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_第1页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_第2页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_第3页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_第4页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研究2001学年上学期,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高一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根本教育目的在于:面对人类社会的开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开展、学会创造,在塑造安康人格的同时,进步自己的学力程度,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矗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新传统教学形式,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与学生潜能的根底上,形成一种全新的、主动的学习观,从而适应不断开展的社会需要。这是时代与社会进步的呼唤。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课程,由于种种的客观原因,目前尚缺乏一套相对完好的督导评价方案。而这恰是课程得以完备、开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根据为出发点

2、,以与课程相关的社会主体及课程施行过程为评价对象,尝试讨论一套较为合理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源自于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革命。在传统教与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响形式,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响,而老师往往是被定位于刺激的执行者与创造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弊端在于抹杀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随着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对人类认知规律的不断深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取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那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中学教育中的探究与尝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在与环境互相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认识构造的变化

3、。详细而言,学习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实现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识构造得以转换与开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识构造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认识构造;顺应那么是认识构造质的变化,是对认识构造的调整以有利于承受新的环境信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因素。其中,“情景创设是老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的根本环节;“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阶段目的,同时又是新的学习过程的基矗新的教育观念对评价制度提出全新的要求,本文尝试从“情景创设、“协作与“会话及“意义建构三个层面,以各

4、自施行主体为研究对象,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方案。一.“情景创设评价由于课程的特殊性,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创设者应包括社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及老师三个组成局部,其中,前二者为宏观情景的创造和提供者,老师是详细情景的铺设者。作为一门新课程,研究性学习对人们而言,是一个对自身传统观念全新的挑战:一方面,新课程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社区的各种事物、现象、事件、甚至某一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这就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社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解、认可、支持与配合,否那么,课程本身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很难到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另一方面,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

5、一无教材,二无教参,更谈不上练习了,有的仅是国家开展该课程的宏观指导材料。这些,对于一个新课程的理解与施行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级行政部门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对新课程的价值定位取向、对老师必要的培训、对学习过程进展必要的指导与考评及详细的课时安排、老师装备、相关教学资源的配置、必要的组织宣传发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是保证课程高效进展与朝正确方向开展的前提,也是评价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熟与否的重要因素。第三,在新课程中,老师充当的不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包括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动力的激发者及意义重构的引导者多重身份。故对老师的评价,亦应从多方面展开。作为情景的创设者,老师应向

6、学生展示充分的信息渠道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来源,从而实现学生的“同化过程。主要包括科普讲座、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上网搜索等形式进展,这其中既可以是直接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是信息渠道获得的讲授,亦可以是二者的同时进展,关键在于信息获得的客观性、全面性与针对性。问题的选择上,既可以是老师自身专业问题的延伸,又可是多学科的综合;既可是人文历史艺术,也可是时事热点。但应注意问题的实用性。在情景创设中,老师还承当着动力激发者的角色。对于某一情景内容,根据中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他们会产生兴趣,却可能缺乏一种持久的兴趣或兴趣不大,甚至完全处于消极对待状态。这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兴趣与智力的多

7、元性,采取相应的情景创设及动力激发手段,即便是兴趣相当智力平均的学生,亦应考虑其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构造由遗传素质亚构造、认识亚构造智力因素、动力亚构造非智力因素组成。其中,前两者由于存在遗传及长期历史积淀原因,不可能改变或在短时期内很难出现变动。因此,作为情景创设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素方面,老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触动、培养和激发上,如向学生提供其感兴趣的明星、体育、军事、游戏或与生活亲密相关等方面的情景,再配以科学的引导,制定完善的评价奖励机制,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将构成评价该课程在老师环节的重要因素。作为意义重构的引导者,老

8、师应鼓励多元声音的存在,注意引导学生对待问题角度的不断转换、考虑问题方式的不断更新、解决问题新途径的不断开拓,支持与鼓励学生合理地推翻过去一成不变的结论,诱导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改良。与此同时,老师也应在自我总结、自我改良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能。综前所述,在情景的创设层面上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进展:1.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社区生活中的地位。2.社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解程度。3.社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支持程度.4.主管部门是否进展相关有效的师资培训工作。5.主管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定位。6.主管部门对相关教学资源的提供.7.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8.主管部门的宣传力度

9、。9.主管部门的相关考评制度。10.老师向学生提供信息的手段。11.老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12.老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技巧.13.老师保持学生长久兴趣的方法。14.老师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案。15.老师自身不断总结与改良的意识与行动。二.“协作与会话评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论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重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那么是协作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是到达意义重构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真正实现意义重构,首先要学会搜集并分析相关信息与资料,对所学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

