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课件_第1页
天地之道课件_第2页
天地之道课件_第3页
天地之道课件_第4页
天地之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帝内经天地之道五运六气概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不知年之所加,盛衰之起,虚实之生,不可以为工也。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运动观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核心,以干支甲子系统进行归纳和演绎,来推测各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是一门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和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学说。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一般人认为,运气学说的理

2、论比较深奥,不易掌握。主要原因是运气学说的理论中,涉及并运用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的介绍。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是由“五运”和“六气”所组成,并以此总结和分析以60年为周期的气候运动变化规律。五运,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分别配以天干,来推测每年的岁运和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六气,是风、热、暑、湿、燥、寒三阴三阳之气,分别配以地支,来推测每年的岁气和各季节的气候特点。五运和六气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反映每年的气候变化及其特点。(一)干支甲子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合称,故

3、名甲子。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最早用来纪日。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最早用来纪月 1、干支的阴阳属性相对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而天干地支中,又可各分阴阳。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称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五干属阴,称为阴干。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支属阳,称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六支属阴,称为阴支。下图为天干地支阴阳属性表2、干支的五行属性根据五时五方关系配属天干中的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天干配五行的道理有两个:一是天干本身的次序是按每年生物生长收藏

4、的次序来排列的,而五行相生的次序也是生物生长收藏的次序,故天干按次序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二是在方位上,甲乙属东方,东方是木位,故甲乙属木;丙丁属南方,南方是火位,故丙丁属火;戊己属中央,中央是土位,故戊己属土;庚辛属西方,西方是金位,故庚辛属金;壬癸属北方,北方是水位,故壬癸属水。由于木是东方之气,旺于春,寅卯建于正、二月,位于东方,故寅卯属木;火是南方之气,旺于夏,巳午建于三、四月,位于南方,故巳午属火;金是西方之气,旺于秋,申酉建于七、八月,位于西方,故申酉属金;水是北方之气,旺于冬,亥子建于十、十一月,位于北方,故亥子属水;土是中央之气,寄旺于四季之末,辰未戌丑建于三、六、九、

5、十二月,四季之末,故辰未戌丑属土。下图为天支五方五行分属表3、天干化运、地支化气(1)天干化运,是根据天干的五行属性来确定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下图为天干化运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行属性土金水木火化运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天干化运表(2)地支化气,是根据地支与三阴三阳六气的关系来确定。三阴三阳是指:一阴厥阴风木;二阴少阴君火;三阴太阴湿土;一阳少阳相火;二阳阳明燥金;三阳太阳寒水。六气之中,暑火同气,只言火而不言暑,而火分君火与相火两种。地支与三阴三阳六气的配属方法是:子午配少阴君火,

6、丑未配太阴湿土,寅申配少阳相火,卯酉配阳明燥金,辰戌配太阳寒水,巳亥配厥阴风木。地支与三阴三阳六气的配属,可以用正化、对化的理论来解释。正化是指产生六气本气的一方;对化是指对面受其作用或受其影响的一方。如子午均为君火,但午的方位在正南,在月建为五月,南方与五月仲夏均属火,故午为正化;子的方位在正北,在月建为十一月,与正南方的午遥遥相对,故子为对化。地支与六气配合,反映了事物变化都是主次相从、阴阳相合的道理。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阴三阳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化气君火湿相火燥寒风五行属性火土火金水木地支化气表甲子组合的规律是:天干在上(前)、地支在下(后),按干支原有的次序以次迭加。天干

7、连用六轮,地支连用五轮,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组合,为甲子一周,又称“六十甲子”。用以推算四时节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轮指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天干地支甲子1乙丑2丙寅3丁卯4戊辰5己巳6庚午7辛未8壬申9癸酉10天干地支甲戌11乙亥12丙子13丁丑14戊寅15己卯16庚辰17辛巳18壬午19癸未20天干地支甲申21乙酉22丙戌23丁亥24戊子25己丑26庚寅27辛卯28壬辰29癸巳30天干地支甲午31乙未32丙申33丁酉34戊戌35己亥36庚子37辛丑38壬寅3

8、9癸卯40天干地支甲辰41乙巳42丙午43丁未44戊申45己酉46庚戌47辛亥48壬子49癸丑50天干地支甲寅51乙卯51丙辰53丁巳54戊午55己未56庚申57辛酉58壬戌59癸亥60甲子周期表1、岁运 岁运,又称中运、大运,统管全年的气候。岁运反映全年的气候特征、物化特点等。岁运的推演,以天干和五行为工具。具体方法如前所述的天干化运: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也就是说,凡年干逢甲、逢己,其岁运为土运,气候主湿;年干逢乙、逢庚,其岁运为金运,气候主燥,年干逢丙、逢辛,其岁运为水运,气候主寒;年干逢丁、逢壬,其岁运为木运,气候主风;年干逢戊、逢癸,其岁运为火运,气候主热

