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讨论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3年9月5日 TOC o 1-5 h z .概述 1综合分析概念 1综合分析的目的 1适用范围 1名词术语 1.基本原则 3科学性原则 3代表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3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原则 3.地表水质量评价 4现状评价 4质量趋势分析 14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18参考资料: 24.空气质量评价 24评价项目 24评价标准 25现状评价 25污染趋势分析 43变化原因分析 46附:例表、例图 51.声环境质量评价 51基本评价量 51现状评价 51定性评价 53趋势分析 54.地下水水质评价 54监测频次 54监测项目 54评价标准 55
2、地下水质量评价 55质量趋势分析 58.酸雨评价 59评价项目(监测项目) 59评价标准 59酸雨现状评价 60趋势分析 65原因分析 67.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 69监测点位 69评价指标 69评价标准 69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9质量趋势分析 72.生态质量评价 7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74.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4.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及评价分级 78.术语解释(含义、数据来源、获取方法、计算单位).79.实例 85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 87说 明 87一.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 87 编制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目的 87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88年度环
3、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及技术要求 88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 89第一部份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89第二部份环境质量现状 89第三部份总结 92二.五年环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 93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目的 93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93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原则93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原则93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 94第一部份环境概况 94第二部份环境质量状况 94第三部份总结 97三.环境质量报告书出版规定 97环境质量报告书封皮格式 97内封字号 98内容 98插图、表 98报告书尺寸规格 991.概述综合分析概念综合评价技术系指在科学掌握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
4、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处理加工,结合污染源排放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区域自然状况、环境管理措施实施等信息的综合分析, 客观地评价环 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包括数据处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 技术、环境质量表征技术等方面。综合分析的目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在于客观地描述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适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可以检验环境管理的效果,为 环境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分析各类污染源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为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依据;评价环境监测网络设置的合理性, 为调 整环境监测网络提供依据;检验环境监测的效能,为调整环境监测点 位、项目、频次提供依据;及时发布各类环境质量报告,满足
5、人民群 众对环境质量知情权的需要。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环保系统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名词术语干流、支流川:直接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做干流。直接 注入干流的支流叫做干流的一级支流, 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则称为干 流的二级支流,其余依次类推。支流的级别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水系1:河流的干流及全部支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称为水系, 又称河系或河网。与水系相通的湖泊也属于水系之内。流域: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体水域总称。流域片:若干个相邻的流域,具集水区域接壤或彼此交叉,使各 个流域连成一片,称为流域片。入河排污口:指向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排 污口,包括支
6、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排污总量2:指某一时段内从排污口排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是该时段内污水的总排放量与该污染物平均浓度的乘积、瞬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积分值或排污系数统计值。污染物流通量:指某一段时间内流经某监测断面的污染物总量。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噪声: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环境噪声:户外噪声的总称。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和其它噪声。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上表面距海平面的距离。酸沉降: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形态、 气态及颗粒物形态沉降 于地面的过程称为酸沉降。其中以降水形态沉降的称为湿沉降, 以气 态或颗粒物形态沉降的称为干沉降。酸雨:ph
