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1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登陆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科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题;共51分)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点燃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答案】B【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

2、分析判断。【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且瓶口和试管口紧挨,故A正确不合题意;B.称量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B错误符合题意;C.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C正确不合题意;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该用双手握住试管,如果烧杯中导管处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下列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D.?汀角攀树蟹的栖

3、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考点】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1、节肢动物特点:身体和足都分节;2、生态系统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动物;3、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4、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有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答】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观察可知“汀角攀树蟹”应属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认识正确,A错误;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以其他生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认识正确,B错误;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

4、可构成一个种群,群落是多个种群,认识错误,C正确;D、由达尔文的进化论可知,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认识正确,D错误。故选C3.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答案】C【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2)化学式

5、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种原子的个数;(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4)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解答】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A正确不合题意;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故C错误符合题意;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

6、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答案】C【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气体的内能增加,故A、B错误;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

7、误的是(?)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答案】D【考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其可分为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两种。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他们来完成。韧皮纤维质地坚韧,抗曲挠能力较强。为韧皮部中担负机械支持功能的成分。【解答】A

8、、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故B正确;C、c如果是水分,从茎中进入到叶片所需的动力是由蒸腾作用产生的;故C正确;D、有机物是由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D。6.如图所示是动圈式话筒和扬声器的构造示意图。讲话时的声音使膜片振动,与之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中产生随声音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通过扬声器的线圈,线圈就会在磁场中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发出声音。根据以上叙述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扬声器的线圈振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B.?动圈式话筒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装

9、置C.?电风扇的工作原理与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相同D.?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答案】A【考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肿受力运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嫩。【解答】A.扬声器的线圈振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类似于电动机,故A正确;?B.动圈式话筒是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电流,相当于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电风扇的主要结构是电动机,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而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故C错误;D.扬声器相当于电动机,将从话筒传输

10、过来强弱变化的电流转化为纸盆的振动,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D错误。故选A。7.2020年2月8日正是元宵佳节。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相是上弦月?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C.?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答案】C【考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1、农历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初一是新月;2、由于地球斜着身子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

11、(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3、太阳和日月星辰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解答】A、元宵是农历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A错误;B、2月8日,太阳直射点还未到北回归线上,要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B错误;C、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是春分(3月21日前后),2月8日正好在和之间,说法正确,C正确;D、太阳的东升西落应该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D错误。故选C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物除去杂质的方法ANaCl固体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CCuO高温灼烧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

12、滤DCO2CO向混合气体中通氧气,点燃A.?A?B.?B?C.?C?D.?D【答案】A【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不与除杂试剂反应;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氯化钠可以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因此加水溶解,通过过滤可以将泥沙去除,然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A正确;B.高温灼烧时,碳和氧化铜会发生反应,从而使被除杂物质碳发生变化,故B错误;C.杂质硫酸铜和被除杂物质硫酸亚铁都会和锌发生置换反应,从而使被除杂物质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太大,因此通入氧气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很难燃烧起来,不能去除一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A。9.如图所示,

13、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C.?动滑轮重40N?D.?拉力F的功率为24W【答案】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出物体移动的距离,再根据计算物体移动的速度;(2)根据W有=G物h计算有用功;(3)根据公式nF=G物+G动计算动滑轮的重力;(4)首先根据W总=Fs计算拉力做的功,再根据公式计算拉力的功率。【解答】A.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14、物体移动的速度为:,故A错误;B.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G物h=100N1m=100J,故B错误;C.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260N-100N=20N,故C错误;D.拉力做的功W总=Fs=60N2m=120J,拉力的功率,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示意图,B是配重。起重机工作时,在钢索吊起货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索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的重力B.?货物加速上升过程中没有惯性C.?货物的动能转化为它的重力势能D.?配重是为了防止起重机翻倒,利用了杠杆原理【答案】D【考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杠杆及其五要素【解析】

15、【分析】(1)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运动;(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判断;(4)根据杠杆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货物加速上升,说明合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即F-G0,也就是FG,故A错误;B.货物加速上升过程中仍然有惯性,故B错误;C.货物加速上升,那么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增大,这些都是由起重机做的机械功转化而来,故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支架上的O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A点货物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而B点配重产生的压力为动力。当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时