9、。 岁运的特点:5年为一小周期,10年为一大周期。 岁运有太过有不及,按天干的阴阳属性来区别。凡阳干之年,主岁运太过,甲、丙、戊、庚、壬各年,岁运均为太过;凡阴干之年,主岁运不及,乙、丁、己、辛、癸各年,岁运均为不及。如甲己化土,甲年、己年虽然岁运同是土运,但甲年为阳干之年,故逢甲之年,其土运为太过;己年为阴干之年,故逢己之年,其土运为不及。岁运之所以又称中运,是因为五行之气居于天气升降之中的缘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天地间的气流,不断地上下升降运动。天气不足则地气随之而上升;地气不足则天气随之而下降。因为运居

10、于天地之间,并随气流的运动而先行升降,所以称之为“中运”,即岁运之气居于天气和地气之间。2、主运 五运之气分别主管一年五时的运,它主治一年五时的正常气候变化,每运主一时,各73.05天,按五行相生的次序运转,始于木运,终于水运,年年如此,固定不变。初运是木运,在大寒日(前后)交运;二运是火运,在春分后30日左右交运;三运是土运,在芒种后10日左右交运;四运是金运,在处暑后7日左右交运;终运是水运,在立冬后4日左右交运。主运分治五时,虽然五运的五行属性固定不变,但主运五步各有太过不及的变化。推算时,须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和“五步推运”三步方法进行。(1)五音建运把五音分别建立在五运之上,

11、并以五音的太、少来推求五运的太过和不及。凡阳干属太,阴干属少。如甲、己为土运,在音为宫,甲属阳干,为太宫,主土运太过;己属阴干,为少宫,主土运不及。此法对于主运、客运都适用。天干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五运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五音宫商羽角徵五音太少太宫少宫少商太商太羽少羽少角太角太徵少徵五运太过不及太过不及不及太过太过不及不及太过太过不及五音建运表(2)太少相生建于五运之上的五音太少,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发生变化。十干分阴阳,五音别太少,依循十干的顺序、五行相生的规律、太生少少生太的法则进行推算。张介宾总结说:“盖太者属阳,少者属阴,阴以生阳,阳以生阴,一静一动,乃成易道。故甲以阳土,生乙之少商;乙

12、以阴金,生丙之太羽;丙以阳水,生丁之少角;丁以阴木,生戊之太徵;戊以阳火,生己之少宫;己以阴土,生庚之太商;庚以阳金,生辛之少羽;辛以阴水,生壬之太角;壬以阳木,生癸之少徵;癸以阴火,复生甲之太宫。”甲阳土太宫乙阴金少商丙阳水太羽癸阴火少徵丁阴木少角壬阳木太角戊阳火太徵辛阴水少羽庚阳金太商己阴土少宫五音建运太少相生表(3)五步推运主运虽然始于木音角,以五行相生为序,终于水音羽,年年不变。但各年的各步主时之运是太还是少,是太生少还是少生太,也就是说,主运的各运是太过还是不及,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用五步推运法加以推求。具体方法是,根据当年的年干是阳干还是阴干,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中找出相应位置

13、的主时之运,然后,沿着逆时针方向,向上推至角音木。由于表中所示的太角木音与少角木音正好相隔五音,故在推运时,见角即止。若为太角,则该年初运就是太角木运主持,然后按太少相生关系,推出二运是少徵火运,三运是太宫土运,四运是少商金运,终运是太羽水运。若上推是少角,则二、三、四、终各运也用此法分别求得。例如:年干逢甲之年,阳土主事,岁运为太宫。首先,确定初运,从太宫位置出发,逆时针上推,见角即止,此位为太角,则逢甲之年的初运是太角木运。然后按五行太少相生法则推算,就可推出,二运为少徵火运,三运为太宫土运,四运为少商金运,终运为太羽水运。丁、壬之年的初运与岁运同,故逢丁之年,其初运为少角木运;逢壬之年,

14、其初运为太角木运。总之,各年主运的次序不变,起于角终于羽,以五年相生为序,十年为一周期;根据各年干的阴阳属性,依五音建运太少相生表,逆时针方向逐步上推至角,便得出初运,即木运的太少属性(丁壬之年不必逆推),然后遵循太少相生的规律,在确定其余的二、三、四、终运的太少属性。年干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甲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乙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丙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丁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戊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己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庚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辛少角木运太

15、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壬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癸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主运五步推运表3、客运客运与主运相对而言,因其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如客之往来,故曰客运。客运也是主时之运,每年五步的任何一步,都有一个主运和客运同时主持。客运与主运相同点:五步之运分主一年五时,每运各主73.05日;都按五行相生之序、太少相生、五步推运。客运与主运不同点:客运随岁运而变。客运的推算方法:以当年的岁运为初运,然后按五行太少相生的顺序,分作五步,行于主运之上,逐年变迁,十年一周期。例如:逢甲之年,岁运为阳土太宫用事,则该年的初运是太宫土运,按五行太少相生顺序推算,其二运