7、K 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频率:pHW 5.6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百分比。酸雨强度:酸雨的酸度和酸雨频率合称酸雨强度。离子平衡:降水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克当量浓度基本相等(0.8八1.2之间)时的状态。海水各污染物浓度值: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加权平均计算得 出平均值。海水水质超标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计算时统一采用海 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中的一类海水标准。.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所有的环境质量评价过程必须建立在科学地获取环境质量信息 的基础上。即监测点位(断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采样、样品的保存 和前处理、实验室分析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满足质控要求。代表性原
8、则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必须能反映评价对象的足够信息,即监测项目是齐全的,监测频次是满足规范要求的,监测范围足够的。可行性原则所确定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宜于操作的,且能与暨往的评价方法相联系的。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原则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模式, 力争在环境质量评价 方法上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促进国际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交流。.地表水质量评价地表水质量评价是根据监测数据对河流、 湖泊、水库的水质现状、 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进行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一种单要素评 价。是根据地表水体的用途,选定评价参数,按照水环境质量标准和 所选的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或综合体的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
9、 过程。现状评价现状评价是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水体水质的现状进行评价。基本要求进行水质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 时段。对不同功能的水体选择的评价项目不一定相同, 不同的评价时 段对同一水体评价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评价项目a.地表水月报评价项目河流评价基本项目是:pH值、溶解氧、高镒酸盐指数、化学需 氧量(水质较差时)、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汞、铅、挥发酚、 石油类、粪大肠菌群12项。湖库在以上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总氮,共 13项,当其它项目有超过III类水质时,应参加评价。b.季度、年度评价项目河流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规定的23项、
10、湖库24项评价c.污染事故评价项目按事故的特征选择有关项目评价。d.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项目:根据不同功能区水质要求,选择支持作用大的项目评价(另定)。评价指标指用于表征水环境质量的指标,如水质类别、达标率、综合污染 指数、污染分担率等。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评价时段可分月、水期、季度、年度;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周报。水质类别规定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每个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是根据断面的水质评价项目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来确定的。描述断面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达到”、“满足”、“为”等词语。城市河段水质类别城市河段一般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确
11、定河段的 水质类别,采用以下方法: 平均水质类别:将河段各个断面的各项污染物进行算术平均, 取其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来确定该河段的水质类别。河长加权法:如果掌握各个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则可以根据各级水质类别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之和占评价河段总长度的百分 比来表征评价河段的水质状况。评价时需要指出河段的实际总长度和 参加评价的河段总长度。河流水质类别河流的水质状况通常以百分比的方式来表示。 断面类别比例:根据评价河流中各级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 流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表征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河长加权法:如果掌握河流各个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则可 以根据各级水质类别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之和
12、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 百分比来表征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评价河流的总长度不一定是河流 的实际总长度,它是该河流中所有参评断面所代表的河流长度的总 和。评价时需要指出河流的实际总长度和参加评价的河流总长度。水系水质类别同河流水质类别。湖库水质类别平均水质类别:将湖库的各个点位的各项污染物进行算术平 均,取其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来确定该湖库的水质类 别。面积加权法:如果掌握湖库中各个点位代表的水域面积,则 可以根据各类水质类别的点位代表水域面积之和占评价水域总面积 的百分比来表征评价湖库的整体水质状况。 评价水域面积不一定是水评价域总面积,它是该湖库中所有参评点位代表的水域面积的总和 时需
13、要指出湖库的水域总面积和参加评价水域总面积。评价湖库富营养化程度4湖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评价指标:叶绿素a (chla )、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 (SD)、高镒酸盐指数(CODn)。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mTLI( )Wj?TLI(j)j 1式中:TLI(E)一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vy 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 一 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 公式为:Wj2 r rjj i式中: rj 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m 一评价参数的个数。中国湖泊(水库
