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级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3 第 1 章 概述 PAGEREF _Toc184113123 h 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4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PAGEREF _Toc184113124 h 4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5 1.2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构成 PAGEREF _Toc184113125 h 4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6 1.3 研究的基础和范围 PAGEREF _Toc184113126 h 5 H

2、YPERLINK l _Toc184113127 1.4 项目概况 PAGEREF _Toc184113127 h 6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8 1.5 投资估算和资金 PAGEREF _Toc184113128 h 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29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PAGEREF _Toc184113129 h 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0 1.7 结论和建议 PAGEREF _Toc184113130 h 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PAGEREF _

3、Toc184113131 h 1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2 2.1 项目发起人概况 PAGEREF _Toc184113132 h 1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3 2.2 项目背景 PAGEREF _Toc184113133 h 1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4 2.3 建设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184113134 h 15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5 第三章市场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35 h 1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6 3.1

4、市场现状与需求 PAGEREF _Toc184113136 h 1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7 3.2 市场预测 PAGEREF _Toc184113137 h 2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8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184113138 h 22 HYPERLINK l _Toc184113139 4.1 项目地址选择 PAGEREF _Toc184113139 h 22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0 4.2 施工条件 PAGEREF _Toc184113140 h 23 HYPERLINK

5、l _Toc184113141 第五章 建设规划和规模 PAGEREF _Toc184113141 h 26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2 5.1 基地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 PAGEREF _Toc184113142 h 26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3 5.2 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184113143 h 2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4 5.3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PAGEREF _Toc184113144 h 2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5 5.4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规模 PAGEREF

6、 _Toc184113145 h 3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6 第六章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184113146 h 3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7 6.1 总体规划 PAGEREF _Toc184113147 h 3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8 6.2 建筑结构方案 PAGEREF _Toc184113148 h 4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49 第 7 章 实用程序 PAGEREF _Toc184113149 h 7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

7、0 7.1 给排水 PAGEREF _Toc184113150 h 7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1 7.2 电源工程 PAGEREF _Toc184113151 h 77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2 7.3 采暖空调工程 PAGEREF _Toc184113152 h 84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3 第八章 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 PAGEREF _Toc184113153 h 87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4 8.1 环境保护及相关环境保护措施 PAGEREF _Toc184113154 h

8、 87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5 8.2 节能与劳动安全 PAGEREF _Toc184113155 h 92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6 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展 PAGEREF _Toc184113156 h 9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7 9.1 项目管理 PAGEREF _Toc184113157 h 9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8 9.2 项目实施进度 PAGEREF _Toc184113158 h 9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59 第 10 章 组织与能力

9、 PAGEREF _Toc184113159 h 10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0 10.1 组织 PAGEREF _Toc184113160 h 10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1 10.2 组织结构图 PAGEREF _Toc184113161 h 10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2 10.3 容量 PAGEREF _Toc184113162 h 101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3 第十一章项目招标方案 PAGEREF _Toc184113163 h 103 HYPERLINK l _Toc1

10、84113164 11.1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机构形式 PAGEREF _Toc184113164 h 103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5 11.2 招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PAGEREF _Toc184113165 h 103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6 11.3 评标委员会人员构成及资格要求 PAGEREF _Toc184113166 h 104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7 第 12 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 PAGEREF _Toc184113167 h 106 HYPERLINK l _Toc184113

11、168 12.1 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184113168 h 106 HYPERLINK l _Toc184113169 12.2 资金 PAGEREF _Toc184113169 h 108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0 第十三章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估 PAGEREF _Toc184113170 h 11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1 13.1 分析评价依据 PAGEREF _Toc184113171 h 11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2 13.2 总成本估算 PAGEREF _Toc184113172 h 1

12、10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3 13.3 收入估计 PAGEREF _Toc184113173 h 112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4 13.4 利润估计 PAGEREF _Toc184113174 h 113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5 13.5 现金流量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75 h 113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6 13.6 不确定性和风险 PAGEREF _Toc184113176 h 113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7 13.7 盈亏平衡分

13、析 PAGEREF _Toc184113177 h 114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8 13.8 敏感性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78 h 115 HYPERLINK l _Toc184113179 第14章社会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79 h 117 HYPERLINK l _Toc184113180 14.1 收入增长收益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80 h 117 HYPERLINK l _Toc184113181 14.2 外部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81 h 117 HYPERL