16、是少商金运,三运是太羽水运,四运是少角木运,终运是太徵火运。年干初运二运三运四运终运甲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少角木运太徵火运乙少商金运太羽水运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丙太羽水运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丁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戊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太角木运己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庚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辛少羽水运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壬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癸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太羽水运少角木运客运五步推运表 2011年干支为辛卯“丙辛化水运”,天干为辛,阴干,该年水运不及辛卯初运二运三运

17、四运终运主运少角木运太徵火运少宫土运太商金运少羽水运客运少羽水运太角木运少徵火运太宫土运少商金运天气主雨水减少,干旱,;气温偏高的特点。据2011年(辛卯)长沙地区天气总结2011年全年降水量仅为921.6mm,较常年值偏少33%,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的年最小值,刷新了2007年创造的942.8mm的记录。春旱:2011年2月-5月,全市降水量仅为248.5mm,较常年值偏少6成以上,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值。3月-4月上旬虽然降水量也较常年明显偏少,但由于阴雨天数多、气温明显偏低,干旱并未露头。自4月下旬以来,我市干旱迅速蔓延,至5月底,我是大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等级达到重旱级别。今年春季

18、出现的重旱历史罕见,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伏秋连旱:2011年7-9月,降水量仅为109.7mm,较历年均值偏少62%,导致了严重伏秋连旱的发生。受特大伏秋连旱影响,湘江长沙段于8月下旬提前两个月进入枯水期。8月31日上午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为25.58米,为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仅比历史最低水位高出0.78m。秋冬连旱:2011年11-12月,我市降水量为64.2mm,较常年值偏少近5成,导致了又一场秋冬连旱的发生。回顾2011年长沙出现了3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气象干旱,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长期的降水偏少导致江河涞水严重不足,12月中旬,湘江水位降至24.79m,刷新了历史最低

19、水位,而且这一纪录不断被刷新的趋势直到2012年1月上旬中期才随着雨雪天气的到来而结束。入夏时间异常偏早,冷暖起伏显著:4月23日-4月27日受槽后西北气流的控制,我市连续5天日均气温22。这也意味着在4月23日,我市就已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夏季,较历年平均入夏时间5月28日偏早一个多月,创下1951年以来最早入夏纪录。此后一个月,我市气温常常出现“过山车”一般的变化。5月20日我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7,仅仅两天后我市最低气温便降至13。5月26日以后,我市气温才基本维持在一个高位,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高温热浪显著:今夏我市出现了3段较明显的高温热害。第一段从7月1日-7月7日历时7天,达到轻度高温

20、热害标准;第二段从7月19日-8月1日历时14天,达到中度高温热害标准,其中7月29日出现了今年的极端高温39.8;第三段从8月13日-8月21日历时9天,达到轻度高温热害标准。高温热害使得中暑的患者明显增多,加剧了城市电荒。逼熟早稻,早稻空壳率升高,部分水源灌溉条件的山区遭遇伏旱肆虐。(三)六气六气,是指风、热、火(暑)、湿、燥、寒六种气候。六气分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情况。主气用以测常,客气用以测变。客主加临,是把主气和客气相结合,进一步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六气的推求,以十二地支为工具,根据纪年的地支与六气的关系进行推演分析。六气是气候变化的根源,三阴三阳是六气产生的标象。也就是说

21、,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标本相合,就是三阴三阳六气标本。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也就是说,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1、地支纪气(十二支化气)“天干纪运,地支纪气”。十二地支配六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也就是说,凡年支逢子午,则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年支逢丑未,则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年支逢寅申,则为

22、少阳相火之气所主;年支逢卯酉,则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年支逢辰戌,则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年支逢巳亥,则为厥阴风木之气所主。2、主气主气,是主宰一年六个季节正常气候的变化,故称为主时之气。因其恒居不变,静而守位,年年如此,故又称地气。主气分为六步,主一年24节气,每步主4个节气,计60天87刻半。初之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是太阳寒水,年年如此。六气主时,是从上一年十二月的大寒节起算,经过立春、雨水、惊蛰,到春分前夕,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当令。此时,正当阳气向上升发,为一年的春季开始。从春分起算,经过清明、谷雨、立夏,到小满前夕,为

