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课件_第1页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课件_第2页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课件_第3页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课件_第4页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河流地貌 第三章 岩溶地貌 第四章 冰川地貌第五章 风沙地貌第六章 土壤第七章 植被第八章 生态系统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应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北大陈传康教授(1931-1997)的地理学“三分法”)。 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即天然环境)和经人类作用发生变化后的环境(人为环境)。 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结构和

2、地域分异规律。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地理环境包括:1、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2、经济环境:工业、农业、交通、城镇等;3、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理环境包括:1、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和任务(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自然地理学除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外,还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二、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和任务7三、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 地貌成因 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1. 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肓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3. 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4.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7三、

3、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 地貌成因8(二)基本地貌类型8(二)基本地貌类型四、自然地理学与水文研究的关系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 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文现象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区域性和周期性,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区域性和周期性在水文上的反应。四、自然地理学与水文研究的关系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第二章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第二章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1.1 河流River河流是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线形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天然水道的通称。河流补给来源雨水补给冰雪融水

4、补给地下水补给111.1 河流River河流是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线形1.2 流域Catchment流域是由分水岭包围的集水区域分水岭Watershed集水区域周围最高点的连线地面分水线:汇集地表水的界线地下分水线:汇集地下水的界线流域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一般以山脊的连线作为分水线在平原,不大的地形凸起、铁路和堤防都可能成为分水线闭合性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基本重合的流域不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流域最终目的地海洋外流流域内陆内流流域121.2 流域Catchment流域是由分水岭包围的集水区域11.3 水系Streams水系是指一条干流

5、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131.3 水系Streams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1.4 河谷Valley河谷是河流流经的长条形倾斜凹地 河谷基本形态河谷基本类型(河谷走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进行分类、形态分类)141.4 河谷Valley河谷是河流流经的长条形倾斜凹地 141.5 河流的分段上游河段位于山区或高原,两岸多高山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变幅大,暴涨暴落;下切力强,河床深狭,多急滩瀑布中游河段 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水量充足、水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下切作用小、冲刷与淤积作用大致平衡,水流向两岸旁向侵蚀,河道弯曲 下游河段 多位于平原地区干流不再有大型

6、支流汇入,河道纵坡平缓,流量大,流速缓;淤积作用显著,浅滩、沙洲发育,河道宽阔,多分汊河口河段一般指位于河流下游河段至出海口的河段河流因素和海洋因素强弱交替地共同作用 151.5 河流的分段上游河段151.6 河流类型 按区域分类山区(包括高原)河流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分类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 161.6 河流类型 按区域分类16第二节 河流作用Fluvial Processes第二节 河流作用Fluvial Processes2.1 河流的侵蚀作用Fluvial Erosion三种流水作用类型:侵蚀、搬运和堆积河流作用方式是河流动力与其作用的河流物质之间动力均衡的结果 以河流泥沙为例,当流

7、水动力大于泥沙的阻力,泥沙则被启动,即泥沙被侵蚀;当搬运泥沙的水流逐渐减弱到不足以支持运移,泥沙则停积下来,即发生泥沙沉积。 河流作用方式转换主要与流水速度、泥沙粒径相关。182.1 河流的侵蚀作用Fluvial Erosion三种流2.1 河流的侵蚀作用水流侵蚀地表的三种方式19对河床的三种侵蚀方式2.1 河流的侵蚀作用水流侵蚀地表的三种方式19对河床的三种2.1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床纵剖面 (longitudinal profile)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床纵剖面,呈一不规则的曲线。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

8、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baselevel)。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和气候不变等条件下,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下凹圆滑的曲线,称为河流均衡剖面 (graded profile)。202.1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床纵剖面 (longitudinal2.1 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下蚀作用加深河谷形成沟谷,使河谷加深水流侵蚀相对较高的部位,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使河谷纵比降减小。侧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谷坡剥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

9、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侧蚀作用等。形成河曲与牛轭湖 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形成瀑布、河流袭夺212.1 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12.2 河流的搬运作用搬运类型搬运方式河流泥沙类型222.2 河流的搬运作用搬运类型222.3 河流的沉积作用 Fluvial Deposition沉积作用动力沉积沉积作用主要形式絮凝沉积 在河口地区2.3 河流的沉积作用 Fluvial Depositio第三节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Major Types of Fluvial Landforms第

10、三节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Major Types of Fl3.1 河流侵蚀地貌Fluvial erosional landforms主要类型253.1 河流侵蚀地貌Fluvial erosional l河曲 Meander自由河曲(free meander)又称迂回河曲,它常形成在地壳下沉的宽广的冲积平原地区,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河曲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曲流深切到基岩中,称为深切河曲(incised meanders)。26河曲 Meander26 河流袭夺Stream capture / River capture相邻两条河流其中一条抢夺了另一条河流的部分或全部

11、水系的现象分水岭两侧的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导致分水岭迁移。27 河流袭夺Stream capture / 3.2 河流沉积地貌Fluv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主要类型边滩、心滩的成因283.2 河流沉积地貌Fluvial Depositiona河漫滩 Floodplain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的谷底滩地。河漫滩在河流中下游最发育,极宽广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29河漫滩的结构特征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河漫滩 Floodplain29河漫滩的结构特征河流阶地 Terrace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