14、)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D及rj见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的相关关系2及rj值参数chlaTPTNSDCOErij10.840.82-0.830.832 rij10.70560.67240.68890.6889: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j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的计算结果。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TLI (chl) 10(2.5 1.086 lnchl)TLI(TP)10(9.4361.624lnTP)TLI(TN)10(5.4531.694lnTN)TLI(SD)10(5.1181.941lnSD) TLI (cod Mn) 10(0.109 2.661
15、lnCODMn)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为mg/l。湖泊营养状态分级:TLI( E)3030 TLI(E)50TLI( E)3030 TLI(E)5050TLI( E) 6060TLI( E) 70贫营养(Oligotropher)中营养(Mesotropher)富营养(Eutrtropher)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tropher)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tropher)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tropher)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地表水水质达标评价断面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断面监测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16、准(GB3838- 2002)中III类为标准进行衡量,计算断面达标频次之和占监测断面总频次 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地表水断面达标率断面达标频次之和断面监测总频次100%计算公式:地表水断面达标率断面达标频次之和断面监测总频次100%河流、水系水质达标率断面比率法:评价河流达标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数之百分比。河长(面积)比率法:达标河长(面积)占监测总河长(面积)的百分比。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功能区达标率:单个功能区达标率按评价时段不同分月、季 度、年度计算达标率。计算方法是将断面监测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区 标准衡量,评价时段内断面达标频次之和占断面监测总频次的百分 比。计算公式: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断面
17、达标频次之和断面监测总频次100%计算公式: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断面达标频次之和断面监测总频次100% 河流、湖库功能区达标率:方法一:评价河流或湖库功能区达标率时,按已有各类功能区的 监测断面(点位)的达标个数计算各类功能区和总功能区的达标率。方法二:按达标的各类功能区的河流长度 (湖库面积)占总河长 (湖库面积)的比例为达标率 地表水功能区达标城市评价: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个数占 全部功能区个数的比例达到85%U上时,该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污染分担率法根据各项污染指标的污染分担率大小来确定主要污染指标。将污染指标的分担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取分担率之和占60%U上的 前若
18、干项污染指标作为该河流或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o河流或水或水系的综合污染指数与污染分担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a加权综合污染指数:m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a加权综合污染指数:mPjj 1inPi1PjnPPjnPij i 1PimP ijj 1污染分担率:式中iPaPjPjKi评价指标个数,评价断面个数,Cij . 污染分担率:式中iPaPjPjKi评价指标个数,评价断面个数,Cij . Ci0Ci0, Cij(当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时)Pi P 100%i=1, 2, 3,j=1, 2, 3,河流或水系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河流或水系的污染指数j断面第i项污染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P第i项指标的
19、综合污染指数P第j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G j断面第i项污染指标的年平均值,mg/lC0第i项污染指标的评价标准值,mg/lK 第i项污染指标在河流(水系)诸污染指标中的分担率加权污染分担率以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点位代表的水域面积)占评价河流总长 度(评价水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各项污染指标的加权污染分 担率。将污染指标的分担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取分担率之和占 60姒上的前若干项污染指标作为该河流或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河流或水系的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加权污染分担率的计算 方法如下: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TOC o 1-5 h z mm加权综合污染指数:Q QjRj
20、Pjj 1j 1n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Q.RP.R.p.3 j j j j iji 1m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PP.iijj 1PjCijCioPjCio/Gj (当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时)加权污染分担率:Ki加权污染分担率:Ki100%QR P j jmR P j j式中i评价指标个数,i=1 , 2,3, ,nj评价断面个数,j=1 , 2,3, ,mR j断面代表河流长度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比例Q河流或水系的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Q河流或水系的加权综合污染指数Pj j断
21、面第i项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P第i项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Q j断面的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Q第i项污染指标的加权综合污染指数G j断面第i项污染指标的年平均值,mg/lC0第i项污染指标的评价标准值,mg/lK 第i项指标在河流(水系)诸污染指标中的加权分担率定性评价断面污染程度的确定根据断面的水质评价,使用下列表征方法:清洁、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地表水水质分级III尖水质清洁III类水质良好IV类水质轻度污染V类水质中度污染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河流、水系污染程度评价在描述河流、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按照断面类别比例法或河长权重法进行评价,得出各个水质类别所占的百分比。 使用下列方法表
