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笑一笑,想一想: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_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笑一笑,想一想: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二、考点解析 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一、学习目标 归纳并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升古文阅读的能力 二、考点解析 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
2、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
3、强语感,提高能力。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总结“规律”,巧妙断句。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步骤:从实践中总结规律例1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4、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例2、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例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规律一: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
5、子的主语例3、 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规律二: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1)句首语气词 : 如“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6、(2)句末语气词: 如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规律二: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例4、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通否)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7、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例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规律三: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规律三: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例5、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8、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例5、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
9、,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规律五: 借助固定结构及句式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规律五: 借助固定结例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例如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5.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学
10、以致用学以致用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11、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译文】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十多张,自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近日把它们给弓匠看,他们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其中的缘故,工匠说:如果木头的纹理不直,脉理就不正。弓虽有力而发出的箭不直。我才明白从前辨别弓箭好坏不够精通。我凭借弓箭平定四方,对其认识仍不透彻,何况天下事物,怎能一一知晓呢!”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2、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
12、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刘向新序。节士第七)2、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译文一个宋国人得到一都块美玉,拿来献给司城(官职)子罕,子罕不要他的。献玉的就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 如果我收受了你的玉,那么
13、我们两人都丢掉了自己认为的宝,不如你拿你的,我有我的。所以宋国的长者们说:子罕不是没有宝啊,是他所看重的东西跟一般人不同啊!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译文:司马迁评论是非同前代圣人很不同。论述大道先
14、评论道家学派,后评论儒家学派;叙述游侠的事迹,否定处士而肯定奸雄;评述货殖,则推崇权势利益,而以贫贱为羞。这正是他的弊端。我认为,这正是司马迁的深意。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
15、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译文: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你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从两汉以来,大富大贵的人有很多,但现在看来,有谁能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那么名传千古呢?这些人,
16、又哪里想要在当时就闻名于世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断句口诀:联系全文前后看,名代主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断句口诀:如何使用无标志断句法断句是高考文言文中常考的题型,以前句子多有一些“指路碑”式的标志,比如有一些语末助词,如“也”“矣”“焉”“耳”“乎”“耶”“欤”“邪”等;还有一些语首助词,如“夫”“盖”“至若”“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有时根据这些词语就可以点断了。可近年的文言断句题中却有意减少了这些明
17、显标志式的词语。如何使用无标志断句法没有标志式的词语的句子如何进行点断,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规律可寻?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2011年广东卷文言断句题: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没有标志式的词语的句子如何进行点断,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规律通过研究答案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词。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词还要考虑全面,就是找谓语中心词,还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当然,要想准确地断句,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准确理解句意,我们在此只是提供一个方法技巧而已。通过研究答案我们就会发现: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业工程合同协议书模板
- 阳光房搭建合同协议范本
- 煅烧车间承包合同协议书
- 生物信息咨询费合同范本
- 消防施工合同终止协议书
- 江苏商标转让协议书模板
- 防盗玻璃承包协议书范本
- 自媒体账号归属合同范本
- 湛江复印机租赁合同范本
- 自建危房拆除赔偿协议书
- GB/T 25156-2020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墙面抹灰施工方案35316
- 废弃物分类、清运、处理流程图
- 专职安全员工作培训课件
-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全套)
- 河北省保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陕西润中 60万吨-年甲醇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政策考核试题附答案
- 有限空间外包作业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鼎力软件操作鼎立pilot navig操作手册
- 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标准篮球记录表.xl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