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_第1页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_第2页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_第3页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_第4页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案号:企 业 产 品 标 准Q/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for POI- 发布-实施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发布Q/IV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范围1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术语和定义1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2、Current Document 缩略语 1术语和定义 2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业务功能4分类4 HYPERLINK l bookmark49 o Current Document 射频技术指标定义与要求 6 HYPERLINK l bookmark51 o Current Document 频率范围 6 HYPERLINK l bookmark53 o Current Document 插入损耗 6 HYPERLINK l bookmark57 o Current Document 输入驻波比 7端口隔离度

3、 8发发隔离度 9收发隔离度 9带外抑制度 9传输互调 10反射互调 10二阶互调 10混合互调 10功率容量 11带内波动 11耦合度 11 HYPERLINK l bookmark109 o Current Document 监控指标要求11 HYPERLINK l bookmark111 o Current Document 输入功率读取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15 o Current Document 输出功率读取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19 o Current Document 驻波比读取 12Q/ TOC o 1-5 h z HY

4、PERLINK l bookmark121 o Current Document 欠门限/告警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23 o Current Document 过门限/告警 13 HYPERLINK l bookmark125 o Current Document 内部设计13 HYPERLINK l bookmark127 o Current Document 重叠频段合路设计原则 13 HYPERLINK l bookmark129 o Current Document 不同系统合路 13 HYPERLINK l bookmark131 o Current Do

5、cument 端口要求14 HYPERLINK l bookmark133 o Current Document 端口排列原则 14 HYPERLINK l bookmark135 o Current Document 端口使用原则 14 HYPERLINK l bookmark137 o Current Document 多设备端口原则 14丝印14 HYPERLINK l bookmark141 o Current Document 公司 LOGO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43 o Current Document 产品类别 15 HYPERLINK l bookm

6、ark145 o Current Document 单元标识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47 o Current Document 端口/接口标识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49 o Current Document 其它丝印标识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51 o Current Document 多设备标识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53 o Current Document 内部要求16 HYPERLINK l bookmark155 o Current Document 器件要求 16 HYPERL

7、INK l bookmark157 o Current Document 电缆要求 16 HYPERLINK l bookmark159 o Current Document 内部摆放要求 16 HYPERLINK l bookmark161 o Current Document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8运输 18贮存 18检验19 HYPERLINK l bookmark165 o Current Document 新产品样机验证 19 HYPERLINK l bookmark167 o Current Document 新产品验证和出厂检验 19 HYPERLINK l bookmar

8、k169 o Current Document 厂验 19 HYPERLINK l bookmark171 o Current Document 工程现场改造设备 19安全19 HYPERLINK l bookmark175 o Current Document 测试方法19IIQ/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77 o Current Document 测试条件 19 HYPERLINK l bookmark182 o Current Document 上行插入损耗测试 20 HYPERLINK l bookmark188 o Current Doc

9、ument 下行插入损耗测试 21 HYPERLINK l bookmark194 o Current Document 上行输入驻波比测试 22 HYPERLINK l bookmark200 o Current Document 下行输入驻波比测试 23 HYPERLINK l bookmark206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隔离度 24 HYPERLINK l bookmark212 o Current Document 发发隔离度 25 HYPERLINK l bookmark218 o Current Document 收发隔离度 26 HYPERLINK l bo

10、okmark224 o Current Document 带外抑制测试 27 HYPERLINK l bookmark230 o Current Document 带内波动测试 28 HYPERLINK l bookmark232 o Current Document 耦合度测试 29 HYPERLINK l bookmark234 o Current Document 三阶互调(反射)测试: 30 HYPERLINK l bookmark238 o Current Document 三阶交调(传输)测试 31 HYPERLINK l bookmark242 o Current Documen

11、t 附件1: POI常用标识、丝印和符号 32III、人 刖 百本标准为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 )设备研制、开发、网络建设、设备制 造、工程设计、管理维护、生产制作、质量验证、性能测试等提供技术依据。结合市场需求、 公司开发、生产和实际运用情况而编制。本标准由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雷本标准于首次发布。IVQ/1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多系统接入平台( Point Of Interface )的术语、并规定了设备的功能要 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操作要求、机械要求、环境要求、电源和接地、电磁兼容安全要 求和测试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

