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翡翠收藏品鉴赏_第1页
玉器翡翠收藏品鉴赏_第2页
玉器翡翠收藏品鉴赏_第3页
玉器翡翠收藏品鉴赏_第4页
玉器翡翠收藏品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器翡翠艺术品鉴赏中国人对翡翠玉石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翡翠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新石器晚期 玉琮良渚文化高公分,宽7公分,深7公分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发展了良渚文化。玉琮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礼器。良渚玉琮的基本造形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体,有上下贯穿的大圆孔;外壁以四个转角线为中心,上下垂直堆栈地雕琢面纹。这件深浅交杂的褐色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外壁分为

2、六节,每节以转角线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纹,全器共有二十四个面纹。每个面纹以刻有并行线的长横棱象征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双圈刻绘出眼睛,还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线;象征鼻子的短横棱上,那么刻绘两端方转的单线。因为年代久远,这些刻纹都已模糊。新石器晚期 玉琮高 公分,上端宽 公分,下端宽公分,孔径公分,5850公克这件大玉琮应是在十九世纪入藏清宫的,所以在它的器表没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绿色泛深浅赭斑的闪玉Nephrite琢成。表面还留有最初切璞时的圆弧形凹陷痕。高方柱体,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两端对钻,接合处有不整齐的台阶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较直。以四个方转角为小眼纹的中心,

3、自上而下,雕琢十七节小眼面纹,所以在这件玉琮上,共有六十八个小眼面纹。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时,已少见如上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玉琮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纹的组合花纹。而常以多层小眼面纹取代。且有时在这类高琮的上射口处,以极轻的、断续的细阴线,刻出神秘的符号。如这件玉琮的上射口上,就有这样的符号。其中之一为每条边线都略呈内凹的菱形;相对的另一边,那么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着五个小圆圈。其内涵或与当时人们信奉的神鸟有关。新石器晚期玉版长公分,宽公分,厚公分玉版玉质的摩氏硬度为,光泽温润,颜色那么赭红带黄绿,并有大大小小的斑点,有如天际星云银河。其外形非正方,而是呈梯形,上下缘均涂有深褐色颜料以掩饰新切口的

4、痕迹,厚度那么由中段向左右两侧缓降,推测此玉版原为新石器时代大形玉刀的半成品,流传至清乾隆时,经宫廷作坊重新修整、配座而成屏风。编号为吕字号,表示曾陈设于养心殿。玉版原为光素,清高宗时加琢御制诗二首。由诗看来,高宗认为此玉版嶷嶷逾尺、阅几沧桑、色得元黄之正、质具圭璋之素,其堂皇、长远、正统、礼制的特质,完全符合帝王彰显皇权所需的象征意义。一度自信如乾隆皇帝者,面对这件稀珍瑰宝也曾自审临池腕力丑,因虞坏其质而未将十一年春所写的诗刻于器表,仅是嘱咐学士张假设霭代为书镌于紫檀木架上,可见对此收藏的万般宝爱。不过八年后,即乾隆十九年1754,高宗又为之作诗咏赞,且乘兴亲自书写前后二诗交予玉匠镌刻,玉版

5、遂不复素净的原貌。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鷹紋圭長公分,最寬公分,最厚公分,重公克一面牙黃泛灰色玉,另一面上半部牙黃泛灰,下半部赭紅色,刃部近黑色。窄長梯形,平直正刃。刃線上頗多使用崩傷痕。柄端也有傷缺、一圓孔,孔壁光滑。圭之中段的兩面,均淺浮雕神秘的花紋。上下段又加琢了乾隆的御製詩和璽文。清宮中加配木座。 用美玉琢製的斧鏟,主要是象徵統治者的身份地位的禮器,在禮制中稱為圭。在典禮中,要將它的刃部朝上捧握。這是一件距今約4300至3800年間海岱地區的玉圭,住在那兒的先民就是文獻中的東夷。所以在這件玉圭的中段,都雕琢了東夷人信奉的神祖像。不過浮雕的花紋非常輕淺。圭的一面雕琢著有大漩渦眼、頭戴介形