23、二之气,少阴君火当令。此时,正当一年阳气逐渐旺盛,为一年的夏季开始。从四月的小满起算,经过芒种、夏至、小暑,到六月中旬大暑前夕,为三之气,少阳相火当令。此时,正是暑气流行的季节。从六月中旬的大暑起算,经过立秋、处暑、白露,到八月中旬的秋分前夕,为四之气,太阴湿土当令。此时,正当湿气旺盛的季节。从八月中旬的秋分起算,经过寒露、霜降、立冬,到十月中旬的小雪前夕,为五之气,阳明燥金当令。此时,正当燥气最盛的季节。从十月中旬的小雪起算,经过大雪、冬至、小寒,到十二月的大寒前夕,为终之气,太阳寒水当令。此时,正当寒气最盛的季节。次序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节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24、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月份12月中正月2月中2月中3月4月中4月中5月6月中6月中7月8月中8月中9月10月中10月中11月12月中主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主时节气表 六气之间具有相互承制、相互约束的关系。这种承制、约束关系,对气候变化起到一种自然调节的作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下”,指下承之气,因位居本气之后,所以称“下”。 “承”,指接着而出现的制约之气。六气之间相互承制约束,才能防止太过或

25、不及,从而保持相对平衡。否则,六气就会失去调节,从而产生灾害性气候。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3、客气客气,就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因其运动不息,与固定的主气不同,犹如客之往来,故称客气。客气的运行也分六步,先三阴,后三阳。其顺序是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客气和主气虽然都分六步运行,但两者运行的次序完全不同,客气六步因不同的年份的岁支的改变而改变。客气六步,有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以及司天的左、右间气,在泉的左、右间气。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部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便构成了客气六步的变化规律。客气以六

26、年为一周期,随年支的演变,每年各步的客气性质及其盛衰变化均有所不同。主要根据地支化气的规律推算客气。(1)司天之气司天,就是轮值主司天气的意思,也就是当令的气候。司天之气的排列位置,象征着在上的天空之气,主上半年的气候变化,也称岁气,统管上半年的初、二、三之气,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岁半之前,司天主之”。各年的司天之气,只凭岁支和地支纪年规律,就可求得。(2)在泉之气 在泉之气,也是岁气,统管下半年的气候,其位在终之气,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司天之位在上的南方,故也称为天气,在泉之位在下的北方,故也称为地气。在泉与司天是对应的,凡一阴司天,必然是一阳在泉;二阴司天,

27、必然是二阳在泉;三阴司天,必然是三阳在泉,反之亦反。司天、在泉之气表岁支司天之气在泉之气 子午(二阴)少阴君火(二阳)阳明燥金丑未(三阴)太阴湿土(三阳)太阳寒水寅申(一阳)少阳相火(一阴)厥阴风木卯酉(二阳)阳明燥金(二阴)少阴君火辰戌(三阳)太阳寒水(三阴)太阴湿土巳亥(一阴)厥阴风木(一阳)少阳相火(3)间气六气中的初、二、四、五之气统称“间气”。每一间气,只管一步的气候变化(60.8785天)。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客气六步的谓位置,司天在上,在泉在下,司天、在泉的左右就是间气的位置。上,

28、指在上的正南方位;下,指在下的正北方位。司天的间气位置,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司天之气及其左右间气的定位,是坐南面北,正南方是司天之气,在客气六步中为三之气,其左边是左间气,在客气六步中为四之气,其右边是右间气,在客气六步中为二之气。在泉的间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

29、,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在泉之气及其左右间气的定位,是坐北面南,正北方是在泉之气,在客气六步中为终之气。其左边是左间气,在客气六步中为初之气;其右边是右间其,在客气六步中为五之气。六气的运转,是按纪年的岁支顺序进行的,六年一周期,每年都有值年的司天、在泉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表1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厥阴风木 2少阴君火 34 太阴湿土子午太阳寒水 初5 少阳相火阳明燥金 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2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少阴君火 2太阴

30、湿土 34 少阳相火丑未厥阴风木 初5 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3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太阴湿土 2少阳相火 34 阳明燥金寅申少阴君火 初5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4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少阳相火 2阳明燥金 34 太阳寒水卯酉太阴湿土 初5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司天在泉左右间气表表5 右间上 南司天左间阳明燥金 2太阳寒水 34 厥阴风木辰戌少阳相火 初5 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终左间下 北在泉右间表6 右间上 南司天左间太阳寒水 2厥阴风木 34少阴君火巳亥阳明燥金 初5 太阴湿土少阳相火 终左间下 北在泉右间(4)胜复 客气的胜复变化,是指

31、客气有所胜则有所复。胜,指偏胜之气,是气的主动抑制作用;复指报复之气,是气的被动反弹作用。是气候变化在异常情况下的一般规律,也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自然调节作用。若上半年发生某种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就有与之性质相反的复气发生,如上半年热气偏胜,下半年就有寒气来复。胜复之气并非每年都有。(5)不迁正、不退位 客气的不迁正,就是指值年的司天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其原因多由前一年的司天之气太过,以致影响该年的司天之气,因此,气候失常。例如丑未之年,如果上一年(子午之年)司天的少阴君火之气太过,则该年司天的太阴湿土之气,就不能及时地主司气候,上半年的气候受到上一年少阴君火的影响而偏热,这就是太阴湿土之气“不迁正”