16、,起重机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不会翻倒,故D正确。故选D。11.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3.99.6000反应后质量/g006.62.7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为13.5?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答案】C【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m的值;(2)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3)根据元素

17、质量=物质质量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反应前后,氢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从而对X的组成进行推断,对是否含有氢元素进行确定即可;(4)根据X中元素的质量比推断出化学式,从而对它是否能够燃烧进行判断。【解答】根表格可知,反应后CO2质量增加了6.6g,是生成物;H2O质量增加了2.7g,是生成物;O2质量减少了9.6g,是反应物;苯的质量减少了3.9g克,是反应物;生成物还少4.2g,所以X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3.9g+9.6g=6.6g+2.7g+m,解得:m=4.2g,故A错误;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有三种,因此该反应肯定不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苯中含氢元

18、素的质量为:;2.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物质X不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物质X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则X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2g-1.8g=2.4g;那么X中含有C、O两种元素,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g:2.4g=3:4,因此该物质为CO,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故C正确。故选C。1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9、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B.?“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D.?图中的“流回血液”是静脉血【答案】D【考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生物的呼吸器官【解析】【分析】1、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能促进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3、体温调节中区位于人的脑干;4、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低颜色暗红的血液。【解答】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说法

20、正确,A错误;B、“氧合器”帮助人体完成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说法正确,B错误;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说法正确,C错误;D、图中“流回血液”在经过氧合器时,血液中充满了氧气,所以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D13.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

21、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答案】A【考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所以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瞄准和排队等。【解答】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中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再射到小张的眼睛里,故A

22、错误符合题意;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不合题意;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故C正确不合题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B.?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答案】A【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酸

23、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过程分析;(2)当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酸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质量的大小;(3)根据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产物分析;(4)根据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解答】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液中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溶质由于温度升高又析出一部分而减少。当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温度变化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溶质质量

24、又增加,当恢复到室温时,溶质质量不再变化,A正确;B.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相等,消耗掉的镁的质量少,故B错误;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pH会不断增大,但是不会增大到pH=7,故C错误;D.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Fe=Fe(NO3)2+2Ag340?180可知,每340份质量的硝酸银生成180份质量硝酸亚铁,溶质质量减小160份;Cu(NO3)2+Fe=Fe(NO3)2+Cu?188?180可知,188份质量的硝酸铜生成180份质量

25、硝酸亚铁,溶液质量量减小8份;当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铁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图象应先陡后缓再不变,故D错误;故选A。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4V”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图乙是小灯泡的电流随其电压变化的图象。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10。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5VB.?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用一个4V?0.5W“的灯泡L替换L,则将正常发光C.?闭合S和S2,断开S1,当小灯泡的功率为0.8W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17.5D.?闭合S

26、和S1,断开S2,为保证电路安全,电阻R2的最大功率为8.1W【答案】C【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闭合S和S2,断开S1,此时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首先根据图乙确定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计算出总电阻,最后根据U=IR计算出电源电压;(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根据公式计算出新灯泡的电阻,然后与原来灯泡的电阻比较,从而确定它两端的电压的大小变化即可;(3)根据灯泡的功率,利用乙图确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分别计算出总电阻和灯泡此时的电阻,最后根据R滑=R总-RL计算变阻器的电阻即可;(4)闭

27、合S和S1,断开S2,此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根据电流表的量程确定通过R2的最大电流,最后根据公式P2=I22R2计算即可。【解答】A.闭合S和S2,断开S1,此时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此时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图乙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5A,灯泡电阻是:;串联电路的电阻:;电源电压为:U=IR=0.5A18=9V,故A错误;B.“4V?0.5W”灯泡的电阻为:,原来灯的电阻是8,现在灯的电阻是32,那么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就变大,即电压会超过4V,所以灯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C.闭合S和S2,断开S1,当小灯泡的功率为0.8w时,根据

