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城市空间结构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区域(土地)在城市用地的平面上形成一定的形态,这些形态有一定的规律性。 城市空间问题的核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以城市用地的分配、开发、利用、更新和重组为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城市系统一、城市系统结构(一)城市系统的含义 城市系统式相互作用的城市诸要素所构成的有机体,任何城市系统都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由自然子系统、要素社会子系统、要素经济子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与耦合共同构成的有序的复杂人工系统。(二)城市系统的组成二、相关理论研究1.混沌理论与城市规划 城市系统状态有有序的一面,也有混沌的一面。城市系统的发展在空间上
2、是有序的,在时间上是混沌的。2.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开放性 非平衡性 非线性 内部涨落第二节 城市平面构成 城市的不同系统都要落到土地上,城市的各功能系统所占用的土地表现为平面的不同性质的用地,这些用地称为城市建设用地。 按中国住建部颁布的国家标准(2011),城市建设用地分成8个大类,35中类,48小类。大类分别是:居住(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A)、商业服务业设施(B)、工业(M)、物流仓储(W)、道路与交通设施(S)、公用设施(U)、绿地与广场(G)用地等。 城市用地范例各用地上的建筑意向 城市用地按照功能的相互关联,在空间上成集群式的分布,这就是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第三节 城市形
3、态与布局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概念定义与理论前提区位因子:指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点进行时所 获得的利益。 包括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第一,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第二,已知产品的消费地和生产规模; 第三,劳动力存在多数的已知地点,且能移动,各点的劳动费用水平是固定的。2.区位法则1)运输区位法则 原料指数1,生产地多设于原料地 原料指数1,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 原料指数=1,皆可 制成品重量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制成品重量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制成品重量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制成品重量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
4、的重量制成品重量原料指数=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2)劳动区位法则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性强。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制成品重量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区位重量劳动系数=劳动费用3)集聚(分散)区位法则 系数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就大;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加工系数=区位重量加工价值加工系数=加工价值区位重量加工系数=加工价值区位重量加工系数=加工价值(二)三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描述理论(二)三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理论1、吉伯斯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城市分
5、成为五个同心圆区域:(1)中心商务区(CBD);(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3)工人居住区;(4)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5)通勤区(Commuters zone)。伯吉斯同心圆理论2、霍伊特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 H.Hoyt于1939年提出。 城市就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其核心只有一个。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做放射状分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由轴状延伸而形成整体的扇形。扇形理论图示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
6、ory)C.D.Harris(哈里斯)和E.L.Ullman(厄尔曼)于1945年提出。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 在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地区的特征,通过相互协调的功能在特定地点的彼此强化,不相协调的功能在空间上的彼此分离,因此而形成了地域的分化,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多中心。多核心模式:哈里斯和厄曼考虑汽车的重要影响提出多核
7、理论二、城市形态布局 有形形态 无形形态(一)成因分析1.地理条件2.矿产资源3.历史沿袭4.交通条件5.经济发展(二)城市形态分类1.集中式 网格状 环形放射式2.分散式组团式带状星状(指状) 环状 卫星状 多中心(三)城市形态结构1.城市群(1)城市群发展阶段 城市区域阶段 城市组团阶段 城市群组阶段 成熟的城市群阶段(2)城市群的特征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大,城镇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具有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拥有合理配套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各城市优势互补,产生最大效益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拥有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城乡趋于融合枢纽、创新孵化器和传输带。2.城市密集区3.都市连绵区4.大都市带
8、(四)中国城市密集区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城市密集区全国影响2.辽中南、山东半岛、闽中南、中原、江汉平原、成渝、湘中、关中城市密集区区域性影响3.中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密集区地方性影响(五)中国城市边缘区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1.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2)人口变化现状2.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对策第四节 城市结构与功能分区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内涵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基本发展动力下,综合了人口变化、经济职能的分布变化以及社会空间类型等要素而形成的复合性城市地
9、域形式。2.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 指一个城市及其所在的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的空间体系。 由于城市是一个开放得空间范畴,其基本功能的发挥及其性质的变迁,无一不是城市内部与外部空间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城市与外部空间之间多元联系的扩展与延伸就是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地理基础,这既包括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包括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一)大都市带理论1.大都市带必备条件 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县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有便捷的交通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使各个都市区首尾相连没有间
10、隔,都市区之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2500万以上 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的枢纽作用。2.大都市带的功能 枢纽功能 “孵化器”功能3.世界六大都市带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
11、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4)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
12、、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5)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6)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一)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