6、寶冠的神祖,介形寶冠兩旁還插著飄逸的鳳羽。另一面雕琢向上衝飛的鷹鳥,整隻鷹鳥構成象徵通天的介形。在寬約1公分的窄邊上,還雕琢一個戴圓耳環的長髮女子,可能是東夷母后常儀。不過十八世紀的乾隆皇帝不瞭解花紋的神秘性,就將刃部向下地,在光素的器表加刻了御製詩與璽文。商晚期龙冠凤纹佩长公分,宽5公分钩喙卷尾,头上以一夔龙为冠饰,全器雕工细致、神采飞动 .战国玉螭纹觿长公分,宽公分螭是龙的一种,几分像虎。此件玉觿器面微泛褐红,是传世器特有的盘红色泽,刻做成转首侧身形态,头与躯体的衔接方式与本院藏的龙、凤玉觿同,乃是战国时代玉匠处理此类动物玉雕的一惯作法。汉玉辟邪高公分辟邪,是想象中的神话动物,顾名思义,是

7、人们希望藉助它的法力,来避除邪恶。流行于汉代的辟邪,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常以巨石雕刻,立于陵墓前。也用美玉琢成,作为极高贵的陈设器。这件玉辟邪以青白玉琢成,昂首张口,似在低吼。跨步游走,双翼虽贴于身侧,却做蓄势待发状。颔下长须垂胸,长尾曳地,器宇非凡。因曾经深沁熟盘,甚至再被染色,所以表面多有深浅褐斑。这是目前所知的汉代玉辟邪中,体积较大的一件。它的口吻较长,有似马脸,与常见的短口吻似虎脸的辟邪不相类似。却与近年在内蒙古出土的西汉中、晚期铜灶上所加饰的动物头像,颇为神似。学者多称铜灶上的动物为龙头。故宫的这件玉辟邪,曾为帝王重要的收藏。辟邪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宫中还配有双层紫檀

8、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下层刻有与辟邪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刻字的部分还嵌有银丝。玉龙纹角杯汉高公分宽公分青白玉质,全器作角杯形,器表浮雕一龙蟠绕,龙体矫健有力地凸显汉代工艺品特有的雄浑气势。此型角杯作为饮器,来自中亚,是汉代与中亚文化交流下的产物。西汉单把杯高公分,口径公分,足径公分,重115公克这件美丽秀雅的玉杯,是以莹润半透明的青白色玉雕成。杯体略呈细长的圆锥体,有高足与单柄。自口缘至高足上,以五条横饰带围绕器表,饰带中浅浮雕各式云纹、四瓣叶纹。口缘处、柄之外侧、高足至器腹下端,都因接触铜锈而沁成蓝绿色。其中以口缘处的沁色较为偏蓝,这或是因所接触的铜器,是用蓝铜矿中提炼出铜来铸造之故。古人相

9、信美玉富含精气,更相信物质会产生感应作用。汉代的贵族特别重视玉制的容器,他们希望玉的精气能渗入所盛装的水或酒中,令饮者能成仙得道。史记汉武帝本纪记载,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时,汉武帝曾以铜盘玉杯承接露水,用以调和玉屑服食。近年来,曾于广州南越王墓曾出土成套的铜盘玉杯,应即是史记所记载,夜间承接露水之物。假设与南越王墓出土的玉杯相比,故宫博物院的玉杯多了一个造形似英文字母的单柄,这种单柄也常见于汉代的玉卮之上。玉荷叶杯宋至明通高公分,纵长公分,横长公分,重公克玉质除底部微微露出原本的黄绿色外,通体褐黄,部份显现灰白斑,偶见褐红的色素掺杂于阴刻线中,所以推测此玉杯可能经过染色。状如枯槁而包阖起的荷