22、征污染程度:地表水污染程度分级III类水质比例n 80%清洁IIII类水质比例n 80%良好40%c IIII类水质比例 80%轻度污染劣V类水质比例)30%中度污染劣V类水质比例)50%重度污染水系主要水质类别的确定对地表水水质进行归类,可以划分为III类、IIII类、II III类、IVV类、劣V类。(1)当某一个或二个水质类别比例占60犯上(含60%)时,则可以 指出该水系以某类水质为主。如“以IIIII类水质为主”,“以IV 类水质为主”,“以劣V类水质为主”等。如果掌握各个断面代表的河段长度(点位代表的水域面积), 当水系中某一类或某一具体类别的断面代表河段长度之和(点位代表的水域面
23、积之和)占评价河流总长度(评价水域总面积)的60%U上(含 60%对,则可以指出该水系以某类水质为主。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是将各个河流(水系)按照污染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以说明河流(水系)的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河流(水系)污染程度的排序方法:按照各个河流(水系)的平均综 合污染指数或加权综合污染指数进行排序。质量趋势分析基本要求进行同一水体、河流、水系与前一时段比较、与前一年同期比较 或多时段趋势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二个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评价时选择的污染指标必须相同; 进行比较的对象之间样本和样本数必须相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是指同一断面(河流、水系)的
24、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比较、与前一年度同期比较或进行多时段趋势比较。比较方法有下列几种:单因子浓度比较、综合污染指数比较、水质级别比较和功 能区达标比例比较。多时段趋势比较的方法见本章3.2.3节。单因子浓度变化就某一断面(河流、水系)的某项污染指标的浓度值进行不同时段比较,表征该项污染指标浓度变化的方法如下:当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没有导致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的浓度无明显变化; 当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的幅度较小,但使该指标的水质 类别发生了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的浓度略有升高(上升)或略有降 低(下降); 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较大,并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个级
25、别的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的浓度升高(上升)或降 低(下降); 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较大,并使该指标的水质类 别发生了多级的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的浓度明显升高(上升)或明 显降低(下降)。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在对水系整体水质类比比例进行不同时段比较时,表征方法如下:变化不大、基本持平略有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略有改善或略有好转;水质略 有下降。有所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有所改善或有所好转;水质有所下降。 明显(显著)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明显(显著)变好、明显 (显著)改善、明显(显著)减轻或明显(显著)好转;污染程度明显(显 著)加重、明显(显著)恶化。 重大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大为
26、改善;污染程度严重恶化。判断标准:设N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IIII类水质断面百分点之差:NG=G2G1N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V类水质断面百分点之差:ND- D2- D1NG和ND可正可负。变化方向的判定:/G-D 0/G-D 0水质变好/G- ZD0 0水质变差变化程度的判定:变化程度的判定:当0.010.0,变化不大、基本持平当 10.015.0,略有变化当 15.0当0.010.0,变化不大、基本持平当 10.015.0,略有变化当 15.025.0,有所变化当 25.045.0,明显(显著)变化当 45.0100.0,重大变化IIII类水质增加了 IIII类水质增加了 10.0个百分点,/
27、 G为+ 10.0劣V类水质减少了 5.0个百分点,/ D为5.0整体变化为:G D 15.0整体变化为:G D 15.0整体水质有所好转。例2:IIII整体水质有所好转。例2:IIII类水质增加了 10.0个百分点,/ G为+ 10.0劣V类水质增加了 15.0个百分点,/ D为+ 15.0整体变化为:G D 5.0整体变化为:G D 5.0整体水质变化不大。功能区达标比例变化对某一河流(水系)的功能区达标比例进行不同时段比较时, 直接 指出达标比例增加(上升)或减少(下降)的百分点数值,以说明达标比 例的变化情况。水质趋势定性分析水污染趋势定性分析应在污染指标月度、季度、年度变化的基础上进
28、行。趋势分析是为了了解污染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作出相应的结论。衡量趋势分析的统计意义通常要作出断面污染指标浓度与 其出现时间序列间的关系。通常用折线图来表示。在此推荐常用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该方法要求具备足够 的数据,一般至少应采用四个期间的数据。具体方法是:给出时间周 期Y1X,和其相应数值C(即月均值、季均值或年均值 GG), 将C从大到小排列好。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Nrs 1 6 di2 (N3 N) i 1.di Xi Yi式中: di -变量X和Y的差值X - 周期1到周期2按浓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Y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序号将秩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同Spearm
29、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见附 表1)中的临界值W进行比较。当rsW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rs是负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水质变化呈下降趋势或好转 趋势;如果rs是正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水质变化呈上升趋势或加重 趋势。秩相关系数rs的临界值(W当秩相关系数rs的临界值(WNW显著水平(单侧检验)0.05显著水平(单侧检验)0.150.9001.00060.8290.94370.7140.89380.6430.83390.6000.783100.5640.746120.5060.712140.4560.645160.4250.601180.3990.564200.3770.534220.35