14、INK l _Toc184113182 14.3 社会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184113182 h 119 HYPERLINK l _Toc184113183 第 15 章结论和建议 PAGEREF _Toc184113183 h 120第一章 总则 争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组织者、法定代表人项目发起人:XX省就业培训中心合法代表 :1.1.3项目拟建工地某省XX县市区1.1.4可行性研究准备单位编制单位:某省公司资质证书:工业咨询A 10301210011.2 可行性研究工作组成某省省公司接受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

15、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并为国家、省、市有关文件提供依据,本报告是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的。1.3 研究基础和范围1.3.1研究基础某省就业培训中心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65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 19999号);4.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 1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7、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事务部 2006

16、14号);8、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区指标;9、2004-2007年促进XX省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规划;10、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 200619号);11、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焦政文 2003117号);12、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2004-2010年XX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的通知;13、项目发起人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14. 编制者调查的相关信息和数据。1.3.2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我公司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作出了对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

17、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进行实地调查。对规模、工程技术方案、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与人员配备、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及效益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制造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1.4项目概述1.4XX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高等教育规模不足以满足XX省的需求。在全省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现在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生的比例是113人。某某省只有73人。尤其是目前,某省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流失率较大。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使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对以促进

18、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XX市人口众多,尤其是项目所在的XX县,每年新增劳动力约2.6万人,就业压力较大。三年来,XX县向各类高校输送毕业生2400余人,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9000余人,向上海宝钢、苏州、无锡、深圳等地输送高新技术人才2400余人。随着XX市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对各类实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XX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远不能承担转化新增劳动力的重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4本项目以技工学校(机械总厂)建设规划面积指标(试行)规定指标为依据,按照相关政策,扣除教师宿舍面积后,按规定征地。最终规模达到10000名学生,实施一次性

19、规划建设。 .因此,结合XX县城区总体规划和拟征地的场地条件,新征地面积为333.739亩(不含科研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县城的发展要求。训练基地。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为128658.80m2:实训教学楼16591.60m2、理论教学楼15766.50m2、综合楼9392.75m2、图书馆4372.85m2、餐厅10157.58m2、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风雨游乐场2847.41m2、教师公寓7242.18m2、学生宿舍57411.49m2、中心变电站(后勤楼内) 1.4本项目的发起人为某省就业培训中心。为做好项目征地规划建设工作,中心成立了省级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筹建办公室,负责办理征地手

20、续及规划、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的训练基地。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1.5 投资估算与融资本项目总投资17398.86万元,资金来源如下:1、地方财政资金:3000万元;2、银行贷款:8500万元;3、自筹资金:5898.86万元(其中社会力量3000万元,培训中心2898.86万元)。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列号项目名称单元规模评论1学生人数人们100002土地面积米2222270.17相当于333.739英亩3总建筑规模米2128658.84用水量米3 /天19405电力负荷千瓦70776加热热负荷10 4千焦/小时3507.67总投资额百万17 398.868融资百万17

21、 398.868.1地方财政资金百万30008.2银行贷款百万85008.3自筹资金百万5898.86其中:社会力量募集3000万元,培训中心募集2898.86万元9投资回收期年8.98包括建设工期1.7 结论和建议某省级就业培训示范基地是以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实训基地所在的XX市、XX县及周边地区学生资源充足,能够满足实训基地的需求。该项目在项目选址、项目建设内容等方面已通过具体分析和多方论证,中心具备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基地建成后,可以进一步优化地方人才的专业结构,优化某省劳动力培训队伍的分布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对促进经济和职业技术发展非常必要。 XX

22、市教育。而且,从宏观上看,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省教育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资源,对促进我省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某省全面。影响。可见,该项目在工程技术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新校址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按规定完成项目建设保质保量的建设进度,尽快投入使用,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发起人概况XX省就业培训中心是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下属机构,综合管理全县劳动力输出、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工作。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落实政府促进就业和控制失业的目

23、标; 2、负责全县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工作; (三)实施就业帮扶行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4、负责社会劳动力资源统计和就业、失业、退休人员登记工作; 5、公共就业介绍和人事代理。就业培训中心隶属于职业教育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其中, XX职教中心占地2.5 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间标准教室、综合科技楼、多功能餐厅、男女生公寓楼、标准化体育场、和学生商店180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到50%。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副高级职称专业教师9人,中级职称教师23人。先后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省市定点培训机构。 XX县也是2.2

