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_第1页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_第2页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_第3页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_第4页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目录 TOC o 1-5 h z 1适用范围2.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3术语和定义 3.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4一般性技术规定原则 4.5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6.控制方式6.控制权归属 6.有功功率控制 6.控制目标 6.频率异常响应特性 .6孤岛运行方式 6.孤岛运行方式 6.电压/无功调节6.控制目标 6.运行要求 6.电压调节

2、6.6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 6.基本要求 8.过流与短路保护 8.防孤岛保护8.逆功率保护8.恢复并网 8.7自动化与通信 a.监测8.控制 1.0.通讯10.8启停10.启动 1.0.停机1.1.9防雷与接地 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侧重于对公共联接点的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具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2325-2008GB/T 12326-2008GB/T 14285-2006GB/T 14549-1993GB/T 15543-2008GB/T 15945-2008电能质M供电电压偏差电能质M电压波动和闪变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电能质M公用电网谐波电能质M三相电压不平衡电能质M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7883 0.2S 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1040电网运行准则DL/T 448电能计M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

4、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电能M计M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 议集的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IEEE 1547 IEEE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Electric Power Systems(资料性附录)IEC61000-4-30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Power Qual

5、ityMeasurement Methods(资料性附录)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CSAStd . C22 3 9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and ElectricitySupply Systems-Draf (t 资料性附录)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参照发电厂运行控制规范(对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容M、备用容M等调度相关 内容)3术语和定义(本规定采用了下列名词和术语。)并网点( 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对于通过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电源, 并网点指与公用电

6、网宜接连接的变压 器高压侧 母线。对于不通过变压器宜接接入公共电网的电源,并网点指电源的输 出汇总点,并网点也称接入点。变流器(converter )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电能的电气设备。注1 :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静态功率变流器。有时被称为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者功率调节 单元。注2:由于其整体化的属性, 在维修或维护时才要求变流器与电网完全断开。在其他所有的时间里, 无论变流器是否在向电网输送电力, 控制电路应保持与电 网的连接,以监 测电网状态。 “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的说法在本规定中普遍使 用。应该认识到在发生

7、跳闸时,例如过电压跳闸,变流器不会与电网完全断开。变流器维护时可以通过一个电网交流断路开关来实现与电网完全断开。变流器类型电源(converter-type power supply )采用变流器连接到电网的电源。 通过同步电机发电的电源。异步电机类型电源(asynchronous-machine-type power supply)通过异步电机发电的电源。孤岛现象(islanding )电网失压时,电源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莫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孤岛现象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非计划性孤岛现象(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现象。

8、计划性孤岛现象(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现象。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注: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 响: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尸的生命安全;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 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尸设备。分布式电源系统有效接地系统分布式电源接入点Parallel operati on,并联运行连接系统4 一般性技术原则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运行与控制应以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为原则,分布式 电源的接入应满足Q/GDW 370-2009城市配

9、电网技术导则对分布式电源的要 求。分布式电源接入公共线路时,其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不应超过接入公共线路容M的30% ;其采用专线接入时,其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不应超过其所接入的上级变电站单台主变容M的30% 。分布式电源分三相和单相接入配电网,具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应与接入点一致。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总容M小于 50kW时仅对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当接入点的总容M为50kW及以上时应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具输出功率应是可 调节的。分布式电源单相接入配电网,在其运行中应满足三相平衡的技术要求,不满足时应退出运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不应改变现有配电网保护的配置。分布式电源的接地和防雷应符合 GB1405系统

10、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和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相关要求。各单位应遵照本规范,结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本地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相关规程、规定。5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控制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按照容量和电压等级遵循分散布置、分层控制、分级调度的原则,其运行应按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运行方案实施,当地电力部门负责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和控制。(参考电厂的调度运行规范)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能向配电网输送电能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电能,实现有功的平衡,且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功率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应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

11、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远方控制和就地控制功能,能够执行电网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命令,调节电站的有功功率输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应符合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运行方案,保障配电网在故障和特殊运行方式时系统的稳定性。分布式电源投运前应根据接入配电网的不同运行方式合理配置无功容 量,使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数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进行电压调节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无功功率调节能力,能自 动调整 无功出力,保证输出功率因数在合理范围内,改善配电网的电 压水平。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正弦波畸变率和注入配电网的谐波电流不得超过GE / T14549的规定。当分布式电源接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接