12、存。本标准适用于多系统接入平台( Point Of Interface )系统设备的研发、网络建设、设 备制造、工程设计、管理维护、生产制作、质量验证、性能测试等提供技术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GB17625.2-1999电磁兼容 限值 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电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 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35.1-2003 电磁兼容 限值 电流W 16A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YD5059-98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04R& D-03-913直放站嵌入式监控软件设计规范(功能处理及对外接口部分)03R& D-03-325外购物料质量与可靠性评估方法03R& D-03-328A

13、0京信直放站监控参数及功能规范03R& D-03-323监控软件术语规范Q/JX A 07-025 产品包装设计规范05R& D-03-091直放站监控软件基本验证方法Q/JX A 07-023 京信产品环境实验规范03ME-03-3001整机标识标签规范Q/JX A 09-004 POI 产品型号命名办法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第1页共34页Q/表1 缩略语对照缩写英文中文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无线收发基站RFRadio Frequency射频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

14、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术语和定义多系统接入平台多系统接入平台,又称POI ,其英文名称:Point Of Interface ,它 是在多 系统共享分布链路中,将多路移动信号下行合路输出,接收上行信号分路输 出至相应接收机的一种设备,如图3-1。根据应用场景不

15、同选取任意两个频段 或多个特定频段进行合路和分路,完成若干系统的分布共用,达到充分利用 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和分合路,解 决系统之间的发射干扰和防止接收路径引入的阻塞,并可有效改善信源的传 输互调指标。第2页共34页Q/合路单元合 路单元,又称 COM,其英文 名称:Multi Operator Combiner ,是 对部分 壁挂式POI和个别小型POI的另一种称呼,其实质上也是POI。基站侧端口POI设备连接基站设备或其它移动通信信源设备的端口称为基站侧端口(也叫信源侧端口),简称基站端口或基站端。POI下行链路的基站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入端口,POI上行链路

16、的基站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出端口。大馈端口POI设备连接天馈分布系统的端口为天馈侧端口(也叫分布侧端口),简称天馈端口或天馈端。POI下行链路的天馈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出端口,POI上行链路的天馈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入端口。下行 POI下行POI是指POI的下行部分,在上下行分体式POI中,下行POI等同于下行单元,在上下行合体设计的 POI中,下行POI等同于下行链路的综合。上行 POI上行POI是指POI的上行部分,在上下行分体设计POI中,上行POI等同于上行单元,在上下行合体设计的 POI中,上行POI等同于上行链路的综合。单扇区POI机柜内部设备、可以单独覆盖1个扇区的POI叫单扇区POI,其下

17、行部分叫单扇区下行POI,上行部分叫单扇区上行POI多扇区POI在一个整机 POI要求覆盖多个扇区的情况下,整机内含有1个单扇区POI叫1扇区POI,含有2个单扇区POI叫2扇区POI,以此类推。射频单元机柜内部设备、含有上下行链路,可以完成单独覆盖功能的POI设备,叫做射频单元。第3页共34页Q/监控单元监控单元是POI设备的监控设备,可实现本地和远程监控功能,实现对POI的所有参数的设置与查询,以及监控软件的更新下载,采用串口直联、或者通过以太网,OMC端PC机连接POI监控单元,可实现对 POI所有参数的设置与查询。监控中心可以远程监控每台设备,并对它们进行实时轮询。监控单元只存在于有监

18、控需求的POI设备中,并不是每个POI都有监控单元。监控单元也叫MC单元。4业务功能将移动通信设备信号合路将天馈分布系统信号分路抑制无用信号对移动通信设备的信号和天馈分布系统的信号滤波传输支持多种组网方式,包括菊花链式、星形连接等(图 5-1)图5-1 POI组网示意图5分类5.1实现方式分类收发单向共路方式;(图6-1)收发单向分路方式,即收发分缆;(图6-2)第4页共34页Q/收发双向共路方式,即收发合缆; (图6-3)收发双向分路方式。(图6-4)T/RXBTSPOIOTXRX图6-1收发单向共路方式BTS POIOTXTXRXcBTSPOIORXRXBTSBTSPOIT/RXT/RXc

