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_第1页
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_第2页
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_第3页
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_第4页
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目录1.悯农第2页2.春晓第3页3.所见第4页4.山行第5页5.望庐山瀑布第6页6.鹿柴第7页7.静夜思第8页8.古郎月行第9页9回乡偶书.第10页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11页11.绝句第12页12.江雪第13页13.风第14页14.赠汪伦第15页15.早发白帝城第16页16.望天门山第17页17.春夜喜雨第18页18.绝句第19页19.游子吟第20页20.望洞庭第21页1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作者我知道,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

2、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二、译文注释1.禾:禾苗。2.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3.餐:饭。4.皆:都是。三、原文大意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四、诗文赏析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

3、,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2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作者我知道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

4、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二、译文注释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2.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4.夜来:夜里。三、原文大意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四、诗文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

5、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

6、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3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作者我知道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7、。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二、译文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欲:想要。捕:捉。鸣:叫。三、原文大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四、诗文赏析夏天的傍晚,太阳已不那么刺眼,放出柔柔的光。树林深处,远远地望见一个身影,噢!那是放牛的牧童。瞧,他戴着斗笠,身穿黄色的无扣马夹,那件亚麻布马夹对他来说确实挺合身的,一件短得不能再短的短裤,上面还有许多补丁,这大概是他哥哥们穿剩下的。赤着脚丫的他,坐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那模样就像是田里顺风摇摆的稻谷,悠悠颤颤的。他的

8、精神很好,口里还唱着:“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这歌声配上鸟儿的鸣叫和蝉儿的哼唱,成了一组悠远、令人心情舒爽的歌,在辽阔茂密的大树林里隐隐回荡,回荡4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作者我知道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

9、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二、译文注释1.山行:在山里走。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3.石径:石子小路。4.径:小路。5.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6.坐:因为、由于。7.霜叶:经霜的枫叶。8.于:比。三、原文大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四、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

10、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5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11、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4)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5)疑:怀疑。(6)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7)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三、原文大意太阳照射香炉

12、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四、诗文赏析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

13、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6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6.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作者我知道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另一种说法认为王维生于699年,卒于759年,据考证,前一种说法为是),山西祈县人。二、译文注释(1)鹿柴(zhi):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2)空山:空旷的山林。(3)但闻:只听到。但,只。(4)

1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5)复:又,进而。三、原文大意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又映照在青苔上面。四、诗文赏析诗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

15、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7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

16、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举:抬。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三、原文大意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四、诗文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

17、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

18、”,再一“低头”。8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8.古郎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19、二、译文注释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青云端:青云的顶端。三、原文大意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四、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

20、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9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儿童

21、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作者我知道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二、译文注释(1)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2)衰:衰败、疏落。(3)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4)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5)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6)相见:即看见我;(7)不相识:即不认识我三、

22、原文大意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四、诗文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10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作者我知道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jie),人称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

23、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二、译文注释、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三、原文大意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四、诗文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

24、,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11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作者我知道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二、译文注释1.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2.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3.鹭:一种水鸟名,鹭鸶。4.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5.西岭: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6.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7.泊:停靠。8.

25、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9.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三、原文大意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四、诗文赏析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12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2.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

26、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作者我知道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等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二、译文注释1.绝:一只也没有了。2.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3.径:小路。4.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5.蓑笠(sul):蓑衣,斗笠。三、原文大意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

27、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四、诗文赏析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13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3.风(唐)李峤(qi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作者我知道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28、。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二、译文注释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三、原文大意诗意是风能吹落晚秋的树叶,也能吹开春天的花朵,更能卷起高高的水浪,吹进竹林能把万棵竹子都吹得歪歪斜斜。让人感到风的力量之大。四、诗文赏析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此诗为唐代李峤所作。李峤以“风”为题

29、的组诗共有3首,此为其中一首。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14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0、,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1.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三、原文大意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四、诗文赏析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

31、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15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5.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zh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n)。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ng)山。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32、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1.朝:早晨。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3.啼:鸣、叫。住:停息。4.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三、原文大意早晨告别朝霞缭绕的白帝城,一日间行程千里回到江陵。两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四、诗文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

33、,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16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6.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

34、、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4.回:回旋。5.出:突出。6.日边:天边。三、原文大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35、四、诗文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17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7.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i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作者我知道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二、译文注释1.好雨:指春雨

36、,及时的雨。2.乃:就。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三、原文大意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四、诗文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

37、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18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8.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作者我知道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二、译文注释1.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2.鸣:叫

38、,啼叫。3.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4.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5.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6.泊:停船靠岸。三、原文大意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四、诗文赏析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19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9.游子吟(yn)(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作者我知道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李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