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宿州市虞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五水共治”中治理污水时不可采取的措施为A. 造纸厂工业用水封闭化 B. 养殖污水的沼气资源化利用C.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D. 印染生产工艺无害化参考答案:C造纸厂工业用水封闭化、养殖污水的沼气资源化利用和印染生产工艺无害化,都是可有效的防治污水,A、B、D三项均错误;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C项正确。2. 最新研究表明,植物中假病斑突变是在没有外来病原物侵染情况下细胞自发形成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水稻程序

2、性细胞死亡受DRP类蛋白(死亡抵抗蛋白)的调控,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发生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B. 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C. 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致水稻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的能力降低D. 在成熟的水稻中,细胞的自然更新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无关参考答案:B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发生的细胞死亡,是通过细胞免疫主动完成的,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A错误;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C错误;在成熟的生物体

3、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错误,所以选B。3.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参考答案:B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

4、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4. 下列哪一组动物不是假体腔动物? A腹毛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B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 C棘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D动吻动物门和轮形动物门参考答案:B5.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过程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 过程中均有ATP生成C. 过程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D. 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葡

5、萄糖分解的三条途径”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过程和都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过程的酶都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催化过程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中均有ATP生成,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过程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C正确;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6.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图示简称抑制剂)对芹菜的茎伸长生长影响的实验,

6、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A.1、4组对照或3、6组对照均可说明适度延长光照可促进芹菜茎的伸长B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光照(8h/d)+抑制剂C.4、5组对照说明诙芹菜本身能产生赤霉素D.5、6组对照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只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不能抑制赤霉素的作用参考答案:B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光照(8h/d)+ 赤霉素,故选B。7. 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向是 B结构与信息的交流和物质的运输有关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流动速度 Db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经过的

7、结构是载体蛋白参考答案:B8. 某科研人员在培育无子西瓜时,探究二倍体与四倍体正反交所得无子西瓜有无差异,培育流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流程中所用试剂应为秋水仙素或适宜浓度的生长素B.图中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不是一个新物种C.三倍体植株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该植株不进行减数分裂D.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杂交能产生三倍体植株,所以两亲本为同一物种参考答案:B生长素不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秋水仙素和低温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图中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不可育,不是一个新物种,B正确。三倍体植株能进行减数分裂,只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C错误。二倍体植株

8、和四倍体植株杂交能产生三倍体植株,但三倍体植株不育,所以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9. 下列各项中与“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的是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主要在体外发育 主要在体内发育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运用胚胎工程技术 A B C D参考答案:答案:C10.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正常分裂的果蝇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B.某植物细胞分裂后期中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则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一定为减数分裂C.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

9、.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一个参考答案:A11. 一定含有Y 染色体的是A. 精子 B. 卵细胞 C. 男性肌细胞 D. 受精卵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体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女性的

10、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不含有Y染色体。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12. 若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h,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数据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单位为mL)。一天中,若这株绿色植物在25条件下、充分光照条件下照射8h,其余时间在15条件下、黑暗处理,一天下来植物体内共积累葡萄糖是在充分光照条件下暗处15251525CO2减少量22.444.8CO2增加量11.222.4A0.09g B0.12g C0.24g D0.36g参考答案:答案:C13. 在某自然保护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依据图的资料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捕食者与

11、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B.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无规则性C. 捕食者种群大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大小的影响D. 被捕食者种群大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猎被捕食者种群大小影响参考答案:答案:A14. 为建立赛加羚羊的行为谱,研究者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羚羊的行为逐个进行观察记录,这是行为学研究的哪一种取样方法? A连续取样 B扫描取样 C目标取样 D行为取样参考答案:B15. 下图是一条肽链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表示形成肽链的氨基酸的R基,多肽中所有R基都必须不同B. 片段中的表示

12、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则肽键数目一定为(n1)个C. 氨基酸能通过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能够通过水解反应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D.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因为氨基酸的种类、肽链数目不同 参考答案:C16. 人类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1所示,图2是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区B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C3号和4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D6号和7号生育的子代中女孩均正常,男孩均患病参考答案:C【考点】8A:伴性遗传【分析】据图1分析,图中区段只位于X染色体上,区

13、段只位于Y染色体上,区段属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据图2分析,1和2无病,6号有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则属于区段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区段,则为伴X隐性遗传,2和6不符合“女病男正非伴性”;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区段,则“3和6女子不可能有病”,A错误;B、据图分析,1号和2号正常,基因型中都含有B基因,则1的基因型为XBX,2的基因型可能为XBY或XYB,而6号的基因型为XbXb,则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B正确;C、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则4号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3的基因型为XbXb,生育一

14、个患病女孩的婚配方案是XbYB()XbXb,概率是=,C错误;D、据图分析,8的基因型为XbYb,则7的基因型为XBYb,6的基因型为XbXb,后代的情况XBXb和XbYb,即子代中女孩均正常,男孩均患病,D正确故选:C17.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表)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是B、D、F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C根据试管

15、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D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参考答案:C【考点】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由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解答】解:A、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会产生酒精的是B、F,A错误;B、有氧情况下在线

16、粒体中CO2和水,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E,B错误;C、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试验,因此通过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C正确;D、A 试管中缺少呼吸作用的原料,故无CO2产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重在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条件、原料及产物及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18. 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卡尔文以小球藻为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B. 萨顿以蝗虫细胞为材料,观察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C. 罗伯特森通过