30、90.508240.3430.435260.3290.465280.3170.448300.3060.432附表13.3水质变化原因分析水环境质量主要受到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是自然条件和变化的影 响,包括地质、水文、气象、土壤等;二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污 染物的排放、河道的改变、人工调控等。自然条件的改变同时也受到 人类活动的影响,两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候条件的变化分析如气候变暖,会使冰雪融化,对河流有补给作用。气象条件中对 地表水影响因素最大的是降水量,它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的流量。水文条件的变化分析微观分析将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水生生物的生长与水文参数结合起来,研究进入水体的污染
31、物质在水体中发生的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包括扩散、混合、稀释、沉降作用)。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水质与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流域来水量的变化 是影响其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水环境质量变化时结合流 域来水量的变化有助于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 通过长期的观测还可以 研究断面污染指标浓度与断面流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水量和水 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 同时,水质与水量结合的 研究也是水环境容量确切评价的依据。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应结合起来。在每个流域选择合适的和一定 数量的监测断面作为固定的水文测流断面, 在监测水质的同时测量水 文参数。水文站的设置除了要与监测断面相吻合外,
32、 对于面积较大的 流域,如长江、黄河等,水文站还要在整个流域的上、中、下全面设水体的人工调控程度对水质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主要江河上均设置有大小不等的水库、闸坝,这 些人工控制设施通过调节水量达到防洪、蓄水、发电的目的。由于水 体的流动性和水量的变化对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体的自净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水体的人工调控程度也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不可忽视 的原因。反之,在对水体进行人工调控的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状况, 保证河流中应有的生态水量。断面污染物通量分析断面的污染物通量直接影响到断面的水质状况。河流中污染物通量为在一定时间内某种污染物通过某一断面的 总量,在实际测量中,污染物浓度的测定和流量的测
33、定均需要一定时 间,所以一般采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浓度乘以平均流量的近似方 法求得污染物的通量。以月为单元的通量计算公式为:品D Qm 103式中:Lm 污染物的月通量(单位:kg)G 污染物的月平均浓度(单位:mg/l)D 测量月份天数(单位:d) cm 河流的日平均流量(单位:m/d)流量测量参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 2002)7.7 节。断面污染物年通量为月通量乘以 12。入河、入湖污染物总量分析在一段时间内水质的变化与其间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有着直 接的关系。将不同时段的入河、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与河、源的水质 变化结合起来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可以为水污染防治工作
34、提供重要 依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的内容有:各排污口年、月、日污染物排放 量,最高排放量;日排废水量,月排废水量,年排废水量;日排废水 中污染物平均浓度,月排废水中污染物的算术平均浓度,日平均最高 浓度;月排废水日数,年排废水日数。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通常用年万元 GD/值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表示, 该指标的某个污染物在某种生产工艺下的单位产值排放量,主要评价该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的程度。污染物排放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排放到水、大气外 环境的污染物的总量。公式: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量(吨)/当年GDP现价,万元)工业排放强度分析工业排放强度工业排放强度是指万元工业增加值(原来多
35、用工业总产值来表 示,现多用工业增加值表示)某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公式: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 亏染物排放量(吨)/当年工业增加值(万元)工业排放强度比较某种污染物的工业排放强度年际间大小的比较, 可用来比较该生 产工艺是否得到改进。公式:设某一工业污染物今年的排放强度为 Q,该工业污染物上 年的排放强度为Q,则今年该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比上年增大或减 小(Qi Q)吨/万元。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同一种工业污染物年际排放量多少的比较,可用来评价在生产工艺未变的情况下产品产量的变化,或者反映了生产工艺的改进。公式:设某工业污染物今年的排放量为 Pi,该工业污染物上年的 排放量为电则该工业污染物排放
36、量今年比上年增加(或减少)(P 1- R)吨,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今年比上年增长、 上升(或下降、降低)(Pi -P2) / P 1X100%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是指某一生产工艺下单位产品工业污染物 的产生量,可用来评价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的大小。公式: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工业污染物产生量(吨)/产品产量(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强度分析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强度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强度可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来表示,指城镇居民每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的数量,该指标主要用于生活污水方面 的评价。公式: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人均日生活用水量x用排水折算系数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采用城市供水管理部门的统计
