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电流与灌电流_第1页
拉电流与灌电流_第2页
拉电流与灌电流_第3页
拉电流与灌电流_第4页
拉电流与灌电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电流与灌电流1、概念拉电流和灌电流是衡量电路输出驱动能力(注意:拉、灌都是对输出端而言的,所以 是驱动能力)的参数,这种说法一般用在数字电路中。这里首先要说明,芯片手册中的拉、灌电流是一个参数值,是芯片在实际电路中允许 输出端拉、灌电流的上限值(允许最大值)。而下面要讲的这个概念是电路中的实际值。由于数字电路的输出只有高、低(0,1)两种电平值,高电平输出时,一般是输出端 对负载提供电流,其提供电流的数值叫拉电流;低电平输出时,一般是输出端要吸收负载 的电流,其吸收电流的数值叫灌(入)电流。对于输入电流的器件而言:灌入电流和吸收电流都是输入的,灌入电流是被动的,吸收电流是主动的。如果外部电流

2、通过芯片引脚向芯片内流入称为灌电流(被灌入);反之如果内部电流通过芯片引脚从芯片内流出称为拉电流(被拉出)2、为什么能够衡量输出驱动能力当逻辑门输出端是低电平时,灌入逻辑门的电流称为灌电流,灌电流越大,输出端的 低电平就越高。由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也可以看出,灌电流越大,饱和压降越大,低电平越 大。然而,逻辑门的低电平是有一定限制的,它有一个最大值Uolmax。在逻辑门工作时,不允许 超过这个数值,TTL逻辑门的规范规定Uolmax 2.4V。所以,拉电流也有一个上限。可见,输出端的拉电流和灌电流都有一个上限,否则高电平输出时,拉电流会使输出 电平低于UOHMIN;低电平输出时,灌电流会使输出电

3、平高于UOLMAX。所以,拉电流与 灌电流反映了输出驱动能力。(芯片的拉、灌电流参数值越大,意味着该芯片可以接更多的 负载,因为,例如灌电流是负载给的,负载越多,被灌入的电流越大)由于高电平输入电流很小,在微安级,一般可以不必考虑,低电平电流较大,在毫安 级。所以,往往低电平的灌电流不超标就不会有问题。用扇出系数来说明逻辑门来驱动同类 门的能力,扇出系数No是低电平最大输出电流和低电平最大输入电流的比值。在集成电路中,吸电流、拉电流输出和灌电流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拉即泄,主动输出电流是从输出口输出电流。是从输出端口流入灌即充,被动输入电流吸则是主动吸入电流,是从输入端口流入吸电流和灌电流就

4、是从芯片外电路通过引脚流入芯片内的电流,区别在于吸收电流是 主动的,从芯片输入端流入的叫吸收电流。灌入电流是被动的,从输出端流入的叫灌入电流。拉电流是数字电路输出高电平给负载提供的输出电流,灌电流时输出低电平是外部给 数字电路的输入电流,它们实际就是输入、输出电流能力。吸收电流是对输入端(输入端吸入)而言的;而拉电流(输出端流出)和灌电流(输 出端被灌入)是相对输出端而言的。+给一个直观解释:VCC: TMCU 1PBOPB1图中PB0输出0,LED会亮,PB0的电流方向是流向PB0也就是灌电流了;而PB1 要输出1,LED会亮,PB1的电流方向是从PB1流出,也就是拉电流了。+在实际电路中灌

5、电流是由后面所接的逻辑门输入低电平电流汇集在一起而灌入前面逻辑门 的输出端所形成,读者参阅图18-2-3自明。显然它的测试电路应该如图18-2-4(b)所示,输 入端所加的逻辑电平是保证输出端能够获得低电平,只不过灌电流是通过接向电源的一只电 位器而获得的,调节的电位器可改变灌电流的大小,输出低电平的电压值也将随之变化。(a)灌电流负载(b)拉电流负载图18-2-3灌电流与放电流示意图(a)灌电流负载特性曲线(b)测试电路图18-2-4灌电流负载特性曲线及测试电路当输出低电平的电压值随着灌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到输出低电平最大值时,即 马土=也仃心时所对应的灌电流值定义为输出低电平电流的量大值4m*

