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发及利用第1章_第1页
地下水开发及利用第1章_第2页
地下水开发及利用第1章_第3页
地下水开发及利用第1章_第4页
地下水开发及利用第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包括:基岩地质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体调查、气象资料调查及与地下水、地表水相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等内容。1.1 水文地质测绘基岩地质调查包括:岩性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地貌调查等内容。岩性调查:岩性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介质类型。从而决定了地下水的类型,并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 第四纪松散介质往往赋存丰富的孔隙水 火成岩、碎屑岩地区往往赋存相当水量的裂隙水 碳酸盐地区主要分布溶岩水(1)对于松散地层:(2)对于非可溶性坚硬岩石:(3)对于可溶性坚硬岩石:第1页,共40页。第一页,共40页。孔隙 松散岩土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孔状空隙,称为孔隙。孔隙度n:单位体积岩土

2、(包括孔隙在内)中的孔隙体积,即含泥沙砾石部分胶结的砂岩第2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裂隙风化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裂隙率f:溶隙溶缝、溶孔、溶洞岩溶率Kk:岩石裂隙可溶岩溶隙第3页,共40页。第三页,共40页。基岩地质调查地层调查:地层是构成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的最基本要素,也是识别地质构造的基础,也是地下水赋存运移的空间所在。(1)测区地质图,若无,则需野外实测并绘制调查区的标准剖面。(2)确定地层的界限(3)判断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构造调查:地质构造不仅对地层的分布产生影响,它对地下水的赋存、运移等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1)对于断裂构造:(2)对于褶皱构造:地貌调查:第4页,共40页。

3、第四页,共40页。断层是岩石圈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断层在自然界里发育广泛,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地质构造类型。断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断层带第5页,共40页。第五页,共40页。第6页,共40页。第六页,共40页。第7页,共40页。第七页,共40页。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美国马里兰州I-64公路边,向斜褶皱的核部构成山包 第8页,共40页。第八页,共40页。地下水调查地下水天然露头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核心工作。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调查内容:(1)泉水出露处

4、的位置、地下和高程。(2)泉水出露的地质构造条件,分析成因。(3)泉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判断泉水类型。(5)调查泉水的动态特征。(6)采样,进行水质分析研究。地下水的人工露头是指民用的机井、浅井以及个别地区少数的钻孔、试坑、矿坑、老窖等。调查内容:地表水调查第9页,共40页。第九页,共40页。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阶段1、准备工作阶段 收集测绘区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现场踏勘,建立地层层序,确定标志层; 按照“规范”编制设计书。2、野外工作阶段 实测剖面:首先是查明层序、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其次是研究岩石中 的空隙等水文地质特征。 布置观测点:每个测点要求观

5、测仔细、描述认真、测量准确、记录全面、绘图清晰和采样完整。 进行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试验。 作好野外时期的汇总工作。3、室内工作阶段 完成编写测绘成果的阶段,是整理、分析所得资料,编写出高质量报告。第10页,共40页。第十页,共40页。1.2 水文地质钻探定义是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径流、水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以获取合理开发及利用地下水所需资料而采用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简称水文钻探。 目的与任务在水文地质测绘、水 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解决和验证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遥感工作中难以解决的水文地质

6、问题,为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第11页,共40页。第十一页,共40页。水文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1)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一般都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2)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布置的勘探孔,其布置方案必须考虑拟采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3)以供水为目的的勘探孔的布设,应考虑勘探与开采结合。水文地质的钻孔结构和钻孔设计参考水文地质钻探规程。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1)冲洗液的消耗量、颜色、稠度等的变化。(2)钻孔中水位变化。(3)统计岩芯采取率。(4)测量钻孔水温变化。(5)观测记录钻孔的涌水、涌砂、涌气现象;记录钻进速度、孔底压力等。第12页,共

7、40页。第十二页,共40页。第13页,共40页。第十三页,共40页。1.3 水文地质试验与地下水动态调查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第14页,共40页。第十四页,共40页。 任务(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2)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3)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4)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5)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 类型(1

8、)单孔抽水试验。(2)多孔抽水试验。(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影响半径(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第15页,共40页。第十五页,共40页。 水井开始抽水时,井中的水位迅速下降,井周围的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整个水面形状象一个漏斗,故称为降落漏斗。漏斗范围内的水位下降值称为降深S ,随着抽水继续进行,降深S加大,漏斗逐渐扩大。同时,井的涌水量Q渐渐减少,到相当时间后,涌水量Q稳定不变,S不再下降,漏斗范围亦不扩大,这时地下水向井的运动便是稳定流运动。从井中心到漏斗边缘的距离R,称影响半径,如图所示。 如果在一个地区有许多井同时开采,致使许多单井漏斗互相叠加,从而造成一个大范围的地下水面下降,由于范围大

9、,即使停止抽水,地下水位亦难于迅速恢复。这种水位下降,代表了区域性降落漏斗。石家庄地区2003年地下水流场第16页,共40页。第十六页,共40页。 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工程中,要求抽水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方法,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一般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要求(1)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1、3、5、10、20、30、45、60、75、90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h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cm)。(2)涌水量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3)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

