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2渭南市高三模拟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A保证了秦汉疆域的巩固B扩大了对外交流交往通道C得益于政治建设的需要D发展了边疆地区农耕经济22021玉溪市高三模拟司隶校尉是汉代国家监察官,负责中央监察和地方监察双重任务。其最初职能是对官员经济犯罪行为的纠举与弹劾,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进行抓捕;
2、东汉时又增加了慰问百姓疾苦、关注交通建设等职能。这种变化表明汉代()A司隶校尉成为封疆大吏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C国家治理职能不断完善D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32022齐齐哈尔市高三模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2022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高三期中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
3、,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52022榆林市高三一模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62022阜阳市高三联考从秦至清,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4、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72022韶关市高三模拟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82022内蒙古通辽高三阶段练习根据出土文物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蜀(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大意是有事必须书面请假,不许口
5、头或别人代请,政令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传达),材料表明秦代()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唯命是从B文字发展使用日趋成熟简便C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D政府部门分工明确运转高效92022河北唐山高三期末秦朝设有监御史,其地位不高,排在郡守、郡尉之后,但因其隶属御史大夫,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员,限制地方官员的活动,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秦朝监御史的设置是()A维护地方统治权的需要B树立监察体系独立性的要求C实行郡县制的重要措施D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的手段102022河北省高三阶段练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县制。其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齐、晋、秦、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
6、诸侯国内,分割卿大夫的采邑为县;为方便管理,聚并一些乡、邑为县。县制的出现()A加强了宗室贵族的影响力B加速了官僚制度的形成C扩大了周王室的管辖范围D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112022六盘水市高三模拟秦始皇每灭一国,都以其地设置郡县。郡县大体是根据自然区域而划分,一郡或两郡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多半以平原或盆地为中心,边缘则为山地或高地。这反映出秦()A郡县同为地方最高级别行政单位B开创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先例C致力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融开发D强化中央集权提高地方治理效率122022黑龙江嫩江高三期末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其地东至海滨,西至临洮及羌人居地,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界,与阴山并行东至辽东,并在
7、北边以规模宏大的工程长城作为标界,这一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基本格局。这一格局的确定主要得益于()A秦始皇推行文化统一政策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秦朝统一规划了交通建设D秦废除了分封制改设郡县制132022山西运城市高三阶段练习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制度。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这一制度()A实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降低了官僚集团的行政效率D有效制约了君主权力142022洛阳市高三模拟秦朝在统一后制定了细密、严苛的法律,对度量衡做出统一规定,严査不按规
8、定使用度量衡者,并投巨资修建了从咸阳到各地的驰道,对修建工作有怠慢的官员将被严惩。上述举措表明秦朝()A改变了地方的治理模式B严格执行依法治国思想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旨在改变社会落后状况152022宜宾市高三模拟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随即消融,而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C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加D使中华民族遂融凝会合成一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2黄石市模拟(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9、料一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
10、“于不抵触中央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10分)(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县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历史上长期沿用的原因。(18分)172022石家庄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般地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
11、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的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表述合理。)课时作业21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汉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共性,即交通成网,都城为中心,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控制地方的必要手段,故选C项;秦汉中国疆域处于不断变化中,没有稳定巩固,排除A项;这些交通以国内为主,排除B项;交通建设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当时许多地区还未进入农耕时代,排除D项。答案:C2解析:西汉监察官员司隶校尉最初负责纠举官员经济犯罪,抓捕盗窃、抢劫等罪犯,东汉时增加了慰问百姓、关注交通建设等职能,司隶校尉职权范围的扩大表明汉代国家治理职能不断完善,C项正确;作为国家监察官的司隶校尉有了“慰问百姓疾苦、关注交通建设等职能”,仍然不是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A项错误;司隶校
13、尉职能增多,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B项错误;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答案:C3解析:据题意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迁移大量人口到达边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根据“与越人杂居”可知这些措施并不全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排除A项;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和象郡并不是抵御匈奴的侵扰,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而非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排除A、B、C项。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可知,秦朝最高权力从宗族向君主
14、集中,故本题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权力由宗族向君主的集中,而非君主至上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答案:D5解析:据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皇帝的各种行为都有专用的称呼,由此可知体现了皇帝的独尊性,即突出了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故选C项;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是郡县制,排除A项;这些称谓主要是体现了皇帝的与众不同,而非神秘性,排除B项;这些称谓并没有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项。答案:C6解析:材料内容表面看来是皇权削弱,但实际是因为皇帝或年幼或庸弱,才给了其他人机会,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