19、T/RXBTSPOI(:.;图6-2收发单向分路方式(收发分缆)T/RXT/RX图6-3收发双向共路方式(收发合缆)图6-4收发双向分路方式5.24种类型的POI的命名应符合企业标准Q/JX A 09-004 POI产品型号命名办法。结构类型分类机柜式,涵盖800mm2200mm的任何高度机柜,19/标准形式,颜色以客户要求为准,无要求时,主颜色使用 RAL9002和华为灰2种;插箱式,19/标准形式,深度根据19/标准机柜的类型确定, 客户无具体需求时,采用350mm和470mm两种;壁挂式,结构要求需满足壁挂式POI结构设计规范;台式,平置与台面或地面直接应用,无需提供额外的安装组件;第5

20、页共34页Q/龙门架式。6射频技术指标定义与要求满足通信业务接入需求,POI有多种衡量指标,如表 2所示。表2 POI衡量指标序号指标重要性备注1频率范围必须体现2插入损耗必须体现3输入驻波比必须体现4端口隔离度必须体现5发发隔离度选择性体现6收发隔离度选择性体现7带外抑制度选择性体现8端口数必须体现分基站侧和天馈侧9互调抑制必须体现包含传输和反射10二阶互调抑制选择性体现11功率容量必须体现12带内波动选择性体现13耦合度选择性体现14阻抗必须体现频率范围定义满足POI接入业务的运营频段。接入业务要求的设备指标,如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 (VSWR)、系统隔离度、输入隔离度、收发隔离度等都应在

21、该频段内满足。要求POI常用接入系统的频率范围见附件一POI常用丝印标识、频段和符号。特殊系统的接入频率范围由制造商与用户商定。根据应用场景不同,POI设备并不一定支持附件中所有系统的合路和分路,可根据需求,使用几种频段完成若干系统的共用室内外分布工程。插入损耗定义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POI引起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第6页共34页Q/技术要求插入损耗与POI的天馈端口数有关, 表3定义为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大插 损指标。表3各系统插入损耗接入系统插入损耗(dB)备注1路天馈2路天馈4路天馈FM(调频)1.56.09.0数字电视广播

22、2.06.09.0数字集群2.06.09.0CDMA8002.06.09.0GSM900(移动)2.06.09.0GSM900(联通)2.06.09.0GSM1800(移动)2.06.09.0GSM1800(联通)2.06.09.03G FDD(主要,作频段)2.56.09.0TD-SCDMA2.56.09.03GTDD (补充工作频段)2.56.09.0WLAN2.56.09.0注:其它系统插损由制造商与用户商定。输入驻波比定义POI的输出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输入端与无损耗传输线相连接并当作其负载 时,该传输线中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大输入

23、驻波比指标不大于1.3。回波损耗定义POI的输出端口与之连接的负载不完全匹配,而导致一部分功率反射回输入端,从而 产生的损耗,其衡量的指标为损失功率与全功率之比(-10lgP (反)/P (in)。第7页共34页Q/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低回波损耗指标不小于18dB。端口隔离度定义POI接入的不同系统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载波在其它系统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10lgP (反)/P (in)。技术要求根据输入端口的信号系统制式的不同,在其它端口上行频段的衰减,即系统隔离度不能小于表4和表5中的最大值。在上下行分缆的情况下,空间隔离统一默认为30dBo表4抑制杂散干扰的隔离度(9

24、dB)干扰系统被干扰系统,、TETRACDMA800GSM900DCS1800PHSTD-SCDMAWCDMACDMA2000WLANTETRA/5987879590909090CDMA80059.1/8787/289590909090GSM9005959/879590/2890/2890/2890DCS1800797993/28/9586/2886/2886/2886PHS79697171/70707076TD-SCDMA808081/3081/3095/86/3086/3086WCDMA808081/3081/309586/30/86/3086CDMA2000808081/3081/309

25、586/3086/35/86WLAN8071737384757575/注:表中出现X/Y的数据的X表示非共址时计算的参数(旧网改造时使用),Y表示共址时计算的参数(新建使用)。(3GPP)表5抑制阻塞干扰的隔离度、干扰系统被干扰系统TETRACDMA800GSM900DCS1800PHSTD-SCDMAWCDMACDMA2000WLANTETRA/5858585158585835CDMA80058/46615259595936GSM9005656/372835353512第8页共34页Q/DCS1800564345/4943434320PHS49435050/10010010077TD-SCD

