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土壤的定义土壤 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经由岩石风化过程和生物因素主导作用下的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剖面:从垂直地面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 土层 。土壤圈 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
2、交换过程。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交叉带。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包括: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以此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净化各种污染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净化器。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保持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调节水体和溶质的流动;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储存并使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进行再循环;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土壤肥力 是指
3、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土壤自净能力: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物理化学自净,生物自净。(P10)第二章土壤是由固相、液相、 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土壤矿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其他化学成分和结晶构成并未改造。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也成为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风化 : 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
4、成分及结晶构造变化的作用。化学风化 : 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 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不仅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次生矿物 :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土壤质地不仅是土壤分类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状况、 物质迁移转化及土壤退化过程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地理研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改良、土建工程和区域水分循环过程等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固相成分之一,是土壤肥力、缓冲及净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发
5、育的主要标志。它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来源植物组织)和土壤腐殖质。生物残体及其代谢产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土壤生态系统: 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土壤生物主要是指土壤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以及地上部分的动植物,它们以最紧密的方式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绿色植物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地面动物是主要的消费者,土壤生物则扮演着消费者与分解者的双重角色,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联系起来。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P46-47)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因素?答: 土壤
6、有机质的种类、组成及其堆积方式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重要因素。土壤通气状况通过影响生物微生物种群及其活动来决定有机质转化的速度和方向。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重要因素。土壤PH值通过调节微生物活动而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由于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地理分异规律。富营养化:人类活动对磷素循环的另一影响是磷素随农田退水,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进入天然水体,使水体中营养元素浓度增加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富营养化。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土壤固相组成的物理诊断特性主
7、要包括土壤结构、密度、 孔隙度、 土壤颜色和土壤质地,它们是土壤发生的重要标志。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的孔隙比例较为适宜,而且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大小相间分布。在土壤团粒之间为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土壤团粒内部则为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良好吸水、蓄水与保肥性能。有效的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2 能够有效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 度。3 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供应
8、; 同时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4.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均较小,有利于耕作。第 3 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P66)土壤空气的成分对生物活动的影响:首先, 土壤通气状况不良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影响强烈,只有嫌气性和兼气性微生物能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进行正常活动,它们能够利用化合态的氧,最终会在土壤中产生Fe2+、 Mn2+、 H2S、 CH4等还原性物质, 这些物质危害对高等植物常常是有毒的;其次, 土壤通气不良会对高等植物活动带来许多危害,如制约植物特别是植物根系的生长、阻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
9、的吸收等。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与近地大气之间O2, 、 CO2扩散过程称为土壤呼吸作用土壤质量热容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开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淡水在地球总水量中只占不到3%,且绝大多数淡水以冰雪方式分布于极地或高山区,而人类可用淡水如大气降水、土壤水、 河湖水的总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0.003%。土壤胶体及其特性:土壤胶体可分为三种类型:1 土壤矿质胶体;2 有机胶体;3 有机 - 无机复合胶体。土壤胶体对土壤养分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与土壤胶体类型及其性质密切相关:1 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面积和表面能。2 土壤胶体具有电性,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
