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国际收支第一章 国际收支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及调节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2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93年出版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的定义,一国的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residents)与非居民(non-residents)之间的所有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以交易为基础(on transaction basis) 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所记载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在该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3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系统地记录
2、一个国家(地区)某一特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统计表。它集中反映了该国(地区)国际收支的构成和总貌。4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5 2.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之间的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double entry)方式来编制的,其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贷方交易是接受非居民支付的交易;借方交易是对非居民进行支付的交易。贷方交易用“+”号,借方交易用“-”号。 (1)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交易、凡是增加本国市场外汇供给的交易都记入贷方。(2)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交易、凡是增加本国市场外汇需求的交易都记入借方。 6记入贷方的交易7商品、服
3、务的出口居民从国外获得的收入来自非居民的单方面转移资本的流入A.外国在本国资产增加B.本国的海外资产减少(本国负债增加) a.非居民持有本国货币b.非居民持有本国证券c.非居民在本国存款,直接投资增加a.居民持有的国外货币减少b.国外证券减少c.在国外存款,直接投资减少记入借方的交易8商品、服务的进口非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对非居民的单方面转移资本的流出A.外国在本国资产的减少(本国负债的减少)B.本国在海外资产的增加表1-2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举例(单位:万美元) 9一、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交易按其交易动机分为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单纯出于经济上的
4、某种目的而自动进行的交易,如货物的输出入、赠与、侨民汇款等 。 2.补偿性交易(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 又称调节性交易) :为调节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国际收支差额而进行的各项交易,如官方储备的动用,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等 国际收支的均衡就是指不必依靠补偿性交易,而仅以自主性交易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此时既无赤字(deficit)或逆差,也无盈余(surplus)或顺差。换言之,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只要考察自由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是否相等即可。 10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与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 2.周期性不平衡 3.结构性
5、不平衡 4.货币性不平衡 11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1.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休谟机制”(Hume mechanism) EX g 外流 MP IM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EX IM P M g 内流 货币数量说成立,即: MV=PT12(1)物价的自动调节机制 I EX顺差Mi C DPIM 顺差减少(2)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出口产品P EX逆差 外汇需求增加 本币贬值 进口产品P IM 逆差减少 132.纸币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3)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 逆差 M i D Y IM 逆差减少 K(4)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逆差 M i K 逆差减少 D EX I
6、M14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1.支出增减型政策15(1)提高再贴现率改善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 BRiP 国际收支改善(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改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 RrMDP国际收支改善(3)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改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 抛售证券MDP国际收支改善2.支出转换型政策 主要手段有汇率政策、进口关税、出口补贴等。3.直接管制政策 主要是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改善国际收支。16五、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是1962年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其政策搭配理论中提出来的。内部均衡是指稳定国内物价,实现充分就业,促进
7、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和汇率的稳定。一国的宏观经济应以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均衡为目标。只考虑外部均衡,牺牲内部均衡,或只考虑内部均衡,牺牲外部均衡,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就要求用适当的政策搭配来促进内外均衡的实现。 17一国在内外不均衡时的经济情况通常表现为: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181920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2.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2122 2324一、弹性分析法 若 1,则 0,即国际收支因货币贬值而改善。 若 = 1,
8、则 = 0,即国际收支因货币贬值而改善。 若 0,即国际收支因货币贬值而改善。2526项目汇率(P)A国的 出口量(X)A国的 进口量(M)A国的出口额(XP) (万)外币表示的A国的进口额(M)(万)A国贸易收支(B)(万)(1)¥1=$0.254,001,00$1,000$1,0000(2)贬值1%¥1=$0.2475Ex=1/44,010Em=1/2995$992.5$995-2.5(3)贬值1%¥1=$0.2475Ex=1/44,010Em=3/4992.5$992.5$992.50(4)贬值1%¥1=$0.2475Ex=24,080Em=49601009.8$96049.8J曲线效应
9、27 顺差 +逆差 -0t0t1Cba二、吸收分析法 B = Y - A B =(1-a)Y-Ad 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依赖于Y,a,Ad三个因素,因为是资源未充分利用,所以贬值后出口增加会引起收入(Y)增加。另外,贬值后由于价格的上升,与收入无关的直接支出(Ad)会下降。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贬值后是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a)的大小。a1,则贬值对国际收支(B)有改善。28三、货币分析法 R= Md-D 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作用,货币分析法认为本币贬值将引起国内价格上升,导致名义货币需求上升,因而会压缩支出。在货币供给不增加情况下,国际收支能得到改善。29第二章 外汇与
