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三个子目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子目、第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宋元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

2、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资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

3、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2、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北宋形势图(1111年)和唐朝形势图供学生识读,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对两幅地图进行对比,你发现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观察图片后在互动面板上留言,他们应该能找出:1、北宋的版图比唐朝时小了许多;2、与北宋相邻的政权还有辽和西夏。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答案,并由此导入新课:北

4、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二、教学新课(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知道辽、西夏、北宋政权的建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表,分小组在互动面板上留言回答。2、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教师出示以下学习提纲: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生活方式如何?隋唐时,他们都与汉族的关系怎么样?建立政权后,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PPT,并且再次仔细阅读第一子目相关知识,寻找答案,并在互动面版上

5、写下答案。对于第一个小题,教师出示34页相关史事中的诗句和书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契丹族的服饰,契丹族的鸡冠壶的孔洞。学生能够得到“契丹人过着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 对于第四小题,教师出示契丹族和党项族的文字和货币,让学生观察,教师指出:这些史料都反映出这两个少数民族向中原汉族学习,推动了本民族进步。(二)辽与北宋的战和1、过渡语: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方式有哪些?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例子吗?请在互动面版上留言。学生留言后,教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答案,同时出示课件小结。教师: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是北宋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

6、要表现形式,这种并立是如何形成的?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让我们在第二子目辽与北宋的和战去了解。2、辽与北宋关系的演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课件上辽太宗时期、宋太祖后期、宋太宗时期、宋真宗时期的辽宋关系。教师出示燕云十六州的地图,补充讲解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辽占领该地区。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用示意图表示辽与北宋关系的演变过程。(由战到和再到战最后再到和)3、学习和评价澶渊之盟教师: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的关系上演变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这一段历史。(教师播放视频)观看了视频之后,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与辽签订盟约的北宋皇帝是谁?北宋为

7、什么会得到澶州之战的胜利?为什么北宋的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指出:澶渊之盟的签订实质上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教师出示澶渊之盟的内容,学生阅读,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不同的人对这一盟约的签订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而有的人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点拨: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有两个原则:一是用辩证看待一个事件,即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即看到它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二是要有史料实证,做到以史证论。现在,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史料。(教师出示PPT上的

8、材料) 学生看材料,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然后在互动面版上写下自己的观点。教师小结并用PPT展示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生完成笔记。(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过渡:学习了辽与北宋的和战,我们知道了辽与北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三子目,并回答问题: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教材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同学们可用极少的时间完成这一部分。(四)总结提升比一比:“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宋与辽结为兄北之国,夏向宋称臣。相同点:

9、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三、总结本课展示板书,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在这一节课上,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西夏的建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中原汉族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和平局面使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各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各民族在开发祖国的边疆,扩展中国的领土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有平等和谐的民族观,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四、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第7课的内容。五、教学反思:优点:1、整堂课思想清楚,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都设计到了。对契丹族和党项族的起源、发展和政权的建立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采用识图、列表等方式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时空观念。2、对于辽与北宋的和战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采用了微课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介绍了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实质。对于评价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出示的材料恰如其分,能帮助学生思考,也体现了历史学科中的辩证观点和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3、教态亲切,在网上课堂中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