15、他们的权力是来自于皇权,本质上还是君权至上而导致的后果,故A项正确;因皇帝或年幼或庸弱,才给了其他人机会,表面看来是权力的萎缩,但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他们的权力是来自于皇权,他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皇权一直在强化,所以不是对君主权力的挑战,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中主要涉及君权问题,与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 从秦到清中国一直是君主专制,并未被推翻,故D项错误。答案:A7解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化国
16、为家、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排除D项。答案:B8解析:有事必须书面请假,不许口头或别人代请,政府公文必须及时按规定上下传达,突显政令规则管理严密,这说明秦代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政令规则管理严密,与君主专制、文字发展、政府分工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D项。答案:C
17、9解析:秦朝设有监御史,排在郡守、郡尉之后,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的控制,秦朝监御史的设置是实行郡县制的重要措施,故C项正确;秦朝监御史的设置,目的是监察地方官员,限制地方官员的活动,限制了地方统治权,排除A项;监察体系对皇帝负责,并不独立,排除B项;郡县制下,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不符合分权制衡,排除D项。答案:C10解析: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国君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县制,县的官员由国君任免,冲击了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加速了官僚制度的形成,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推行县制,国君任免县的官员,冲击了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影响力,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王
18、室衰微,排除C项;战国时期的征战为兼并战争,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材料显示秦推行郡县制,且尊重自然界限划分行政区域,故选择D项;秦朝时郡县不同级,排除A项;B项“开创”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排除C项。答案:D12解析:由题干中的“其地东至海滨,西至临洮及羌人居地”“这一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基本格局”可知,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这一统治范围的实现,得益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都是包含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
19、、D项。答案:B13解析:皇帝通过听取官员集团的讨论结果进行最后的裁定,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B项正确;这一制度要由皇帝进行最后的裁定,属于君主专制,并不是实现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排除A项;这一制度有利于提升官僚集团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皇帝进行最后的裁定说明并不是在制约君主权力,排除D项。答案:B14解析:秦朝在全国各地推行统一的度量衡,修建驰道,并惩罚执行不力者,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秦朝统一后制定标准的度量衡并把它推向全国,这不是对地方治理模式的改变,排除A项;对相应人员做出惩罚不等同于秦朝已经严格执行依法治国思想,排除B项;当时秦朝综
20、合实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据题意可知,秦统一后逐渐消弭了各地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说明中华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故选D项;习俗趋同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后中华民族的融凝会合,没有涉及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排除B、C项。答案:D16解析:(1)优势:根据“集权特征”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得出能够调动一切资源;根据“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得出防范犬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根据“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得出保障秦文化对全国的影响力;根据“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设桂林、象郡
21、、南海三郡”得出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特点:根据“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得出根据县的实际情况划分等级;根据“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得出实行省县二级制;根据“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得出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根据“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得出掌握本区域的人事任免权。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县制实行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于政令的上传下达、地方秩序的稳定等。答案:(1)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能够调动一切资源;防范犬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保障秦文化对全国的影响力;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
22、的控制。(2)特点:根据县的实际情况划分等级;实行省县二级制(或接受中央与省领导);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掌握本区域的人事任免权。原因: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便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具有多重地方治理功能等。17解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成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
23、。西汉王朝建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任意看法有两个,一是秦朝统一停留在制度层面,二是西汉王朝继续统一,并将统一推进到价值观的深度。学生可围绕任意看法或整体看法来展开说明,关于秦朝统一停留在制度层面的看法,可以从秦朝的若干制度建设出发,列举具体史实来论证;关于汉王朝继续统一,将统一推进到价值观的深度,学生首先从西汉继承秦朝制度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包括政治经济等制度),其次要从思想统一,价值观统一的角度来说明,董仲舒的思想以及多元文化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答案:示例一看法:秦王朝实现了制度的统一。说明:在政治制度上,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在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培训教材课件
- 腺病毒诊疗规范
-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 水果运输司机劳务合同
- 2024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沈阳市辽中区职业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工程维护及保养合同2025
- 离婚合同签订时债权处理的五大要点
- 物业保安服务礼仪培训
- 共有产权房屋买卖合同
- 下肢动静脉溃疡的护理
- 照明维护方案
- 设备管理制度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
- 办公楼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招标文件室内装饰
- 半导体行业对国家国防战略的支撑与应用
- 2024年十堰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智能点滴自动监控方法设计
- 特殊土地基处理措施课件
-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真题
- 神经内科护理查房课件眩晕
- 框架结构房屋的流水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