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导学课件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课件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课件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课件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疏”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徵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魏徵,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封郑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解题】 谏太宗

2、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

3、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4、,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长(zhng):生长。 浚:疏通水道。下愚:极为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域中:指天地

5、间。语出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休:喜庆,福禄。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的根部;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泉源;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泉源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道德不厚

6、实却希望国家治理好,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担负着帝王的重任,处于天下最高的地位,应推崇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如果不想着处在安逸中想到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像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泉源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解读】第段开宗明义,用木之长、流之远作比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德抑欲”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类比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对比 “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7、正面说+反面说:反复强调,不厌其烦 反问:加强语气,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 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殷忧:深深忧虑; 傲物:看不起被人。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克,能。盖,表推测语气。骨肉为行路:亲骨肉成为陌生人。董之

8、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百姓。振=震(威吓)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怀仁:感念皇帝的仁德可畏惟人: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奔车朽索:用腐朽的绳子去拉奔跑的车辆。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 【译】(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

9、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却心怀怨恨。(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解读】疏文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开头四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然后连用两问引起下文,一反问:“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加强了语气。一设问:“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引人深思。 接着以对比论述,指出帝王“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和不同结果:“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蕴含着得失天下的关键民心。 最后指出“失民心”的危机,辩证地论述君与民关系,“载舟覆舟”(荀子)“奔车朽索”(尚书)的化用和比喻,形象生动又发人

11、深省。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注释: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江海下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盘游:打猎取乐。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

12、为度。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壅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

13、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简

14、:选拔。效:献出。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不言而化: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

15、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解读】疏文第三段阐述“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知道满足,适可而止; 礼贤下士,谦虚包容; 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虚心纳谏,正身黜恶; 喜怒有常,赏罚有度。十 思“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 最后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第三段第二层其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成为明君为政的要领,即选拔任用文武之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正面写明君的福气:快乐、长寿垂拱而治、万物化育反面写庸君的劳碌:劳神苦思、役使耳目、事必躬亲亏损天道 这篇奏疏,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