24、项目背景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尤其是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的专业培训。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大根本转变,是中国面向21 世纪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两大战略、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全面实施和推进,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据统计, 1990年至2000年,城乡就业劳动力2.76亿人,年均2700万人。在这些就业人口中,只有5 %接受过大专以上学历, 20 %接

25、受过中等技术教育,明显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职业技术人员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唯一办法是想办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缓解这一矛盾,让更多的劳动者在就业前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更好地就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需要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但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25岁以上人口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仅为2%,低于中低收入国家8.8%的水平,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8.8%的水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 2.7%。水平,甚至低于印度1981 年2.5 % 的水

26、平。在2%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中,近20%的人的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的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须妥善安排人力结构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将长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人口增长来看,由于职业教育年龄人口的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有相应的更大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2000万人。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旨在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渗透和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发生了变化

27、。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出了贡献。然而,职业教育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数量和规模随着工业化进程迅速增加。到1999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114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近年来,我国新型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涌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亮点和热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广义上的高等学校培养高等职业技术

28、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统称为三类教育。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三类教育学校4632所,在校学生1635.53万人,占高等教育学校的66.96%和本科生的49.96%。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工业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但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提升。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迫在眉睫。据统计,我国现有技术工人7000万余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占35%,高级技术人员占0.5% ,其余为初级技术人员。加入世贸组织后,经

29、济发展迫切需要我国加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向发达国家转移,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系统化的加工装配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更高层次的应用技术人员。我国职业教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和发展,职业资格、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将给现有的办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法实施十余年来,某省逐步确立了“服务为本、就业为本”的办学方针,狠抓招生和就业两个重点。就业,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5年,2005年在校生比1996年增加20.1万人,净增加47.9万人。 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6 %。 10年来,向社会输送了284万中高职毕业生,成为

30、XX。省级产业团队中的一支生力军。 某省县市中,职业教育事业最为突出的是XX市。 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发展三个关键环节。运用技能人才,从创新机制入手,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体系,使全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响应国家政策,对全市民办教育机构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可以预见,未来5-10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3建设的必要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

31、化的重要支柱。它是专业技术的,它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始终与生产单位和一定的生产实践有关。在教育体系中,它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是:通识教育是它的文化基础,职业教育是通识教育与各种职业的纽带。它是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纽带,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和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的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引人注目.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32、,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扩大高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 ,但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因此,人民群众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与职业教育资源的有限供给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存在矛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资源受到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供给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某省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着。但与兄弟省(区)市相比,与国家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2005年,我省职业教育毛入学率在8%左右,远低于11%的全国平

33、均水平。在全省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相对薄弱,尤其是目前某省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流失率较大。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XX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但多项人均指标落后于全国,人口负担尚未充分转化为人力资源。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省教育水平落后,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规模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该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省。是严重制约某省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某省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继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

34、不断提高,就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先、推进、加快发展教育,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并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变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振兴某产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省。根据XX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某省、省各类职业学校负责为社会输送超过200万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800万人次。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XX市富余劳动力增长较快,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大部分职业培训机构分布不均,场地小,无法扩大规模。此外,专业设置不合理,

35、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仍无法进行。没有落实,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未能及时找到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制约。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政策,振兴某省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夯实人才知识基础,挖掘个体企业办学潜力。因此,在某省建设就业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十分必要。它也很实用。第三章市场分析3.1 市场现状与需求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位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级技术人员占35%,中级工人占50%,初级工人占15%。在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工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很多甚至不是初级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需要大量具有一定

36、技能的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术工人。不仅如此,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设计甚至研发。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流行的“灰领”阶层,其薪资水平绝不逊色于总则的“白领”阶层。但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低、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规模小、地点分散、专业设置多重复、专业教师多靠教师转行或借用、实验实习等特点。设备严重短缺,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就业率低,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等重大问题。我省技术工人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发展。鉴于以上原因,我省急需建设一批质量高、条件好的职业学校,满足群众

37、需求。省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项目所在XX县人口69万,在校生12.7万人,其中初中毕业生1.2万人,高中生1.1万人,年新增劳动力2.6万人。目前农村有16万富余劳动力。与其相邻的霍家县和元阳县人口超过110万,没有完善的劳动培训机构。这些为某省级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生源。3.2 市场预测中国人事科学院近日完成的中国人才报告指出,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 1978年至2003年,人才总量年均增长7.34% ,实体经济总量( GDP )增长9.38% 。增长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数每增加1

