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_第1页
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_第2页
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_第3页
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_第4页
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应怎么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目前,参加新课改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变化。然而,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课改新理念和实际有效教学之间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担忧,下面我就此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供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

2、识。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是决定这次课改是否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方面都要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师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又不能盲目的试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允许失败,失败了就会贻误一代人(也就是说不允许失败)。 二、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

3、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三、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开放的课堂体系。现在,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

4、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

5、、和谐的同志式的关系(但绝不等于放任自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其中的含义有二。 第一层含义:是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过多的考虑课程的系统,而是以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 第二层含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学生会做、能做的,

6、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实话实说”,在“误”中“悟”,“探”中“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象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一问就答,自问自答或是异口同声答,气氛热闹非凡,似乎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细心观察,仍然是

7、“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的局面。听到的是教师在肯定个别学生的完美答案,看到的是小组讨论中好生的手舞足蹈,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情况,没有纠错,没有碰撞,没有火花,终究没有改变教师牵着学生去钻教师设计好的“圈套”,还是在重复做着“请君入瓮”的事情。长此以往,必定使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受压抑,思维火花不再燃烧。还有一种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熟的。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是意味着

8、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放任,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四、建立现代的课程观。就是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思考到。课程价值最终是落实到学生身了,而不是在老师身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

9、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遵循“教学从生活中来”的教学原则),也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这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成为一句空话。 五、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课堂组织上看,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

10、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一节课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但没有一次取得教学实效;有的课,教师让几组学生分别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戴上漂亮的头饰跑来跑去,只不过是为了做四五个简单的口算题,造成了大量有效数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形式要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

11、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数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我们在调查与实践中发现,许多合作已经变味或变质。现象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只顾自己,关心分工后自己承担的任务,没有关注同伴的表现。现象二: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现象三:小权威一统天下

12、,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现象四:争执吵闹不断,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效率低下,耗费时间。现象五:重视评价个体,忽视评价群体。从教学评价上看,要处理好尊重学生与正确导向的关系。新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多用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又要把握赞赏的层次、度以及频率,还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亦给予过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

13、教师的真诚。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点滴的创新思维也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确是非。如果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适度性、真诚性,对学生的错误不加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六、注重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应是教师在课后,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教学反思中有在教学中的经验,也有不足。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反思应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是“有的放矢”,是完善教学的“良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处处获得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标准,树立的观念、方法远不止以上所述,某些见识也仅为一孔之见,仅以抛砖引玉之用,不足之处望加以指正。应该提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