13、构特征1.前工业化时代2.工业化时代3.后工业化时代(二)普遍意义上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多重属性 辨识性 层级性 连续性 动态性四、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发展(一)城市中心区的结构1.单核及多核机构 单核结构 多核结构 复合结构2.城市中心区的分级 市级中心 地区级中心 居住区级中心 小区级中心(二)CBD与城市公共空间1.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 CBD一般占地3至5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更大,其建筑面积少则五六百万,多则上千万平方米,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地价可谓真正是“寸土寸金”。 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
14、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CBD特定的职能要求区内的建筑必须高密度、现代化。一般来讲,写字间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50%,商业、餐饮业及商住建筑约占40%,其他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约占10%。 2.CBD 的特征 高可达性 高地价 高密度 动态性 经济性 提供高级别服务我国对CBD的规划建设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CBD的建设上,国内一般采取了两种途径,一种是对城市原来的商业街区加以改造和扩建,如沈阳的沈河区等;另一种途径就是择地新建,如上海的陆家嘴、重庆的江北城等。3.CBD的形态结构 单核结构 区域式集中结构 多核结构 北京:北京商务中心区、王府井 台北:忠孝东西
15、路沿线(台北车站商圈、台北东区、信义计划区) 上海:外滩、陆家嘴、南京路 香港:中环、尖沙咀 东京:银座、丸之内、日本桥、新宿(副中心:池袋、澁谷、赤坂、赤坂、台场) 大坂:御堂筋 札幌:大通公园、薄野 新加坡:乌节路 首尔:中区、锺路区(副中心:江南区、瑞草区) 巴黎:拉德方斯 纽约:曼哈顿中城 悉尼:悉尼商业中心区 4.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 RBD直译为“游憩商业区” 。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零售商业区。 城市RBD的几种类型 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
16、ping Mall) 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把零售与休闲元素组合起来,融购物天堂与惊险刺激的娱乐为一体,拥有超过800间的商店,110家的餐饮娱乐设施以及7家世界级旅游景点。其规划理念是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形象,并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既能体验购物的乐趣,也能吸引旅游者领略异域的风情。 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设计巧妙的购物步行街,它在整体设计上讲求主题一致;其次营造的休闲环境不仅吸引购物者,休闲者、旅游者也常常在此驻足停留。其卖点是“精心营造的环境、文化独特的氛围”,并集中了许多平常不容易在同一地点买到的稀有商品;餐饮店是区内的主角,各种特色风味的餐厅与点心吧林立,有助于整区社交情境的创造,增加回
17、头客。4.城市公共空间结构 城市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开放性 可达性 市民性 功能性(三)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 1.遵循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2.策略第五节 城市空间扩展与管理控制一、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一)本质规律(二)科技进步与城市空间演进1.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2.高度发达的通信网和运输网 (三)城市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二、城市空间扩展(一)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2.生态适宜性3
18、.人文因素4.交通可达性5.土地市场6.经济因素(二)城市空间扩展的形式1.单中心2.多中心古代城市因防御和交易的需要形成其物有的城市形态和形象。2、“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形态: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3、“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
19、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它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的控制和要求之下进行建设实施。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下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形成的城市较多。 特点:城市形态表现出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4、“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大多数城市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兼有之,由聚落式的村屯“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经过了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秩序。以后,这类城市的发展、规划与设计是以其固有的体系和秩序为前提,再发挥人为的作用,“自上而下”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
20、。 “自上而下”的城市在设计上的控制较严格,必须遵循特定的法则和模式;而“自下而上”的城市在设计上就显得灵活、自由,因地制宜和随机应变。 城市环境是能够被设计的,只要经过良好的设计和再设计,其环境就具有“适居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设计。城市设计学科也因此必然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1、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 2、城市设计的内容:三种形式 3、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 1、城市设计的含义(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 排。”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3)“
21、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都市问题事典 (4)“城市是有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设施等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市镇设计(F。吉伯特)(5)“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论城市-它的产生、成长与衰败(E。沙里宁)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2、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空间(三类不同性质空间):(1)骨架空间(2)活动空间(3)象征空间 骨架空间(fra
22、mework space) 流动:为人、车服务的各类道路、站场等空间。 服务:包括为能源、信息、消防等所提供的空间。 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或目的空间(Objective space) 指为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公共设施、娱乐、教育、卫生、文化以及农业等所提供的空间。 象征空间(symbolic space) 指对体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包括水、绿化、广场、历史纪念物、公共建筑、视觉对象等。3、城市设计的层次(1)整体环境城市设计(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3)城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整体环境城市设计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景观体系;布置城市公共发展
23、空间;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宏观城市设计,即总体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总体风貌和特色,或称城市总体规划艺术布局。是在对城市自然、规状特点,以及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提炼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对城市形态和总体空间布局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北京、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都能反映出其不同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特色。 总体城市设计是把握城市整体结构形态,开放空间、城市轮廓、视线走廊等系统要素,对城市各类空间环境如居住、商贸、工业、滨水地区、闲暇游憩等进行塑造,并形成特色;对全城建筑风格、色彩、高度、夜间照明以及环境小品等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要素提出整体控制要求。 此外,城市设计关注市民社会活动,组织富有特色
24、和文化内涵的“场所”体系。城市总体设计又包括了对城市在总体环境方面的整治与部署要求,有的形成城市设计导则。(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的重点地区在整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特色以及人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设计。对片区内的土地利用、街区空间形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系统等方面作出专项性设计,对建筑小品、市政设施、标识系统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应与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协调,构成规划管理的依据。中观城市设计,也叫做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或城市局部范围的城市设计城市重点片区是形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集中代表。如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滨
