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古诗二首【课前解析】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寥寥几笔勾勒 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藏匿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小 池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极富情趣。这两首诗语言浅显 易懂,内容贴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夏天”。关注插图:文中的两幅中国画清新雅致、意境悠远,分别与两首古诗相配。诗中景物与 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美妙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还给学生以传统 文化的熏陶。关注朗诵背诵:古诗教学中应重视古诗的朗读,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通过朗读体会 诗意,表达理解与感悟。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在
2、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 韵美、意境美,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古诗词。关注识字写字:本课第一次出现了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书写一一“树”,教师需要重点指 导。首先让学生观察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挨紧,互相之 间要避让”,同时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之后,笔画要有变化。【教学目标】.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 _1_ 人忌、O.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
3、古诗大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首、浮、萍、踪、迹” 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和“采”。能联系生活结合 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一、教学效果:首先是把古诗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 基本上是死记硬背。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 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 也是相当的落后。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
4、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 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 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 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 动接受也是不行的。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 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二、成功之处: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来促进课堂高效是难以持久的(教学设计 虽然可以不止
5、一种,但想永远的新颖有趣难以做到)。要促进课堂高效,必须有简单容易操 作而又确实奏效的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必须重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这种激趣手段就是奖励条例。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这样的奖 励条例:凡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而能答对问题的;或注意听讲、主动订正出同学 发言错误的;或能够主动进行诵读展示而能够赢得师生掌声的,均可免做本课学案。这条奖 励条例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很简单,只要注意记下主动发言的就可以了。而这个条例能够奏效 是基于对学情的正确把握。三、缺乏之处: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 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
6、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的情感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 学,力求表达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四、改进措施: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 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那么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 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 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古诗二首之池上说课稿一、说教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男孩隐瞒大人划船 采莲的有趣场景,细腻传
7、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 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说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说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四、说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品味古诗语
8、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五、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 的古诗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诗歌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美妙的动画课件,先从视觉上感受诗歌所描 绘情境,再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因此整体要遵从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想象中 读、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诗歌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有一些简单 的了解。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唐朝著名的诗人不少,但你知道写诗最多的是谁吗?他就是白居易。他一生写了
9、 3000多 首诗。有一次他到荷塘边游玩,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于是白居易一时兴起, 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池上。谁来读一读?还有谁?(二)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藏在这首诗里,你们想知道吗?要想透彻地了解,就要先知道 作者的诗风。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 顾况。顾况听说他叫白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 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了。确见白居 易才情非凡。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他每次写成诗后
10、,都要 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 自己把它读通读懂吗?.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相互协作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意识到,向同学请教也 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学们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音。).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随机指导写字、描红。.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齐读全诗。(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前两行一一小娃偷采莲。.老师这里有几张荷塘的照片,同学们想
11、看吗?(投影图片).同学们,美吗?你最想干什么?.诗中的写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理解“撑” “艇”的意思 并组词。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小娃为什么偷采莲?从“偷采莲”你想到了什么?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小孩 担忧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看出小孩很顽皮想一想,小孩在采莲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动作?(学生模仿)对,这也就是“采”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采演变的过程)然后指导“采”的书写。(“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 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此时,你是小
