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评语_第1页
爱莲说教学评语_第2页
爱莲说教学评语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爱莲说教学评语篇:爱莲说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宠爱的许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宠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宠爱牡丹。我唯独宠爱莲花(由于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

2、得)更加清幽,笔挺而干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欣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它。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宠爱,当然是有许多人了! 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主要从内容: 通过写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婉约相比,莲花可谓花中君子者也,高度赞誉莲花的气节和品行。 读后感: 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行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楚怀王时,屈

3、原被怀王理解,被自私的士大夫们排挤,他是孤独的,但屈原爱国爱民的志向矢志不渝,他像莲花花中之君子者也,将永垂不朽矣! 第2篇:爱莲说 爱莲说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及“说”的文体学问 2.感情读文,把握文意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写法 一、及写作背景介绍: 周敦颐:北宋闻名的哲学家,字茂叔。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做太守的时候,创办了濂溪书院,从今开头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筑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予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闲逛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

4、,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课文生字: 蕃()濯()涟()亵() 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5、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五、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由于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穿,形状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芳香远播。(就)更显芳香,高高地干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

6、,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当然是许多了。 六、全文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特别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宠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特别宠爱牡丹。我唯独宠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穿,形状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 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芳香,笔直地干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欣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珍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许多了。 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方君

7、子(道德高尚的人),节。2.将莲与是 正衬,后者是 反 衬,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纳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最能概括莲花名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8、3、表现仆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4、描写莲美妙形象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方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方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附: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甚:蕃:自:予:濯: 益:净:亵玩:鲜:清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 2、写出比方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 3

9、、写出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 4、本文歌颂的是莲花,却为什么要提到菊花和牡丹? 四、本文以什么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怎样的的人生态度,同时,委婉批判了当时什么样的恶浊世风? 第3篇: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并学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 四、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

10、。 同学预备: 查找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指导语:(出示课件)先让同学观赏一组莲花插图,引导同学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借此积累其相关诗句。 二、题解 1、简介:(生介绍,师适当补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师简介) 3、解

11、题: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师简介)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指导语:请同学们先仔细听一遍朗读录音,留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指导语:结合听读录音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读准下面的字词。 (师展现字词,先让同学读再纠错。生生互动) y fn y zhu lin xi y xian 颐 蕃 淤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 3、同学齐读课文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的美,留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4、同学自由阅读课文,小组绽开朗读竞赛。留意读音、节奏、情

12、感。 5、参照解释疏通文意,找出自己难懂或不懂的词语、句子,提问兄弟小组。(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6、指名朗 四、研读探究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指导语: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扫瞄全文,各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 1、文中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把莲花比作什么? 生1:生长环境(出不妖) 生2:体态香气(中益清)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 生4:文中把莲花比作君子(同学先自行思索,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争论) 师: 2、对莲花的描写中给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句子试着概括) 生1:生长环境(出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2:体态香气(中益清)说出了莲

13、花的正直、芳香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争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同学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 指导语: 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是否看出在赞美莲花的同时,有没有写到其他的花呢?那写这些花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分析下吗的问题。 师: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1: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2:牡丹花比作“富贵者“ 师: 2、文中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

14、花。 (三)感知文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经济简洁又不失美感的“颂莲”小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那么文章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小组谈论,分析概括) 生1: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2: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4: (四)拓展延长(展现课件) 1.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句回答)? 2.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3.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自己钟爱的花,能否学习周敦颐的写法,发表一下你喜爱的哪一种花的理由吗? 五、 周敦颐既不愿像

15、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自立不移,永久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珍贵,至今仍对我们有乐观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课堂检测 指导语:同学们,文章我们已观赏完,你们能把握多少呢?现在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请你们自立完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2.下列句中与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鲜陶后鲜有闻 鲜美 芳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 D闻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1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字含义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5.结合课文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公园花展,观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 话来说,就是:_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方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 (4)最能概括莲花名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 七、作业 1、加强背诵,仔细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板书

