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学课件医用人体寄生虫学_第1页
2022医学课件医用人体寄生虫学_第2页
2022医学课件医用人体寄生虫学_第3页
2022医学课件医用人体寄生虫学_第4页
2022医学课件医用人体寄生虫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教学课件总论第一页,共六十五页。一、引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根底学科。 第二页,共六十五页。2学习目的认识寄生虫的危害性控制、消灭寄生虫,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防制与杀灭传病和致病的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第三页,共六十五页。3人体寄生虫学范畴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

2、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第四页,共六十五页。医学原虫学研究寄生于人体的单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相互关系。如疟原虫。叶足虫纲请点击看图鞭毛虫纲请点击看图孢子虫纲请点击看图纤毛虫纲请点击看图第五页,共六十五页。叶足虫纲Class Lobosea)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E. Histolytica trophozoite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六页,共六十五页。鞭毛虫纲请点击箭头以返回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第七页,共六十五页。孢子虫纲(Class Sporozoa)间日疟原虫冷热病(Plasmodium vivax)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八页,共六

3、十五页。纤毛虫纲(Class Ciliophora)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九页,共六十五页。医学蠕虫学研究寄生于人体的蠕虫和人体的相互关系。线虫纲请点击看图吸虫纲请点击看图绦虫纲请点击看图棘头虫纲请点击看图第十页,共六十五页。线虫纲(Class Nematoda)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十一页,共六十五页。吸虫纲(Class Trematoda)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nicum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十二页,共六十五页。绦虫纲(Class Cestoda)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 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十三页,共六十五

4、页。棘头虫纲(Class Metacathocephala)猪巨吻棘头虫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十四页,共六十五页。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能传播疾病及致病节肢动物和人体相互关系。昆虫纲请点击看图蛛形纲请点击看图第十五页,共六十五页。昆虫纲 (Class Insector)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绿蝇Lucilia sericata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十六页,共六十五页。蛛形纲(Class Arachnida)人疥螨Sarcopes scabiei蠕形螨follicle mite请点击箭头或本处返回第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寄生虫的危害性现代热带病 WHO 2000疟疾 malaria

5、感染人数4亿-4.9亿;每年死亡人数220-250万。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流行于76个国家,5亿6亿人口受威胁, 2 亿人感染,每年死亡人口50-100万。 丝虫病淋巴和盘尾丝虫病 filariasis) 流行于80多个国家,1.45亿人感染。 第十八页,共六十五页。丝虫第十九页,共六十五页。丝虫引起的象皮肿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二十页,共六十五页。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现感染人口1200万人锥虫病非洲和美洲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 单单美洲锥虫感染者1800万。麻风病 leprosy结核病 tuberculosis登革热 date-fever第

6、二十一页,共六十五页。Oriental sore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五页。锥虫请点击箭头以返回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五页。肠道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估计全球13亿人感染蛔虫,13亿人感染钩虫,9亿人感染鞭虫, 全球人口的1%感染阿米巴,2亿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我国可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229种,19881999年调查我国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63%, 感染人数达7.08亿。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五页。二、寄生关系及其演化1、寄生与寄生关系 寄生虫? 宿主? 1共栖(commens

7、alism)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系,一方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鮣鱼与大鱼。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发生营养关系,双方相互依赖,都受益。如牛与纤毛虫、白蚁与一种鞭毛虫。3寄生关系(parasitism)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栖息场所,并获得营养,同时对另一种生物产生损害,这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寄生关系。如蛔虫与人。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寄生关系的演化共生关系共栖关系寄生关系自由生活free liviing共同生活symbiosis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五页。3、寄生虫形态和生理对寄生生 活的适应性变化

8、 1形态:不需要的器官退化,如感觉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等。绦虫寄生于消化道内,其自身的消化器官消失,而以体表吸收营养;有些器官特别兴旺,如生殖器官、附着器官等。2生理:寄生于肠道的无氧环境寄生虫主要行厌氧代谢,而在血液中的寄生虫主要是行有氧代谢。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五页。三、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寄生于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并给被寄生的生物带来损害的动物称为寄生虫。1、宿主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宿主。2、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五页。3、宿主类别: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发育过程中,需要更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寄

9、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宿主,按其寄生关系的性质,对宿主进行分类。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 凡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第三十页,共六十五页。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史的全过程中需要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五页。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 :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能侵入一些宿主,在其体内不能发育为下一期幼虫或成虫,但能存活,这些宿主是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0、,幼虫假设又进入正常宿主,那么继续发育至下一期虫体。含有滞育状态幼虫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肺吸虫野猪 人 。 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 能被人体寄生虫成虫寄生的脊椎动物称为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五页。 专性寄生虫至少一个发育阶段营寄生生活,如血吸虫 兼性寄生虫可寄生也可营自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 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寄生于小肠 体外寄生虫如跳蚤寄生于体表 时机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发生问题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如弓形虫。4、寄生虫类型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五页。1感染期: 寄生虫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中,不是所有的虫期对人有感染力