10、叶,呈上宽下敛的三角形,叶缘弯曲起皱。外壁以双阴线刻划出叶脉。叶梗从底部中心开始弯绕,后顺势上扬至杯侧,此安排除了增添造形的变化外,还具有足与把的实际功能,而此设计手法与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一只白玉荷叶杯相似,只是本器更见成熟细腻。本器的附件紫檀木座,以多层次镂雕作一把莲状,花叶秀美清雅,益添玉杯之风采。文豪苏东坡曾谓晨饮为浇书,婉转而幽默的表达出知识分子不得志时,愁怅但又不放弃理想、希望的心态。或许是心有戚戚,明陈洪绶遂在其画隐居十六观册现藏本院中安排了晨饮的主题。图中东坡先生坐在木根椅中,手持的正是一只与此件展品相似的荷叶杯。在此,荷叶杯具有文人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象征意义。 玉鳌鱼花

11、插 明高公分,最宽公分归纳中国器物的造形、纹饰,营造吉兆是很重要的设计方向。而吉祥纹样和人们企求幸福的希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不仅世代相传,表现手法亦多采多姿。本件作品主要的外形为一鱼,鱼身纵向,鱼尾卷翘上扬,下端那么雕饰波涛,并配以水纹木座与之呼应,一眼即知,此鱼正自水中奋力跃出。值得注意的是鱼首的部位:双目努出、有长须、突鼻、且生双角,分明已成龙形。原来,此一造形寓意鱼跃龙门的吉兆。鱼跃龙门的典故出于?三秦记?:江海鱼集龙门下,登者化龙。龙门是黄河天险之一,水流湍急,洄游之鱼至此,势必奋力激跃。中国人将此自然现象,比赋寒窗苦读的士子应试中第,由一介平民跃为官吏,身价突涨,

12、犹如由鱼成龙的情况。翠玉白菜清长公分,宽公分,厚公分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虽说翠玉这个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除此之外,包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作为绘画的

13、主题,以表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政者的昏庸。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制诗中,作为帝王的清高宗,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而有所警惕;诗云:和阗产玉来既伙,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假设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但是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资料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的空间。碧玉金丝盘十七世纪后半叶印度蒙兀儿帝国径22公分, 高公分来自

14、北印度的痕都斯坦玉器,工巧精致,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眼中,无论装饰与雕工皆优于同时代苏州专诸巷产制的中国玉器工艺。此盘中心及边缘镶嵌之金丝和红玻璃,展现出北印度蒙兀儿帝国特有的装饰技法和风格。 玉鸠杖首 清乾隆高15.3 公分乾隆十四年,由于殿廷陈列与内府储藏的铜器甚多而富,清高宗乃命臣工梁诗正、嵇璜、汪由敦等人,仿北宋?宣和博古图录?之体例,精绘形模,备摹款识,并详细记录其基本资料,共收一千五百件青铜器,于二十年编成?西清古鉴?。清 乾隆 玉兽面纹贯耳壶与清 乾隆 玉鸠杖首那么均是清高宗为修正民间时新玉样流行所造成之玉厄,而提出仿古的因应之道下,以?西清古鉴?卷二十页七收录之周 夔纹壶四与卷三

15、十八页二十五收录之汉 鸠首杖头为蓝本所做的玉器。?西清古鉴?内的周 夔纹壶四现仍藏本院,不过根据现代科学考古资料的比对,年代已上推至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的商晚期。假设将铜壶与刻有大清乾隆仿古款的玉壶相较,玉者显的瘦长而扁,可能是受玉料原材之限。虽然如此,乾隆皇帝仍是非常珍爱此件作品,除了在所附木座底刻乾隆御玩外,玉壶的腹部亦刻其四十年之御制诗。而清 乾隆 玉鸠杖首,器分三层:底层为一羊首,中层为一中空之C形,类似?西清古鉴?所载之舞戚,上层为一鸠鸟,口中含珠,鸟羽琢碾细腻,纤毫不茍,因此也是乾隆皇帝心爱之物。在其舞戚部份及所附木座底,均细刻三十九年所为之吟咏的御制诗。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

16、cm,厚。清宫旧藏。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说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说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青玉双鹤佩宋,长,宽。清宫旧藏 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

17、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宋,长,高9cm,厚。清宫旧藏。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那么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宋,高,外口径足径。清宫旧藏。杯白玉制,圆形,口微外撇,壁较厚。内壁凸雕32朵云纹,外壁饰礼乐图,凸雕10人,或持笙、笛、排箫、琵琶