17、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正衬 (托物言志) 高洁、质朴 莲(君子) 正直、芳香, 清高 牡丹反衬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刘禹锡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背诵默写全文,体会托物言志及反向立意的写作手法。 3、理解主旨;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学习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培育自己高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纳直白的方式,而经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

18、志”。这篇短文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美丽,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专心品尝,以充分领会的情怀,同时,也要熟悉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2、陋室,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即给陋室作的铭。 3、: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传世。闻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浪淘沙等。 4、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一说在安徽和县。持“定县”说的理

19、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依据是,刘禹锡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 一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亲密。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斗、元末农夫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后,和州屡遭兵灭,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5、学习生字词: 苔痕(ti) 案牍(d) 鸿儒(r) 唯吾德馨(xn) 三、古代汉语常

20、识: 1、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义为样子。) (2)、唯吾德馨。(馨:美妙,今义为芳香。) (3)、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4)、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常指鸿雁,书信。) 2、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带有灵异。)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使劳累”。) 3、特别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四、老师小结: 本文

21、通过“山”、“水”、“仙”、“龙”引出“陋室”,经过一番环境描写、交友的叙述、志趣的抒发,直至篇末以诸葛、杨雄自况,展现了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文中的比兴手法,将室陋而不以为陋,反以为“馨”的高洁伟岸的节操凸现出来。文中一系列的对偶短句、否定句,表现了的情怀,特殊是最终的用类比引出诸葛亮、扬子云,用所居之室同这些名人居住的“草庐”、“玄亭”媲美,不仅确定此室不陋,还隐隐与名人自况,进一步表达了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其次课时: 一、情境导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读来铿锵有力。“陋室”,简陋的屋子。题目简洁,

22、点明写作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指名朗读课文。 2、理清条理,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开头到“唯吾德馨”。点明主旨“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以“山”“水”起笔,引出陋室。陋室之所以不陋,在于室仆人的品德高尚。 其次层:“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紧扣“唯吾德馨”从环境清静、优雅,室中人博学多识,生活情趣高雅脱俗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详细表现陋室仆人的高洁伟岸的情操,儒雅的来宾,高雅情景的室中乐事。 第三层:运用类比法,示意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理想和节操,与开头“唯吾德馨”,遥相呼应,强调陋室不陋。 三、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四、细读课文,品析诗句。 1、“山

23、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连用两个比方起兴,以虚衬实。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意?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而为陋室增加了光荣。 3、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写陋室环境,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知“陋室”环境舒适、雅致,反映了室仆人淡泊名利的心态。 4、与交

24、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写室中人,来往的都是志同道合的学者“鸿儒”,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 而明“陋室”不陋。 5、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虚实结合,表现出“陋室”仆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6、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以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仆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五、合作探究: 1、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宠

25、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静的环境。 2、“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明确: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打算) 4、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由于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予,“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5、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相互呼应。) 6、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冲突吗? 明确:不冲突。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仆人的“德馨”不鄙俗。

26、 7、“比、兴”手法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明确:陋室铭首先用诗的比、兴手法,通过“山”“水”“仙”“龙”引出“陋室”。比兴中一反一正,弱反强正,认为山真有仙,才是名山,水惟有龙,才为胜水。如此开头,已把凡事不图形式而肯定要探求实质的思想融合了进去,而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陋室”,并紧接着突出“惟吾德馨”这个核心。认为“室”尽管“陋”,而室仆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陋。明显,那山水仙龙是陪衬之笔。用了这个比兴的陪衬之笔,便把室陋而不以为它陋,反以为“馨”的那种高洁伟岸的节操凸现出来。这样写来,没有丝毫的枯燥艰涩,反而让读者倍觉形象生动了。 8、本文文题为“陋室铭”,为什么文中却没写“陋室”如何“陋”,

