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1.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一、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学问。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教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留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情愿给大家展现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
2、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承受孙权劝说,多读史书、兵书,进步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据荆洲。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见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
3、后,代领其军,连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解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对待.盼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存下来,并娴熟运用。刮目相待(刮 三、研读赏析 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进展,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争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
4、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行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 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 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认真揣摩一下: 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行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 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说的不悦,有责怪的意味 (3)“卿
5、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白什么?非常惊异。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得意、骄傲。 3.我们刚刚对人物的语言进展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根底上再次朗读课文,我信任,这一次,同学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长 小组争论这样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吕蒙由不
6、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由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说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终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慧,更有力气。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学问,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擅长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对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五、背诵课文 同学们对课文把
7、握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依据提示背背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 六、课堂练习 请看大屏幕,谁能答复这些问题? 七、总结 同学们把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 八、布置作业 古今中外有很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 2.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要点 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把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高三# 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方: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学问就是力气。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
8、一种本能。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白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解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留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训练的作用,强调训练功能的重
9、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概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方,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劝是形声字,但凡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鼓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鼓励人们要不停顿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问,进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预备 先给以下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行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
10、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简单写错读错的字。 争论分析以下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别句式 五、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别句式。 3.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一、
11、指导思想 以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 xx年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才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训练这条主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应考力量,提高学生的审题力量和运用语文学问的力量,实施全面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 二、教学目标 1、一轮复习注意根底,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根底上查漏补缺,对重点学问分考点进展复习,建立学问系统。三轮复习以试题训练为重点,加强应试力量。 2、梳理学问网络,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审题力量,标准答题要求,强化踩分意识,培育学生的应考力量。 3、强化阅读和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存写作素材
12、,提高学生的写作力量。 三、教学重点 1、以课本为载体,夯实学生的语文根底学问,提高学生的语文力量和素养。 2、紧扣课内学问,梳理稳固各相关考点,落实考纲要求的每一篇背诵要求,抓好名言名句及文学常识默写识记测验。 3、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抓好各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答题的标准性。 4、抓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才智的优势,沟通教学心得体会,加强教法和学法讨论。 5、落实培优辅困,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四、教学举措 (一)注意学情,紧抓根底。针对学生一轮复习的实际状况,狠抓薄弱环节,确定目标,对重点学问分块复习。 1、有的放矢,落实背诵。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指定背诵篇目,给学生背诵指明方向
13、。背诵不能靠突击,要细水长流,分课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实到纸上,让学生切实毁灭错别字,力争背诵拿总分值。 2、分类归纳,突破难点。对一轮复习中做过而消失较多问题、得分不高的考点,如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病句修改等,要通过再做题,再分类合并归纳,强化记忆,使学生进一步熟识解答题目的方法。 3、语言运用题,重视题干的审读和答题标准化的训练。要进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标准要求。经典的题型要多训练,创新的题型要多接触。 4、通过多种途径,抓升格作文。 一是分类指导。要突破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依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精确”“思路是否清楚”“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
14、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状况,对所教学生进展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展评改、指导。 二是讨论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展思维训练。 三是加大训练量,训练可做到一周一篇,要挖掘出话题的内涵,要重点把“为什么”这一局部作为重点落实到笔头上。假如写谈论文,说理要透彻,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假设论证、正反比照论证等方法,从多角度把“为什么”讲深,谈透。 四是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步:品尝原材料或话题,认真揣摩、领悟出题人的意图,精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识的素材,从而确立的立意角度。 4.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文章生字
15、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争论、沟通等过程,体会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仆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读法;争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的清风徐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首歌的出处,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多
16、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讲解文言词语。 明确: 古今异义: 浩浩呼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的意思。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一词多义: 望:七月既望:农历的十六日,名词 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动词 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2、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读课文,思索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妙风光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服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
17、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争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三)深入研读 1、同桌沟通,说说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与友人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2、阅读其次自然段,找出重点字词句,小组内说一说描写了什么样的歌声和萧声,这样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话是对萧声的具体描写,写出了萧声的哽咽,哀怨。为下文提出疑问,做出答复奠定了情感根底。 3、小组争论沟通,说一说哪些段落阐释了文章哲理?又阐述了怎样的文章哲理? 明确:三四两段阐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写了写客人对人
18、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关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宽慰对方,表现了苏轼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 4、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的畅游赤壁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最开头游玩赤壁有着月夜泛舟的的舒服;进而由萧声怀古伤今,突现悲郁之情;最终通过与客人的对话,明白了变化与永恒的哲理,再次呈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四)稳固提高 结合课文谈谈你有怎样的启发?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忆本课所讲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毕课堂。 作业:将本篇课文写成一篇现代小散文。 5.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范例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
19、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依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进展、XX、结局四个局部,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依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愿、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把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讨论
20、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今便要开头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布满期盼,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答复。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愿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讥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非常清楚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黛玉敏感、慎重、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
21、理描写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详细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明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22、。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究竟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明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明显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看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看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展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看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衬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看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衬托”) 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看和评
23、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讨论祝愿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愿的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观看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2、心理变化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小组争论: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再争论: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睬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与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 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她的外貌变化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详细、饱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的分析,我们发觉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小说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交通运输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2024年个人房产抵押贷款协议范本
- 文书模板-《劳务用工合同》
- 2024年度安置性质房产购买协议典范
- 2024老年专家返聘协议详细条款
- 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联盟高三4月(二诊)调研测试卷(康德版)数学试题
- 2024年度建筑资产转让协议样例
- 2024精简型牛肉购销协议文本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英语试题
- 中小学反恐风险评估报告
- 品牌营销策略和品牌策略
- 视力矫正商业计划书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音乐韵律《打喷嚏的小老鼠》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品质保证体系图
- 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9课时 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课件
- 《现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