26、MA6059292976/838335WCDMA602760607658/8336CDMA200060586161775984/4WLAN6043454536434343/注:WLAN以发信机20dBm计算。发发隔离度定义POI接入的系统间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功率在其它系统发射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技术要求发发隔离度不小于 20dBo收发隔离度定义POI接入的系统接收频段与发射频段载波功率在彼此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技术要求根据信源不同,该指标有很大的变动,可根据客户要求制定指标,若客户无具体要求, 则收发隔离度不小于 60dB, GSM系统不小于70dB。带外抑制度定义POI对接入各系统

27、带外载波功率的抑制程度。技术要求带外抑制指标不小于表 4和表5的最大值。第9页共34页Q/传输互调定义POI传输互调产物是指当两个(fl、f2)或多个频率信号(f1、f2、f3)经过POI时,由于 POI非线性而引起的寄生信号,其三阶互调的频点为2f1-f2和2f2-f1 ,或f1+f2-f、f1+f3-f2和f2+f3-f1 ,高阶互调有余衰落较大,在三阶互调满足指标的情况下,高阶可忽略。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传输互调指标不大于-120dBc2 X 43dBm。反射互调定义POI反射互调产物是指当两个或多个频率信号经过POI时,在输入端由于POI非线性而引起的寄生信号,其

28、三阶互调的频点为2f1-f2和2f2-f1 ,或f1+f2-f、f1+f3-f2和f2+f3-f1 ,高阶互调有余衰落较大,在三阶互调满足指标的情况下,高阶可忽略。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反射互调指标不大于-120dBc2 x 43dBm。收发分缆型式的POI不要求该指标。二阶互调定义单频率信号或多频率信号经过POI时的二次谐波或有和差关系谐波信号。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二次谐波指标不大于-80dBc2 x 43dBm。GSM信号的二阶互调不大于 -90Bc2 X 43dBm。混合互调定义POI传输混合产物是指当三个或多三个以上频率信号经过POI时,在信号

29、交汇处由于POI非线性而引起的与原信号有和差关系的射频信号。第10页共34页Q/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混合互调指标不大于-120dBc2 X 43dBm。功率容量定义POI正常工作时发射端口所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其衡量标准分为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平均功率容量指标下行不小于100W/口,上行不小于10W/口。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最低要求峰值功率容量指标下行GSM不小于400W/口,CDMA制式下行不小于 500W/ 口。带内波动定义POI传输频带内信号的最大衰减与最小衰减的差值。技术要求不做具体要求。耦合度定义POI正常工作时耦

30、合口对应输出功率的耦合值。技术要求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在无要求时,选择 30dB和40dB两种。7监控指标要求POI监控需具备表6中的指标。表6监控指标指标描述要求是否必须备注输入功率读取/门限士 2dB是可告警第11页共34页Q/输出功率读取/门限士 2dB否市a版驻波检测/门限匹配/开路是市a版温度检测 1C是电源告警是电源指示LED是告警指示LED是本地串口RS-232是远程串口RS-232否以太网口RJ-45是光接口否EI接口否无线MODEMGSM or CDMA否软件检测采用公司相关标准。输入功率读取定义POI基站口输入功率后,监控单元读取的对应基站端口的输入功率值。技术要求误差范围不

31、大于土 2dB“无功率输入或功率过低时,显示“一一”。输出功率读取定义POI基站口输入功率后,在天馈端口输出功率,监控单元读取的对应天馈输出端口的 功率值。技术要求误差范围不大于土 2dB“无功率输入或功率过低时,显示“一一”。驻波比读取POI天馈端口连接的设备或者天馈系统的输入驻波比在监控单元的读取值。欠门限/告警POI在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驻波比指标上分别设定一个值,当实际条件高于这个值第12页共34页Q/时,显示正常,当实际条件低于这个值时,显示告警。过门限/告警POI在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驻波比指标上分别设定一个值,当实际条件低于这个值 时,显示正常,当实际条件高于这个值时,显示告警。

32、8 内部设计重叠频段合路设计原则无频率间隔或有频率重叠的时需要用电桥合路,如图 9-1。图9-1电桥合路在要求发发隔离大于30dB 时,需增加环行器(隔离器)增加隔离度,图 9-2 。BTSBTS图9-2高隔离电桥合路在互调指标对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有影响时,须在输入或输出端加上相 应的滤波器或合路器,图9-3。BTS I 乏一k yHrO图9-3抑制互调电桥合路不同系统合路不同系统合路,收发合缆或收发共用天馈时,在不约束信源的情况下, 不能使用电桥合路。第13页共34页Q/9 端口要求端口要求统一、整齐、有明确丝印标识,即输入端口规格统一、输出端口规格统一、 测试端口规格统一、数据接口规格统一