32、。 不退位,就是上一年的司天之气太过,留而不去,至该年在气候变化及其他方面仍然出现上一年岁气的特点,例如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如果风木之气太过,留而不去,至次年(子午之年),在气候变化及其他方面仍然出现厥阴风木的特点,这就是厥阴风木“不退位”。在这种情况下,左右间气自然也会出现应升不升,应降不降,该年的客气六步规律便会因此而失序,从而出现反常的灾害性气候。4、客主加临客主加临,就是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叠加在固定的主气之上。加,叠加;临,会合。加临的方法,是将司天之气叠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之上,在泉之气叠加于主气的终气之上,其余的四间气分别以次叠加。客主加临的结果会产生两种情况:(1)相得不相得相得,

33、客气加在主气之上,主、客之气相生,或主客同气,为相得。主客之气相得者,则气候正常。不相得,客气加在主气之上,主、客之气相克,为不相得。主客之气不相得者,则气候反常。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2)顺逆顺,客气加在主气之上,客气胜(克)主气者为顺,主气胜(克)客气者为逆。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胜逆,客胜从。”君火与相火加临,也有顺逆。当君火为客气,加临于主气相火之上时,也称为顺。当相火为客气,加临于主气君火之上时,也称为逆。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顺则气候正常,逆则气候反常。表1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厥阴风木 2主 少阳相火客 少阴君火 3

34、主 太阴湿土客 太阴湿土4子午主 厥阴风木客 太阳寒水 初主 阳明燥金客 少阳相火5主 太阳寒水客 阳明燥金 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2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少阴君火 2主 少阳相火客 太阴湿土 3主 太阴湿土客 少阳相火4丑未主 厥阴风木客 厥阴风木 初主 阳明燥金客 阳明燥金5主 太阳寒水客 太阳寒水 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3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太阴湿土 2主 少阳相火客 少阳相火 3主 太阴湿土客 阳明燥金4寅申主 厥阴风木客 少阴君火 初主 阳明燥金客 太阳寒水5主 太阳寒水客 厥阴风木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表4 右间上南 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少阳相火 2

35、主 少阳相火客 阳明燥金 3主 太阴湿土客 太阳寒水4卯酉主 厥阴风木客 太阴湿土 初主 阳明燥金客 厥阴风木5主 太阳寒水客 少阴君火终左间下北 在泉右间客主加临表表5 右间上 南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阳明燥金 2主 少阳相火客 太阳寒水 3主 太阴湿土客 厥阴风木4辰戌主 厥阴风木客 少阳相火 初主 阳明燥金客 少阴君火5主 太阳寒水客 太阴湿土 终左间下 北在泉右间表6 右间上 南司天左间主 少阴君火客 太阳寒水 2主 少阳相火客 厥阴风木 3主 太阴湿土客 少阴君火4巳亥主 厥阴风木客 阳明燥金 初主 阳明燥金客 太阴湿土5主 太阳寒水客 少阳相火 终左间下 北在泉右间(四)运气同化

36、 运气同化,就是五运与六气同类化合。在六十年变化中,运与气除了互为生克、互为消长外,还有二十六年的同化关系。如木同风化,火同暑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由于岁运有太过不及,岁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因而就有同天化、同地化的区别。故运气同化表现为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五种类型。1、天符天符,是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符。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土运、火运等是指岁运。上,是指当年的司天之气。天符之年的推算方法(1)先求

37、年干,据“十干化运”规律,可得出该年的岁运。十干化运规律: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2)求出年支,据“十二支化气”规律,可得出该年的岁气,即司天之气。十二支化气规律: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3)将岁运与岁气进行五行比较,若二者属性相同,则该年就是天符年。干支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丁巳丁亥丙辰丙戌乙卯乙酉岁运土运火运木运水运金运岁气(司天)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子午)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天符之年表2、岁会 岁会,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及其所示的五方正位象符合,便称为岁会。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

38、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临,本运加临于本气。如丁卯年,丁为木运,卯在东方属木的正位,这就是“木运临卯”。戊午年,戊为火运,午在南方属火的正位,这就是“火运临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四年,甲己为土运,而辰戌丑未属土,分别寄旺于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又是四季之末的四维方位,这就是“土运临四季”。乙酉年,乙为金运,酉为西方属金的正位,这就是“金运临酉”岁会之年的推算方法 1、先求年干,据“十干化运”的规律,求出该年的岁运。2、求出该年的岁支,据岁支方位五行规律,求得岁支的方位五行属性。岁支方位五行规律:“东方寅卯木,南方丙丁火,西方申酉