10、汇率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30一、外汇 所谓外汇是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 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指的是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义的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债权、债务清算的支付手段。 一般而言,人们通常是在狭义意义上使用外汇概念。31二、汇率及其种类 1.汇率 又称汇价,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外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外汇的买卖价格。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322.外汇汇率
11、的变动 (1)IMF方式: (2)欧洲方式: 333.汇率的种类(1)基本汇率与交叉汇率(2)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 (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4)有效汇率、有效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34(1)基本汇率与交叉汇率 基本汇率(Basic Exchange Rate):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某种关键货币的汇率。所谓关键货币(Key Currency)是指国际交易中被广泛运用和持有的那种货币。各国一般都选择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交叉汇率(Cross Exchange Rate),亦称套算汇率。知道基本汇率后,便可从中推算出本国货币与第三国货币的汇率,这种汇率叫交叉汇率或套算汇率。35
12、(2) 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是指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也称买入价。 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买入和卖出汇率两者的差额为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 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为中间汇率。36(3)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汇率或一般市场汇率。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37(4)有效汇率、有效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有效汇率:它是指本国货币对挑选出的一组外币的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 38 有效汇指数
13、: 指本国货币对挑选出一组外币汇率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将即期对i 国的货币的名义汇率与某一基期的对i 国的货币的名义汇率进行比较,可获得有效汇率指数。公式如下: 39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用本国与“一篮子”货币国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40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 外汇市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市场称顾客市场。第二层为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顾客(进出口商、国际投资者、旅游者、投机者等)、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broker)和中央银行。 2.外汇市场一体化与世界三大市场4142二、外汇交易 1.即期外汇交易(Spot E
14、xchange Transactions)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32.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Exchange Transactions)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约定在两个营业日以后的未来某个确定日期办理交割的外汇买卖。 套期保值(hedging) 投机(speculation) 抛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44 整理得因为 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数,所以取近似值得:45 3.外汇期权交易(Exchange Options) 指在一特定的时期内按一定的汇价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
15、的外国货币的权力。这里的一定汇价叫协定价格(Striking Price)。 卖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权力叫卖出期权(Put Options)。 买进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权力叫买入期权(Call Options)。 为取得买入期权或卖出期权,都需要支付期权费(期权费用不包含在协定价格内)。 46 (1)卖出期权(Put Options) (2)买入期权(Call Options)47一、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包含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48二、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1.国际收支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
16、tedness)2.汇兑心理学说(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3.利率平价论(Interest Rate Parity)4.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5.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6.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Portfolio Balance Approach)49国际收支说50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基本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51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又称汇率的货币模型)52货币分析法53本国货币供给本国价格水平时间时间本国利率本币汇率时间时间Ms1M
17、s0P1 P0 t0 t0 t0 t0 i0r1 r0 粘性价格分析法 (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汇率立刻的升值和贬值,超过其长期平衡水平的趋势,然后汇率又改变波动方向移向长期的平衡水平 5455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本国货币供给本国价格水平本国利率本币利率Ms0Ms1P1P0t0t0t0t0i0i1r1r0也称为资产市场说(Asset Market Approach) 56W=M+B+rF (1)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基本模型5758三、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利率 2.通货膨胀 3.GDP 4.失业率
18、5.国际局势 6.选举 7.谣传 59第三章 外汇政策第一节 外汇政策的目的第二节 外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第三节 外汇政策的手段60一、外汇政策的概念 狭义 :是指一国所采取的有利于汇率稳定的政策,如汇率政策、汇率制度的安排、外汇管制等。 广义 :用于调整汇率目的国内经济政策都可以认为是外汇政策。 本节所指的外汇政策包括广义的范围,在这样定义下的外汇政策不仅包括汇率政策、外汇管制、国际储备政策,还包括以影响汇率为目的的国内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61二、外汇政策的目的 不同的政策实施者有不同的政策目标 央行: 维持国内物价稳定 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央政府: 提高产业竞争力 辅助国