10、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若连续3h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h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1cm,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第17页,共40页。第十七页,共40页。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渗水试验试坑法渗水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岩(土)层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利用渗水试验,可提供灌溉设计、研究区域水均衡以及计算山前地区地表水渗入量等。 K=V 第18页,

11、共40页。第十八页,共40页。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Darcy)定律1856年,法国水力学工程师H. Darcy曾就Dijon城的水源问题研究了水在直立砂柱中的流动,如图所示根据实验,Darcy得出:h1h2渗流量Q与过水断面面积A及上、下两测压管的水头差h成正比,而与渗透途径长度l成反比。即:这就是著名的达西定律。或则式中,I水力坡(梯)度;V渗透速度若令:比例常数K称为渗透系数第19页,共40页。第十九页,共40页。在实际渗流场中使用达西公式,由于各点的渗透速度包括其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相同,为描述渗透速度分布与水头分布之间的关系,可建立达西定律的一般性表达式,即后来的实验表明,并非所有地下水

12、渗流都服从达西定律,它有一个适用范围:或第20页,共40页。第二十页,共40页。达西定律适用范围: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Re临,该值约在110之间,当Re Re临,即低雷诺数时,属低速流,这时有一个粘滞力(忽略惯性力)占优势的层流区域,该区域内达西定律是适用的。上述Re临就是达西定律成立的上限。同时说明,服从达西定律的Re临比地下水由层流转变为紊流时的雷诺数要小。也即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比层流运动范围要小当Re临 Re 2060时,出现一个过渡带,从粘滞力占优势的层流运动过渡到非线性的层流运动。该带当渗透速度增大后,惯性力也逐渐增大,当惯性力接近摩擦阻力的数量级时,由于惯性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从而

13、使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的关系就不再呈线性关系,也即偏离了达西定律高雷诺数时为紊流,此时达西定律就失效了第21页,共40页。第二十一页,共40页。存在临界(起始)水力梯度I临,即达西定律适用下限实验证明:0.00005I0.05时达西定律都能成立实际流速V实V实=V/n 或 V= nV实因n1 所以渗透流速永远小于实际流速第22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0页。计算过水断面,面积=A渗透速度V=Q/A实际过水断面,面积=A实际流速V实=Q/AA =nA V实=V/n第23页,共40页。第二十三页,共40页。 例1 10C的水通过右下图所示的砂柱流动(L120厘米,A200厘米2,h1-h2 12

14、0厘米)。砂的孔隙率n0.36,渗透系数K20米日。试确定: (a)流量(Q)和渗透速度(V); (b)砂柱中的实际流速(V实)。解:根据达西公式例题第24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共40页。 例2 已知在厚度不变的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中发生的是均匀流动,假定含水层的厚度M20米,孔隙率n0.2,渗透系数K15米/日。沿着水流方向位于A、B两点的两个观测孔的距离为L1200米,两观测孔中的水位均高于平均海水位, 测压管水头分别为hA+5.4米,hB+3米。砂的平均粒径d1毫米。水的运动粘度0.013厘米2/秒。 (a) Darcy定律是否适用? (b) 求孔隙中的平均流速。解:(a)用水力梯

15、度判断: Darcy定律适用(b)例题第25页,共40页。第二十五页,共40页。地下水动态调查所谓地下水动态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水位、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调查内容包括: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影响因素。第26页,共40页。第二十六页,共40页。1.4 地下水调查成果地下水调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成果、文字报告、综合水文地图、建立区域水文地质数据库。主要由水文地质图件和文字报告两部分组成。是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总结。 图件种类:1、基础性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赋存的背景环境类图件。如地质图、构

16、造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降水量分布图等。第27页,共40页。第二十七页,共40页。 综合性或专门性图件直接反映调查区地下水特征的图件。如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图、地下水脆弱程度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质量评价图等。第28页,共40页。第二十八页,共40页。第29页,共40页。第二十九页,共40页。第30页,共40页。第三十页,共40页。第31页,共40页。第三十一页,共40页。 单项地下水特征性图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埋深图、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图等。第32页,共40页。第三十二页,共40页。第33页,共40页。第三十三页,共40页。 应用性图件为了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

17、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质预测图、地下水动态预测图等。第34页,共40页。第三十四页,共40页。二综合水文地质图简介 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各种代表符号和方式,反映到按一定比例尺缩小的图纸上所编制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地质水文地质图件。 在图上明确地反映出调查区内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地下水的各种特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35页,共40页。第三十五页,共40页。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包括的内容如下: 1.地下水类型 按地质矿产部1982年出版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的基本原则,图

18、中首先要划分出五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现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和水质。第36页,共40页。第三十六页,共40页。 2. 地下水水质 (1)矿化度 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g/L)、半咸水(310g/L)、咸水(1050g/L)、盐卤水(50g/L)分布区。 (2)水温 对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可据温度按规定分为:低温热水(20一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80),高温热水(80100),超高温热水(100)。第37页,共40页。第三十七页,共40页。 3.其他水文地质要素 (1)控制水点(井、泉、孔)及地表水系。 (2)地下水流向,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水源地的开采量,海水入侵界线,下降漏斗范围等等。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