38、%,将带动经济增长1.28% 。报告指出,与19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约11%)相比,中国受过教育的人才在就业人员中的比例在2%到3%之间。根据报告和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供需缺口1746-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缺口2115-224.3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1728-1266.6万人,第三产业3170.7-3421.7万,新兴产业3170.7-3421.7万。该行业为414.6-440.8万人。报告还指出, “十一五”期间,人才总体供需将处于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供给短缺与需求短缺并存的局面。但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一方面,我国

39、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项目所在的XX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致力于做大工业经济、做强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8家,特别是XX韩国热电、XX瑞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发展壮大食品、造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促进了XX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XX市的产业集聚优势。随着市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

40、素质高、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随着市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对建设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十分有利。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地址选择4.1.1定位原则1.突出学科特色,立足发展。选址要充分考虑保持和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项目的发展壮大。2.符合城市规划,促进互动。选址必须尽可能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同时,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成为地方形象建设和城市亮点。3.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率。项目选址必须坚持经济原则,最大限度合理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和规划条件,尽量减少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4.凝聚师生之力,体现意志

41、统一。项目选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意愿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师生营造优美、舒适、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4.1.2在选址工作中,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实训基地的发展目标,分析确定建设选址方案,避免选址决策主观判断的随机性和局限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项目建设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影响项目选址的三个因素,即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4.1.3根据XX县城市规划和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实际情况,项目选址位于XX县县城,占地333.739亩。项目场地平坦,地面无附着物。目前,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场地条件适合建设教学楼。4.2建设条件4.2.1项目所在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

42、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暖暖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日照凉爽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温度43极端最低温度-17.9年平均降水量 600-700mm盛行风为东北风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30m/s最大风级 8最大积雪深度29cm最大冻土深度31c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2.2根据钻井暴露、原位测试和岩土测试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冲积层,岩性主要为粘性土和砂土。4.2.3XX县属黄河中下游黄河与秦河交汇处,秦河贯穿境内中部。有河流过(来)河15条,主要排水渠道6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包括秦南地区和黄秦河两个滩涂地区。主要过境

43、河流为二、四区的黄河、沁河、漳河、机河和老河。海河流域包括县城东部和秦北部。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江沟、干第一排、干第二排、干渠头、大石老河。 XX地区地下水非常丰富,水位稳定,水质好,适合住宅饮用水和工业用水。XX县地下水埋藏较深3.5m,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储量4.2.4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2.51 、给排水该地块位于XX县,具有完善的给排水管网,可保证项目建设期及竣工后的给排水需要。2.电源土地有供配电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3. 沟通XX县现已建立并开通了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可以满足项目的固定和移动通信需求。4.项目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

44、、电缆等建筑材料,可采用汽车运输,由当地建材市场供应。第五章建设计划和规模5.1 基地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5.1.1未来,通过不懈努力,基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将再上新台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特色鲜明、知名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集技术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5.1.2一、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在校学生将达到1万人,其中85 %为农村和新兴劳动力。其中每年短期培训5000人,其中农民工4000人。2.示范基地系统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岗培养,努力与省内外知名高职院校合作多层次办学。3.

45、团队建设(一)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细、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勤奋廉洁,全体干部具备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能力的干部队伍。(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科学、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师资培养方案,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名师队伍。4 、专业施工设置烹饪、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中西医药学、建筑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等多个专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5 、教学设施更新教学培训设备,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采用多种电子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6.学生教育与管理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德育体

46、系,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杜绝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形成勤奋学习、苦练内功、团结进取的良好风尚,文明礼貌。七、校园文化与环境合理设置具有文化品位和教育功能的校园设施和文化景点,精心培育“文明向上、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5.2 建设计划5.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 19999号);2.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育发 199928号);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长期规划;4、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机械类总工种)建设规划区指标(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4-2010年2004