6、。不同系列的逻辑电路,同一系列中不同的型号的集成电路,国家标准中对输出低电平 电流的最大值IOLMAX的规范值的规定往往是不同的。比较常用的数值如下诅系列 IoLMAx=16mALSTTL74 系列 IOLMAX=8mALSTTL54 系列 IOLMAX=4mA扇出系数NO是描述集成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参数,它的定义式如 下18-2-1)NO=】OLMAX / lMAX其中IOLMAX为最大允许灌电流,4lmax是一个负载门灌入本级的电流。No越大,说明门的负载能力越强。一般产品规定要求No8。在决定扇出系数时,正确计算电流值是重要的,对于图18-2-3而言,后面所接的逻辑门的 输入端有并联的情况

7、。当输出为低电平时,后面逻辑门输入端流出的匕,因有R1的限流作 用,与并联端头数无关。但是,当输出为高电平时,电流的方向改变为流进输入端,后面逻 辑门输入级的多发射极三极管相当有两个三极管并联。流入的4h就要加倍,与并联端头数 有关。对于图18-2-3, Nol=2,而Noh=3,输出低电平和输出高电平两种情况下,扇出系数 可能是不同的。由于4l的数值比4h的数值要大很多,对于集成电路来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 低电平扇出系数。所以,一般我们只需要考虑低电平扇出系数就可以了。几种单片机驱动能力的比较在控制系统中,经常用单片机的I/O 口驱动其他电路。几种常用单片机I/O 口驱动能力 在相关的资料中的

8、说法是:GMS97C2051、AT89C 2 0 5 1的Pl、P3的口 线分别具有10mA、20mA的输出驱动能力,AT89C51的P0、P1、P2、P 3的口线具有1 0 mA的输出驱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这些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 通过实验测出了上述几种单片机的I/O 口线的伏安特性(图1、图2),从中可以得到这 些I/O 口的实际驱动能力。说明:1、测试方法:所测试的口线输出的信号是周期为4秒的方波。当测试口线为低 电平时的驱动能力时,该口线通过电阻箱接+5V电源,测出该口线对地的电压,从而计算出 通过电阻的电流,即灌电流;测出这样的一组数据,得到口线为低电平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当测

9、 试口线为高电平时的驱动能力时,该口线通过电阻接地,测出该口线对地的电压,从而计算出 通过电阻的电流,即拉电流;测出这样的一组数据,得到口线为高电平时的伏安特性曲线。2、 AT89C2051、GMS97C2051 的P1. 0和P1. 1及 AT89C51 的P 0 口的8条口线为漏极开路,其输出伏安特性取决于外接的上拉电阻,本实验不包括这些口 线。实验发现,GMS97C 2 0 5 1的P1 口为高电平时能够驱动CMOS和LSTTL , 但驱动能力较差,其输出伏安特性曲线未标在图2中。3、图中绘出LSTTL电平的上下 限值VOL (MAX)=0.5V和VOH (MIN)=2.7V,据此可求出

10、口线的最大扇出N。AT89C51:P0、P1、P2、P3 口 线为低电平时,NL 3 8 , P1、P2、P3 口线为高电平时,NH10,取N=10。AT89C2051:P1、P3 口线为低电平时,NL 9 1 ,P1、P3 口线为高电平 时,NH9,取N=9。GMS97C2051:P1、P3 口线为低电平时,NL 5 1 ,P3 口线为高电平时,N H 17,取N=17。根据图1、图2及上述说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这几种芯片的I/O 口线的低电平的驱动能力明显高于高电平的驱动能力;2) GM S97C 2 0 5 1的P3 口作I/O 口的驱动能力为:N=17, P1 口高电平的驱动能力 相对较差,最好不用P1 口高电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