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模糊语课件_第1页
英语模糊语课件_第2页
英语模糊语课件_第3页
英语模糊语课件_第4页
英语模糊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uzzy Meaning前言 在讲解模糊语前,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学者按照事先约定拜访一位大学教授。一见面,教授就对学者打招呼说:“good morning!”。学者先是一愣,心想:“下午两点钟,怎么还是morning?”又一想:“那位教授在morning session下课后因为等他,尚未吃午饭,说good morning完全合理。而且,这个native speaker 是不会说错的。” 20分钟后,学者起身告辞,乘公共汽车返回住处。下车时,司机彬彬有礼地对他说:“good night!”他一看表,刚刚才两点五十分。仔细一想:“司机以为他下班回家,那一天肯定不会同他再见面了。

2、司机说good night,表示再见,也是自然,合情合理的。同样,这个native speaker 也是不会说错的。”可是,从两点钟到两点五十分,在一小时内他就从morning一下跳到night,而失去了noon,afternoon和evening三个时间段。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语义的模糊性。这里,morning的上限和下限是模糊的,而night的上限和下限也是模糊的,morning和night的分界线在哪里呢? 生活中这样的语义模糊现象比比皆是,处于语义轴两个极端的绝对精确与清晰是有限的,这决定了语义的精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处于语义轴的广大的中间领域是过渡的、分级的,其难以划清界限的模糊

3、现象则是普遍的,这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是绝对的。如下图所示,在hot和cold之间还存在着分级的,难以界限的warm,lukewarm和cool,这种难以界定的模糊性是绝对的。目 录模糊语研究综述及研究意义模糊语和文学模糊语与翻译模糊语生成机制及转化23451模糊语概述6模糊语的运用模糊性在生活各方面的表现A.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 当你在路上看到了许多落叶,你会说:“哇掉了好多树叶啊。”而不会说:“哇,掉了30片树叶啊。”你是不会用这样的一个具体的数目来表达的。这就表明有时模糊语言胜过精确的语言。自然语言具有不可避免的而又普遍存在的模糊性。 B.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采用模糊的语言对一些人物进行

4、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会说某个英雄高大魁梧,而不是给出精确的身高、体重。在文学作品里不会说他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肩宽是多少等。如果是这样,就会变成一张体检表了 文学作品用一些模糊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这样更加生动。在诗歌教学中也是如此“对于有些诗歌。教师如果一味追求清晰明了的诗意,就会破坏这种朦胧模糊之美而失去诗的审美价值”(陈金凤,2008)。模糊性在生活各方面的表现C.在广告中也是如此。如征婚广告:“未婚男,77年生,174米,中专,福建省农村小学教师,重情义,有孝心,为人诚实,相貌平凡但人品素质颇佳。诚觅年龄相近且心地善良、重情守信且彼此投缘未婚女。本人手机:xxx,诚候惜缘的你!”这里使用

5、的模糊语“相貌平凡”就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相貌平凡”就是长相一般,但是这个方面具体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去衡量。因此模糊语在征婚广告语中的一个功能就是使征婚者既能最大化地减少自己的缺点为他人所知又能给予中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最终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杨向娟,2009)。D.在外交中,使用一些模糊语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如: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中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其中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模糊语,它实际上指的是20多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敌视和封锁的政策。这样

6、使用模糊语则显得比较得体,不会伤感情模糊语研究综述及研究意义模糊语的研究历史 在西方,最早注意模糊现象的是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尤布利德斯(Eubulides)。他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推理悖论”:麦堆是一个模糊概念,一粒麦子自然不能构成一个麦堆但是要多少粒麦子才能构成一个麦堆,这是谁也无法判断的事情;因为数字是精确概念,而麦堆却是模糊概念。用精确概念衡量模糊概念,自然是格格不入,构成悖论(伍铁平,1997)。 在国外,较早对模糊语义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人类语言的模糊性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这三个层面,由于语义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模糊性更突出。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L