19、际贸易政策 平衡国际收支 增加财政收入62一、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1.汇率制度简介 也称为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规定。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爬行钉住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 、货币局制度 632.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自的利弊比较(1)赞成浮动汇率的主要理由自行调节国际收支较大自由地推行本国政策减少了对储备的需求 预防大规模投机冲击减少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国际传递 (2)赞成固定汇率的主要理由 维护汇率稳定 避免短期资金的频繁移动和投机 避免各国滥用汇率政策 643.汇率制度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经济活动或GNP衡量的
20、国家大小 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 通货膨胀率 贸易伙伴国的集中程度 65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66671.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扩张效应 68(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效应692.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扩效应 70(2)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扩张效应 一、经济政策变更二、外汇汇率水平的市场操作 1.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2.国际储备政策 71三、法定外汇平价的变更 1.法定贬值 2.法定升值 72四、直接管制政策1.外汇资金收入的管理 (1)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管理 外汇资金收入管理 手段 外汇集中制 目的增加外汇
21、收入 外收入鼓励制 (2)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管理2.外汇资金运用的管理 73 第四章 外汇政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发展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74一、1994年以前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980年到1993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设立外汇管理局 2.外汇留成 3.外汇调剂 75二、19941996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实现了汇率并轨,确立新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所谓汇率并轨,是指在199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5.80元、外汇调剂市场价格为1美元兑换8
22、.70元的基础上,1994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调整到1美元兑换8.70元。同时,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76()实施银行结售汇制 取消了持续14年之久的外汇留成制和外汇支出行政审批制,改为外汇收入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经常性外汇支出凭有效凭证向银行购汇的新体制。 ()创建银行同业外汇市场 1993年末以前,从事全面外汇业务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仅中国银行一家。1994年起10多家中资银行变为外汇指定银行,与外资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起组成同业外汇市场。 77三、现行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资本项目的管理(1)外债管理:我国对各类
23、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外债管理部门。举借外债、对外担保、外债资金的使用和偿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2003年3月发布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2)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对外资虽实行鼓励的政策,对外资的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的管制比较严格,但有逐步放宽的趋势。78 (3)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管理:设有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有关规定,对被批准到境外投资的企业、公司,要交“汇回利润保证金” ,2003年7月取消。 (4)对个人的外汇管理:个人和家庭不得在境外开立私人外汇账户。 (5)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的管理:有关机构在外汇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如果要将资本项目
24、的外汇收入卖给银行的,须经外管局批准。 792.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801994年之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国家持有和中国银行外汇持有两部分。1994年改革后,外汇指定银行使用自有资金经营外汇所得的外汇结存从国家外汇储备中剔除。自此外汇储备结构基本与国际接轨。截至2003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为4032.51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增加了19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4倍。 一、1981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 1.贸易与非贸易双重汇价 在人民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存在偏差的状况下,为了适应外贸体制下放,1981年1月1日起我国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两种汇率: 一种是专门用于外贸企业
25、进出口贸易结算的汇率,称为贸易内部结算价格。贸易内部结算价格由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上10的利润计算,定为1美元兑2.8人民币; 另一种是官方的牌价汇率,用于非贸易外汇结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美元兑1.5元人民币,官方汇率延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形成的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安排。 81 此后,人民币官方汇率年平均汇率连年下跌,4年的年平均贬值率达到10.3,参见表图4-182到1985年1月1日,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完全等同,实现汇率并轨。 2.双重汇率安排的实施效果 (1)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对贸易收支特别是出口的调节作用并不确定;贸易内部结算价格提高了进口成本,具有抑制进口的作用。
26、 (2)贸易内部结算价格除了调节贸易收支无明显效果 之外,还暴露了其他弊端。主要包括: 贸易内部结算价格的采用使侨汇收入的人民币价值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侨汇通过正常途径汇入,导致我国这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减少。 在外商直接投资中采用牌价汇率而非贸易内部结算价格,这相对降低了外汇的投资价值,成为阻碍外资进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双重汇率不符合IMF的宗旨,IMF协定第八条款中认定其为歧视性措施。 83二、19851993年的汇率和汇率制度1.单一汇率和实际上的双重和多重汇率 1988年1993年期间,实际的双轨汇率如表4-2所示。 84在这种汇率安排下,如果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就起到了对出口