10、学习的内容所反响的事物尽可能与自己的事物相联络,并认真加以考虑。这种联络与考虑应包括小组成员间、师生间的互相协商式的联络与考虑,为真正实现最正确的意义重构奠定基矗因此,对于研究性学习“协作与会话层面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评价的总原那么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在传统的学习中,学习成绩或成果往往是对学习效率评价的最重要的手段。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我们关注的重心转移为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改变,评价的着眼点也就应放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上,改传统的定量分析为主为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2.注重学习者信息

11、资料的获得方式及其处理手段。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的第一步。传统的学习是老师给出资料与信息,老师进展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老师关于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老师讲述的结论。研究性学习那么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搜集信息资料,结合建立在已有知识根底上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处理获得的信息资料。3.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假设及为假设做出的论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老师对知识的传授,很容易无视知识产生的逻辑推理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强调学习者获得意义重构前的假设,及为假设的科学性做出的论证。4.重视学习者假设的多元性,鼓励在理解认识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创新。在学

12、习的过程中,各个学习主体由于在知识构造、思维方式与认识问题的角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审视一样的信息资料时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假设。允许、鼓励不同假设的并存、并加以科学的引导是实现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目的的根本保障。5.重视学习者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的改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所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学习记录与阶段性总结的分析及对学习者日常学习习惯的观察,是对学习者自我“会话的重要评价根据。6.重视研究内容的应用性及研究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在传统的教学中,也注重根本知识与根本技能的应用,但更多的停留在理解的范围内。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么强调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

13、提出和解决中去,并在问题提出与解决中主动获得知识。此外,由于各个学习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要求全员参与是保证整体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改变的前提。7.重视小组成员的互相协作与团队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主观条件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各个学习主体的优、优势显得较为明显,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各自的缺乏;或由于详细课题的需要,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从可持续开展的角度来看,团队精神是社会开展对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之一。8.重视学习者沟通与协调才能的培养与增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从社会中获得信息资料,实现研究问题的意义

14、重构。信息资料的获得,是建立在一定的沟通与协调才能根底之上。因此,培养和增强沟通与协调才能,是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塑造一个完好的社会人的重要基矗9.重视小组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及相应的改良措施与改良效果。对小组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及改良措施与改良效果的分析,既是对小组协作与会话的一次评估,又是衡量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改变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意义建构的基矗10.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反对评价的静态性与一次性。这是由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目的所决定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动态评价过程,静态性与一次性评价那么会破坏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15、。11.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这既是谋求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改变的根本途径,又是推动师生共同进步、为新的意义重构的形成奠定坚实根底的根本方式。三.“意义建构评价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通过协商与会话,采取科学的态度,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形成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络的全新认识。详细到研究性学习而言,就是指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及由此而产生的学习与考虑方式的讨论。对于这一层面,学习的成果固然重要,但由此而引发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不断创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更为重要。因此,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意义建构过程中是否采用科学的态度,是否注重科学道德,是否强调社会责任感与

16、使命感。2.意义建构是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与现实性。创新是对传统的打破,本身就直指学习方式的更新。实用性与现实性那么是强调意义建构的价值表达。3.意义建构过程中对已有的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4.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策略与技巧的运用。5.学习者对新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掌握。6.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反思及改良。7.强调意义建构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可以采取自评、组评、互评、师评、专家评等多种形式进展,这既可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还可充分发挥评价机制自身的鼓励性。8.注重学生于意义建构上综合表达才能的提升。四.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几点反思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尽快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浸透到学科

17、学习中,培养个性健全开展的公民。因此,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上,笔者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及评价方案的可持续开展上。当然,总体而言,由于课程设置的时间较短,各地对课程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加之并无较为系统的评价标准作参照,且在中学高考评估方式的重压下,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略显混乱。笔者在致力于讨论课程评价方案之余,也进展了一些反思:1.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课程的设立,应更大程度上定位为教学改革的载体。2.鉴于人的智力的多元性的存在与地域的不同,我们应当成认各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存在,因此,在课程

18、的取材与评价标准上也应因地制宜。3.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因此,应防止过分强调研究问题的理论性和深化性,同时,也应减少问题的盲目性与随意性。4.基于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相对沉重的现状,可以考虑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适当“并轨,防止片面强调“双轨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5.研究性学习方式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对新式教育方式的呼唤。但高考选拔方式对研究性学习的相对无视及无招现状,势必影响课程施行的实际效果。我们期待着教育改革的新打破!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开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丛书?共6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3.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4.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5.刘婉华罗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