39、金,北方亥子水,辰戌丑未中央土”3、将岁运与岁支的方位五行属性进行比较,相同者即是岁会年。干支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丙子岁会丁化木运卯为东方木午化火运午为南方火甲己化土运辰戌丑未为中央土乙化金运酉为西方金丙化水运子为北方水岁会之年表3、同天符 凡逢阳干之年,太过的岁运之气与在泉的客气相和而同化者,就称同天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过而同天化者三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太过而加同天符。”在60年中,岁运太过而又与在泉客气相合的有3个阳干共6年,即甲辰、甲戌;壬寅、壬申;庚子、庚午。甲辰、甲戌年,甲为阳土太宫用事,属土

40、运太过之年,而在泉的客气又是太阴湿土,太过的土运与湿气相合而同化。壬寅、壬申年,壬为阳木太角用事,属木运太过之年,而在泉的客气又是厥阴风木,太过的木运与风气相合而同化。庚子、庚午年,庚为阳金太商用事,属金运太过之年,而在泉的客气又是阳明燥金,太过的金运与燥气相合而同化。同天符的推求方法 1、求出年干,据天干的阴阳属性,在阳干中寻求。2、求出岁支,据“十二支化气”的规律,先求出该年的司天之气,再据客气六步的规律,求出再泉之气。3、将岁运与当年在泉之气进行五行比较,相同者即是“同天符”之年。干支甲辰甲戌壬寅壬申庚子庚午同天符甲为阳干土运太过在泉客气为太阴湿土壬为阳干木运太过在泉客气为厥阴风木庚为阳

41、干金运太过在泉客气为阳明燥金同天符之年表4、同岁会 凡属阴干之年,不及的岁运与在泉的客气相合而同化,称为同岁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不及而加同岁会也。”在60年中,同岁会共有6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是阴干之年,岁运为火运不及,而在泉的客气分别是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不及之岁运与在泉之客气相合而同化。辛丑、辛未是阴干之年,岁运为水运不及,而在泉的客气是太阳寒水,不及之岁运与在泉客气相合而同化。上述6年,都是不及的岁运与在泉客气的五行属性相符,故称之为“同岁会”。同岁会的推求方法 1、

42、求出年干,在阴干中寻求,阴干主岁运不及2、求出岁支,据“十二支化气”的规律,求出司天之气后再求出再泉之气。3、将不及的岁运与在泉之客气进行五行属性的比较,两者相符的即为“同岁会”。干支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同岁会癸为阴干火运不及在泉客气为少阴君火癸为阴干火运不及在泉客气为少阳相火辛为阴干水运不及在泉客气为太阳寒水同岁会之年表5、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称为“太乙天符”。在60年中,戊午、乙酉、己丑、己未4年均为太乙天符年。 岁运与司天之气、岁支之气三者的五行属性相合,共同主令,也就是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的“三合而治”。 戊午年,戊为火运,午为少阴君火司天,岁支午居南方火位,三者的五行

43、属性相合。乙酉年,乙位金运,酉为阳明燥金司天,岁支酉居西方金位,三者的五行属性相合。己丑、己未年,己未土运,丑、未为太阴湿土司天,岁支丑、未居中央土位,三者的五行属性相合。干支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太乙天符戊为火运午为少阴君火司天午居南方火位乙位金运酉为阳明燥金司天酉居西方金位己位土运丑未为太阴湿土司天丑未居中央土位太乙天符之年表 类型干支年天符年(12)岁会年(8)同天符年(6)同岁会年(6)太乙天符年(4)甲辰甲戌乙卯乙酉丙子丙辰丙戌丁巳丁卯运气同化干支归纳表丁亥戊子戊寅戊午戊申己丑己未庚子庚午辛丑辛未壬寅0.壬申癸卯癸酉癸巳癸亥 运气同化关系中,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各年的气象

44、变化比较单一,没有胜复,但是,一气偏胜独治。因此,容易给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单向的危害。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人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五种类型的运气同化,就会形成较强大的单纯的气候变化,其力量和作用的大小,以“执法”、“行令”、“贵人”作比喻。执法位于上,为“天符”之邪所伤,发病迅速而严重。行令位于下,为 “岁会”之邪所伤,病势徐缓而持久。“贵人”统乎上下,为“太乙天符”之邪所伤,病势急剧而有死亡的危险。6、平气之年岁运除了太过、不及以外,还有平气之年。平气,是指既无太过,又无不及。如