25、水地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等。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全城本身 就是重点片区。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来讲,城市范围很大,不同区域风貌特色迥异,真正体现其不同特色的,就是其不同的重点片区。 如华盛顿DC的中心区、首都北京的旧城区、巴黎旧城区等。(3)城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对城市重点地段或重要节点的环境空间形态,包括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界面、容积率、公共开敞空间、建筑风格和色彩、绿化配置、树种选择,及人文活动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组织,为引导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整治,提出相应的开发与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意象性方案及管理细则。其主要类型包括:街道空间、 城市广场、城市滨水空间、重要节点地块
26、。微观城市设计,即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或称为节点城市设计.重点地段或城市节点是泛指城市中功能、活动、视线汇聚的焦点、地点和场所,如城市街道、广场、商业中心、重要建筑群地段、特殊保护地段、滨水地段等。微观城市设计的对象是人们集中停留和活动场所,也是展示环境质量、体现城市品味的重要地段,所以,环境设计细部十分重要,它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环境中,还体现在场所精神方面。如人们的行为、心理、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民风等,这也是一座城市最吸引人之处。三、城市设计的要素 在城市设计领域中,“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建筑、地段、广场、公园、环境设施、公共艺术、街道小品、植物配置等都是具体的考虑对象。作为
27、城市设计的研究,其基本要素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及组合开放空间步行街区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环境设施与小品城市标志系统使用活动1、土地使用(LAND USE) 1)、概念 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是否合理,对空间环境品质、交通流线组织、城市景观环境、城市运行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研究,同时注意对自然形体要素的积极保护,提倡 “设计结合自然”。2)、四个主要考虑因素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与人口密度)、其它因素环境行为、空间感受混用开发、保持活力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FORM and BUL
28、K))、概念 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造型、材料、色彩等都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城市设计的研究虽然不直接设计建筑物,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建筑形态及其组合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广义上讲,建筑群体还应包括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构筑物,如:电视塔、水塔、桥梁、堤坝等。 建筑群体只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关系”。)、建筑体量 高低、大小、形状。)、建筑形式 风格、色彩、材料、质感。)、管理依据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
29、度(空地率)、建筑高度、体量、沿街后退、质感、色彩以及环境影响等。 )、设计思想 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Design City Without Design Building)” )、控制原则保证城市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关系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的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保护城市天际线的美观与特色 3、 开放空间(OPEN SPACE))、概念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它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能性。开放空间的评价并不在于其是否具有细致完备的设计,
30、有时未经修饰的开放空间,更加具有特殊的场所情景和开拓人们城市生活体验的潜能。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开放空间的基本功能特征: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生活环境的品质;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体现文化、教育、游憩的职能;改善交通,提高城市的防灾功能。)、开放空间体系:“城市生活的客厅”街道(步行街、景观大道)广场公共绿地滨河地区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等)、室内公共开放空间室内步行街中庭建筑灰空间)、设计原则-边界明确形成积极空间-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化和设施建设-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4、 步行街区(PEDESTRI
31、AN WAYS))、概念 步行区在美国的区划法中被称为:“Traffic Free Zone”,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步行街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把步行区当作城市设计的元素,是在五六十年代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高潮期,它作为城市历史保护的策略和与郊区购物中心的竞争手段受到人们的关心。 步行系统包括:商业步行街、林荫道、空中和地下步行街,其中步行商业街是步行系统中最典型的内容。 步行是市民最普遍的行为活动方式,步行系统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能够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进城市商业活力的提高。)、步行区的交
32、通组成 步行街、步行广场、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室内步行空间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中的步行区 人车分离的规划思想)、步行区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可达性(交通组织、人车关系、容量适宜、往来方便),多样性(购物、娱乐、休闲、办公)-设计:整体布局、环境设施5、 交通与停车(PARKING AND TRANSPORTATION) 交通与停车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构成,当他们与城市公交系统、步行系统、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组织在一起时,对城市布局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城市中,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重视对交通与停车要素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宜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大学体育(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怀化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的卫生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新闻与纪实摄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纺织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开发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医用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蒙台梭利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学院《服务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Adverb revision(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2025年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招聘130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全面工作计划
- 2025年中国spa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GB 45187-2024坠落防护动力升降防坠落装置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课件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教育评价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 作文纸(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