33、。端口排列原则1)上下行分开2)输入输出分开3)优先按运营商分列排布4)不能按照2)操作时,按系统集中排布5)按照频段大小规律排布6)设备主要用于3G引入时,2G、3G分列排布端口使用原则射频端口 DIN型:法兰尺寸32mmx 32mm,无法兰接头须做防滑切边。射频端口 N型:法兰尺寸 25.4mm x 25.4mm和18mm x 18mm规格2种,无法兰接头 须做防滑切边。射频端口 SMA型:做测试端口用,直通穿墙形式,有防滑切边。监控接口本地串口:RS-232协议,9针直孔插座。监控接口以太网口:RJ-45, TCP/IP协议,电话插座。监控接口数据端口: 20/40芯数据排线针式插座。(

34、其它端口不作规定,可按照客户要求或者公司标准采用)多设备端口原则POI在需要和其它设备,包括 POI自身,进行多设备组网共用时,端口/接口需要统筹整体考虑,比如 POI需和干放、光放、监控、 UPS以及其他等设备共用时,接口要求如下: 同一种接口出头方向统一,不能有的射频端口后出,有的前出等; 监控接口方向统一、位置统一、类型统一; 同种设备接头规格统一。电源接口不但要求规格和方向统一,其在设备上的位置也要严格规定。10丝印一个设备的完整丝印应包含但不限于图10-1的部分。第14页共34页Q/ 公司LOGO(贴牌logo)+产品类别+ (单元标识 ) + 端口标识 + 接口标识图10-1 丝印

35、包含项目公司 LOGO设备应在显著位置,通常为上部正中位置,应有丝印或者铭牌公司logo,京信集团各公司10go按照京信logo标准丝印,包含京信、泰普、泰联以及需要打出的公司其它品牌。对于贴牌的设备,比如移动、电信等等,丝印或铭牌需经过沟通后的,可授权使用的logo。产品类别设备应在显著位置丝印该设备的类型,POI类产品有Point Of Interface和Multi OperatorCombiner两种类型,附属设备按照附属设备的要求丝印产品类型单元标识在多扇区共用情况下,应具有明确的单元标识,比如TX-UNIT、RX-UNIT、UNIT1n等,多单元丝印标识应保证统一整齐,在设备的同一

36、位置。端口/接口标识端口/接口表示应具有明确区分标志,通信射频端口应具有系统、频段等基本标识,国 内设备由于存在同系统共用情况,端口还应具有运营商标识,具有特殊功能的接口须具有该端口明显区分标志,比如 TEST, -15dB等。通信接口应丝印明显的接口类型,比如DATA、RS-232等。非正常应用的端口(比如 3G频段因功率低和传输损耗大等,非分路输出),应具有可供不用打开设备内部即可区分的标识。其它丝印标识POI除必备的丝印标识外,根据功能不同、模块化操作和便于维护等原因,还会具有 其它各种形色的标识,比如电池位置标识、电源标识、制式标识等等,应具有唯一性和可分 辨性,不便于理解的标识,须在

37、用户手册或操作说明书上说明意义。多设备标识POI在需要和其它设备,包括 POI自身,进行多设备组网共用时,丝印需要统筹整体 考虑,比如POI需和干放、光放、监控、 UPS以及其他等设备共用时,logo和设备类型丝印要求如下:第15页共34页Q/字体统字形统一位置统一,即所有设备丝印应靠近左上侧或上中侧,不能出现有的设备在上部,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下部等丝印情形出现。11内部要求器件要求内部器件规则如下:具有明确的技术规格书;满足整机需要的可靠性要求,环保要求等;优先选择通用优选器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尽量做到先结构规划,再提供整机结构设计。命名符合Q/JX A06-018微波无源器件型号命名办法