27、隐性补贴的作用, 对出口起实际作用的汇率是在计划和市场汇率结合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汇率,具体公式为:综合汇率牌价汇率(1留成比例)外汇调剂价留成比例 牌价汇率(外汇调剂价牌价汇率)外汇额度留成比例 牌价汇率外汇额度价格外汇额度留成比例 85外汇留成的多样性和双重汇率制度的搭配形成了人民币的复汇率问题2.官方汇率的变动及其依据 官方汇率在实际中表现为钉住不断上升的全国平均换汇成本,体现出爬行盯住的特点。 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导致出口换汇成本不断变化。 以1985年为基期,以当年的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2.80元人民币为基期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我国各年度的出口换汇成本: 出口换汇成本基期成本(中国WPI
28、/美国WPI) 86 通过图4-1,可以看到在19851993年我国出口换汇成本一直上升,与之相伴,我国的官方汇率也一直贬值。873.计划和市场汇率双轨制的弊端(1)汇率双轨制不利于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2)外汇调剂市场的波动幅度过大,交易主体要 承担较大风险(3)汇率双轨制加大了外汇管理成本,降低了外汇 管理效率 (4)原有的汇率制度安排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制度接 轨的需要 88三、1994年以后的汇率和汇率制度 1.汇率制度变动的背景 通过1994年前的一段时期内双重汇率的轨迹变化来看这段时期汇率制度变动的深层问题。 892.亚洲金融危机和实际操作的盯住单一美元 自1994年以来特别是东
29、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表现为盯住单一美元。在1999年IMF重新制定的汇率制度分类后,中国从实行管理浮动制的国家变为实行固定盯住制的国家。 图4-2显示199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变动情况。 在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参见表4-5。9091 维持地区经济稳定 92采用盯住单一美元汇率手段的原因:维持市场信心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外部环境的影响93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 94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有三个时期出现大的冲突。主要是指: -1994年至1996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和较高的通货膨胀之间
30、的冲突; -1998年外汇储备增幅快速下降和物价持续下降之间的冲突; -1998年至1999年,汇率稳定和本外币利差倒挂之间的冲突。 1.中国通过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 2.中国通过特殊的外汇市场安排和对外汇市场的频繁干预(实践中,几乎是每日干预),实现了汇率的超稳定。3.中国通过回收商业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外部经济给内部经济带来的冲击。 4.中国通过对外币存款利率的频繁调整,加强了境内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表明央行开始重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 95 调和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我国于2
31、005年7月21日实施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
32、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96 97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 目标及特点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原则和目标 原则: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中国汇率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相对价格的作用来促使国际收支的更为平衡,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更有力的支持。2.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 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3.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影响98第
33、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和意义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第三节 其他离岸金融市场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99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者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 按市场交易对象所在区域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传统金融市场”(traditional market也称“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1001.传统国际金融市场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一般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从区域金融市场、全国金融市场到国际金融市的发展阶
34、段。它们最基本的特征是: (1)在国际金融交易时使用的币种为市场所在国的货币; (2)经营主体是居民与非居民; (3)市场活动受市场所在地规则、惯例、法律的约束。 101 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是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金融市场。(1)某种货币的国际借贷和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这种交易所形成的市场就叫做离岸金融市场。 (2)“离岸”指的是进行交易时不受交易所在国即东道国的金融法规的约束,并享受宽松和优惠的政策。 102 2.离岸金融市场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 国际金融市场结构103 定义:它是资金的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货币借贷交易市场,也称短期金融市场。 1041.货币市场(money market)
35、 货币市场由四部分构成: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inter-bank placement market) 贴现市场(discount market) 短期证券市场(short-term securities market) 短期信贷市场(short-term credit market) 2.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定义:是指国际间的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融通场所 主要功能 :第一,提供一种使资本由剩余部门转移至不足部门的机制;第二,为已发行的证券提供充分流动的二级市场 。 组成:国际信贷市场:是由各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业向客户提供中长期信贷的场所。 国际证券市
36、场:是指筹资人直接到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以及买卖债券或股票的场所。 1053.黄金市场(gold market) 黄金市场是专门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市场 市场参与者 黄金市场上的交易可以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106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1.促进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2.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4.促进了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发展; 5.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一 步发展。107一、欧洲货币和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欧洲货币并非指欧洲国家的货币,而是指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以外的银行所存贷的该种货币。 现在说“欧洲货币市场”,其中的“欧洲”并非指地理上
