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1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2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3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Sestem of 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本章内容简介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调整范围法定管理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报告和公布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防治的监督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0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09962例,死亡15257人,报告发病率为480.2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 其中甲类发病164例,死亡2人 。乙类发病3185768例,死亡14287人 。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发病总数的9

2、4.97%。 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49%。 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于传染性致病性微生物侵入人体,发生使人体健康受到某种损害以至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生命健康甚至整个社会的疾病。概念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分类管理: 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等,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划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传染病防治法授权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情况

3、,增加或者减少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国务院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卫生部按照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种 (强制性管理) 乙类传染病:26种 (严格管理) 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

4、吸虫病、疟疾。 按甲类对待丙类传染病:11种 (监测性管理) 手足口病(新加)、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预防一、制定预案二、建立监测制度三、预防接种制度四、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管理五、各类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一、疫情报告人二、报告方式三、疫情报告时限四、疫情的公布责任疫情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军队医疗机构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卫生行政部门义务报告人所有公民报

5、告方式:报告卡网络直报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

6、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疫情的公布: 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卫生部定期公布全国疫情信息。 省、自治区等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卫生部负责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等卫生行政部门向公布本区域的疫情信息

7、传染病的控制一、定义 在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二、控制主体 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三、控制方法四、一般控制措施控制方法: 1)隔离治疗传染源 “五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2)物品消毒和交通检疫 3)人员和物资调集 4)对尸体进行处理 5)疫情调查分析 6)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一般控制措施:1)隔离治疗甲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乙类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2)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除艾滋病、肺炭疽以外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3)医学观察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未明确诊断前 4)卫生

8、处理和预防措施被上述人员污染的场所、物品及密切接触的人员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一、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机构 卫生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二、职责 监督检查; 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System of law o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emergent public health hazard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事件的联系?突发事件的概念 又称“紧急事件”、“紧急情况”、“紧急状态”、“非常状态”、“特别状态”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欧洲

9、人权法院)。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火灾等)事故灾难(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动物疫情)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民族宗教、涉外、刑事案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来自国家预案)二者的联系 突发公共

10、卫生事件既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的个性,又具有所有突发事件的共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 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含的分类一、重大传染病疫情: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群体性预防

11、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难预知性二、多样性和频发性三、公共性和危害性 四、复杂性和国际性应急工作的方针与原则一、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二、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建设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11月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部门规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

12、003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 分级 预警特别重大(级) 重大(级) 较大(级) 一般(级) 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伴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发生

13、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两个以上的县(市、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包括佛山市在内的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霍乱在1

14、个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包括佛山市在内的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两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区)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含50例),或死亡5人以上。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人员感染或死亡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

15、潜伏期内(6天)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霍乱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或地级以上市城区首次发生。1周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

16、(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含9例)。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含9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一、应急指挥机构 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省级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地市级、县级指挥部。二、日常管理机构 卫生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指挥中心);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武警系统、军队参照卫生部的设置指定日常管理机构; 各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负责三、专

17、家咨询委员会 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负责组建;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建。四、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即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一、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指经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包括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有各级预案之分。 应急预案的内容: 机构组成与职责;专业队伍建设;监测与预警;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预防与现场控制,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调度;分级与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二、预防控制体系与检测、预警机制

18、的建立 1、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工作机构与工作要求 县级以上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投入 2、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监测及时发现突发事件 预警及时报告或通报有关信息三、应急储备制度1、主体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参与2、对象智力与能力储备(防治突发性事件相关科学研究)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人才储备(不同突发性事件具体储备不同)经费储备(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1)突发性事件一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要求反应快速、专业性强的急救医疗救治队伍。2)建设主体 以省、地两级为单位,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治队伍、医疗救治机构。3)机构 传染病专科医院、急救中心、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19、报告与信息发布一、应急报告制度应急报告的义务主体责任报告单位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人民政府有关单位责任报告人 医务人员,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报告的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h2h2h国务院立即2h2h1h 疫情报告内容: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报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发生地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其