12、,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这种地形称为阶地。每一级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部分组成30河流阶地 Terrace3031阶地类型 阶地的主要成因31阶地类型 三角洲的类型32(主要营力) 三角洲的类型32(主要营力)洪积扇 Alluvial Fans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称为洪积扇。面积自数百平方米到数十平方公里不等洪积扇结构33洪积扇 Alluvial Fans33(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网稀疏-下切侵蚀-“V”字形河谷-河道渐渐增多-河谷加深。(2)河流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又称壮年期阶段。河谷比较开阔,山脊变得浑圆,

13、主河一般都已达到均衡状态。(3)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又称老年期阶段。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地面呈微微起伏的波状地形,河谷展宽,蜿蜒曲折。局部有侵蚀残丘。整个地面称为准平原,它代表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 河流地貌发育阶段34(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 河流地貌发育阶段第三章 岩溶地貌Karst Landforms第三章 岩溶地貌Karst Landforms岩溶地貌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形成的地貌现象。岩溶作用 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岩溶地貌

14、第一节 岩溶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第一节 岩溶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溶水岩溶地下水垂直分带地面汇流垂直入渗带季节变动带水平流动带深循环带岩溶水岩溶地下水垂直分带第二节 岩溶地貌类型一、地表喀斯特地貌二、地下喀斯特地貌第二节 岩溶地貌类型一、地表喀斯特地貌第三节 岩溶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影响岩溶地貌发育过程的因素第三节 岩溶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第四节 岩溶地区水文特征地表水大部或几乎全部流入岩溶岩层以补给地下水,地表河网密度较小地下径流往往大于地表径流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常不一致,导致流域常具有非闭合现象由于可溶性岩石的裂隙分布复杂,地

15、下径流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不均匀性第四节 岩溶地区水文特征地表水大部或几乎全部流入岩溶岩层以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Glacial and Periglacial Landforms42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Glacial an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冰川及成冰作用冰川类型43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Glaciation and T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雪线 (snow lin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区间的界线.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分布下限低于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44冰川分布高度

16、与雪线高度的关系44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侵蚀作用 (类型,冰蚀地貌)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冰碛物,冰碛地貌)45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冰川作用 G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山地冰川垂直带大陆冰川水平带46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山地冰川垂直带46第二节 冻土地貌Periglacial landforms47第二节 冻土地貌Periglacial landform定义分类主要冻土地貌类型冻土地貌的空间结构48定义48第五章 风沙与黄土地貌Aeolian Landforms and Loess Landf

17、orms第五章 风沙与黄土地貌Aeolian Landforms 一、风沙作用 1. 风蚀作用 2.风蚀地貌50一、风沙作用 1. 风蚀作用 503. 沉积作用风积物特征粒径一般小于2mm分选好表面有较多凹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513. 沉积作用51风的沉积物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点:从风源地开始,沿风的前进方向,风积物的粒径由粗逐渐变细,依次为细砾带、粗沙带、中沙带、细沙带、粉土带。 52风的沉积物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点:52第二节 荒漠第二节 荒漠一、荒漠分布陆地表面荒漠分布集中在以下三种地区。亚热带高压带区内陆干旱盆地区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54二、荒漠类型一、荒漠分布陆地表面荒

18、漠分布集中在以下三种地区。54二、荒漠三、沙漠化 1. 沙漠化及其成因沙漠化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类似沙漠的景观沙漠化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迁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地下水开采等55三、沙漠化 1. 沙漠化及其成因55第三节 黄土地貌第三节 黄土地貌2. 黄土的性质3. 黄土的成因572. 黄土的性质57二、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地貌黄土潜蚀地貌58二、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58第六章 土壤Soil第六章 土壤Soil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基本属性: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60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

19、的疏松表层。60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5)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5)三、土壤水分土壤水束缚水自由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62三、土壤水分土束自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62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称为有效水。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63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物吸第三节 土壤的性质第三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及其组合特征65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 土壤质地65土

20、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粘土粘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粉砂土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砂质粘壤土砂质壤土粉砂质粘壤土壤砂土砂土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坐标图粘土粉砂砂A点50的粘粒25的粉砂 25的砂类型: 粘土A 66粘土粘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粉砂土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砂质粘壤土砂质一、土壤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说的创始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8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土壤是五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ty 时间-time67第四节 土壤的形成一、土壤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说的创始人道库恰耶夫(184四、主要成土过程

21、四、主要成土过程第五节 土壤剖面第五节 土壤剖面自然土壤主要发生层有机层(O):指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腐殖质层(A ):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而形成的土壤性质;淋溶层(E ):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淀积层(B):在上述各层之下,且具有下列性质: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淀积;残余二、三氧化物相对富集;土体色调一般发红或棕;土体较紧实母质层(C):多数是矿质土层,但有机的湖积层也属于C层;母岩层(R):基岩70自然土壤主要发生层70土壤剖面发育阶段淀积层母质层岩石层淋溶层腐殖

22、质层土壤剖面构型指各土壤发生层的排列、组合状况71土壤剖面发育阶段淀积层母质层岩石层淋溶层腐殖质层土壤剖面构型1.发育程度很低的土壤剖面;2.发育程度良好的土壤剖面;3.发育过程受干扰的埋藏土壤剖面;4.受强烈剥蚀的土壤剖面 721.发育程度很低的土壤剖面;2.发育程度良好的土壤剖面;72第六节 土壤分类二、主要土壤类型第六节 土壤分类二、主要土壤类型第七章 植被第八章 生态系统第七章 植被第八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植被的概念和类型 第一节 植被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植被的分布规律 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一样,植被的分布也具有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第二节 植被的分布规律 与土壤分布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分(4)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