7、AZadeh)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模糊集的论文,这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 近年来模糊语义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著作如1998年张乔的模糊语义学、2007年黎千驹的模糊语义学导论- 黎千驹的模糊语义学导论代表了我国目前模糊语义研究的最新成果。2) 湖北师范学院黎千驹教授模糊语言及相关术语界说分别就“模糊”、“模糊性”、“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模糊修辞学”等术语进行了阐释和界定。 3) 西安交通大学蒋跃教授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医学论文中分布的对比研究,该文通过建立一个由1O篇医学论文(英汉各5篇)组成的小语料库,来对英汉论文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和对比研

8、究,探讨医学论文各部分的交际功能是如何影响模糊限制语在医学论文中的分布的,以及模糊限制英语在英汉医学论文中分布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模糊语研究意义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精确数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更是休戚相关。用精确定义的概念和严格证明的定理描述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精确控制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测量计算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这是近代科学的特点。到了19世纪,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定量化、公式化,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精密科学”的学科群。这一阶段是精确科学方法飞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精确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日益获得成功,人们关于精确与模糊逐渐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论观点:

9、精确是好的,模糊则不好,越精确越好;科学的方法必定是精确的方法,模糊的方法一概是非科学方法或前科学方法,即在尚未找到精确方法之前的一种权宜的方法。这种对精确方法的崇拜和对模糊方法的否定,似乎被当作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中未受到人们的挑战。 当今世界已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化,社会的科学化,使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对于“模糊”,也得刮目相看了。 计算机 是在精确科学的沃土中培育起来的一朵奇葩。其解决问题的高速度和高精度乃人脑望尘莫及。但也正是在使用计算机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人的头脑具有远胜于计算机的能力。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谈到

10、人胜过任何最完善的机器时说:“人具有运用模糊概念的能力。” 人脑能接受和处理模糊信息,依据少量的模糊信息对事物作出足够准确的识别判断,灵活机动解决复杂的问题。凭借这种能力,医生可以依据病人的模糊症状进行准确诊断;画家可以不用精确测量计算而画出栩栩如生的风景人物;甚至儿童也可以辨认潦草的字迹,听懂不完整的言语。这一切都是以精确制胜的计算机望尘莫及。 严格的精确性使得计算机无法接受和处理模糊信息,不能在模糊环境中正确识别事物、有效地进行决策。相反,模糊方法特有的简捷、灵活和不精确性,显示出特别的有效性和生命力。所以,目前最好的翻译软件也解决不了两种语言转换的根本问题,以至于人工翻译仍是各种翻译活动

11、中的主要力量,因为人脑可以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进行足够准确的识别,灵活处理。 辩证法 (dialectic)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精确方法和模糊方法都具有两重性。世界上不存在普遍有效的精确方法,模糊方法也并非必然是非科学方法。精确方法和模糊方法都是可以作为科学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精确方法是更科学的方法;在另一范围内,模糊方法是更科学的方法。 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哥根(J.A. Goguen)说:“描述的不确定性并非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达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从把模糊性视为纯粹消极的因素到承认模糊

12、性还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从力求在一切场合下消除模糊性到一定场合下有意识地利用模糊性,这是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根本变革。科学工作者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了对模糊方法与精确方法的辨证认识。这是创立模糊理论的必要思想准备。模糊诗学 诗学(poetics)狭义的是指研究诗歌的学问,即诗歌理论或者学问,广义的诗学即关注文学的学问或理论,而模糊诗学研究的是后者。模糊诗学不是“模糊”与“诗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有机的整合。模糊诗学研究的是文学的模糊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它从特殊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文学理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受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学是模糊的,无论是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或其他文

13、学形式都具有模糊性含蓄、复义、多解和不确定性,不妨先来看一些例子:诗歌中的模糊 关于诗歌的模糊,分析得最透彻的是英国著名诗人、学者William Empson.1930年燕卜荪出版了朦胧的七种类型(又称复义七型)一书,他用了200多哥选自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例证来证明复杂意义是诗歌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他称这种现象为“复义”(ambiguity)。在书中,他讲“复义”定义为:能在一个直接陈述上加添细腻意义的语言的任何微小效果。后来定义又被改作: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以下是燕卜荪所论述的七种模糊:第四种类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意义互相不一致,