37、的欧洲,而是泛指“境外”的意思。 因为是非居民相互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就属于离岸金融市场。 108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是从欧洲美元市场发展起来的,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进入2060年代中、后期,交易的欧洲货币向美元以外的货币发展,形成了欧洲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使原来的欧洲美元市场扩大演变成欧洲货币市场。 7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开始超出欧洲的地域 。 据IMF2000年的统计,当今世界上主要的欧洲货币交易中心即离岸金融中心有65个,分布在欧洲、亚洲、中东、美洲等地区。 109三、欧洲货币市场的
38、性质与特点 性质: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完全国际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与一般的、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不同。后者需受所在国政策法规的管辖和约束,借贷资金仅限于金融市场所在国的货币,而欧洲货币市场完全突破了这些限制 。 特点: 第一,市场不受所在地政府当局金融政策、法规的管 辖和外汇管制的约束。 第二,市场范围广、币种多、规模大。 第三,市场有相对独立的利率。 第四,交易品种多,有银行短期贷款,也有中、长期贷款,有短期证券交易,也有长期证券交易。 110四、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来源和运用 1.资金来源 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国际金融机构、各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跨国公司等。它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提供的
39、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 具体来说,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欧洲货币市场的分支机构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2)跨国公司的资金 ; (3)许多国家的政府与央行直接或间接地将外汇储备投到该市场 ; (4)石油输出国将其通过石油出口获得的美元投入到市场。 111 2、资金运用 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使用者包括商业银行、 跨国公司、政府机构、进出口商和投机商等等。 欧洲货币市场上资金的运用方式具体有: (1)跨国公司常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筹措他们所需要的中长期巨额资金 ; (2)1973年石油涨价以来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债务中大部分是来自这一市场; (3)许多
40、银行、投机商出于投机的需要从欧洲货币市场筹集资金; (4)政府机构、商业银行也是该市场资金的需求者。112一、亚洲货币市场 亚洲货币市场是指亚太地区银行经营境外货币的借贷业务所形成的市场。 所谓的“亚洲货币”是指亚洲货币市场经营中所使用的货币,其中美元所占的比重最高,占到90%以上,所以又有人称亚洲货币市场为亚洲美元市场。 1.亚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加坡 (2)香港 (3)东京1132.亚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 (2)良好的客观条件 (3)政府当局的鼓励性措施 1143.亚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活动 亚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 (1)跨国公司的调拨资金或闲置
41、资金; (2)外国中央银行的部分储备资产或政府机构的财政盈余; (3)欧洲货币市场的同业存款; (4)侨民、进出口商、个人等非银行客户的外币存款。 资金运用的地区结构: 1971年以前,亚洲货币单位主要是把本地区的资金聚集起来,转移到欧洲去运用。1971年后,资金流动方向转变,主要是英、美、日设在亚太地区的跨国公司用于该地区的投资。 资金运用对象: 亚洲货币市场主要是一个银行同业间市场。 1154.亚洲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亚洲货币市场被看做欧洲货币市场在亚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分支或延伸,它与欧洲的卢森堡和加勒比海的巴拿马-开曼两个离岸金融中心逐渐形成鼎足局面。 影响: (1)促进了大量外资
42、流入亚太地区 。 (2)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金融以纽约伦敦为轴心的格局 。 (3)缓和了国际游资的冲击 。 5、亚洲货币市场的前景和展望 116二、国际银行设施 国际银行设施是纽约离岸金融市场的正式名称。美国于1981年12月3日,在纽约、德克萨斯、底特律和密执安等地建立了“国际银行设施(也称国际金融自由区)”。 117三、加勒比海离岸市场 加勒比海离岸金融市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四、巴林离岸市场 1975年,巴林当局批准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34家银行经营离岸金融业务,从而在巴林建立了国际银行设施型离岸金融市场。 118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含义 所谓金融市场的
43、全球化,就是指各国国内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日益紧密地联系,它们彼此影响,互相促进,逐渐走向一个统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意味着同一金融产品在不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逐渐趋同。119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延伸 。 欧洲货币市场才是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也从此拉开序幕。 20世纪8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在亚太地区迅速发展 。120三、金融市场全球化的促因 1.实体经济因素 国际贸易量的扩大、直接投资的增长都不断地推动着资本的跨国流动,加深了各国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 跨国公司
44、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跨国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频繁借贷和调拨资金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市场向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212.金融技术因素 导致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金融技术因素,是在一个现在被统称为金融创新的运动中产生的。 金融创新既可指新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可以使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的出现。 1223.经济制度因素 推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经济制度因素,主要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这种金融自由化,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在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金融深化的努力。 123四、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提高金
45、融体系的效率 (2)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3)促进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1)资产价格尤其是汇率的巨幅波动 (2)削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加剧国际金融动荡 124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与影响125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以及与国外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 国际资本流动从流向上可以分为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两个方面。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资金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 国际资本流动