37、数据。用排水折算系数可采用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计算,一般为0.70.9 ,计算公式为:用排水折算系数=污水年排放量/供水总量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比较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比较是指同一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年际比较。公式:设某一生活污染物今年的排放量为 Si,该生活污染物上年的排放量为8,则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今年比上年增加 (或减少)(Si-3)吨,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今年比上年增长、上升(或下降、降低)(Si S)/ SX100%污染防治措施与投资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是指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 污染及其它污染采取的措施。污染治理投资污染治理投资是指防治水污染、大气污
38、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 污染及其它污染投入的资金。污染防治措施与投资分析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它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和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投资额的相关分析,可用相关系数r来表征。八一(Xi X)(Yi Y)公式:r (Xi X)2(Yi Y)2式中:X为某种污染物年际排放量Y为治理该污染物所投入的资金参考资料:1:水文与水资源学 刘俊民、余新晓 中国林业出版社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 - 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4:关于印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通 知总站生字20010
39、90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价评价项目统一评价项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 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项目评价。特殊评价项目无动力被动式采样监测项目,如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等,应对其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价,但考虑到缺少统一的标准限值,可不作达标评价,不参与空气质量级别评价。在方法操作条件可比的情况下,进 行时间序列或不同区域污染程度的比较,以反映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 特征。评价分析光化学烟雾或臭氧污染、交通环境空气质量时,增加 NQ和W甲烷炫)。为了环境管理需要、反映当地空气污染特征或变化,可增加地方 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而国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区域性特 异污染项目。
40、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以下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 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11 号)规定的浓度限值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中国 环境监测总站综字2000026号)。现状评价根据空气监测数据及其统计指标(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分散度、超 标或达标情况、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及污染负荷等),分析评价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空气质量达标等情况。评价指标以下为空气质量评价的一些基本评价指标,可根据综合分析评价 的具体情况选取或增加使用。测点/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污染物浓度水平:平均浓度及浓度范围、浓度频率分布图、百分 位浓度、达标或超标比率、最
41、大超标倍数。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级别及达标情况、达标天数比例。污染特征分析:计算污染指数及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确定主要污 染物。区域/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污染物浓度水平:统计范围内各城市污染物的浓度均值的范围及 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浓度频率分布图、百分位浓度、各污染物浓度达 标或超标城市比例。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及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城市 比例。污染特征分析:计算污染指数及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确定主要污 染物;计算分析以不同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的城市比例。数据统计方法单测点平均浓度值计算点日均浓度,该点位一日内的污染物平均浓度;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获得点位日均浓度。数据有效性满足:SO
42、、N NQ CO监测每天至少有18小时的 采样时间;TSR PM、Pb B(a)P监测每天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 间,空气自动监测系统TSP或PM每天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点周平均浓度:该点一周的日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有效性满足:每周不得少于 3个日均值。点月平均浓度:该点一月的日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有效性:S。NQ NQ CO监测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 个日均值;大流量采样器监测 TSR PM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 日均值;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每月至少有 21个日均值。点季平均浓度:该点一季的日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有效性:S NG NQ CO监测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
43、个日均值X 3个月,大流量采样器监测TSR PM0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 的5个日均值X 3个月;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每月至少有 21个日均值 X3个月。点年平均浓度:该点一年的日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有效性:SO、N NQ CO监测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个日均值;大流量采样器监测 TSR PM0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 的5个日均值;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每年至少有 252个日均值,每月至 少有21个日均值。 监测样品浓度低于监测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时,该监测数据 以1/2最低检出限的数值记录并参加平均值计算。上述平均浓度计算的数据有效