28、公式P=UI和图乙知,此时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V,电灯的电流是0.4A,所以电路电阻为:,此时灯的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R滑=R总-RL=22.5-5=17.5,故C正确;D.闭合S和S1,断开S2,此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可知,电路最大电流是0.6A,电阻R2的最大功率为:P2=I22R2=(0.6A)210=3.6W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共7题;共33分)16.如图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正确的排序为_。(2)X液体是_。(3)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

29、结构是_。(写一个细胞结构即可)【答案】(1)(2)清水(3)细胞壁(或液泡)【考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一、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二、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三、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四、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五、用显微镜观察,绘图。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清水,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一滴生理盐水;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特有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1)由图中操作可知

30、,正确的排序为:;(2)由实验步骤可知,X液体是清水;(3)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或液泡)。故答案为:(1)?(2)清水?(3)细胞壁(或液泡)17.?(1)用试电笔可辨别火线和零线,使氖管发光的是_。(2)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B,则B_C。【答案】(1)火线(2)=【考点】光的折射规律,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

31、(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解答;(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1)用试电笔可辨别火线和零线,使氖管发光的火线;不能使氖管发光的是零线;(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那么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光线的角度不变,也就是折射角不变。因此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B=c。18.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填字母序号)。A.铜质奖牌B.铜导线C.铜火锅(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

32、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填字母序号)。【答案】(1)C(2)CuSO4+FeFeSO4+Cu(3)AC【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分析三个选项中所利用金属的性质,哪个与导热性能有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2)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电池铜帽中含有铜和锌,加入稀硫酸和氧气后,铜与稀硫酸、氧气反应得到硫酸铜和水,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因此溶液

33、A是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在溶液A中加入物质B,也就是足量的锌,锌会将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通过操作II过滤,得到溶液E,也就是硫酸锌溶液。而固体C是铜和剩余的锌的混合物;在固体C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最后通过操作III过滤,将铜和硫酸锌溶液分开即可。【解答】(1)A.铜质奖牌利用的铜的耐腐蚀性能好,故A不合题意;B.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能好,故B不合题意;C.铜火锅利用的铜的导热性能好,故C符合题意。故选C。(2)湿法炼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3)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19.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_的作用下进入口

34、中。喝水过程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逐渐_。(选填“变小”“不变”“变大”)【答案】大气压;变大【考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应用的知识分析;(2)注意分析水的深度变化,然后根据公式p=液gh判断水的压强变化。【解答】(1)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口中;(2)喝水的过程中,杯里的水进入试管,水面升高,杯底水的深度增大,根据公式p=液gh可知,杯底所受水的压强逐渐变大。20.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1)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2)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

35、正确的是_。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中没有固体存在D.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答案】(1)降温(2)ABC【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会使溶液的浓度改变,因此只能通过降温的方式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那么在20时,在100g的水加入20g硝酸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时,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50g31.6g,因此形成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当升高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50g,因此未溶解的硝酸钾又能溶解,得到的

36、溶液是硝酸钾的50时的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时,由于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50g+30g=80g85.5g,得到的溶液是50时的不饱和溶液;当再降低温度到20时,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解答】(1)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2)A.溶液是50时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最大,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正确;B.溶液都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都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肯定没有固体产生,故C正确;D.溶液是饱和溶液,而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7、,故D错误。故选ABC。21.?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2)下列

38、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A.火山和地震?B.宇宙的起源?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答案】(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考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2、“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3、“板块构造学说”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能解释许多的地壳运动现象,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

39、”,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2)“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可以解释;?B.宇宙的起源,不是地壳运动,不能解释;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解释;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上升成高山,可以解释。所以B、C正确;(3)每一种理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这种说法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

40、修正22.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_两溶液之间。(填字母)(2)E是_溶液。(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_溶液。【答案】(1)B、D(2)NaCl(或氯化钠)(3)BaCl2(或氯化钡)【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分析,此类题在推断时可先找出各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的个数,然后利用连线确定出该物质。【解答】(1)由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可知,氯化钠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E为氯化钠,则D为硝酸银,硝酸银与碳酸钠、氯化钡