27、而是强调“不陋”? 明确:这是一种反向立意的写法。文中只字不写“陋室”的“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这样就把原来没有必定联系的“陋室”和室仆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终对陋室的“陋”字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颖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的立意不落俗套,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 六、老师小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其闲适拘束!但“丝竹”“案牍”二词都与官府有关,可见诗人躲避的是官场。当时的官场黑暗透顶,在上者颐指气使,夜夜弦歌;在下者阿谀奉承,不务正业,正直的官员无端患病排挤。耿直的诗人早已

28、厌倦了无聊的官场生活哦,早已看破了腐朽黑暗的官场内幕,显示了诗人的铮铮铁骨及与当朝权贵决裂的大无畏精神。 志存高远,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铭的主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立身做人,仁为首,德为先,勤修德养德,既是传承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也是事业兴盛的现实需要。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22、陋室铭 1、点明题旨:山、水、仙、龙;陋室、德馨陋室不陋。 2、详细描述:清幽的环境、博学的友人、高雅的生活乐在其中。 3、总结全文: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表达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第4篇:爱莲说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2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描写莲美妙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方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

30、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7、比方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 8、最能概括莲花名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对莲花一般衬托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的缘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

31、 14、从反面衬托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6、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语文高效阅读学习 上传: 周萍 更新时间:2022-5-22 20:03:09 11月18日,我带着万分期盼的心情参与了上饶县中学校语文老师“高效阅读”的专题培训,在倾听了来自内蒙古的专家学者的讲座,观看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优秀的临场公开课后,我获益良多,让我对与语文的“高效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熟悉,也学习到了一些进行高校阅读的方法。

32、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整体的现状表现为:无用,无奈,无序,无助,无法无天,无所作为。老师作为教学的重要角色,对此也只能是“欲渡无舟辑”啊!所谓“学问转变命运,阅读奠基人生”,为了实现语文教育的抱负境界,全面进展同学的读、写、听、说、思、才、志,德,高效阅读势在必行。 “高效阅读”的目标即“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 ”,它的特征表现为 1、专注,快速; 2、摄取,记忆; 3、理解,处理; 4、感悟,触发;5定势,习惯。 如何才能做到既快速有高效的阅读呢,专家给了我们以下阅读前预备的建议: (一)1.转变阅读习惯,调整心态,包括科学的坐姿(头正,腰直,肩

33、平,足安)和为自己定下的口号:一目十行不是梦,高效阅读我能行; 2留意力要高度集中; 3.要学会默读: 4.克服快读的障碍即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摆头,不指读,不回视。 (二)眼脑机能训练包括定点注视训练,视点左右移动训练,视点上下移动训练,蛇形扫视训练,扩大视野训练等。 从宋老师的上课过程中我学习到她运用的高效阅读方法为通用的固定程序阅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题目;2;3出处;4基本内容;5重要事实;6写作特点及争议之处;7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在对阅读进行了反复的训练之后,宋老师又进行了速读复述训练,让同学们在快速阅读之后,依据自己把握的记忆的方法,进行复述联系。而复述类型包括:程序复述法;梗

34、概复述法;原文复述法;创新复述法;同学在复述时还应留意以下几点: 1、要敬重原文; 2、语言通顺流畅,不重复,声情并茂; 3、明确文章中心结构,留意关键词语。 这整个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之后形成解释再联系自身,最终进行鉴赏评价的过程。同学在经过同类型的反复的练习之后,就会把握到肯定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把握了阅读方法之后,便有了快速记忆的方法,那也就能从实质意义上实现同学的高效阅读,从而也就能打破同学与阅读之间存在的尴尬,不会再有同学有“无读之爱好,无读之指导,无读之方法,无读之成效“的心态,也就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学问与力量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

3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和老师都能做到讲有目标,教有序列,练有章法,学有评价,使同学爱上阅读,喜爱上语文课。 第5篇: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 铜陵市二中 刘丽君 一、设计理念 依据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同学语文素养,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乐观主动制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同学的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育同学对古文语言的感知力量及鉴赏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作合、探究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