10、层,微粒内部称为微粒核或胶核,一般带有负电荷,故在库伦引力作用下形成一个正离子层。3 土壤胶体的凝聚- 分散性,因土壤胶体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均大,胶体微粒之间就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有机质状况、土壤中可变价物质的状况、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活动状况。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土壤进入土体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包括物理净化(如冲淡、扩散与稀释;过滤、吸附与固定;汽化与挥发等)、化学净化(如溶解与沉淀、分解与合成、氧化与还原、吸附与解吸、络合与螯合等)
11、、生物净化(生物化学氧化过程等),但应该指出土壤对进入土体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土壤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P116)土壤是重要的建设基质(P116)第 4 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发生学认为:1 母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的组成和性状都直接影响土壤发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这种作用愈是在土壤发生的初期愈加明显,并且,母质的某些性质往往被土壤继承下来。2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它们将太阳辐射转化变为化学能引入土壤发育过程之中,它们是土壤腐殖质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3 气候因素是土壤发生发育的能量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土
12、壤的水热状况,影响着土壤中矿物、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它是决定土壤发生过程的方向和强度的基本因素。4 地形因素,它与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只是通过对地表物质和能量进行再分配来影响土壤发生过程。5 时间因素,可以阐明土壤发生发育的动态过程6 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一是改变成土条件,二是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土壤发生发育过程。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的总称。而土壤圈则是陆地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植物划分为隐花植物和显花植物,其中隐花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显花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133-134)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P13
13、7)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P138)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形作为土壤形成发育的一个空间条件,与土壤之间并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成土过程的影响是通过其他因素来实现的,即地形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从而影响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地形决定着土壤水分状况,地形与物质地球化学分异。地形发育对土壤演变的影响:首先,河漫滩上形成了水成土壤;其次,随着河漫滩发育为高河漫滩,其土壤也演变为半水成土壤;第三, 随着高河漫滩发育为河流阶地,半水成土壤也逐渐发育成地带性土壤。(P147-148)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智慧圈是生物圈中受人类智力活动强烈影响的部分。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4、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在逐步认识土壤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和改造土壤,并定向地培育土壤, 最终形成了具有不同熟化程度的耕种土壤;人为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也受着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有很大的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即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土壤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第 5 章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指在土体中进行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总体过程。土壤形成的实质: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土壤发生学认为, 土壤形成过程实质
15、上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和统一。母质与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规定和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机物积累过程的强度和性质。土壤形成的重要标志:一是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二是土壤中的有机- 无机复合体的形成。 TOC o 1-5 h z 腐殖化过程(P163)泥炭化过程(P163)矿质化过程(P164)黏化过程(P165)富铁铝化过程(P165)钙化过程和脱钙过程(P165)土壤熟化过程是人为培养土壤的过程。通过耕作、灌溉、 施肥和改良等方法,在土壤上部形成人为表层(Ap) , 并不断改变原有的土壤某些过程和性状,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发育。土壤熟化可分为:改造不利的自然成土阶段;培肥熟化阶
16、段;高肥阶段。水耕熟化作用和旱耕熟化过程:( P167)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土壤退化分为侵蚀、盐碱、污染等 10 种类型。土壤剖面形态包括土壤颗粒微形态、结构体形态、土层形态、土壤剖面形态、土被结构形态。其中土壤剖面形态、土层形态、土壤结构体形态的观察是土壤资源调查和土壤地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土壤的个体发育:指土壤从岩石风化产物或其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起,直到目前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土壤系统发育:指土壤圈中各土壤发生类型
17、在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土壤的演替: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或土壤类型组合土被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第 6 章 土壤分类什么是土壤分类以及它的作用:1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性状和特征,对土壤圈中的各异聚合土体所做的科学区分。2 土壤分类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也是土壤科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3 土壤分类学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壤,因土施肥、因土种植和因土改良,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据。目的 : 首先, 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土