12、娃,心情会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老师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这种心 情吗?.这两行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小娃撑小艇谁来演一演? “撑”一一突出后鼻 音、动作表演区别“划”字。一起撑一撑小艇吧!(众生做动作)“撑”还可以组词?(支 撑、撑伞、撑爆、撑破)“萍”一一今天老师把“浮萍”带过来了,你们看一(出示)谁来说说“浮萍”的样子? 是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真多啊!所以你能记住“萍”的样子了吗?(2)谁还想读?(你满意吗?)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 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一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3、/。不解/藏踪 迹/,浮萍/一道开/。 J % *(3)古人读诗时还喜欢怎么读?(摇头晃脑。为什么古代诗人读起诗来,一个个都是摇 头晃脑不亦乐乎?原因是他读出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味,不信你试试?)(四)出示后两句。.指名读一读。.交流:“不解”一一要想理解这个词语首先要理解哪个字?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解” 一 共有8种意思呢!老师选取了其中5种,应选哪一种?那“不解”就是一一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什么?“踪迹”一一踪迹可以是?(概括出:脚印、气味、痕迹等)文中的小娃留下了什么踪 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白莲”一一有的资料说是白色的莲花,也有的说是
14、莲蓬,莲子你吃过吗?(五)品读入境体会形象:7.你喜欢这个孩子吗?为什么?大胆能干一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后两行一一景美童心纯.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课件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你读懂了什么?,浮萍大家见过吗? 一起看一下。(出示课件)看到挨挨挤挤的满池浮萍你会怎么想?谁愿意带着这种着急、担忧的心情读读这两句。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那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读读这两句诗。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只是小女孩采到白莲 后,高兴得忘了藏足迹,不知道罢了。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天真,可爱。).这两行诗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15、?(六)小小朗诵会。.指名背诗。.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提供 吗?.学生反应。.教师引导指点(对照板书)。“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淘气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七)欣赏白居易的池上(二)。池上(二)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设计意图:由课内引到课外,同一个作者,同在池上,人不同、事不同、境不同,感 悟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八)板书设计:池上偷采白莲回(天真可爱)池上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6、,引入新课.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喜欢夏天什么呢?预设1:喜欢,夏天可以去游泳。预设2:喜欢,夏天可以吃甜甜的冰糕。教师过渡: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因为老师最喜欢的荷花就在夏天开放。去年夏 天,老师去了一片非常好看的荷塘,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今天,老师带来了照片和大家一 起提供。.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预设1:我也想去看一看。预设2:哇,好美啊!教师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古诗二首,到美丽的荷塘欣赏一番。(板书:12古诗二首)学生齐读课题。.教学“首”:同学们,“首”是表示数量的词,就像“个、只、条、斤” 一样。从这 篇课文的题目中我们
17、知道了今天要学习两首古诗,除了古诗,我们还可以说“一首歌”“一 首曲子”等等。.教师过渡: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他忍不住写了一首诗。7(板书:池上【唐】白居易)学生齐读诗题。(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 在课题处讲解“首”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出示本课会认字,逐字认读。.集中出示本课会认字,教师引导:这是课文中的会认字宝宝们,我们现在带着拼音齐 读两遍!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我
18、把这些拼音去掉,聪明的你还认识吗?再来读一读!教师激趣赛读:这也难不倒你们呀,咱们开火车来读一遍,看看哪列小火车开得最快!.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诗:现在老师把会认字宝宝放回古诗中,你能把诗读准确吗?请 你大声朗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正音。.逐句检查朗诵,并正音。.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的节奏。教师讲解:这首诗,一句五个字,是一首五言诗。一般读五言诗时我们按照“二、三” 的节奏。.学生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设计意图:学习会认字为学生读通诗句扫清字词障碍,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朗 读诗句的熟练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图文连线。教师分别出示“小娃撑
19、小艇”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请学生连线。(设计意图:“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图文连线的方 式初步感知诗句意思,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难度。).整体感知。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你在插图里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插图里有荷花、小娃娃、小船、蜻蜓。.教师过渡:你观察真仔细,结合诗句猜一猜这首诗在说什么?预设:有个小娃娃坐着船,去荷塘里偷采白莲。.教师提示:你真棒!能够根据插图和诗句大概猜出来这首诗写了什么,看来你有当大 诗人的潜力!下面咱们来看一看这个小娃娃到底是怎么偷采白莲的?四、诵读古诗,体会童趣.学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教师引导:哪
20、位同学采过莲子呀?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采莲子的?学生演示动作,边做动作边理解和识记“采”。教师讲解:结合字形我们知道了 “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 木上的果子。(2)教师引导:小娃娃撑着小船偷采白莲的样子可爱吗?谁想来演一演呀?预设:学生表演采的动作。学生表演后引导:你偷着采白莲的时候想什么呢?心情怎么样?预设1:哇,好大的白莲呀,真是太漂亮啦!预设2:我要采回去让爸爸妈妈看一看,我太高兴啦!教师引导:看来你们和小娃娃一样开心、快乐,那就快来读出你的小心思,读出你的高 兴吧!教师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小娃娃的心情,指导朗读事半功倍。).学习“不解藏踪迹,浮萍
21、一道开。”(1)教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预设:荷塘里有他的踪迹。教师追问:什么叫“踪迹”?预设:踪迹就是他来过以后留下的足迹。(2)教师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是留下的踪迹。预设1:月牙是小马留下的踪迹。预设2:枫叶是小鸭子留下的踪迹。预设3:梅花是小狗留下的踪迹。预设4:竹叶是小鸡留下的踪迹。(3)教师引导:真棒!偷采白莲的小娃娃留下踪迹了吗?在书上的插图里找一找小娃娃 留下的踪迹。预设:小娃娃留下踪迹了,浮萍在他走过的地方开了。(4)认识浮萍。教师引导: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22、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画面: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教师引导:可是小娃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 真质朴的孩子呀!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满预设:替小娃担忧、着急。教师引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5)猜诗人的行为、心理。教师点拨: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 谁?预设:诗人白居易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象: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预设:看着小娃娃、偷笑。师生交流: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您觉得这 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娃?预设1:因为我觉得这个小娃娃很可爱、很天真