38、电缆要求电缆需标号记录,标号内容应包括电缆号、长度等信息,使电缆有着明确标识;电缆应有走线槽或走线架;电缆应平滑、美观;电缆不能因径向扭曲而破损、外皮开裂;直流信号线同组使用时,应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直流信号插头应有明确的插头标识,表示该插头的去向;排线应有明确的长度标识、脚位对应标识,可笔写;48220V电源线采用1mm及以上线径;9V24V电源线采用0.75mm及以上线径。其它具体要求按照 POI结构标准执行。内部摆放要求器件在2个水平面平行排列时,器件螺杆与平行平面的距离应大于15mm,以防止运输时碰撞螺杆。第16页共34页Q/其它具体要求按照 POI结构标准执行。第17页共34页Q

39、/1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 3837-1983、GB6995.1 86以及京信公司标准表7为国标标准,除符合标准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备附件。匹配用的负载跳线数据线安装图。需要时备附,通常用在工程应用复杂特殊的情况。表7国标规定标识标识(GB6995.1 -86)(共5项)1、3.1产品标识产品型号命名符合企业产品型号命名规定产品商标产品规格产品编号或序号(必测项)2、4.2.1颜色要求载体颜色应与标志颜色具有明显/、同(必测项)3、4.2.2清晰度标识的数字、颜色应清晰可辨(必测项)4、4.2.2耐擦性标志应耐擦,擦拭后的标志颜色和字迹应基本保持不 变

40、-5、包装.具有防潮、防震、防锈、防霉包装措施.说明书、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技术文件齐全.包装箱标志与产品型号相符.包装箱无严重破损.装备附件齐全.包装箱内无异物. 环保标识(必测项)12.1运输产品可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包装箱外的 规定。12.2贮存包装好的产品应放置在周围空气中无酸性、碱性及其它腐蚀性气体且通风、干燥的库 房中,温度-20+65C。贮存期限不超过两年,存期超过两年需重新测量,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第18页共34页Q/13检验poi因其特性为特殊定制类设备,其产品检验与其它设备有所不同。新产品通常有样机验证(设计检验)、工厂检验(例行

41、检验)和出厂检验(交收检验)三类,必要时还要增加第三方或客户来厂厂验环节。覆盖现场改造设备检验。新产品样机验证研制出来新型号 POI,在样机作好后,对样机进行全面验证,检验新产品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电特性电特性检验按照技术规格书和任务书要求进行。可靠性采用新工艺和新结构后,须进行新的可靠性试验,检验方法采用京信产品环境试验规范,检验内容为跌落、翻滚、振动运输实验、防水要求等。新产品验证和出厂检验根据产品的检验指标和FQA检验原则检验。厂验厂验须首先出具厂验大纲和厂验表格,带客户确认后,即按照厂验大纲的规 定测试原则和测试项目进行检验。工程现场改造设备改造完毕后,限于现场的条件和人员配备因素,

42、基本上无法送交质检部门进行检验,运行3个月无问题后即可认为设备合格。14安全安全要求应满足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15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仪表:Agilen你列网络分析仪、Summitek公司三阶交调分析仪(可替换)第19页共34页Q/测试环境:室内常温仪表状态:网络分析仪:0dB功率输出三阶交调分析仪:双音 2X43 dbm功率输出上行插入损耗测试上行插入损耗测试说明测试天馈端口至基站端口的插入损耗,其信号流向为天馈端口输入,基站端口输出。 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 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基站端口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 :天馈端口。POI

43、的输出端口:基站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天馈端口和该基站端口的同系统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1。图16-1上行插损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频段,校试 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天馈端口 1;第20页共34页Q/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 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大衰减(最小数值)即插入损耗的最大值。POI的其它天馈端口插损测试与此端口测试方法相同。POI的其它基站端口插损测试与该基站端口测试方法相同。下行插入损耗测试说明测试基站端口至天馈端口的插入损耗,其信号流向为基站端口输入,天馈端口

44、输出。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 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基站端口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天馈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天馈端口和该基站端口的同系统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2。图16-2下行插损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频段,校试 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第21页共34页Q/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天馈端口 1, 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大衰减(最小数值)即插入损耗的最大值。POI的该基站端口与其它天馈端口的插损测试与此端口测试方

45、法相同,只是需要改变 相应的测试天馈端口。POI的其它基站端口插损测试与该基站端口测试方法相同。上行输入驻波比测试说明测试天馈端口的输入驻波比。网络分析仪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天馈端口对应的基站端口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 :天馈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天馈端口和待测试频段的基站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3。图16-3上行输入驻波比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频段对应的基站端口频段,校试 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待测天馈端口;第22页共34页Q/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大数值,即为此端口最大