18、等乐器演奏,或歌唱。杯两侧各雕一立人为耳,其人手扶杯口,足踏云朵。安徽的宋墓中曾出土过银质礼乐杯,与此杯类似。此杯之造型在宋、元时期极为流行。这件玉杯进入清代宫廷时间较早,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清宫遗存玉器中有乾隆时期的仿制品 玉鱼莲坠,宋,长,宽4cm,厚。清宫旧藏。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

19、、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玉荷鹭纹炉顶,宋或金,高5cm,底径。清宫旧藏。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玉手镯中非常流行。四川广汉南宋窖藏出土有龟巢荷叶带饰,北京丰台金代涡古沦墓出土有龟巢荷叶玉饰,与此作品应属同类题材。此外,上海地区的元代墓葬中也曾出土类似的饰荷叶、鹭鸶图案的炉顶。这说明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

20、响。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清宫旧藏。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玉举莲花童子,宋,高,宽,厚。清宫旧藏。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作品为

21、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宽。清宫旧藏。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

22、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白玉杯盘,清,杯高,口径,足径 ;盘高,口径。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玉

23、云龙纹炉宋,高,口径。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黄色及赭色斑。雕一兽伏地,爬行状,兽为扁方头,曲颈。从头形看,似虎,头顶有长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侧有翼,为前后两组羽组成。中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人们想象中的动物,玉、石器中的这些神异怪兽便是依传说演化而出的。辟邪便是极受人们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怪兽,其制造往往受多种动物造型的影响。此件辟邪应是以虎为原型加以兽形变化,仅于局部加翼,无鸟身,造型生动,颇具想象力青白玉辟邪,汉,长,高。清宫旧藏玉“益寿谷纹璧,汉,高,宽,厚。清宫旧藏玉璧青白色,有暗黄色斑。璧圆形,体扁平,内、外边缘处凸起,两面纹饰相同,均饰颗粒状谷纹。璧的上缘之外饰有透雕的“

24、益寿二字,字两侧分别雕一螭和一龙。螭为回首状,身有环点,长角。龙为阔嘴长唇,似由鳄演化而来,龙身有鳞,四肢及后身似兽身。清宫档案有关于“益寿璧进宫的记载,称其为“拱璧。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中国文化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画勃兴,文房用具出现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此作品内膛较浅,口又阔,应是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玉龙螭纹洗,汉,长,宽14cm,高。清宫旧藏此羊

25、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口径。清宫旧藏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

26、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玉卧羊,汉,高,长5cm,宽。清宫旧藏玉镂雕谷纹“长乐璧,东汉,通高18.6cm,外径12.5cm,孔径2.6cm,厚玉璧呈青绿色,为和阗玉,有红紫色沁斑。体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纹饰完全相同。璧两面雕谷粒纹,内外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部分正中

27、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两侧对称透雕独角螭龙,两螭龙嘴部分别吻“长字的两侧,以阴线饰龙身和身上之勾云纹,螭龙躯体翻卷有致,身下饰卷云纹。璧的外圈边侧以阴文篆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長樂號鐫宮,炎劉氣蔚虹。如宜子孫式,可匹夏商周。傳著妒必有,鴙平恨莫窮。郅傳禁中語,曰勇異當熊。末镌“古香、“太璞二印。汉代玉璧的纹饰、造型和风格突破了以往的传统,采用浮雕、透雕、阴刻等工艺以及在圆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强了玉璧的装饰效果和立体感。佩青玉制,片状,形似云头,边缘凸凹。其表面平滑光亮,琢细阴线花纹,一面为朱雀,长翎,口衔圆珠,三岐尾,展翅而立,身旁有带状及十字状云朵。另一面为3团火焰纹,火焰

28、间以长带相连。玉佩上端正中有一半月形系孔。南北朝时,佩玉的形式较汉代有所变化。传统的璜、珩组合已很少见,出现了此类上部为连弧状的玉佩,同类玉佩在考古发掘中亦有所见,足以说明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玉佩上的阴线图案也较汉、魏时期的玉器装饰有所不同,强调布局与疏密变化,代表了玉器雕饰风格发展的新潮流 青玉朱雀纹玉佩,南北朝,长,宽,厚。清宫旧藏狮白玉制,略有绺裂。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陕西西安法门寺地宫中*有与此兽形象相同的唐代三彩作品,足证此作品为唐代所制。此作品可使我们了解唐代玉兽造型中肘部饰螺旋纹的状况。玉狮,唐,长

