南海周边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曾普遍承认或默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第四十二页,共58页。越侵占南沙岛礁29个,菲律宾侵占9个,马来西

9、亚侵占5个。越南主张对西沙和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提出主权主张。菲律宾对黄岩岛和南沙东部岛礁提出主张。马来西亚声称对位于其大陆架上的南沙群岛南部诸岛礁具有主权。20世纪70年代起,越、菲、马等国纷纷对我国的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并派兵侵占。第四十三页,共58页。南海海域划界问题第四十四页,共58页。南海海域划界问题1947年正式公布,原为11段解放后继承,改为9段2009年,提交联合国位置、法律内涵第四十五页,共58页。南海资源开发问题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处蕴藏丰富的可燃冰。 石油储量230亿吨。有关国家利用地缘优势大肆进行勘探开发活动。越、马、文在我国传统海洋疆

10、域内有油田28个,天然气田25个,油井1000余口。目前我工作多集中于近海,最远的为万安北-21区块。南海渔业资源丰富,是我海南渔民传统渔场。第四十六页,共58页。所谓“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问题我国多次声明保障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和安全。第四十七页,共58页。南海问题的复杂之处地区格局 外部因素 历史法理 对 策国内因素第四十八页,共58页。测绘工作中的版图问题第四十九页,共58页。地图管理标准地图制定审查第五十页,共58页。我国测绘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办法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第五十一页,共58页。法律依据 中

11、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地图的管理,保证地图质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的地图发生错绘、漏绘、泄密,危害国家主权或者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页,共5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世界各国间边界标准样图,由外交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

12、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发布。 第十七条 绘有国界线的地图,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地图,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地图,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历史地图、世界地图和时事宣传图,报外交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法律依据第五十三页,共58页。地图审核管理办法(2006年6月23日国土资源部令第34号发布)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2009年1月23日国家测绘局发布)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2009年1月23日国家测绘局发布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2001年10月8日国办发20017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测绘局等六部门,200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