44、性要求为最低统计数据量,全部有 效监测数据均应参加平均值统计计算。城市(多测点)平均浓度 城市日平均浓度:城市全部趋势监测点位同一日的日均浓度 的算术均值。城市周平均浓度:城市全部趋势监测点位的周均浓度的算术 平均值。 城市月平均浓度:城市全部趋势监测点位的月均浓度的算术 平均值。城市季平均浓度:城市全部趋势监测点位的季均浓度的算术 平均值。 城市年平均浓度:城市全部趋势监测点位的年均浓度的算术 平均值。 省(自治区)和全国范围不计算污染物的日均、周均浓度。 计算城市(多测点)范围的日、周、月、季、年平均浓度值, 应先计算统计范围内各监测点相应时间周期的日、周、月、季、年均 浓度,再求各点位浓
45、度的算术均值。各点位等权计算。城市 (多测点) 平均浓度计算公式如下:1 mC - Cjm j 1式中: c -城市平均浓度C j测点的浓度均值m -参加平均计算的测点数目统计计算城市的日平均浓度、周平均浓度时,具有监测数据的监 测点位数应占城市市区所有趋势监测点位数的 50姒上;计算城市的 月、季、年浓度平均值时,具有监测数据的监测点位数应占城市市区 所有趋势监测点位数的90%U上;清洁对照点一般不参加全市均值统 计计算,若清洁对照点在城区内,且代表区域占城区面积的15%U上,并经批准的方可参加计算。若清洁对照点远离市区、点位认定批准文 件未明确规定参与全市均值统计的、或清洁对照点代表区域不
46、足城市 面积的15%不参加统计计算。超标倍数超标倍数按下式计算:C 。一超标倍数 CCs式中: C 污染物监测浓度CS -污染物浓度标准限值计算中执行哪一级标准应予以说明;同时注意标准限值的取值周期与污染物浓度统计时间周期相一致。日均值超标率点位或城市污染物日均值超标率, 以二级标准评价。计算公式如下:日均值超标率大于日均值二级标准的天数有效日均值样本数100%日均值达标率小于或等日均值二级标 准的天数有效日均值样本数100%日均值超标率大于日均值二级标准的天数有效日均值样本数100%日均值达标率小于或等日均值二级标 准的天数有效日均值样本数100%日均值超标率 100% 日均值达标率不符合监
47、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有效数据总样本数。未检出(低于最低检出限)的数据计入有效监测总样本数中。点日 均浓度按4.3.2.1节、城市日均浓度按4.3.2.2节计算。-p 第95百分位J 11第90百分位_ 第75百分位X依 第90百分包4 中位数- 第25百分位 第10百分位第5百分位4.3.2.5 百分位数浓度 百分位数的表示法百分位数是用于表示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有关统计指标分布状态的一种较为常用的简单方法。环境质量报告书中一般给出第5、第10、 第25、第50(中位数)、第75、第90和第95的百分位数的数据,以 及平均值。第5、第10和第25的百分位代表“较清洁”的点,或某 一点“较
48、清洁”的浓度水平;而第75、第90和第95百分位代表“污 染较重”的点,或“污染较重”的浓度水平。中位数和平均值描述“典型”的点,或代表区域范围整体趋势、某时段内平均的浓度水平。使用这种矩形图可以同时对“较清洁”、“典型”、“污染较重”的站点 的趋势进行比较。百分位的计算含量为N的数据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好后,则第P百分位的值等于(pN)个数的值,即中位数为第50个百分位数。例数为偶数,取 100两个中间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中位数。当 (PN)不为整数时,用线 100性插入法从两个相邻的数中计算出第 P百分位数的值。对于样本数为N的数据组的p分位数mp:. k 一mP X(k)当 n7 p时;mp
49、 X(k)(X(k i)X*) (N 1)p K当 p=0.05、0.1、0.25、0.5、0.75、0.9、0.95 时,mp分别为第 5、第10、第25、第50、第75、第90、第95百分位数。 对于分组资料,可采用下式进行近似计算:PxLC)i XN fx (100PxLC)入式中:R式中:R所在组的下限数据浓度值i R所在组的组距fx - R所在组的频数C - R所在组之前一组的累计频数4.3.3空气质量级别与状况评述空气质量级别判定空气质量级别的判定,采用最大单因子判别法;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中污染物浓度限值的取值时间周期,分别按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确定短
50、期(日)和长期(年)空气质量级别。达标评价 达标:污染物浓度均值低于或等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 则可称该项污染物浓度达标。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均达标,则称空气质量达标。参与评价的 污染物中任何一项污染物浓度不达标,则空气质量为未达标。 满足/达到:污染物浓度低于或等于空气质量标准中 X级标准 限值时,可称为达到X级标准限值的要求;或满足 X级标准。 超标:污染物浓度值大于空气质量标准中 X级标准限值时, 可称为超过X级标准;以二级标准评价时,可简称超标。超过三级标 准时,称为“劣三级”。空气质量及其级别评价,不使用“超标”。 未达标:当参与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浓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对 空气质量定性表
51、述不使用“超标”,用“未达标”;超过三级标准限值 时,空气质量表述为“劣三级”。逐日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日报) 日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依据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日均浓度 (OCX Q按一日内最大小时浓度值)分别确定各项污染物浓度达到的级 别,按照最大单因子级别确定空气质量级别。 监测点的日空气质量级别:按照该点各项污染物的日均浓度 (OCX Q按一日内最大小时浓度值)判定。 城市的日空气质量级别:按照城市各项污染物的日均浓度全 市平均(CQ C3按一日内最大小时浓度值)判定。污染物的城市日均浓 度值按4.3.2.1节规定计算。周、月、季空气质量状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
52、空气中主要污 染物标准限值规定,不宜直接用周、月、季的平均浓度确定空气质量 级别。可按照周、月、季等不同时间周期内,逐日空气质量级别的天 数比例及污染物浓度范围、日均浓度超标率等评价空气质量状况, 污 染物日均值超标率按4.3.2,4节计算。臭氧(03):小时浓度最高值,超标小时数及出现小时浓度超标的天数,小时浓度超标情况,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评价。年度空气质量状况根据污染物年均浓度,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年均浓度标准限值,评价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的级别 (见4.3.3.1节)及达标情况(见4.3.3.2 节)。 按照二级标准,计算评
53、价一年内污染物日均浓度达标率或超标率情况;日均浓度计算见4.3.2.1节。臭氧(03):小时浓度最高值,超标小时数及出现小时浓度超标的天数,小时浓度值超标情况,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评价。 计算评价逐日空气质量达到各级别的天数比例。逐日空气质 量级别的评价判定见4.3,3.3节。城市与点位空气质量评价注意事项 注意污染物平均浓度取值周期不同时,点位平均浓度与城市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要严格按照4.3.2节规定计算不同取值周期的 城市平均浓度。 再根据相应(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的浓度平均值,按照4.3.3.3、4.3.3.4和4.3.3.5节分别给出点位和城市空气质量状