14、单能结合起来反应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第五种类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他就把所写的事物比喻成它自身更朦胧更抽象的概念。创造这种朦胧的方法主要是靠奇喻。比如,把具体事物比喻成抽象概念,把人们熟悉的形象比喻成陌生的东西,把现实的事物比作神话故事等。第六种类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重解释,而这多重解释也相互冲突。第七种类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思。小说中的模糊 姑且不论,燕卜荪的七种类型的分发是否合理,他至少用大量的例子说明了诗歌的多义性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自古就有“诗无达诂”和“诗家总爱西坤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15、”的说法,只是中国的诗歌模糊理论还流于感性,只有少许只言片语,不如燕卜荪的系统。 小说的模糊性,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以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为例,该书能够登峰造极和大量的模糊是分不开的。从宏观上看,标题就具有原型的象征意义,既然是梦就有无限的延展性,亦幻亦真。从叙事时空上看,背景“似明(朝)似(清),似南(南京)似北(京)”。从微观上看,在红楼梦非常现实的主体故事中,也掺入一些非现实魔幻性的情节,如在人世间忽隐忽现的一僧一道,贾宝玉衔玉落草以及意味深长的“风月宝鉴”等。 在叙述上也留有很大空白。如第三十回,宝玉自知说话造次(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后悔不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黛玉直

16、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得一声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到:“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来擦眼泪。黛玉当时对宝玉又气又怜,又恨又爱,要骂又骂不出口,要说又说不出来,于是话到了嘴边又留了半句。黛玉究竟要说什么,很很难确定,读者可做不同的揣测。 总的来看,模糊语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性的语言离不开模糊的表达手法。有学者就指出,模糊是诗学的本质属性。 因为一般而言,非诗性文本力求话语的清晰、准确,以排除干扰,消除歧义在表达方式上也多采用直陈式,做到交流过程中德高保真。而诗性文本主要一种情感,而情感追求的是一种感染力,情

17、感在传递过程中式增殖的,它不但把发送方的情感信息输送给接受方,而且要调动接受方的情感加入,文本则成了作者与读者情感交流与作用的一个“场”。情感是一种很难用科学手段进行测量的模糊信息,它只能依靠主体调动自身的情感去体验和感受。为了追求话语的感染力,诗性文本总是选用那些复义、多义和模糊的词,为接受者提供一种理解的张力。同时文本的结构图示也充满着空白与不定,为接受者的二度创作留下空间。模糊语和翻译模糊语的英汉互译方法 ( 一) 直译 假如文中出现了添加的模糊词,尤其是表示数量对等或者相似的附加词,一般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 ( 1 )It is as long as that bench 它大约有那张

18、椅子那么长。 ( 二) 虚实转换法 虚实转换法意思就是在翻译之前,必须理解好原文里模糊语的实际语用功能,根据情况而定,选择是把意思模糊的内容翻译成准确、具体,或反之。 1 以模糊译精确 数字是在这一环节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一环。在沟通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国家的人喜欢用精确的数字表达模糊意思,因此,翻译前必须了解某些精确数字在源语暗含表示个大概范围的意思,通常意表夸张。如果直译会引起误解,因而应选择将其模糊化。例如 (1)The concert attracts a thousand and one people to come 误 : 那场音乐会吸引了一千零一个人去看。 正 : 那场音乐会吸引了无

19、数人去看。 2 以精确译模糊 古语有云,朦胧产生美。模糊语意思朦胧不清,所以接收者的脑中能够浮现无限的遐想空间。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接收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产生多种解读。然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实施者和接收者共享相同的语言环境,熟悉该语系模糊语的使用。由于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的目的语读者并不了解源语的语言背景 , 源语中模糊语美感空间的接收从一开始就不得不中断。 例:She is a good daughter,a good wife and a good parent 误 : 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 正: 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 ( 三 ) 变异法 简单来说,变异法就是