12、入点电压正弦波畸变率超过标准时,分布式电源应退出运 行。分布式电源的电压波动、闪变及三相不平衡度不得超过GB/T12326-2008、GB/T 15543-2008 的规定。当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波动、闪变及三相不平衡度对供电质量产生影响或对配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干扰和妨碍时,分布式电源应退出运行。计划孤岛的运行方式应按照电力部门的调度运行方案执行。6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通过380/220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电源容量小于50kW ,可配置低压过流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通过380/220V 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电源容量在 50kW 及 以上, 可配置快速熔丝及低压过流保护开关,并具有

13、漏电保护功能。通过10kV (6kV)? 35kV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线路的分布式电源,宜配置电流电压保护和逆功率保护逆向功率保护系统在不可逆流的并网方式下工作,当检测到供电变压器次级处的逆流器额定输出的5%时,逆向功率保护应在 0.5-2S内将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通过10kV (6kV)? 35kV电压等级接入专用线路的分布式电源,宜配置光 纤电流差动保护。分布式电源需具备一定的过电流能力,在120%倍额定电流以下, 分布式电源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颊定电流内,分布式电源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接入点的分 布式电源短路电流总和不允许超过接入点允许的短路电流。分布

14、式电源应配置具有反时限特性的保护。当检测到配电网侧发生短路时,分布式电源系统向配电网输出的短路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0%,同时分布式电源应与配电 网断开。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电压和频率响应特性,当接入点的电压和频率超出规定范围时,应与配电网的断开,其电压和频率的超出范围值和断开时间均应按照Q/ GDW 480-201(0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7.1和7.2条的规定执行。分布式电源应具备快速监测孤岛且立即断开与配电网连接的能力,其防孤岛保护应与配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防孤岛保护应同时具备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保护。主动防孤岛效应保护方式主要有频率偏离、有功功率变动、无功功率变

15、动、电流脉冲注入引起阻抗变动等。被动防孤岛效应保护方式主要有 电压相位跳动、3次电压谐波变动、频率变化等。系统发生扰动,分布式电源脱网后,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前,分布式电源不允许并网。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后,对于容量小于50kW的分布式电源,延时20秒后且分布式电源满足 电压、频率、相角 等并网条件时才能恢复并网,对于容量在 50kW及以上的分布式电源应得到 当地电力部门的允许方能重新接入配电网。6,11对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由当地电力部门负责其继电保 护定值的计算、整定,并定期进行校验。7自动化 (本旗规定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在监测、控制、通信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中,监

16、测应涉及监测原则、监测对象、监测信号等方面的内容;控制应涉及控制所属权、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配合等方面的内容;通信涉及通信方式、通信媒介、通信规约等方面的内容。,电能质M的谐 波M(10min2h24h)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及相关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监测的内容包括有:-电气模拟量:电源并网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 率因数、频率(电网侧及电源侧),2-25次谐波值,电压不平衡度、直流电流分量;-电能量:电源并网点的正反向电量;-状态量:电源并网点的并网断路器状态、故障信息、分布式电源远方终端状态信号和通信通道状态等信号;-其他数据量:分布

17、式电源的总容量、投入容量、 。等。分布式电源控制的功能包括有:控制对象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调节控制设备、电源并网点无功补偿设备、并网断路器控制方式控制原则8通信通过10kV (6kV) 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与电网调 度机构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能够采集电源的电气运行工况,上传至电网调度机构,应满足实时性要求,同时具有接受电网调度机构 控制调节指令的能力。并网双方的通信系统应以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要求为前提,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及调度电话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是否放到一般性原则)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通信接口宜采用以太网、串行口等接

18、口。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通信通道宜采用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 线专网和无线公网。其中:(1)光纤专网通信方式宜选择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工业以太网等 光纤以太网技术;2)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可选择电缆屏蔽层载波等技术;(3)无线专网通信方式宜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多厂家支持的宽带技术;(4)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宜选择GPRS/CDMA/G通信技术,在采用此方式时应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8.4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通信规约一般可采取基于DL/T634.5101和DL/T634.5104 通信协议。基本要求后作出规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调度部门之间通信方式和信息传输由双方协商一致求等。定、包括互相提供的模

19、拟和开断信号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 正常运行信号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向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提供的信号至少应当包括:分布式电源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注人电力系统的电流、有功功率、功率 因数、频率和电 io故障信息分布式电源需要安装故障录波仪,且应记录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情况。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数量的通道。9启停9.1通过0.38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的启停管理方式可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通过10kV (6kV) 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启停时应执行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分布式电源启动时需要考虑当前电网频率、电压偏差状态和本地测量的信号,当电网频率、电压偏差超出本规定的正常运行范围时,电源不应启动。同步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应配置自动同期装置,启动时分布式电 源与电网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偏差应在一定范围,分布式电源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