46、与一国国际收支 126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的资本流动。 (1)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 (3)国际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 行贷款和出口信贷 ) 2.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1)贸易性资本流动 (2)金融性资本流动 (3)保值性资本流动 (4)投机性资本流动127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 1.资本供求因素 2.利用国际间的汇率和利率差异,谋求高利润 3.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发生 4.风险防范 5.其他因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国 际收支调节以及国际金融市场
47、运作 ) 128一、利率理论 利率理论是以借贷资本的国际流动为考察对象。这一理论认为资本国际流动取决于各种证券(股票、债券)收益率的差异 。 根据利率理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由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资本总是从供给相对充裕、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相对稀缺、利率较高的国家,这种流动将持续到两国的利率水平相等为止,在完全竞争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只有一种利率存在。 129二、完全竞争理论 完全竞争理论亦称麦克杜加尔(G.D.A.Macdougall)模型 该理论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之间存在差异。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因素是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和相应的利率差异。 由于发
48、达国家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高,因此国际资本流动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该理论还认为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将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国际均等化,从而可以提高总体资本的利用效率。 130三、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1.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证券投资的动因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利率差异。 在国际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如果两国的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能都带来同等收益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会产生差别,即低利率国家的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而高利率国家的有价证券价格低,因此,低利率国家就会向高利率国家投资购买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的收益、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 C=I/r 1312.现代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49、 又称为资产选择理论。由于任何资产都具有收益和风险的两重性,因此投资者不能只把预期收益作为选择投资证券的唯一标准,还应该重视证券投资收入的稳定性。 多种证券组合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因为在多种证券组合中不同证券的收益和损失可以相互抵补,起着分散风险的作用。 资产选择理论指出了任何资产都有收益和风险的两重性,并提出以资产组合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思路,揭示了国际间资本双向流动的原因。132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2.内部化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5.比较优势理论 6.小规模技术论1331.垄断优势理论 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
50、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所谓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四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 (2)有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3)有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4)有赋税和关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134 垄断优势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导致跨国公司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国外生产加以利用,形成跨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四个方面: (1) 产品市场优势 (2) 要素市场优势 (3) 规模经济优势 (4) 政府干预带来的优势 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
51、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1352.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获得内部化利益。所谓内部化,就是把市场建立在企业内部的过程,由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即“建立由企业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较大范围内建立生产经营实体,形成自己的一体化空间和内部交换体系,中间产品在其内部市场进行转让,将资源的外生市场配置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配置行为,即将市场的交易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降低信息搜寻的咨询成本,使交
52、易成本达到最小化,实现企业总体收益最大化。 136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研制开发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是产品的市场寿命。 每一种新开发的产品都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的导入期。 第二阶段,产品的增长期。 第三阶段,产品的成熟期。 第四阶段,产品的衰退期。137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综合作用,推动着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138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而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及其所有权方面的优势。
53、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将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加以内部化而产生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拥有的选择优势,选择的标准是企业获利程度。 139返回5.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建立在比较成 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22模型进行分析。其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又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该理论根据双方国家的比较优势及投资国要素禀赋比率的动态变化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坚持用国际分工的原则来分析和论述对外直接投资,因而是一种宏观理论。1406.小规模技术论 小规模技