23、。预设2:因为我觉得这个小娃娃很顽皮、很可爱。预设3:我不想打搅这个小孩,我很喜欢他。(板书:小娃天真、可爱)五、感情朗读,背诵全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引导:看来你们和白居易一样,都很喜欢这个可爱又淘气的小娃娃,那我们就用朗 读来表达我们对他的喜爱吧!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出小娃娃的可爱、俏皮吧。(1)师生共读。男女分读。、.填词游戏背诵古诗。升级难度,继续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设计意图:通过难度逐渐升级的游戏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寓教于乐,降低背诵难度。) 六、指导书写教师导语:这篇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要会写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学
24、生齐读两遍。教师过渡:同学们,请你观察这两个生字宝宝,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我发现它们都是上下结构。教师追问:你真是火眼金睛啊!那我们在写上下结构的字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预设1:要上下对齐。预设2:不要把字写得太长。%预设3:要写得上窄下宽。、教师重点指导:同学们注意,我们在写“首”时,第二笔和第四笔都是撇,但不能写成 一笔哦。“采”这个字是木字底,“木”的竖画不能和上面的点写成一笔哦。教师引导: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两遍,看谁写得最工整、最漂亮。七、课后作业背诵池上。八、板书设计12古诗二首池上【唐】白居易小娃天真、可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
25、” 7个生字,正确书写“无、树、爱、尖、角” 5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能背诵积累。.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泉眼、惜、爱、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 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大自然中细小事物的和谐与情趣。【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出示池塘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荷塘里看了一个淘气的小娃娃偷采白莲,这节课我们 一起仔细看看池塘里的其他美景。池塘好看吗?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 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小池【宋】杨万里)(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能让
26、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教师引导语回应上节课所学 的内容,到达“温故知新”的目的。).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出示本课会认字,逐字认读。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泉”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吧!教师引导:我们认识了 “泉” “流”和“爱”,还知道了 “泉”这个字的古文字形就像 从泉眼里往外流水一样,我们太厉害了!快来继续认读剩下的四个生字宝宝吧。.集中出示本课会认字。(1)带拼音齐读。(2)去掉拼音读。(3)开小火车读。.教师范读古诗:现在咱们把会认字宝宝放回古诗中,老师先来给大家读一遍,
27、同学们 注意听哦。.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还记得我们对古诗朗读的要求吗?预设1:应该大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预设2: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正音。.逐句检查朗读,并正音。.教师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1)教师引导:相信这些字你已经牢牢地掌握住了,现在我们将生字宝宝带入古诗中,再 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这首诗,一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诗。一般读七言诗时我 们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我来给大家读一遍,注意听清字音,听准节奏哦!教师范读古诗。(2)教师过渡: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自由朗读。(3)教师过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吧!学生开火车朗读古
28、诗。(设计意图:学习会认字为学生读通诗句扫清字词障碍,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朗 读诗句的熟练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荷花池、泉水、树荫、荷叶、蜻蜓、茅屋、山。.理解诗意。教师引导:通过观察插图、反复读诗句,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预设1:我知道了荷叶是刚长出来的。预设2:我看到有蜻蜓落在荷叶上面。预设3:我还不知道前两句是什么意思。教师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 “爱晴柔” ?教师相机讲解:“惜”就是“爱惜”,舍不得;“
29、爱”就是喜爱。教师讲解:“晴柔”就是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诗意。教师讲解:在这里呀,诗人把泉眼和树荫都当成人来写了。水从泉眼里流出来,悄悄的, 是因为泉眼舍不得细细的流水;树阴照映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后两句 的意思比拟浅显,同学们结合插图说得都很棒。(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反复读诗”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既能 降低难度,又能使理解环节变得有趣,结合教师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到位。)四、诵读古诗,体会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点拨:同学们,这样的景色美不美呀? 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 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
30、。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预设1:要读得轻柔、甜美。预设2:读的时候速度稍慢。预设3:我觉得要读出不舍的情感。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赶快试一试吧。学生自读,指名读。.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预设1:刚露出小尖角,蜻蜓就立在上面了。预设2:它们会说这片荷叶好嫩呀,好绿呀。预设3:它们会说这里的景色好美呀。(设计意图:在品读古诗环节中,“角色代入法”可以有效让学生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 感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做铺垫。)教师引导:“才”和“早”两个字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 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预设1:仿佛看见了争着立在荷叶上的小蜻蜓在玩耍。预设2:仿佛看见了美好、和谐的荷塘。教师过渡:是啊,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杨万里观察到了,怪不得他是著 名诗人呢。如果你是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教师小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只卖买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灯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IT项目管理与敏捷方法培训协议
- 学校增补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沸腾制丸粒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仓库保障协议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棕白系围巾歪头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全球视野下的美食文化交流会议协议
- 项目合伙合同范本
- 供应链合规协议
- 第15课 人机对话的实现 说课稿 六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001
- 消防维保年度工作计划
- 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枣庄学院《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师手术权限申请流程
- 2025年四川省宜宾叙州区事业单位考调8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米非司酮使用培训
-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 - 地质封存 征求意见稿
- 2024-2030年中国淀粉糖行业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诊所信息保密和安全管理制度
- 护士临床护理组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