45、张介宾所说:“平气,如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平气的推算方法有三 :如下平气的推算方法有三 1、根据岁运与岁气推算。又有两种情况。(1)岁运太过而被岁气抑制。如庚寅年,金运太过,但该年的岁支为寅,“寅申少阳相火”司天,火克金,岁之金运被岁之火气所抑制,故为平气之年。(2)运不及得助。岁运与岁气的五行关系是母子关系,不及的岁运可成为平气。如辛卯年,水运不及,但该年的岁支是卯,“卯酉阳明燥金”司天,金生水,金为水之母,故为平气之年。岁运与岁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据“同气相求”原理,不及的岁运可成为平气。如丁亥年,木运不及,但该年的岁支是亥,“巳亥厥阴风木”司天,二者五行属性相同,不及的木运得助

46、而成为平气之年。(3)根据岁运与初运交运的月干关系推算。在岁运不及之年,所逢初运交运的月干与当年的年干相合,无论是相生还是同气关系,只要不是相克制约关系,仍然可以成为平气之年。二、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用以说明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一)五运理论的临床应用1、岁运与临床岁运与发病的规律,素问五运行大论总结指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其不及,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故岁运与发病,分岁运不及和岁运太过两种情况。(1)岁运不及与临床 凡阴干之年,为岁运不及。不及,指五行之气衰少。岁运不及之年出现胜气和复气,先胜后复。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复则

47、炎暑流火”;“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复则埃郁,大雨且至”;“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例如木运不及,燥金之气大行,但不及的木运之子火气,必复母仇而产生火热气候 岁运不及木运不及火运不及土运不及金运不及水运不及胜气燥气大行寒气大行风气大行炎火大行湿气大行复气炎暑流行大雨且至收政严峻寒雨暴至大风暴至易伤之藏肝、肺、心心、肾、脾脾、肝、肺肺、心、肾肾、脾、肝常见病症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寒热、疮疡、疹、痈、咳、鼽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两臂痛、昏蒙心痛、暴瘖、腹大、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注泄腹痛泄霍乱、体重腹痛、肌肉腘酸、善怒、胸胁

48、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食少失味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口疮、甚者心痛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腹满浮肿、肉腘瘛、目视巟巟、气并膈中、痛于心腹五运不及之年的发病规律(素问气交变大论)(2)岁运太过与临床 凡阳干之年,其岁运太过。岁运太过的气候变化规律是本运之气偏胜,本气流行。其发病,是相应之藏和所胜之藏发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岁运太过木运太过火运太过土运太过金运太过水运太过气候特点风气流行炎暑流行雨湿流行燥气流行寒气流行所伤之藏肝、脾心、肺脾、肾肺、肝肾、心常见病症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

49、、善怒、眩冒巅疾、胁痛、吐甚疟疾、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咽燥、耳聋、中热、肩背热、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身热、骨痛、浸淫、谵妄、狂越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肌肉痿萎、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腹痛、溏泄、肠鸣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胔疡、耳无所闻、体重、烦闷、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咳喘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足皆痛、暴病、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身热、烦心、躁悸、谵妄、心痛、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腹泄、肠鸣、食不化、渴而妄冒岁运太过之年的发病规律(素问气交变大论) 岁运与临床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资料,以岁运太过的为多。简介如下。 木运太过

50、 逢壬之年,为木运太过之年。异常气候以风、燥、湿为主。临床病证多见肝气偏盛,症见掉眩、善怒、头痛、胁痛,同时伴见木旺乘土的食欲不振、头身困重、呕吐、泻泄等。病多在肝、脾。治疗上,当用扶土抑木法。可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理论进行组方用药。痛泻要方有良效,方中白芍味酸,以泻肝木,防风以散肝胆之湿,陈皮理气和中,白术补脾健脾,以解肝木对脾土的克伐。 火运太过 逢戊之年,为火运太过之年。全年的气温偏高,1998年西安、郑州、北京、武汉、南京等地的气象资料表明,这些地区的盛夏气温在36度以上高温达20多天,明显高于

51、其他年份。时值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临床多见火热灼伤肺金的肺气上逆病证,咳、喘、咯血、胸闷、胸痛等症多见。用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取效。有人对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运气变化对流行病种具有明显的影响。如火运太过之年,肺系病、肝胆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痢疾等发病相当增多。土运太过 逢甲之年,为土运太过之年。其气候特点是雨水偏多,湿度较大。有人对1994年(甲戌年)的临床观察,多见体重、腹满、腹痛、腹泻、肠鸣等脾肾病证。用仲景肾着汤治疗身劳汗出、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之证而取效。炙甘草、白术、干姜、茯苓、猪苓、泽泻等治疗寒湿困脾证。金运太过与临床 逢庚之年,为金运太过之年。其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临床