54、术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141五、“两缺口”模型理论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要使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即 : C+I+X (总需求)= C+S+M(总供给) 简化并移项得: I -S(储蓄缺口)= M-X (外汇缺口) 142 在双缺口关系中,投资、储蓄、进口、出口都是独立的经济变量,他们共同作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一定的核算阶段,储蓄缺口应与外汇缺口相等 。 两个缺口的不平衡,使外资引进成为必要,而恰当的引进
55、外资又可以助长出口能力,提高国内储蓄水平,最终使两个缺口的失衡现象自然而然地转向平衡。 14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 (1)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2)国际间接投资迅速膨胀2.发达国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3.国际资本区域流向内部化4.国际资本流动部门结构发生变化5.国际资本流动方式的变化144二、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经济影响1.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3.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1451.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影响 积极影响(1)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分工的深化。(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3)促进国际
56、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4)有利于各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消极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3)破坏了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独立性。1462.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1)能够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2)促进商品出口,占领国际市场。(3)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4)可以绕过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占领市场。 消极影响(1)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2)会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3)增加潜在的国际竞争对手。147 3.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2)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
57、3)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消极影响(1)冲击民族工业,挤占国内市场。 (2)对外国资本产生依附性,影响本国金融安全。 (3)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4)可能诱导通货膨胀。148第七章 外汇风险管理第一节 外汇风险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第三节 汇率预测149一、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是指一国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由于不可预期的汇率波动导致其资产或负债的变动,从而使该经济主体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当两国之间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时候,在国际结算过程中就存在着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由三个因素组成:外汇风险头寸、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货币和结算时间。
58、150二、外汇风险的分类1.交易风险 指企业由于本币和计价外币的汇率波动对其当期现金流造成的潜在影响,即企业的资产或债务在汇率变动后进行外汇交割结算时所出现的风险。2.折算风险 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企业对折算风险的管理相对比较少,有的学者更是把折算风险看作为一个会计概念,他认为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对折算风险进行管理。3.经济风险 衡量的是汇率变动对企业将来特定时期收益的影响,表示的是汇率变动对企业当期和未来现金流贴现值的效应。 151三、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 从宏观上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物价水平乃至就业等变量都会
59、产生影响。 在微观上,汇率变动将通过对微观企业的营运资金、收益、价格乃至经营战略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动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发生变动,从而使企业面临外汇风险。 152153.52.51.50.49.48.47.46.45.441季度2季度4季度时间3季度每股收益:$ 情况1:固定汇率 情况2:浮动汇率下无汇率风险管理 情况3:浮动汇率下有汇率风险管理图7-1Omega公司的1995年各季度收益情况资料来源:Laurent L. Jacque(1996)page XXi四、外汇风险管理步骤 第一步:确认企业对于风险的态度 第二步:测量或估计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情况。 第三步:确定本外币的汇率是否存在被
60、高估或低估 的情况,预测每一种概率情况下汇率走势。 第四步:模拟在每一种风险情况下企业的收益、现 金流变动情况。 第五步:确定最优的套期保值比例。 第六步:比较各种可能的套期保值策略的成本和收益。 第七步:采用最佳的风险套期保值策略。 第八步:对风险管理行为进行事后评价,并随时根据 需要进行必要的合理调整。154一、内部法1.配对(matching) (1)自然配对(natural matching) (2)平行配对(parallel matching)2.轧差(netting) 指企业与其交易伙伴一致同意的余额或债务对冲,它把大量逐笔交易额或债务减少到较小数目的交易额或债务。 1553.提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情期间直播开班会课件
- 疫情期间初中班会课件
- 疫情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年度新型智能家居产品采购范本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版高端商业空间VI设计合同范本
- 疫情复课班会课件下载
-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合作合同
- 小帽子奇遇记500字(7篇)
- 广西来宾数学试卷
- 农业经济管理服务外部采购合同
-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
- 生物医学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DB43∕T 876.2-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2部分:土地平整
- 针灸科重点病种诊疗方案
- 2025年河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贵州省贵阳市2025年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讲课件
- 药品企业研发管理制度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体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2025年全科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 大学教学质量反馈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