20、在翻译时用另一种语言的非对等词语表达相同的模糊概念,也就是寻找“异国双胞胎”。例如英语中的模糊语“everydayness”指与人们 每天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东西,在汉语中我们一样能找到模糊语“ 柴米油盐”表达相同意思。如: He punched Tom until he was black and blue他把汤姆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四) 意译法 模糊语意译常借用的方法有两种:省略与添加。 省略,是指某些模糊语翻译后不单不能起到在源语中的效果,甚至有负面影响时, 译者可以考虑将其省略,或者省略后改用其他词代替。例如: 考完试后,我的心一直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静不下来。 My mind

21、was in a turmoil after the examination,and 1 was unable to think straight添加,是为了在翻译模糊语后额外添加一些辅助性质的词语或句子,有利于读者正确明白该模糊语的内在含义和使用原因,有利于模糊语在人为帮助下继续在译文发挥其语用功能。例如: It is two and two makes four that Tom broke the window 就正如二加二等于四那样简单,一定是汤姆砸坏了窗户。 当然,翻译模糊语的方法还很多很多,碍于篇幅,不能一一尽述。模糊语生成机制及转化模糊语的生成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究竟是怎么样产生

22、的呢?不同的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李晓明的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和王红旗的模糊语义产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我们认为模糊语义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 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语言是反应客观世界的,而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客体都是没有绝对精确的界限。例如英语中的brook, stream.多大的水流量为brook,多大的水流量才叫做Stream?他们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此外还有city与town, mountain和hill等等。由于这些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相互过渡的阶段,要想找出他们之间相互截然分明精确的外延界限,显然是不可能的。二 .语言的模

23、糊性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千差万别的客观世界是具体的,无穷尽的,而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却总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所以人们语言表达认识的结果时,就不得不采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允许语言可以不必像客观事物那样个个有差别,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同时,人们对客观对象类属的边界、形态的把握,往往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人们在进行抽象、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时,往往无法精确的确定一定思维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三.语言的模糊性源于语言符号的有限性、离散型和某些客观事物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人们以有限的、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记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例如:人从出生

24、到长大,到衰老,这一过程是连续不断地,语言中却硬是以“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符号分别标明不同的年龄段,自然不能绝对的分清楚。又如,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地点环顾四周,方向的变化是持续的,然而语言中通常用有限的几个词来表示方向,如“东”、“南”、“西”、“北”,相邻的两个方向如“东”和“南”之间的界限就不是绝对分明的。四. 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人们对词语理解的差异性及语境的变化由于不同的社会特征,诸如世界观,性别、年龄、文化修养、职业,以至于民俗习惯、社会经历、生活环境、甚至个人爱好,等等,人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词义的模糊性。例如,“美”与“丑”,“咸

25、”与“淡”,“大方”与“小器”,“勤快”与“懒惰”,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是这些词产生模糊意。五.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必然要求离散的语言符号既可以模糊的标志客观事物,有可以精确地客观事物。例如:既可以说某人是“青年”,又可以说他“25岁了”,更精确的还可以说他“在世25年三个月2天零三个小时”,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不这样思考,也不这样表达,说他是“青年”也就满足了。又如,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颜色有三要素-光波波长、饱和度、明亮度,这就可以用一些数据对颜色做定量分析。如波长510毫米是“绿”的核心;波长575毫米是“黄”的核心。人的视力可以相当精确的分辨好些颜色,并且可以大

26、体精确的表达任何一种颜色。然而,这种精确的表达生活中用不上,人们习惯考虑的是“红、黄、蓝、绿.,习惯运用的也是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词语。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之间的相互转化1.增加模糊限制词 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George Lakoff)早在1972年就指出,模糊限制词具有“把事物弄的模模糊糊”的能力。我国语言学家伍铁平在1999年的模糊语言学一文中指出“模糊限制成分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加以分类。一类只能修饰模糊词;另一类能修饰模糊词,使得模糊概念变成精确概念,又能修饰精确概念,使得精确概念变为模糊概念。这是模糊限制词的一种特殊功能。”例如,“三十”是个精确概念,但加上模糊限定词“大约”、“估计”、“