29、6cm,宽,高。清宫旧藏梳背白玉制,片状,两面饰纹相同。每面边框内凸起浅浮雕图案,中部为3朵花,花朵旁衬托多层叶片,叶宽厚,边沿饰细阴线。此种梳背是嵌于梳上的装饰。唐代妇女所用梳具十分精致,质地多样,或银,或木,梳上往往嵌有饰件。目前发现的玉梳背多为唐代作品。此件梳背上所饰花叶造型奇异,花心大如苞蕾,花朵下的侧形叶端部回卷,是受中亚造型艺术影响的表现 玉花卉纹梳背,唐,长,宽,厚0.2cm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梳齿集于下弦,齿密而间距细小,底端平齐。唐代妇女往往在头部插梳以为装饰,此件玉梳器薄、齿短,恐非用以梳理头发,而应是置于头部的饰物

30、。唐至五代,用于头部的玉饰品一般都较薄,且玉质精良,表面少起伏变化,刻画图案多用阴线,线条直而密,这些特点在此玉梳上有明显的表达。玉花鸟纹梳,唐,长,宽,厚0.4cm牺尊公元1644年1911年 三羊清公元1644年1911年 龙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乳丁纹龙耳簋明公元1368年-1644年 “春水饰金公元1115年-1234年 神鸟 辽公元916年-1125年 蟠螭环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双龙首璜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鱼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龙、兽面纹戚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神人首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

31、0前2000年 神面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作品名?百年好合?透过翡翠原石斑驳灰黑的皮壳,以不经雕琢的自然形态呼应着山水的记忆,喻示一个抒情的写意空间。串串麻绳悬垂而下,一粒种籽落在纠结成团的绳索之上,觅得绳索为扎根发芽之地,经过岁月的推移、季节的更迭,竟悠然滋长生出鲜嫩二株兰花。作品名?一露甘甜?荷生于淤泥中,而一身清净无染,千百年来,荷的意象化为中国诗人与画家无尽的灵感来源。而此件【一露甘甜】,却向我们展现一个反映艺术家独创精神的世界。作品名?福从天降?一只蝴蝶从天而降,“蝴与“福为谐音,作品因而得名。罕见的三彩翡翠水石,质地细腻,明莹洁净。以精雕巧作、琢摩极薄的技法,呈

32、现报岁兰高雅秀逸的丰姿。翠桃式洗,清,高厘米,口径厘米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翠碗, 清,高厘米,口径厘米。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敞口,口沿处有唇,圈足。光素无纹。 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但此等作品亦数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 清代宫廷多以玉制碗,特别是乾隆时期,玉碗制造数量巨大,其中有

33、一些大碗胎薄,口圆,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还刻有御制诗句。这件翠碗的造型、工艺与乾隆时期的特点相同,可能是当时的作品。翠缠枝莲纹盖碗,清,通高厘米,口径厘米。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 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

34、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 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翠太极纹浅盘,清,高厘米,口径厘米。 翠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盘心浅浮雕太极图案。此盘翠色绿而质地细腻,有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极罕见。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翠鱼式盒,清,长厘

35、米,宽厘米。 翠色青绿。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 ?咏痕都斯坦玉鱼?。 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翠印色盒,清,通高厘米,口径厘米。 翠呈绿色。盒圆形,口沿呈子母口状,盒身较浅,平底,圈足。盖与盒身相仿,可与盒身扣合,盖面饰凸起的团形“寿字。 宋、明两代,文化发达,文具,包括用于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当时生产的印色盒形制多样,花纹精致,具有观赏性,直到清代这种状况仍在延续。此件翠盒较宋、明作品更为珍贵,因为它的材料贵重,

