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件热学气体动理论_第1页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气体动理论_第2页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气体动理论_第3页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气体动理论_第4页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气体动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气体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2统计规律基本概念什么是统计规律 (statistical regularity)大量偶然性从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必然性。例. 扔硬币统计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对大量偶然的事件才有意义. (2)它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从入口投入小球与钉碰撞落入狭槽( 偶然 )隔板铁钉 伽尔顿板实验 大量偶然事件整体所遵循的规律 统计规律。再投入小球: 经一定段时间后 , 大量小球落入狭槽。分布情况:中间多,两边少。重复几次 ,结果相似。 单个小球运动是随机的 ,大量小球运动分布是确定的。小球数按空间位置 分布曲线 统计规律的特点: (1)只对大量偶然的事

2、件才有意义. (2)它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 (统计规律从本质上不同于力学规律。量变到质变) (3) 总是伴随着涨落.“涨落”现象-测量值与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偏离。( 涨落现象是统计规律的重要特征。)对平衡态下的热现象进行微观描述,然后运用统计的方法求得: (1)宏观量与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的关系,揭示宏观量的微观本质; (2)平衡态下微观量的统计分布。如:分子速度、能量的分布等 统计物理学的任务:(2) 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总和等于1.(几率归一化条件)概率的性质:(1) 概率取值域为四、 统计的基本概念1. 概率如果N次试验中出现A事件的次数为NA,当N时,比值NA/N称为出现A事件

3、的概率。7可能的取值测量的次数对某物理量进行测量算术平均值统计平均值称为出现 的概率8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统计平均值为“涨落”现象-测量值与统计值之间总有偏离 处在平衡态的系统的宏观量,如压强P,不随时间改变, 但不能保证任何时刻大量分子撞击器壁的情况完全一样, 分子数越多,涨落就越小。例如,对1mol分子系统,涨落约为10-12数量级9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一、理想气体的微观假设(1)质点 (分子线度2)个原子组成的分子,一般最多有3n个自由度,其中3个平动,3个转动,其余为振动自由度 ,例如n=326直线型分子例如CO2分子的平均能量:如分子的运动受到某种限制,其自由度数目会减少。27二 、

4、能量均分定理 分子频繁碰撞,统计地看,能量在各个自由度上均分。(没有任何自由度占优势) 在温度 T 的平衡态下,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而且都等于 。物理解释:分子运动总平均能量:28振动能级间隔大转动能级间隔小平动能量连续 常温(T300K,能量102eV):振动能级难跃迁,对能量变化不起作用。 “冻结”振动自由度,分子可视为刚性。1 eV 热能相当温度 104 K29刚性分子:常温,不计振动自由度晶格点阵上的离子(固体):只有振动自由度30三、理想气体的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0理想气体的内能 = 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之总和1

5、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为温度改变,内能改变量为31例题就质量而言,空气是由76%的N2,23%的O2和1%的Ar三种气体组成,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28、32、40。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10-3kg,试计算1mol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内能。解: 在空气中N2质量摩尔数O2质量摩尔数32Ar质量摩尔数1mol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内能332.4 实际气体等温线 (书P23-24) Vm(10-3 L/mol)p(atm) 临界点临界等温线饱和蒸汽压临界温度基本概念:临界态342.5 范德瓦耳斯方程了真实气体的物态方程(Van der Waals equation)理想气体:真实

6、气体:不满足理气物态方程。 p较大,p较小,满足理气物态方程;T 较高,T 较低,找真实气体物态方程的途径: 从实验中总结出经验的或半经验的公式 修改理气模型,在理论上导出物态方程1873年,范德瓦尔斯用简洁的物理模型导出 范德瓦耳斯方程。35sr0r合力斥力引力df010 -9m分子力曲线一.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复杂。上是电磁力。不过总的来说,r 大无作用r 小吸引r 更小排斥分子力基本r0 平衡距离(d ) s 有效作用距离(102d )d 分子有效直径(10-10m)r36对理想气体模型需要做两方面的修正:二. 范氏气体模型简化sr0r合力斥力引力df010 -9m分子

7、力曲线dsrf0范氏气体模型考虑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考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7 范氏气体模型:(1)分子是直径为d 的刚球;(2)在 d s 的范围内,三. 范德瓦耳斯方程 设气体为1 mol 对理想气体: pVm = RT p 实测压强 Vm 1 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 (容器容积)有引力的分子刚球模型分子间有恒定引力。38对真实气体:1.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设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 = Vm b,则:b 是与分子体积有关的修正量。 2. 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39s2s器壁进入表面层范围 s内每个分子都减小了对器壁的冲力: pin n表(2)撞向器壁的分子数密度越高,压强的减小越大

8、, pin 称内压强(1)表面层内分子浓度越高,压强的减小量越大,pin n撞故故40常量a,b可由实验定出,对 mol 气体:范德瓦耳斯方程于是有:不同气体a,b不同。a 为反映分子间引力作用的修正项,则(1mol) 而 n表 = n撞 = n,方程中的 p为实测压强,V为容器的容积。41常温常压下:当 p 数百atm时,b Vm, pin p 。所以分子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的修正可忽略。但是随着压强 p 的增加:此时分子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的修正就不可忽略了。42此表说明范氏气体方程更符合实际。Vm实 验 值计 算 值p(atm)Vm(l)pVm(latm)l )( atm)(2.-+bapV

9、m122.4122.4122.411000.222422.2422.405000.0623531.1722.677000.0532537.2722.659000.0482543.4022.410000.046446.422.0. 1摩尔氮气在T = 273K时的数据:43对O2, 这表明: Vm更小时分子体积修正为主, p范 p理。 Vm小时分子引力影响为主,p范 T1vp1vp2同种气体不同温度的分布:【思考】画出相同温度不同m气体的速率分布。56一般情况下四 、用分布函数计算与速率有关的物理量在速率 0 区间内的平均值其中,分布函数已归一化 。57 如果不归一化,则有证明:其中 ,满足 。

10、 归一化58例. 计算物理量 W(v)在速率区间v1v2内按速率的平均值。对吗?解:正确结果为:59证明:,因此而60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6162 四、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1、分子沿 x方向速度处于 vx 附近的概率密度:速度区间 内的分子数 :分子总数同样有:假定 互相独立。632、分子速度处于 附近的概率密度速度分布函数速度空间643、平衡态分子速度取向各方向等概率,F 应只是速度大小的函数要求 ,即由 可知 ,设 65由归一化条件得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积分公式)664、速度分布律速率分布律675、确定常数068例. 单位时间、碰到器壁单位面积分子数 书P76泻流通量平均泻流速率69用平

11、均速率 表示: 单位时间泄漏出单位面积小孔分子数与分子质量平方根成反比(富集235U ,见教材P76)70分子平动动能: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分子速度处于 附近的概率密度)71 2.7 玻耳兹曼分布 (Boltzmanns distribution)一.有外场时分子浓度的分布以重力场为例,设 T = const. 0 z+dzzzp p+dpTnn0S薄层气体:底面积 S,厚dz,分子质量为m,平衡时:72将 p = nkT 代入上式,等温压强公式得:73玻耳兹曼分布律其中 n0 为 p = 0 处的分子数密度(浓度)。zx y0有:74已知分子质量为m。设r =0处分子数密度为n0,例一装有气体的容器以角速度 绕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均匀旋转。求:气体分子数密度沿径向分布的规律。r0解:以容器为参考系,力 m 2r 作用。分子的离心势能为:则气体分子受惯性离心(设 P(0)=0)分子数密度则由玻耳兹曼分布,75二 . 麦克斯韦 玻耳兹曼分布(麦玻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