46、输入驻波比。POI设备的其它天馈端口的输入驻波比测试与此端口测试方法相同,只是需要改变相 应的测试天馈端口。下行输入驻波比测试说明测试基站端口的输入驻波比。网络分析仪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基站端口对应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基站端口。POI的匹配端口:所有天馈端口和其它基站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4。图16-4 下行输入驻波比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对应的基站端口频段,校试 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第23页共34页Q/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大数值,即为此端口最大输入驻波比

47、。POI设备的其它天馈端口的输入驻波比测试与此端口测试方法相同,只是需要改变相 应的测试天馈端口。系统隔离度说明测试基站端口至基站端口的传输特性。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基站端口。POI的匹配端口:所有天馈端口和其它基站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5。图16-5系统隔离度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基站端口频段,校试 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第24页共34页Q/POI的其它

48、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插损数值,即为此2个端口间的系统隔离度。POI设备的其它基站端口间的系统隔离度测试方法与此相同。发发隔离度说明S21,测试某系统基站端口至该系统其它基站端口的传输特性。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 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 : POI输入基站端口对应通信系统制式的其它基站端口。POI的匹配端口:所有天馈端口和其它基站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6。图16-6发发隔离度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基站端口频段,校试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

49、OI的待测基站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该端口与输入端口同制式;第25页共34页Q/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插损数值,即为此2个端口间的系统隔离度。POI设备的其它基站端口间的发发隔离度测试方法与此相同。收发隔离度说明测试某系统下行基站端口至该系统其它上行基站端口的传输特性。网络分析仪直通校 i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的频段。POI的输入端口 :下行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上行基站端口。POI的匹配端口:所有天馈端口和其它基站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7。图16-7收发隔离度测试连接

50、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基站端口频段,包括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校试S21通道;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待测的下行基站端口;第26页共34页Q/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得上行基站端口;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插损数值,即为此2个端口间的系统隔离度。POI设备的其它基站端口间的收发隔离度测试方法与此相同。带外抑制测试说明测试POI信号传输通路在需抑制带内的插损值,其信号流向为POI的插损测试方向。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带外频段。POI的输入端口:上行为天馈端口,下行为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

51、口:上行为基站端口,下行为天馈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8。图16-8带外抑制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频段的带外抑制频段,校试 S21通道;第27页共34页Q/上行POI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天馈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下行POI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基站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天馈端口,POI 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衰减即为该频段的抑制。带内波动测试说明测试POI信号传输通路在带内的插损值,其信号流向为POI的插损测试方向

52、。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就频段。POI的输入端口:上行为天馈端口,下行为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上行为基站端口,下行为天馈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9。图16-9带内波动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待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频段,校试 S21通道;第28页共34页Q/上行POI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天馈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POI的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下行POI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基站端口,把仪表的PORT2接POI的天馈端口,POI 的其它端口接匹配

53、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衰减和最大衰减的差值,即为该频段的带内波动。耦合度测试说明测试POI信号传输通路在耦合口(或者是测试口)的耦合值,其信号流向为 POI的基站 端口至耦合端口。网络分析仪直通校试s21,反射校试S11。测试条件网络分析仪工作频段为需要测试基站端口频段。POI的输入端口:基站端口。POI的输出端口:耦合端口。POI的匹配端口:其它端口,接匹配负载。测试连接图如图16-100图16-10耦合度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设置仪表的工作频段为 待测试的基站端口对应频段,校试 S21通道;第29页共34页Q/把仪表的PORT1接POI的基站端口,把仪表的 PORT2接POI的耦合端口

54、, POI的其它 端口接匹配负载;读取仪表工作带内最小衰减和最大衰减。测试的结果(最小衰减和最大衰减)和插入损耗的差,即为耦合度指标。三阶互调(反射)测试说明使用SUMMITEK互调测试仪测试 POI的下行互调指标,互调仪输出双音43dBm。测试条件互调仪工作频段:待测基站端口频段、功率 2X43dBm;POI输入端口:待测基站端口POI匹配端口:天馈端口测试连接如图8.11:图16-11反射互调测试连接示意图测试过程:1、互调测试仪的PORT1接POI的待测基站端口;2、 POI的天馈端口接匹配负载(互调小于 -120dBm);3、将互调仪功率设定为 2X43dBm ,反射测试状态;4、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