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湘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1 天时不如地利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相互联系。 3.懂得“人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自觉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 【课文题解】 1.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奉为“亚圣”。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串讲课文】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譬如一座
2、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肯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成功,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犀利结实,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
3、的犀利结实)。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援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援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援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援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肯定会成功的。 【课文结构】 本文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句),直截了当,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次,(第2-4句),列举两个事例,从攻守两方面分别论证分论点。 第三层次,(第5-8句),进一步论述“人和”的重要性
4、,得出论断,点明主旨。 【课文分析】 天时不如地利一文观点鲜亮,结构严谨,很有气概。 文章开头两句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战役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事例,来论证观点。 文章最末又用“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仅靠“天时”与“地利”条件,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结尾归结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 文章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方方面面应当“以和为贵”。 【思维训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文
5、的论据是什么?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两个论据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先用“环攻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论据证明论点;然后又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4.本文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 加强论述的语气。 5.本文的君子是指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得道者” 6.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进展
6、改变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进展改变中起着决断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7.本文表达了什么思想? 要取得战役的成功,需要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 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2 橘逾淮为枳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积累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2、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及说明,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方说理,感受晏子作为外交家的风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晏子,积累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2、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及说明,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方说理,感受晏子作为外交家的风范。 预习; 1、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晏子其人及晏
7、子春秋,重要的信息记在语文书上。 2、正确朗读课文三遍,把课文及说明在摘抄本上抄写一遍(留意格式)。 教学过程: 一、简介晏子及晏子春秋 同学沟通,老师总结 1、晏子,名 婴,字 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俭朴著名诸候 2、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外传”、“外史”。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明显含有夸张与虚构的成分。书中故事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语言简炼,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二、解题 橘逾淮为枳:橘子越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 三、朗
8、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留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 何为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 圣人非所与熙也 2、个别读,同学订正 3、听朗读,感知故事 四、反复朗读 疏通文意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 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那么为橘, 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
9、齐不盗,入 楚那么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到达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晏婴是齐国擅长辞令的人,现在将要到我们国家来,我想要污辱他,用什么方法?”身边的大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绑一个人,从大王身边经过,大王问:“做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达楚国,楚王赐晏子酒,喝酒喝得正兴奋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身边,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来就擅长偷盗吗?”晏子离开座
10、位回答说:“晏婴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 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不一样。这是什么缘由呢?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百姓擅长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五、概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了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污辱晏子的方法 第二部分(3-6节),写了写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2、概括文章的内容 本文记述了晏子出访楚国,靠着机敏善辩,挫败了楚王的确阴谋,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3、楚王为什么要污辱晏子,从中看出楚王是
11、个怎样的人? 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楚国快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盛。一个夕阳西下,一个如日中天,实力悬殊成为楚王骄横的资本。 楚王:高傲无礼、不可一世,结果自取其辱。 4、楚王与左右策划了什么方法污辱晏子?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景,当晏子来到时,有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偷盗,从而戏弄晏子 5、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的?从中看出了晏子是一个怎样的外交家? 晏闻之橘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那么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擅长辞令、聪慧机敏、维护国家尊严 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3 吕氏春秋两那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缘木求鱼、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缘木求鱼”等出自吕氏春秋的 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说明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技能目标: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并描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约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两那么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那么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
13、 沟通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同学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解并描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规律,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 差点溺杀小生命,这那么寓言告知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转变,否那么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立刻潜水查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查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那么寓言告知我们:说明状况改变,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那么会失败。 2、(编者)对这两那么事是什么
14、立场?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控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假如不变“悖”。 “缘木求鱼”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假如不变“惑”。 3、对同学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表达和谈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那么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 进行两那么故事的比较分析。 同; 1、对两那么故事的立场相同 2、都告知人们事情本身发生改变时,解决 问题的手段也应当随之转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
15、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 生地点。 五、延伸阅读 1、让同学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技能。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缘木求鱼”故事。组织同学品读课文,并对同学 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4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先分析后下结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爱好。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激励同学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难点:理解荀子所述的“言
16、”和“行”之间的关系,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聪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且强调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方面从孔子开始就有很多名言,至今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亮点。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实做事,从自己做起,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通行证”;能做之人永久是国宝、家宝、单位之宝等。本文阐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学时,在引导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启发点拨同学围绕的四种立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体会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整个教学过程
17、渗透大语文教学观,着力引领同学熟读精思,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唤起体验和感受,逐步将先哲聪慧化为自身的精神养料,同时,激励同学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激趣导入: 由言善行恶的大贪官成克杰说起,激发同学从文中找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的立场,让同学明白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很切近。 速读,指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国妖)的立场:“除” 用身边大贪官的事例导入,激发爱好,并用课文中先贤的评价例证,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预备。 整体感知 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同学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 默读、诵读,疏通课文,把握
18、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课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再分别说明四种立场。 用读和沟通的方式,让同学初步掌控课文的宏观语境,进而把握微观语境,这是阅读感悟的第一步。 研读探究 针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引导同学体会晏子这样依次排列的原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很多名言阐述这个道理,请同学争论补充。 针对晏子对 “言”和“行”的四种表现所持的不同立场,要求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聪慧。 诵读,质疑,争论。参考提示 对于“言”和“行”的四种表现的排列,晏子强调的原那么:“行”是最重要,且强
19、调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所以四种表现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对于四种表现所持的立场可谓爱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人,虽然各有长短,但究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爱”和“任”;最值得发自内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全都,说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恶”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诈性大,流毒之深,应当铲除。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关键词“表现”和“立场”,细心设计几个有坡度的问题,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同学思维技能的训练。经过研读、质疑、争论、感悟等环节,同学当堂熟读成诵,文章阐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拓展延伸
20、 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不能言”而“能行”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争论、沟通。 尊敬同学性格化的阅读,既强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技能的培育。 课后作业 布置写一那么短文,谈谈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励同学刻苦“修身”,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思路点拨 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状况:能言、能行(国宝);不能言、能行(国器);能言、不能行(国用);言善、行恶(国妖),再分别说明自己的敬、爱、任、除等四种立场,脉络清楚,文字障
21、碍较少,同学借助说明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能够把握大致内容。但同学要真正理解其阐述的深刻道理,却不易。教学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辅以说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对“国器”、“国用”和“国妖”可以这样理解:“国器”往往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虽然他们不会井井有条、完美无缺地长篇大论,然而却是以不善辞令、多做实事、身体力行、踏实苦干来处世立命的,他们是真正悄悄无闻的实干家;“国用”是有思想、有主见、有韬略,懂策略的士人,他们在总体上来看,是“谋士”角色;“国妖”那么表现为言不由衷,笑里藏刀,言善行恶,伪善真恶,有时大奸似忠,一本正经,其实是一伙奸滑小人,无耻歹徒等。 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5 江雪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依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依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援助下借助“说明”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静寂、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观赏“江雪”图,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年学生工作计划 新年学生工作计划
- 年终总结范文设备管理部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
- 暑假化学学习计划教研学习计划
- 2024中班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报告
- 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 2024经管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模板
- 幼儿园老师教研计划幼儿园教研计划
- 教育局2024年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带答案(考试直接用)
- 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筹建方案
-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试卷和答案 卷2
- 新高考选科指导手册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
- 2024年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MOOC 管理运筹学-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 000)
- 2024年江苏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