11、,只有某一个特定阶段,才具有感染人能力。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5、感染期和感染方式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五页。 2感染方式: 感染期的寄生虫常存在于土内、水中、植物中、一些动物体内或体表,它们可以主动或被动地或随昆虫叮咬进入人体。人体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和方式称为感染方式。不同的寄生虫有不同的感染期和感染方式。如肝吸虫的幼虫有毛蚴、胞蚴、尾蚴、囊蚴,但仅囊蚴阶段能使人感染,囊蚴称为肝吸虫的感染期。肝吸虫的感染是由于人生食了含有囊蚴的鱼、虾,这就称为肝吸虫的感染方式。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寄生虫、宿主与生活史的概念的理解图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五页。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

12、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等。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肝吸虫等。6.生活史类型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五页。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有些寄生虫要经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交替进行才完成一代的现象,如疟原虫、吸虫。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五页。1生物的分类系统界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7、寄生虫的分类第三十

13、九页,共六十五页。2寄生虫的分类原生动物亚界无脊椎动物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动物界第四十页,共六十五页。寄生虫命名的双名制原那么学名:拉丁文属名在前,种名在后(斜体)。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 1758 属名 种名 命名者 命名时间中文译意:蛔 类似 蚯蚓的中文译名: 似蚓蛔线虫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五页。 1夺取营养: 如蛔虫以人体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为食,血吸虫、钩虫消耗人体的血液等。人可以因此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四、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性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五页。蛔虫在小肠寄生钩虫引起的贫血夺取营养

14、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可以引起机械性刺激损伤,压迫与堵塞组织器官。 如肝吸虫的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引起胆管壁的炎症、胆管阻塞;蛔虫寄生在人小肠,可使病人发生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等。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五页。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机械损伤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五页。 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等引起毒性与过敏反响 如痢疾阿米巴分泌的溶组织酶,破坏人体肠壁组织。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引起人体组织的肉芽肿形成肝肠病变。3毒性作用与免疫损伤: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五页。血吸虫病的肝脾肿大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五页。1非特异性免疫:或称先天性免疫,即由遗传决定的对寄生虫的先天抵

15、抗力。如皮肤、粘膜和胎盘屏障作用,胃肠道的蠕动,胃酸,淋巴系统和补体系统对寄生虫的杀灭作用等。 2、人体对寄生虫的反响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五页。2特异性免疫: 或称获得性免疫,即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引起人体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产生针对寄生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和IgD抗体等及效应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协同作用杀伤寄生虫。 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五页。五、寄生虫感染免疫 1、特异性免疫类型 1消除性免疫: 人体感染某种寄生虫后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既可去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痊愈后对同种病原具有完全的永久性的免疫力。 第五十页,

16、共六十五页。2非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末被完全去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次感染。多数寄生虫感染属于此种类型。带虫免疫: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内,引起的病称为疟疾。疟疾患者体内有活的虫体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对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经治愈后,免疫力亦消失。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五页。伴随免疫:血吸虫寄生在人的血管内。血吸虫患者产生的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无明显的杀伤作用,但可杀伤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2、免疫逃避: 寄生虫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存活下来,称为免疫逃避。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五页。其机制复杂,可能有以下几点1

17、解剖位置的隔离 3抑制或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如释放可溶性抗原,与宿主血清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抑制宿主免疫应答。有些可释放免疫抑制因子。 2外表抗原的改变:a抗原变异b抗原伪装c表膜脱落和更新。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五页。3、寄生虫性变态反响:人体对寄生虫的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响,既可表现为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同时也可发生对自身的组织的损伤,引起免疫病理变化,这种反响称为超敏反响或变态反响。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五页。变态反响四种类型 1 I型, 速发型2 II型,即细胞毒型3 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4IV型,即迟发型或细胞免疫型措施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六、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寄生虫感染

18、 (parasite infection) 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2.带虫者carrier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病症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carrier。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五页。3.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病症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该类寄生虫又可称为时机致病寄生虫。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五

19、页。4.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犬弓首线虫是犬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 犬吞食了该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小肠内孵出,经过血循环后,回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但是,如人误食了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肠道内孵出,进入血循环,由于人不是它的适宜宿主,幼虫不能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在体内移行,侵犯各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五页。是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病症和体征。如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位。又如卫氏并殖吸虫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脑等部位。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五页。七、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 1传染源: 感染寄生虫的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举例血吸虫。 2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3易感人群:对寄生虫没有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第六十页,共六十五页。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感染期的寄生虫存在于食物、水内,人因经口摄取食物而受感染的。经皮肤粘膜感染:感染期的寄生虫存在于土壤或水内,当接触到人的皮肤时,即可钻入皮肤而使人感染。经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