47、-2010年农民工培训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0440号);6、实训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5.2根据XX市XX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训基地发展规划,确定实训基地最终规模为10000人。实训基地设有烹饪、城建、化学医药、机电4个系22个相关专业。实训基地下设厨艺、城建、化医、机电4个系,下设中厨、西厨、中西糕点、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建设预算、建设管理、园林花卉、药品市场营销、中药 医药、药物制剂、化工技术、药检、设备维修、医疗器械、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车床、钳工、电工、焊工等22个专业。开设200个教学班。5.3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5.本项目以技工学校(机械总厂)建设规划面积指标(试行)规定

48、指标为依据,按照相关政策,扣除教师宿舍面积后,按规定征地。最终规模达到10000名学生,实施一次性规划建设。 .因此,结合XX县城区总体规划和拟征地的场地条件,新征地面积为333.739亩(不含科研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县城的发展要求。训练基地。5.总建筑面积为128658.80m2:实训教学楼16591.60m2、理论教学楼15766.50m2、综合楼9392.75m2、图书馆4372.85m2、餐厅10157.58m2、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风雨游乐场2847.41m2、教师公寓7242.18m2、学生宿舍57411.49m2、中心变电站(后勤楼内) 5.4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按照一

49、次规划、一次建设、一次实施的原则,结合实训基地当前实际需要和XX县城建情况,本项目主要建设规模为: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一览表序列号项目名称单元规模评论1学生人数人们10000全日制大专学生2土地面积米2222270.17相当于333.739英亩3总建筑规模米2128658.83.1培训教学楼米216591.603.2理论教学楼米215766.503.3综合楼米29392.753.4图书馆米24372.853.5饭厅米210157.583.6物流服务中心米23205.443.7风雨游乐场米22847.413.8教师公寓米27242.183.9学生宿舍米257411.493.10中央变电站米2168.

50、003.11体育场看台米211003.12锅炉房米23403.13垃圾转运站米2813.14门卫办公室米2150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6.1总体规划6.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普通机械厂)建设规划区索引(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3、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本资料。6.实训基地,校园建设规划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校园环境是与学校文化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方面。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广大师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约束和调节作用,尤其对师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统筹规

51、划,其基本指导思想是:1. 深刻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从规划到个性化设计,充分配合各级实训基地的教学特点,关注教育内涵的变化,创造高- 优质的教学和科研。高效的物质环境体现了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先进性。2.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坚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统筹规划理念,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终身教育、功能多元化、结构多元化的现代教育发展方向。3、紧密结合基地周边环境,把握周边城市总则路段用地与实训基地在整体结构上的关系,保持环境的整体性,塑造校园形象特色- 标志性的,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4.充分考虑各种功能因素的关联性和景观的渗透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校园建

52、设空间环境与教育模式相适应,营造开放的校园空间。5 、整体布局有利于学科交叉和渗透,强调资源共享,简化功能布局,优化建设集群,便于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建立清晰、简洁、便捷的交通系统;6、符合社会公用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规则,具有普遍可操作性,实现投资经济的合理性和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优化。6.该项目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这个基地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不同于其他社区环境,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一特点突出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浓厚的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的规划要利用自然环境,营造建筑、环境、文化的和谐统一,营造个性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静谧而深远”的学术氛围。总体思路可以归结为:1

53、、环形绿化带+中央公园式生态校园充分利用基地自然环境、人工自然,相得益彰。XX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校园规划是在尊重和符合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的。规划顺应基地不规则地形和绿化覆盖景观的自然条件,追求环境的自然效果。建筑物集中成组排列,组间有大面积的绿化。建筑群可以像细胞一样有机地生长,绿化也可以像细胞间质一样灵活流动。各建筑群通过步行景观轴线相连,形成便捷、高效、美观、富有情感的室内外空间景观系统。建设融入原有环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打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态校园。2、具有户外研究交流空间的文化校园挖掘中原文化魅力,在建筑形象、广场布局等方面赋予校园更多文化内涵。立足校园

54、所在中原地区独特的文化基础,加强文化在校园内外环境中的传承、融合和渗透,有效发挥培养的文化再创造价值和人文价值基地,全面掌握建筑形象、建筑材料和建筑造型。其空间和场地的表演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文化“不言而喻”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实训基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下,体验文化的传承与沉淀,寻求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传承传统文化。3、按建筑群分布的集群实训基地各功能区形成集群规划结构,合理分配各功能空间。实训基地功能建筑形成集群,可划分为五个功能集群:实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运动区、生活服务区。每个集群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并通过合理的策划组织使其易于联系。每个集群根据其功能性质进行适当的变化和扩