54、况(主要污染物达到级别、超标率、空气质量级别等 )。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评价 各省、自治区和全国的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以辖区或统计 区域范围内各个城市的污染物平均浓度为基础进行评价; 各项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达到不同级别的城市数和比例; 根据各个城市各项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计算评价不同空气质量级别的城市数和比例; 城市间空气污染程度比较以下统计指标: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年或月、季),主要污染物日均浓度值超标率(达标率),年度空气质量级别,达标天数比例(或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天数比例)。臭氧污染程度比较,最大值小时浓度值、超标(二级标准)小时数 及出现小时浓度超标(二级标准)的天数。功能区达标评价城市空气功能
55、区达标评价指标及标准依据经地方政府批准的城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确定监测点位所 在区能区类型及其应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级别。 目前,空气质量按区 能区达标评价,主要根据空气中 SO、NO、TSP/PM的年均浓度值评 价。若考虑C5口 Q时,则CO按照最大日土浓度值,Q则按照最大小 时浓度值评价达标情况。功能区或其代表点位空气质量级别按照 4.3,3.1节的规定确定。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方法一某一点位的SO、NQ TSP/PM的年均浓度值均达到该点所属功 能区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则该点位达标;同一功能区中, 所有监测点位均达标,则该功能区达标。所有功能区达标,则该城市 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方法
56、二同一类功能区中所有监测点位 SO、NO、TSP/PM年均浓度的算 术均值均达到该类功能区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则该类功能 区达标。所有类别功能区达标,则该城市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功能区达标率计算方法根据4.3,4.2节功能区空气达标情况,计算达标功能区数量占已 划定的功能区总数的比例,即为功能区达标率。污染指数评价污染指数是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有关的污染物浓度等标化,计算 得到简单的无量纲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但任何一种污染指数方法和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因此, 对指数评价方法和模式的使用,不作统一规定,本节对几种常用的空 气质量评价指数方法(模式)
57、的适用性进行规定。也可以选择其它方法 和模式。选用任何污染指数方法(模式),必须说清其适用范围,注意 参数选择及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标准适用及级别判定的科学性、 计算 方法的规范性。空气污染指数(API)API分级限值标准和计算方法执行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字2000026号);API分级限值标准见下表:空气污染指数(API)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污染 指数API污染物浓度(mg/m3)取值原则SQ(日均值)NQ(日均值)PM0(日均值)CQ(小时值)Q3(小时值)500.0500.0800.05050.120国家环境仝气质里级 标准1000.1500.1200.150100
58、.200国家环境仝气质重级 标准2000.8000.2800.350600.400根据污染物浓度水平对 人体健康影响确7E分级 浓度限值3001.6000.5650.420900.8004002.1000.7500.5001201.0005002.6200.9400.6001501.200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仝气质里 级别仝气质里 状况活动建议050I优可止常活动51 100II良101150III 1轻微污染敏感人群考虑限制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151200III 2轻度污染易感人群(如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者)宜减少体力消耗及户外活动201250IV 1中度污
59、染老年人、儿童及易感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并减少体力活动251300IV 2中度重污染301V重度污染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并减少体力活动API计算方法:污染物分指数的计算当污染物X的浓度CXJ CX CXJ 1时:其分指数CC)、(I X,j 1 IX,j) 1 X,j(CX,j 1 CX ,j )式中: Ix - 污染物X的污染分指数G -污染物X的浓度监测值Ixj - 第j转折点污染物X的污染分项指数值Ix, j+i 第j + 1转折点污染物X的污染分项指数值C.j 第j转折点污染物X(对应于Ix,j)浓度限值G, j+i 第j+1转折点污染物X对应于I人j+i)浓度限值 对于污染物X的
60、第j个转折点(7 j, I X j)的分指数值和相应的浓 度值,可由上表确定。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取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 指数API,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 max(I1, I2.I X In)其中:I X为污染物X的分指数;n为污染物的项目数。 由于API以污染物的短期浓度标准及健康影响的短期基准为 分级限值标准,因此,API主要适用于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短期空 气质量评价。 由于API分级限值标准与API指数为分段线性关系,以及逐日API可能取自不同的首要污染物,因此,不得使用API平均值评价较长周期(月、季、年)空气质量级别及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元复习01 人的生殖和发育(测试卷)(解析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风选筛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彩虹数字烛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郫县豆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草莓浓缩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羊毛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滚筒式翻转起模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飞禽走兽雕塑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列表法求概率课件
- 需求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 (完整版)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 房屋买卖合同协议电子版模板免费
-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研究
- 怦然心动鉴赏
- GB/T 3098.6-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版
- 肿瘤科优质护理计划
- 大学英语精读1-6册课文
- 皮革化工材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