41、、盐酸都能反应,所以图中缺少连线应在B和D之间;(2)E为氯化钠溶液;(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A和B为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则C为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1)BD;(2)NaCl(或氯化钠);(3)BaCl2(或氯化钡)。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共4题;共35分)23.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步骤】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42、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_。【实验反思】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_的原因。【答案】小;小【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实验结论】空气总是从气压大的一端流向气压小的一端,据此分析两个气球内气压的大小关系;【实验反思】气球的半径越大,气球内的气压越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实验结论】肥皂泡A变大,说明A的气压小而B的气压大,因此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

43、体压强越小。【实验反思】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小的原因。24.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研成粉后用水制成生豆浆,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它可与农药(有机磷、汞、砷、铜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其减少或失去毒性,并能阻止胃肠的吸收。绿豆中的物质真的有减毒的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提出假设】绿豆中的物质可能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小白鼠具有减毒作用。【实验步骤】分组:将质量相近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9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的饲

44、料,并在早上8点同时进行处理:A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农药DDT;B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生绿豆浆,马上再灌胃2ml的农药DDT;C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蒸馏水。【统计和分析】24小时后,统计三组中小白鼠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1)【预测结果】如果绿豆中的物质有减毒作用,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_。(2)【交流讨论】C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3)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_。【答案】(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2)对照作用(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考点】控制变量法,生物体中的有机物【解析】【分析】1、根

45、据结果写现象,现象要能得出结果;2、对照组一般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实验组;3、实验时需要多选样品,以避免因样本太少而出现偶然性。【解答】(1)如果绿豆有减毒作用,没有灌绿豆浆的A组的小白鼠将因为毒性强而死亡率更高,而灌了绿豆浆的B组小白鼠因减毒而死亡率较低,所以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2)C组实验灌了10mL蒸馏水和2mL蒸馏水,既没灌绿豆浆也没灌农药,所以C组应该是对照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2)对照作用?(3)避免偶

46、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5.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已知KO2也能与水分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碳酸钾为白色固体)。(1)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图13中选择_。(2)B装置的作用是_。(3)表明D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_。(4)在A中有10.0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CO2全部被超氧化钾吸收,理论上D装置质量应减少0.4克,但实验上在实验后称量D装置,发现反应

47、后其质量的变化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可能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A、B、C装置里未被D装置完全吸收B.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C.超氧化钾不足量D.装置B中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答案】(1)图2(2)吸收A装置中挥发出的HCl气体(3)E中浑浊明显增加(4)ABCD【考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1)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取装置;(2)稀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如果被D中吸收,那么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3)超氧化钾反应完毕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石灰水中;(4)在

48、实验时称量D,发现反应后其质量该变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是因为二氧化碳量的多少造成的,所以影响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的都会影响。【解答】(1)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常温制气体,所以应选择图2中的装置;(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挥发出的HCl气体;(3)表明D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E中浑浊明显增加;(4)A.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A、B、C装置里未被D装置完全吸收,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少,故A符合题意;B.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会使D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C.超氧化钾不足量,会使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故

49、C符合题意;D.装置B中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会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ABCD。26.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5、20、15、10、5,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0-50”.(1)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而且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了,请你把接错的那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位置上(导线不允许交叉).(2)为了用上所有的定值电阻正确完成五次实验,应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至少保持_V不变(3)小阳同学每次随机选取一个定值电阻,进行了五次实验,根据所得数据

50、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且实验中各电路元件完好,读数、记录均正确.但老师发现五次实验中有一次未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控制电压表示数一定,根据图丙中的数据分析,阻值为_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这次实验之前的那一次实验,小阳选取的是阻值为_的定值电阻。【答案】(1)(2)1.5(3)20;10【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要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一上一下”;(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决定了它的分压能力,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