55、展,以满足景观环境和人类行为活动的要求,形成充满北方地域特色的校园生活空间。4、有机成长的高效校园分工明确,交通便捷。营造有归属感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校园社区”理念,明确生活、学习、研究、休闲、活动等领域的定义,形成领域清晰、联系便捷的特色空间,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灵活的成长。实训基地规划根据自然地形和合理道路布局划分功能区,功能明确,用地明确。各功能区交通便捷,车行交通系统组织合理、便捷、清晰。各功能区预留的开发用地是校园的有机增长。、绿化景观、建筑与地标并重的个性化校园理性典雅、新颖统一的建筑形象与北方少有的水系形成个性化校园。从景观形态和景观生态入手,实训基地建设应顺应自然景观,符合实训

56、基地所在地区的文化定位。在建筑形态规划中,根据实训基地整体环境序列要求,建筑形态和层数的设置强调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充满个性。个别建筑以连廊相连,围合院落,考虑物理关系,雅致宜人;群楼以空间效果为基础,追求相互的统一协调,相互映衬,使整个校园建筑具有鲜明、统一、优雅的个性。为建立多变、动态的学术研究环境,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学科更新频繁的特点,拟采用功能化、通用化的标准构建单元,增强其通用性,使其有可能独立扩展。为保持各学科相对独立,便于相互交流,教学区规划采用线性网络组织模式,实现学术研究的高效率,创造学术资源高度共享的机会。规划在塑造鲜明校园形象的同时,还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

57、优化,使实训基地分期实施,相对完备。6.1.41. 入口本规划有2个城市出入口,适合使用,便于实训基地管理。主出入口位于基地西侧的道路上,既是校园的行政入口,也是校园整体人流和车辆流动的主要出入口。二级入口位于基地北侧规划道路上。它是学校师生生活的出入口,也是后勤服务部门运送货物的主要通道。2. 道路实训基地内,实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运动区和生活服务区被一环线隔开。环形路的设计使五个区域相互分隔,功能独立,连接方便,符合消防设计要求。6.1.56.1实训教学楼位于基地正门东南角。主要建筑为实训教学楼、图书馆等,是学校日常培训和数据存取的中心。总建筑面积20964.45m26.1基地正

58、门北侧。主体建筑为理论教学楼,是学校日常理论学习的中心。总建筑面积15766.50m26.1综合办公区位于实训基地中部,校园主干道轴线上。主楼为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9392.75m26.1运动区位于训练基地西侧。有:400m标准跑道田径场、篮球场12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10个2847.41m2、风雨游乐场1个、1000m2单边看台6.1生活服务区主要集中在实训基地西南部。主要建筑包括学生宿舍、餐厅、青年教师公寓和后勤服务中心。整个后勤生活区集中在学校的东北侧。后勤生活区大面积种植树木和绿地,为师生营造宁静、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总建筑面积78016.69m26.1.6一、设计原则人车分离

59、,步行优先,让校园更人性化。2.道路系统规划基地内主要交通环线为20m,次要交通道路为9m,各功能区支路为7m,详见道路系统规划。同时,按照城市道路和残疾人便利建筑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小于1.2m(1) 汽车经销商在本次规划设计中,车辆经销系统被设计为一个整体系统。基地设置了多条完整的主次环路,供汽车经销商高效快捷地与各个区域对接,车辆也可以从各个区域外围进入。小区内各建筑群避免机动车对小区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小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营造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2) 行人两条轴线形成的景观步道远离外环路。这是一个安静安全的步行区。还与教学区、中心共享生态区、生活区的步行系统形成了

60、完整的步行网络。6.1.7一、一级绿地系统校园一级绿化空间系统由生态核心和共享生态带为主体组成,是整个校园最重要的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方法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方式,将建筑群的严谨规划与自由开放的生态绿地相结合,整个校园空间显得密密麻麻,对比强烈。2、二级绿地系统由核心教学群、学生公寓群和行政办公群围合的半开放式庭院分别形成二级绿地系统,是中心一级园林空间的延续,丰富了中心的层次。校园景观。3、三级绿地系统各功能区建筑群的庭院绿化,建筑内的庭院、天井、空中花园、交流平台共同构成了三级绿地系统。该系统为师生在教学和生活中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和联系。自然的机会。4、四级绿地系统校园车辆环路周边绿化和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