52、以肺、大肠、肝胆病多见。若见咳嗽、气喘肺病者,以栝瘘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若肝胆受制不能疏泄者,以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水运太过与临床 逢丙之年,为水运太过之年。其气候特点是寒气流行,全年平均气温偏低,尤以冬季为甚。临床以肾病、心病、寒性病证多见。心病者,以柏子养心丸,肾病阳虚者,真武汤、肾气丸等治疗。此外,有人研究发现,麻疹每隔一年就有一次大的流行,且都在岁运太过的阳干之年。2、主运与临床主运分五步,分主一年五时段的正常气候。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疾病。但脏腑功能失调之人,则易发病。初运木运,风气主令。每年的大寒节至春分前,自然界阳气升发,是气候由寒转温的季节。此时人体肝气与之

53、相应。如果肝肾阴虚之人,此时肝阳易动,甚至化火生风,出现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风温流行多在本运时段。二运火运,火气主令。每年清明节至芒种节前,自然界阳气盛长,是气候由温转热的季节。此时人体心气与之相应。如果心肾阴虚之人,此时易发心火亢盛的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至火热迫血旺妄行,出现吐血鼻血等出血病证。火热疫病流行多在本运时段。三运土运,湿气主令。每年夏至节至处暑节前,夏秋交接之际,是雨量多而地湿上蒸,空气中湿度较大的季节。此时人体脾气与之相应。如果脾运不健之人,此时易发湿邪困脾的头痛、身困、大便溏泄、腕腹满闷、四肢困倦等病证。湿温流行多在本运时段。 四运金运,燥气主令。每年白露节至立冬前,

54、自然界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是气候凉爽干燥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内敛,肺气与之相应如果肺阴亏虚之人,此时易发肺燥津伤的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咳血、便秘等病证。秋燥流行多在本运时段。终运水运,寒气主令。每年立冬节至大寒节前,自然界阴寒大盛,是气候最寒冷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内藏,肾气与之相应。如果肾阳不足或心肾阳虚之人,此时易受寒邪而发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心悸、心痛等病证。风寒重证流行多在本运时段。3、客运与临床客运是每年五个季节气候的特殊变化。每年以当年的大运为初运,故各年度的五运主时是不同的。如客运是火,则本季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偏热,治病用药宜寒凉;客运是湿,则本季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偏多、湿度较

55、大,治病用药宜化湿、利湿。(二)六气理论与临床主气,是指每年各季节气候的正常变化。其临床意义,在于反映常年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初之气,厥阴风木,大寒节至春分节,为风气主令,是肝病、风病好发季节。二之气,少阴君火,春分节至小满节,为火气主令,是心病、火病好发季节。三之气,少阳相火,小满节至大暑节,为暑气主令,是心病、暑病好发季节。四之气,太阴湿土,大暑节至秋分节,为湿气主令。是脾病、湿病好发季节。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节至小雪节,为燥气主令,是肺病、燥病好发季节。终之气,太阳寒水,小雪节至大寒节,为寒气主令,是肾病、寒病好发季节。2、主气六步与临床主气六步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针对外感疾

56、病。春季,为厥阴风木司天,则易发风温,发热、微恶寒、头痛、咽痛、汗出等,用吴鞠通的辛凉平剂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蕙、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夏季,为少阴君火及少阳相火暑热司令,高热、汗出、头晕、咳嗽等,用雷少逸的清凉涤暑法:滑石、甘草、青蒿、白扁豆、连翘、茯苓、通草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者,用仲景白虎加人参汤 长夏,为太阴湿土司令,湿热熏蒸,则易发湿温。湿温之邪犯上焦,用吴鞠通的三仁汤苦辛淡渗: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豆蔻、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湿温在中焦,用王孟英的连朴饮:黄连、山栀子、厚朴、半夏、淡豆豉。湿重于热者,用雷少逸的芳香化浊法:藿香、佩兰、陈皮

57、、半夏、大腹皮、厚朴。秋季,为阳明燥金司令,燥气偏盛,温燥者,用喻家言的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冬、杏仁、批把叶;或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香豉、栀子、梨。凉燥者,用吴鞠通杏苏散: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半夏、橘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冬季,为太阳寒水司令,自然界阴寒大盛,气候寒冷,多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风寒表证,用仲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若冬温,用雷少逸辛凉解表法:薄荷、蝉蜕、前胡、豆豉、瓜蒌壳、牛蒡子。3、客气司天、在泉与临床客气中,对气候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通常以此二者为主来推算发病规律。有人对1995

58、年(己亥年)杭州市流行病与客气的关系作出分析:该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多风,下半年气温偏高。夏秋之际,风木渐衰,少阳相火转盛,火生土,湿热相争,民病多湿热黄疸。事实上,该年此季节,杭州“甲肝”流行,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1961年(辛丑年),该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民病多腹满、身重、跗肿。该年杭州市多发水肿、体倦、脘腹痞满等脾肾阳虚的病证。4、标本中气与临床在六气标本中气的理论中,本,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标,标志、标象,指三阴三阳,是标记六气的标志。中,中见之气,是与标本相互联系、且与标为表里关系者为中气。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少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