20、他有关部门、毗邻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发生地其他有关部门同级卫生主管部门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是法定的发布单位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发布本地区信息谢谢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运动损伤急救概念 针对在体育运动中造成的肌体伤害,为了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员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紧急临时性的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 2按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 3按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程度 按损伤组织分类分为肌肉韧带的损伤及撕裂,挫伤,四肢骨折,颅骨骨

21、折,脊柱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冻伤,积水等。 下页下页下页按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 伤后不损失工作能力的轻伤;伤后失去工作能力 24h 以上,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中等伤;伤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 伤口是否和外界接触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此外,根据发病的缓急,还可以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等。 运动损伤的原因 可以分为基本原因与间接原因两方面。 基本原因 包括以下7条。1 、思想因素 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 下页2 准备活动中的缺点 据国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

22、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在准备活动上常存在的缺点有: 不做准备活动 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或训练课的内容 结合得不好,或者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下页基本原因3 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的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4. 运动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这常是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下页5. 身体的功能状况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

23、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参加剧烈的运动,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较迟钝,身体协调性较差等导致损伤。下页6. 场地设施运动环境的缺点 : 1、运动场地不平,有碎石或杂物;跑道硬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板与地面不平齐。 2、器械年久失修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痕;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 3、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下页7气象因素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潮湿高温的气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

24、盐代谢,可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映迟钝。下页间接原因-诱因1.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 由于各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不同。 因此,各运动项目都有它的易伤部位。 篮球的膝关节,网球运动的肘关节,乒乓球运动的肩关节下页2. 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理特点 某些组织所处的特殊的解剖位置,在运动中承受力不够.1、如肩袖;在结构上较为薄弱,抗拉或抗折能力相对较差,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害.2、如骺软骨板;关节在一定的屈曲角度时,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发生“不合槽”的活动。3、如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或某些关节在运动时,关节面承受到几个不同方面的应力。4、如肱桡关

25、节在运动过程中,关节面既有滑动又有旋转摩动;或运动中由于相互间力学关系的改变,而导致负担最大的组织发生损伤。运动损伤的急救 做好现场急救的目的: 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员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及时而正确的急救都是很重要的。 下页 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原则是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下页 一、出血的急救 成年人失血20%(约800ml)即休克; 失血40%(约1600ml)即会死亡。 主要矛盾是:失血止血 止血的方法 : 在运动损伤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常用绷带加压包扎。 包扎法、指压法和止血带法近心端加压

26、包扎三种。 下页二、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 凡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则统称为骨折。骨折是较严重的一种运动损伤,但发病率较低,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 1.5 。 骨折的征象 疼痛 肿胀和皮下瘀血 、功能障碍 、畸形 、异常活动伴有骨擦音。 下页 骨折急救的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 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或同时有其他并发症的伤员,易引起休克。 早期就地固定 :骨折的及时固定,可避免骨折断端的移动,防止加重损伤;固定后肢体较为稳定和安静,以减轻疼痛,而且便于伤员的转运。因此未经制动固定的伤员,不可任意移动,在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应禁止做任何试图复位的动作,以免发生休克和增加伤员的

27、痛苦。 注意:开放性的骨折要先止血再包扎固定。下页三、 关节脱位的急救 凡相邻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联接关系,即称为关节脱位。主要矛盾:疼痛或者由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脱位征象 疼痛与压痛 ,肿胀、畸形 ,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下页下页关节脱位急救原则:抗休克 关节脱位,尤其是大关节脱位或合并其他损伤时,伤员常会发生休克。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急救处理:固定 用夹板或三角巾固定伤肢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争取早期复位。因此,没有整复技术和经验的救护者,不可随意做试图复位的动作,以免加重伤情,影响功能恢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股四头肌挫伤 踝关节

28、外侧韧带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 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组织被磨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溢出。创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用 75 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待干后即可。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种类 挫伤 由钝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所致 , 如运动中相互冲撞,或被踢打,或身体撞击在器械上引起皮下组织(如肌肉,韧带等)挫伤。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下页肌肉肌腱拉伤 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者伸展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 关节韧带扭伤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损伤。轻者发生韧带部分的撕裂,重者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引发关节囊滑膜和软骨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刻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而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 24h 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进一步处理 股四头肌挫伤 股四头肌挫伤是由外力冲撞所致,常见于足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