18、壤个体的剖面构型与特性;其次,简化土壤数据的处理过程;第三,揭示土壤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土壤分类单元,为土壤调查制图服务;第五,土壤分类单元最终将作为特殊目的,如土壤评价的单元。由上述可见,土壤分类学无论在推动土壤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还是在推动生产实践、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占据重要作用。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 分类原则和依据:1 综合发生学原则2 统一性原则3 生产性原则诊断层: 用于鉴别土壤、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第 7 章 主要土纲特征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 即新成土干旱土均腐土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过渡系列:新成土雏形土变性土;副
19、系列: 水成型的盐成土有机土潜育土、岩成型的新成土和火山灰土; 人为土。盐成土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河流低阶地、滨湖低地、洪积扇的中下部、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凡在地形比较低平,地面水流和地下径流较为滞缓、且较易汇集的盆地和半封闭的浅平洼地、河流三角洲、干三角洲等地区,均有盐成土存在。有机土 是以泥炭化为主导过程的一个土纲,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积累速率大于分解速率,以富含有机质为主要特征,即具有有机表层的土壤。人为土 是由于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或者由人工创造出来的,具有明显区别于自然起源土壤特性的一类土壤。人为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有水耕熟化过程、旱耕熟化过程。第 8 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
20、区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首先, 在全球和大陆尺度上土壤与广域的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表现为土壤的广域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其次, 在区域尺度上土壤与大的地质构造、地形、水文、成土年龄相适应,表现为区域的、中域、微域的土壤分布规律。再如,从土壤系统分类的角度,认识土壤分布规律,它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土壤分类标准,故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并非仅有一种主要土壤类型,完全可以有一种以上的主要土壤类型,从而更加重视土壤类型组合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共同制约着土壤的水平分布,垂直地带性之间决定着山地、 高原、 谷底的土壤分布。土壤分布的
21、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一般情况下距离海洋愈远,气候愈干燥;距离海洋愈近,气候愈湿润。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的土纲则依次为淋溶土软土干旱土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 或向下 ) 依次更替的现象,叫做土壤分布的垂直地
22、带性。反之称为负向垂直地带性。土被 :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也称。土被具有不均一性,即在土壤带内,除某些主要土壤类型外,还插花分布其他类型的土壤,这在大、中比例尺土壤图上表现尤为明显,反映出了土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土被实际是土壤群体组合。从发生学角度可将土被结构分为以下3 个基本类型,即复区、组合与复合。什么叫土壤区划?它有什么意义和原则?答: 壤区划就是对土壤群体进行地理区域上的划分。土壤区划工作与土壤的形成、分类、制图、土被结构等研究密切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推动,但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基础。其主要原则有:一综合性,即综合分析土被结构、分布规律,发生特征和生产性能,以及决定这些特
23、征的全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区划为扩大耕地面积和通过单位产量服务;二是强调土壤地带和农业地带的一致性。第 9 章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土壤资源 是指具有农业、林业、 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资源具有质( 土壤肥力) 和量 ( 面积 ) 两方面内容。土壤资源的功能表现在 : 土壤是生产食物、木材和纤维的基地;土壤支持和调节地表生物过程与养分循环; 土壤调节陆地表面水分分配与过滤水质;土壤作为地球的“皮肤”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土壤也是人类生产建设的主要基质。从土壤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土壤诊断特性等方面来看
24、,中国土壤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 中国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2 中国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大;3 中国耕地面积少、宜农后备土壤资源不多;中国土壤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国土壤资源及其利用现状:1 中国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2 中国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大。3 中国耕地面积比重较小、宜农后备土壤资源不多。4 中国土壤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土壤质量或称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健康一般为农学家、生产者及大众媒体所采用,它强调土壤的生产性能,即健康的土壤能持续生产出品质优良、数量丰富的农产品。土壤质量 是土壤物理性状、化学组
25、成和性质、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以及形成这些性状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综合体。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对农田、 水渠、 道路、林网和村庄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及其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用与经营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对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放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进行国土资源整治和补充耕地面积
26、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土壤退化 则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与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相类似,土壤退化过程也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过程,其中形成因素的异常或人类不合理的土壤利用方式则是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将土壤退化过程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土壤侵蚀是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剥离、迁移、沉积的过程。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侵蚀速度缓慢,常与自然成土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常导致土壤侵蚀过程急剧发展,称为加速侵蚀,其侵蚀
