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_第1页
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_第2页
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_第3页
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_第4页
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复习二dyq2023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中考复习二dyq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而有物体振动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但还是有声音.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如:敲响的锣、下雨时的水滴声、吹笛子等.3.声音的传播: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物体振动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也即是声音的反射.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即距障碍物距离大于17m时,人耳才能将它们

2、区分开来.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传播快慢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 B.同种介质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大.C.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V340m/s.在25的水中速度为V1500m/s. 在钢铁中的速度约为V5200m/s.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关系:V固体V液体V气体传播距离:S(距离)V声t 回声测距:dS/2V声t/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有声源. B有传播的介质. C有良好的接收装置.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耳道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练习.

3、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A.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 B.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优美动听的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物体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关于声音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金鱼 B.空气水

4、金鱼C.鱼缸水金鱼 D.水金鱼.下雨时,楼板上会听到“嘀嗒的响声,这时声源是 A.雨点B.楼板C.空气D.都对.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声源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有听觉器官 D.以上三者缺一不可.以下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A.隔墙有耳B.余音绕梁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A.教室的墙壁修建得不能反射声音,也就听不到回声B.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射回声 C.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D.教室的四周墙都较近,将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了一起区分不出来二.声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定义:声音的上下

5、叫做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HZ影响音调的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波形图中音调的关系: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那么频率高,音调高.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HZ1100HZ. 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孩说话的音调比男孩高.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那么音调越高.2.响度: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影响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波形图中响度的关系:振幅(波峰与

6、波谷间距)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计量:单位:dB. 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为0dB,这是听听觉下限. 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dB40dB;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称为音品.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区分:“回音壁与“三音石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用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以及判断西瓜的生熟.用音调可以检查器件的破损.单凭响度不能判断出声源的振动幅度或是距离声源的远近. 响度大的声音可能是由于声源的振幅大,也可能是由于接收声音的物体距声源较近的原因,所以不能确定是是其中的某一个原因.练习.有两个发声体

7、,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发声体振动快 B.乙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 C.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远 D.乙发声体振幅一定大.在森林中,一只老虎大吼,老鼠听了发出“吱吱的叫声逃跑了.两者相比 A.老虎音调高,响度大B.老虎音调高,响度小C.老虎音调低,响度大D.老虎音调低,响度小.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电子琴能模仿小

8、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中不是到达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家用手拍打西瓜C.顾客用手轻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听过吧,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它说明物体振动得快三.听不到的声音及其应用超声和次声1.超声及其应用: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 超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传递

9、信息):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超声定位(声纳)、通信、医学诊断、声电声光器件、超声测距离,工业检测与控制等. B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工业超声处理加工、超声医疗(碎结石)、超声处理种子、空气离子加湿器等.2.次声及其利用:定义: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次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次声定位可以确定火箭发射和落地的位置.利用次声可以监测核试验的爆炸时间、地点、强度以及方式等.利用“水母耳的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火山、海啸、台风、地震活动等.练习.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

10、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2023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涉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以下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

11、,江西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在南昌,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C.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D.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拟消沉.2023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病症,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四.噪声的区分以及控制和减弱方法: 1.噪声的标准: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2、.从环保角度定义: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2.噪声的控制和减弱方法: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接收处(人耳)减弱其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在声源处控制和减弱噪声. 一般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练习.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去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开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

13、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五.利用身边器材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压钢尺,尺振动发声.2.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发声音调不同.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用不同的力敲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4.

1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能传声塞住耳朵,牙咬住尺敲尺可以听到声音.六.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当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七.声音的双耳效应: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与相位就有差异,人头如果侧向声源,对其中的一只耳朵还有遮蔽作用,因而到达两耳的声压级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拟,并迅速作出反响从而区分出声音的方位.八.声音现象的几个具体应用:1.利用波形图判断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以及乐音和噪声的区别:A.几个图中波的个数相

15、同的音调相同,波的个数多的音调高,波的个数少的音调低.如图中甲和乙音调相同,丙的音调比甲乙都高.B.几个图中波的幅度相同的响度相同,波的幅度大的响度大,波的幅度小的响度小.如图中乙和丙响度相同,甲的响度比乙丙都低.C.几个图中波的形状相同的音色相同. 如图中甲乙丙的音色都相同.D.几个图中波形有规律的为乐音,波形不规那么的为噪声. 如图中丁为噪声,其它为乐音.2.判断装水的瓶子发声的原因及音调的影响因素:.向瓶中倒水时:主要是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此时声音的音调上下取决于瓶内上方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中所示D的音调最高).用物体敲打瓶子时:主要是

16、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此时声音的音调上下取决于瓶内水的多少.水越少,水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中所示E的音调最高)3.二胡、琵琶等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和弦的紧张程度.弦越长、弦越细、弦越紧音调越高.4.笛子、唢呐等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管内空气柱的长短. 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5.口琴发出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内部的金属簧片的长短粗细. 簧片越短越细,音调越高.声音局部中考题型实例训练:1.关于声的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7、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3.关于声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我们能够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

18、不同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6.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框,说明声具有能量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

19、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8.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9.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10.关于声学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的深度B.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11.兰兰做有