27、左右”之后,就转化成一个模糊概念。同样,“非常高的人”中的模糊限定词“非常”也使得“高”这一精确概念模糊化了。这样的例子在语言中经常出现。模糊限制词可以使语言的精确概念变成模糊概念,换个角度,它也可以使语言的模糊概念转化为精确概念。例如,“红的颜色”表达的是个模糊的集合,用“最”这个模糊限制词加以限制后就变成了“最红的颜色”,能通“浅红的颜色”、“深红的颜色”加以区分,反而表达了精确的概念。2. 人们在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中的相互理解促进语言模糊性的转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将各种各样的精确词转化为模糊词。 比如,“周末我和朋友去逛街,朋友叫我等她一下。”我们还会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好好学

28、习,你们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这里的“一下”、“明天”已经不再是精确词了。又如,四季的“春”“夏”“秋”“冬”都是模糊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冬天快要来临时说“冬天将至”,“冬天”和“将至”都是模糊词,可是在这里表达的却是一个精确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文化中相互理解都可以清楚明白对方的话。3. 通过文章或谈话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转化 交际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交际双方的话语的表达和理解。笼统的意义解释为具体的意义,能解释话语中的反语,能派出话语中的歧义。当说话人的话语模糊说的模糊,不够详细,或者话语里运用了不十分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时,人们还要借助语境来理解。例如:His

29、drink is not hot enough.从字面上判断,这个句子是模糊的。“His drink”指的是谁的饮料?是自己做的还是买来的?Hot指的是辣还是热?这些只有靠上下文才能推断出精确的意思来。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曾经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但是又脏又笨,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先生用概数词“似乎”、“多”来修饰精确概念“十年”,从语义的角度看,这两个模糊词限制语模糊了“十年”这个概念;从文体的角度看,他们有助于贫穷、寒酸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4. 某些硬性的规定有时,为了科学上的或其他一些主观方面的需要,人们会人为地对一些模糊词语加以

30、硬性的规定,使得语义模糊性向精确性转化。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客观事实本身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一刀切的界限。比如:“高”和“低”是模糊概念,“高血压症”在医学上却是个精确概念。通常,将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持续地超过14090毫米水银的人定为患有高血压症的人。医学上如果不作出这种硬性规定,医生就无法开诊断书,尽管实际上低压在89毫米和91毫米的人之间未必真有那么明显的差别。在日常生活中,“大雪”、“大雨”都是模糊概念,但是在气象学中规定:“24小时内雪量大于5毫米的降雪叫做大雪”。虽然这样的规定还不是绝对准确的,有一定的伸缩余地,但是相比于日常生活中泛泛而言的“大雪”、“大雨”,则要精确的多。5. 其他的

31、情况除了以上所述的不同条件下模糊性和精确性的相互转化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下可以实现模糊语到精确语的转化。1);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不同。例如:“cool”就其历时性角度来看是精确的,即指天气凉爽之类的形容词,但从共时性角度看,它却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2)随着参照对象的改变,语义的模糊性也会改变。例如:“好几天”与“五天多”相比,前者的语义比较模糊,后者比较精确;而“五天多”与“五天半”相比,“五天多”又不“五天半”模糊了。3)有些词本身是模糊语,比如,“硬-软”,但是和其他词语搭配却是精确概念,比如,“硬卧-软卧”。模糊语的运用 在汉语中 ,有一部分词 ,词义范围比较不固定 ,伸缩幅度较大。例如 :名词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动词、搞、弄、运动 ;形容词 :大、小、长、短、深、浅 ;副词 :很、最、非常、差不多。这些词都具有模糊的特征。模糊语言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和简洁性,而且能使语言表达含蓄、委婉、有礼貌,还能给人提供一个审美再创造的空间。在所有模糊语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个”。凡是不便挑明的事情,几乎都可以用它来代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