27、速率巨大,这就是一般所讲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侵蚀过程中的表现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即溶蚀、降雨溅蚀、片状侵蚀、沟状侵蚀。溶蚀。 是指土壤中的易溶性养分、土壤胶体随流水迁移出土体的现象,其结果导致土壤中植物所需养分元素和腐殖质含量降低,同时也使土壤结构随即破坏、土壤性状恶化以及土壤肥力减弱。溅蚀。 是在降雨过程中下降雨滴击溅地表土壤将其搬离原位而产生的侵蚀,在坡面上被击溅起来的土壤颗粒大部分落至下坡方向。片状侵蚀。是指在降雨过程中,坡地表面形成的薄层水流将分散的土壤颗粒带走的过程,又称为面蚀。影响坡面侵蚀的主要因素有降雨特征、植被状况、坡面土壤组成及
28、其性状、坡度、坡长、坡形及人类活动等。沟状侵蚀。是指地表径流比较集中的股流形式对土壤或土体进行冲刷的过程,也是面状侵蚀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常见的侵蚀类型。土壤侵蚀防治对策: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域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地表覆盖,保护地表土壤免遭雨滴直接打击,拦蓄径流,涵养水源,调节河川、湖泊和水库的水文状况,防止土壤侵蚀,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耕作措施。是以保水保土保肥为目的,以提高农业生产为宗旨,以犁、锄等为耕(整)地农具所采取的措施。土壤风蚀沙化是指当风速超过45 m/s,地表疏松干燥的细小土壤颗粒被风吹而扬起,离开原地土壤表层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风蚀沙
29、化作为一种土壤退化现象,它不仅破坏土壤资源、减低土壤生产力,同时还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根据土壤颗粒运动特点,可以将土壤风蚀沙化过程分解为吹蚀过程、搬运过程和堆积过程。吹蚀过程 。 指当风力作用于干燥表面时,达到破坏土壤结构并使土壤细颗粒、土壤有机质被吹扬的过程,它是土壤风蚀沙化的第一阶段。土壤风蚀沙化防治政策:土壤风蚀沙化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土壤本身的物质组成和性状,外部因素则为干旱、风力、 植被退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风蚀强度主要取决于风速、表土干燥度、植被覆盖度等,因而防治土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建立区域容许土壤风蚀量
30、标准体系。2 增加作物残余物。3 加大土壤粗糙度。4 建立风障与防风林网。5 加强土壤管理。土壤环境问题:1 是土壤退化引起的人类食物、纤维数量的相对下降;2 是土壤污染导致的人类食物质量和产量的降低。土壤无机污染物:土壤无机污染以重金属、有毒类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危害最为突出, 它们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而且不能为微生物分解,常在土壤中积累, 甚至有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它们可以植物的吸收富集来对人类产生危害。简述:土壤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类型答: 土壤污染物归并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根据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
31、型、生物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城郊农业普遍利用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进行农田灌溉,但是城市废水和工业污水中还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其成分相当复杂,若这些污水废水直接输入农田,使污水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可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型:指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被污染的大气。农业污染型:其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或耕作层,分布比较广泛。固体废物污染型:这些垃圾会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土壤组成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在植物体内积蓄,危害人类健康。生物污染型:人类向土壤中排放大量的、害虫、 有机植物等对土壤所构成的污染。生物技术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它包括: 植物根系从土壤溶液中萃取污染元素;植
32、物在生理代谢过程催化土壤污染元素的挥发;植物生理代谢对土壤污染元素的固化。第 10 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土壤地理调查是通过野外实地观察成土条件、土壤剖面特征,揭示区域土壤地理发生发育规律的基本方法,也是土壤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土壤地理调查目的和任务:揭示调查区土壤类型及其土壤发生规律;了解土壤发育 ( 或退化) 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进行综合地学分析,编制土壤( 或土壤退化) 类型图,为相关科学研究和土壤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土壤剖面的设置、挖掘、观察、描述与记录、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原则上每
33、个土壤类型至少有一个剖面点。生物地理学第一章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 : 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所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 P6-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生物生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同时,某些生态因子还能限制生物的分布。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例如:在荒山上培育起树林,树林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降低风速, 形成新的小气候环境;土壤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
34、构与理化性质; 动植物的残体分解后进入土壤,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影响环境。他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在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体一方面不断地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着它周围的环境。环境的限制与: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线之间即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最适区生物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度。生物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行为上的适应、形态上的适应和生