36、以优等翠料制成,工艺精致,厚度均匀,造型规整,图案精细,“寿字的笔画用了瓦面状凸线,这对加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翠箫,清,长54厘米,径厘米。 翠质青绿。 箫为 竹节状,中空,侧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佩黄绦和红穗。 箫是一种乐器,用于吹奏,其音悠远深沉,极为动人。古代乐器中,竹质管乐器较多,人称丝竹之声即指此,故玉笛、玉萧多仿竹形,但其音另有特色。翠烟壶,清,高厘米,宽厘米。 翠色青绿,局部色较深。烟壶近似椭圆形,上部略宽,小口,细颈,表面光素无纹。 鼻烟壶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圆类型为主,后期的作品形状多变化。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材质的多样化,动物、瓜

37、果造型的作品数量增多。翡翠鼻烟壶的优劣多以材质本身判断,其纹饰、造型一般都较简练。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厘米,口径厘米。 翠色青绿,有翠料表皮的风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颈,足外撇。颈及足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底有篆书“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陈设品,将觚置于案头,内插杂物。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觚为乾隆时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纹饰与古器有所差异。所用翠料青中含绿,近似古铜器的锈色。夔耳兽面纹炉,清,通高厘米,口径厘米。 翠色青白,局部绿色。炉为圆形,壁较直,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炉身两侧有对称的夔式耳,夔形较扁,兽头,细身。炉盖较高,花蕾式钮,盖面饰

38、兽面纹。炉下三矮足。 古代玉炉多为烧香而做,现存最早的玉炉为宋元时代的作品。明代玉炉开始增多,多无盖,实用性较强。清代宫廷制造的玉炉是从明代玉炉演变而来同时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装饰效果,多用于陈设.翠太平有象磬,清,高厘米,宽厘米,厚厘米。 翠质优良,局部色较深。作品呈片状,依形琢线,呈大象形状。其中一面全身雕云纹,中部开光篆书“太平有象四字。磬架为紫檀木质,透雕花叶纹。 作品为平面的大象图案,含太平有象之意,表示太平。“太平一词见于?汉书王莽传上?:“太平,五谷成熟,这是古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通盖高,口径,足径。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

39、、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口径分别为6.5cm和 ,底长。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

40、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黄玉三羊尊,清,高,口径,底径。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青玉瓜棱执壶,清,高,口径,足径7cm。壶青玉质,圆口,圆盖,长颈,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莲座式足。壶肩琢一周缠枝花纹,壶嘴处嵌一金圈装饰。此壶玉质莹润,工艺精细,为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痕都斯坦玉器出现于汉地,首见于清乾隆时期,受波斯文化和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影响,其注重选材用料,讲究造型变化,成器

41、胎薄体轻,装饰纹样繁密,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由于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对清宫玉作和民间玉肆的琢玉技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口径。清宫旧藏。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小。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青玉叶式笔掭清,高,长,宽。清宫旧藏。笔掭青玉质,有黑斑,叶形,并琢叶蒂及叶之卷尖。叶表面略凹,凹面很浅,说明此器当是用作笔掭。叶底面雕筋脉纹。玉料上的黑斑为经火后留

42、下的痕迹。此笔掭之形制显然受西域装饰风格的影响,碾琢简练而富于装饰性。其青玉质润而色稍黯,着墨之后应愈显清雅沉着。笔掭 笔掭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清宫所藏笔掭并不多,但所取材质丰富,制作优美精巧,大概为画工笔佛像或书小楷经文而备。水丞 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器形大多口底相假设,扁腹。两晋时期烧制的青釉水丞有蛙式者。唐代越窑烧制青釉水丞,有蛙、蟾蜍式。长沙窑那么烧制釉下彩及三彩水丞。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了各式水丞,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天蓝釉、粉青釉、红釉、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除瓷制外,还有玉制水丞。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高,口径清宫旧藏。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青白玉五子笔架清,高,长。清宫旧藏。笔架青白玉质,以圆雕结合镂雕技法塑造姿态各异的5个童子,每人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叶。此笔架造型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五子形象表现于文房用具中那么寓“五子登科之意。青玉天鸡尊,清,高21cm 天鸡尊以整块青玉琢成,玉质局部有黄色沁。天鸡昂首直立,双翅紧贴体侧,长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