51、知,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调节到相同电压需要的变阻器的阻值越大,因此计算出阻值为25时变阻器能够获取的最大电压即可;(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分别计算出丙图中对应的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哪个与其它的结果不同,它就是没有移动滑片的电阻。根据这时的电流和电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再利用这个变阻器的阻值和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计算出对应的定值电阻即可。【解答】(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流表不应该与电阻并联,电压表不应该串联。分析发现,只要将定值电阻右端与变阻器相接的导线,从变阻器上拆下,该接在电压表最左边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52、(2)当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50,电流为:;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为:U=IR=0.06A25=1.5V;(3)根据乙图可知,当阻值为20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电流与电阻之积为:UV=IR=0.18A20=3.6V;其它定值电阻电流与电阻之积为:UV=IR=0.6A5=3V,可见,阻值为20的定值电阻接入后没有移动滑片。这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R变=R总-R=25-20=5;因为上一个定值电阻接入时,电压表的示数肯定为3V,那么此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为:;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30小题各6分,第

53、29小题5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9分,第32小题10分,共50分)(共7题;共50分)2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宇的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_。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2)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在医疗上可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过多症,是因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同时,医生建议患有胃溃疡的患者不宜过多服用。(3)生活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为_。【答案】(1)D(2)NaHCO3+HClNaCl+H2O+CO2

54、(3)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考点】食物与营养,燃烧与灭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以及它们的食物来源分析判断;(2)胃酸就是稀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灭火的原理: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解答】(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米饭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因此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故选D。(2)人体胃液的成份是盐酸,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55、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8.美国缅因州一渔民近日发现一只罕见的半透明蓝白色龙虾,宛如海中一颗闪耀的珍珠,如图所示。(1)常见的龙虾是蓝紫色,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不同。(2)小科的妈妈打算给小科做椒盐龙虾,在处理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的额剑刺到,小科的妈妈将出现的反应是_(填字母)。A.先缩手,后感觉痛?B.先感觉到痛,后缩手?C.缩手同时感觉到痛(3)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这是人体的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

56、特异性”)。【答案】(1)基因(或DNA)(2)A(3)非特异性【考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遗传物质的传递,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2、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非条件反射,感觉在大脑形成,所以缩手动作应先于感觉的形成;3、在人体血细胞中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解答】(1)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是这种龙虾表现出的性状,是受这种龙虾的基因(DNA)控制的。所以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或DNA)不同;(2)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中脊髓,感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所以缩手反射应先于痛觉的形成,A选项正确。故选A(3)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

57、间血液凝固,这是血细胞中血小板的作用,是生来就有的,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基因(或DNA)?(2)A?(3)非特异性29.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请解释塞子被顶出的科学原理。【答案】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橡皮条对金属管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金属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于金属管的热传递,使金属管内的酒精蒸汽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对塞子产生向上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压力大于金属管和塞子的摩擦力时,管内的酒精蒸汽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

58、机械能,从而使塞子跳出,此时酒精蒸汽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2)首先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知识分析金属管内气体内能增大的过程,再利用相同的原理分析塞子被顶起的过程。30.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得以实现,航天员在里面可以生活,并进行实验研究。宇航员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表示生理过程,I、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航天食品中至少含有包括膳食纤维在内的七种营养成分,其中_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食物通过过程进入A系

59、统,完成图中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2)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过程,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宇航员参与过程时,呼吸肌处于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答案】(1)糖类;小肠(2)舒张【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糖类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蛋白质只在糖类不足时提供人体能量;2、食物消化后,在小肠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3、呼吸运动时,人体参与的肌肉较多,吸气时,呼吸肌处于收缩状态,呼气时,呼吸肌处于舒张状态。【解答】(1)航天食品中至少含有包括膳食纤维在内的七种营养成分,其中糖类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由

60、图示可知是吸收过程,A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食物消化后完成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图示中过程?是指气体离开肺泡,也就是呼出气体,此运动中,呼吸肌是舒张状态。故答案为:(1)糖类;小肠?(2)舒张3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已知水=1.0103kg/m3,取g=10N/kg)(1)小明利用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圆柱体合金块慢慢浸入水中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与合金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F浮随h变化的关系图象。(2)将合金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液体中(如图1乙、丙所示),比较图1甲、乙、丙可知:水_液(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