20、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2.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挂一个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B.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21、D.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14.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15.以下现象中不是依靠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D.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1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

22、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17.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18.以下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是靠发声体自己产生的波进行的B.声音在顺风中传播远且大,在逆风中传播的近且范围小C.频率高的声音和频率低的声音空气中传播的一样快 D.响度大的声音

23、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的远且大19.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B.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C.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20.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

24、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21.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到达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2.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说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耳朵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23.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

25、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24.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25.以下各项中,是利用次声的是 A.电视机接收的电视信号B.利用听诊器听心跳 C.利用声波粉碎肾结石 D.利用仪器监听导弹发射实验26.如图3所示为两个振动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拟甲、乙两图,我们可以知道 A.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B.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C.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26、D.无法确定27.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28.“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29.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响.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

27、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响的动物是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30.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C.可见光 D.紫外线31.以下图5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

28、波不能传递能量32.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6).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33.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34.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

29、,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A.碳-14测定B.声波探测C.电磁波探测D.红外线探测35.以下关于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正确的是A.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B.大声呼救 C.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36.以下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36.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D.

30、频率低,人耳听不到37.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固体比拟坚硬,振动强烈C.固体传播声音比拟完整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3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说明大钟还在振动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9.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男同学的声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 A.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同学的高 B.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同学的低C.男同学声带振动的振幅比女同学的大 D.男同学声带振动的振幅比女同学的小

31、40.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1.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多项选择 A.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B.声源离人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2.有一把二胡,其中有一根琴弦的音调偏低,要调准这根弦,应采取较适当的方法是 多项选择A.旋转弦轴,使这根弦拉得再紧些 B.旋转弦轴,使这根弦拉得再松弛些C.将琴枕上移一些,使琴弦发音局部的长度短些 D.

32、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4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4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上下,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45.邮局的长途 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33、4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翻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区分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C.响度D.声速4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340m/s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4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49.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假设铁匠以每秒一次的

34、节奏煅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煅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那么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A.240m B.480m C.680m D.1020m50.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51.以下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 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小灵通,小灵通显示号码却听不到声音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

35、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交谈52.深夜,住宅小区内在开挖下水道时产生的噪声应如何控制 A.禁止工人施工 B.要求工人尽量轻手轻脚施工 C.住户开录音机抵消 D.住户关紧门窗 5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4.如图7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瓶内空

36、气振动,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水振动,水的高度55.有一首诗这样写到:黄昏农村小河旁,姑娘单独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这是因为.56.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产生的.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的性质.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不同来识别

37、的.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不同.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57.听到 发出的声音时, 中的发声体在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把 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 拨打罩内的 号码,罩内 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 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58.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和.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

38、附加消声器,是在减弱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减弱噪声.59.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屡次造成的.回声是利用原理.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要听到回声,人至少离障碍物m.某人向一口枯井中喊话,0.3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深m.60.B超是人们利用来准确获取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器材,B超的使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而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风暴、核爆炸都会产生.61.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钢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端会听到次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从中传来,最后听到的声音从中传来.62.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

39、他听到枪声才计时,他实际上是(填“提高或“降低)了运发动成绩s(气温为15).为了测量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小明在山谷中大喊一声.经过20s后听到第二声,再经过8s后听到第三声.那么 两座山之间的距离为m.63.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的特性.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者在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时主要利用了人耳的效应.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的一种救援装备.64

40、.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都是利用了原理进行工作的.65.如图8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66.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9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67.图10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幅度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其中

41、属于噪声的是图,响度最小的是图,声源在1s内振动次数相同的是图和图.68.如11图所示,向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倒水过程中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于振动发出的,从图中可知决定这些声音音调的因素是,敲击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最后一空填入瓶的英文字母编号)假设用一根细的金属棒轻轻敲打图中的B瓶和F瓶,发出声音音调高的是瓶,这是因为.69.桌上有一把钢尺,小明用它来进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与特点的实验,他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设计.请你将各步骤所说明的问题填写完整:用手拨动钢尺发声,并将来快速放入水中,发现有水花溅起来,这可说明.用棉花塞住耳朵

42、,并咬住钢尺一端,用力拨动钢尺时能听到声音,这可说明.将钢尺压在桌面上,分别使它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用力拨动钢尺,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的不同,这可说明.将钢尺压在桌面上,使它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拨动尺,发现声音的不同,这可说明.70.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从物理方面讲,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不同.开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71.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比照拟_的缘故.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

43、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72.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向农田或粮仓里放送模仿蝙蝠发出的时,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73.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响度分别为62dB和45dB.由此,能否判定哪一个发声体的振幅大?你的理由是.74.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75.小明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说明:.小华坐在超音速飞机上与另一架超音速飞机上的小明对话,那么小明听到小华的声音.76.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这是由于声源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这是由于声源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77.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 m/s,一人用铁锤敲击一下铁桥的一端而发出的声音,假设在桥的另一端有一障碍物,击锤的人经过0.5s听到第一声回音,那么桥长为m? 78.聂利同学在五年级自然课上听老师讲,蜜蜂是靠翅膀的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