17、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D. 林德曼以赛达伯格湖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参考答案:C【分析】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径;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详解】A.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以小球藻为材料,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这一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A正确;

18、B. 萨顿以蝗虫细胞为材料,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C.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D. 林德曼以赛达伯格湖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19.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 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 测定

19、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参考答案:B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CO2+C5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错误;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20. 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

20、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l、l 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参考答案:B21. 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粘性末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GCGG; 限制酶3:GGATCCA. 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 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C. 限制性酶1和酶3剪出的粘性末端相同D. 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

21、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参考答案:D22. 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能反应过程涉及高能磷酸键的形成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伴随磷酸的形成C由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反应属于吸能反应D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放能反应参考答案:A【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22、解答】解:A、吸能反应过程涉及高能磷酸键的断裂,A错误;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过程,需消耗ATP,故伴随磷酸的形成,B正确;C、由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反应需消耗ATP,属于吸能反应,C正确;D、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形成ATP,属于放能反应,D正确故选:A23.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B.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

23、随机分布的C.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D.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都表现为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类似“S”型曲线,A正确,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的分布与其实物的分布有关,不是随机分布的,B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C错误,可用定时取样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中群的数量变化。【名师点睛】两个种群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是对食物的竞争,也可能是对生活空间的竞争。24.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进行应答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细胞,1、2、3

24、、4、5、6表示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甲细胞为T细胞,丁细胞为记忆细胞B. 丙细胞内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C. 经6过程后,丙细胞产生的抗体多、速度快D. 当人体感染HIV后,图中所表示的免疫过程会全部消失参考答案:D据图分析,甲细胞为T细胞,丁细胞为记忆细胞,A正确;丙为浆细胞,其能够分泌抗体,细胞内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B正确;76过程表示二次免疫过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多、速度快,C正确;人体感染HIV后,T细胞被破坏,但图中少数病毒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所表示的免疫过程不会全部消失,D错误。25. 下图是在晴朗白天植物叶肉细胞的需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来自叶绿体

25、 B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D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参考答案:A26. 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都加倍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参考答案:C27.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细菌在接触青霉

26、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参考答案:C28. 题见下图(表示不同果实类型)(1)图中代码表示 A萼片残余 B花托 C种子 D胎座(2)图中表示 A花梗 B花托 C种子 D胎座(3)图中表示 A萼片残余 B花托 C种子 D花梗(4)图中表示 A萼片残余 B花托 C种子 D胎座参考答案:AD C B29.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7、 C. 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参考答案:C30. 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参考答案:C31.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相同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

28、缩,染色加深 D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参考答案:B32. 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参考答案:A【Ks5u解析】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故B错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33.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B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占54,则由该DNA转录的信使RNA中G+C占46C细胞中的翻译过程

29、发生在核糖体上DHIV的遗传信息表达没有转录过程参考答案:D34. 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环境发生改变,对于表现型的选择不同,

30、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w基因频率增加,可能是该基因适应环境;种群的基因库相差较大时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35.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 ,当昆虫钻进瓶状带盖猪笼草叶时,叶的盖子马上关上,试问决定这种生命活动的出现是由于 ( )A变异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适应性参考答案:B36. 下图表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A B C D参考答

31、案:C37.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谢旺盛的细胞需要储备大量的ATPB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黑暗条件下,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参考答案:C【知识点】酶、ATP及代谢类型解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ATP与ADP的转化时刻不停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代谢旺盛的细胞产生的ATP多同时消耗的也多,A错误;在呼吸作用中ATP的合成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是在光合作用中合成ATP是利用的光能,不需要有机物的分解,B错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

32、源,C正确;黑暗中细胞的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该过程也有ATP的产生,D错误38. 甲、乙两只黑色短毛雌鼠,甲与一只白色短毛雄鼠丙交配,其后代三只全为黑短;乙与丙交配,后代三只全为黑长,丙鼠的基因型可能为 (控制毛色的基因用C、c表示,控制毛长的基因用D、d表示) ( )ACcDd BccDd C .ccDD DCcdd参考答案:B39.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A88只B86只C90只D92只参考答案:A【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

33、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9=34:15,N88只因此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故选:A40. 下图为人体内有关生理过程,其中X、Y分别表示相关结构和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能感受食物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则X表示反射弧中的_。(2)饥饿一段时间,血糖浓度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依赖于肝细胞

34、中Y的分解,则Y是_,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有_等。 (3)胰腺分泌胰液受到_和_的共同调节。 (4)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性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参考答案: (1). 感受器 (2). 肝糖原 (3).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4). 神经调节 (5). 体液调节 (6). 丙甲乙【分析】分析图形: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水解成葡萄糖后,在体内转化成肝糖原、肌糖原或其他非糖物质,但是本图中Y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所以Y物质不能代表肌糖原。【详解】(1)图中X代表的神经结构是感受器。(2)

35、人体禁食期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图中Y物质的分解或转化,与此有关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Y表示的物质是 肝糖原。(3)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最后使胰腺分泌胰液属于体液调节;食物刺激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最后使胰腺分泌胰液属于神经调节;故胰腺分泌胰液受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调节。(4)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胰岛B细胞正常的人(甲)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受损(乙)的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人(丙)胰岛素分泌大幅度增加,则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丙甲乙。【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要点,考查学生通过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14分)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Ach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 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