35、理机能上的适应。三种适应方式常常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即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适应的性质。由于各种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程度不同。因此,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性植物三种生态类型。阳性植物:凡是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而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称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36、耐荫性植物:在较强的阳光下发育良好,但也能忍受一定荫庇条件。生物的活动性深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 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短日照植物一般起源于低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一般起源于高纬度植物。长日照植物:通常在发育的光照阶段要求日照天数必须大于某一时数或者说暗期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结果。如夏熟的油菜,14-17H 才能开芽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相反。在一定条件下,暗期愈长,开花愈早。如秋熟的玉米8-12H 开芽中日照植物:在不同长短的日照下都能开花。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将陆生植物分为三种生态类型: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
37、物。风对生物的影响:风对陆地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的形态、生活方式、迁移和地理分布。风可促使植物蒸腾加剧,在风向较稳定而风力强劲的地方,乔木迎风面的树叶和枝条逐渐萎蔫死亡,可形成旗形树冠。不大的风力可以补充CO2,降低植物叶温,传播花粉。此外,一些植物的果实、 种子以及不善于活动的动物和微生物也常借风力传播。风在动物的主动迁移上也有作用,如鸟类可借助风来定向,许多昆虫的飞行有赖于风的性质和天气的一般情况,许多哺乳动物是利用风带来的气味鉴别方位。植物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1 植物是动物的直接或间接事物。2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隐蔽所。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动物协助植物
38、授粉。2 动物传播种子和果实。动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4 动物影响植物群落的成分和存在状态。寄生: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害的关系。得利的一方为寄生者,受害的一方为宿主。共生 :共生这一概念非常广泛,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产生一定的联系,都可以称之为共生。1 偏利共生,也成为共栖,是指生物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并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关系。2 原始合作,指对共生的双方都有利,但并非不能分开。3 互利共生,原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对共生双方都有利,并发展成彼此间完全相互依赖,这种关系是必然的。群落中的一般相互依赖性,必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即
39、一种异样生物完全地依赖于另一种自养生物获得食物,然后又依赖于前者而得到保护,这样才能称为互利共生。竞争 :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 光线、 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竞争可以是种内的,也可以是种间的。第二章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a. 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b.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c. 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d.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e. 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f.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g.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我国学者根据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优势种、建群种和伴生种。A. 优势
40、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但每一层优势种可能不唯一,而形成共优种。B. 建群种是指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类,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 而且在形成群落的环境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伴生种是指在群落任何层次中都处于次要地位的种类,它的个体数和盖度都较小,形成群落环境的作用也不大,有的则是群落中的常见种。层片: 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步骤:侵移、定居、竞争。季相 :季节性变化也称群落的季相。演替: 演替
41、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它是生物群落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原生演替 : 原生演替是指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段( e.g , 冰川移动露出的地面、火山喷发新形成的岩面、流水的新沉积、风沙的堆积等),发生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一般以两个极端类型为代表,1 旱生演替: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2 水生演替: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草本群落阳性灌木群落阳性乔木群落耐阴乔木群落第三章热带雨林生物群特征(P91)( 1)生境特点1 气候主要特征:终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变化2 典型土壤:砖红壤,土层深厚,肥效差( 2)生物群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1 世界上生物种类组成最丰富多彩的生物群原因:现代生态条件有利及地区的古老性2 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模型素材》课件
- 安全意识、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项目投资与融资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甲方环保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3篇
- 高等数学(第五版)课件 6.2.1变上限定积分函数及其导数
- 二零二四年度钢材行业技术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与购买期权协议2篇
- 营改增培训课件财师汇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合同4篇
- 2024年度委托代建合同(工程)2篇
- 冲突管理与处理技巧培训考核试卷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2024版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TCNAS 42─2024图文解读学习课件
- 企业出海蓝皮书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监控工程验收单-范本模板
- GB/T 21837-2023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 中医操作流程图(全)
- 智慧农业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婚恋观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