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水文地质剖面_第1页
实测水文地质剖面_第2页
实测水文地质剖面_第3页
实测水文地质剖面_第4页
实测水文地质剖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任务一水文地质测绘 三、实测水文地质剖面课程目的掌握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程序及成果内容,具有实测水文地 质剖面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实测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的目的意义,及剖面比例尺的要求2、掌握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野外测量工作内容、方法3、掌握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测量室内资料整理内量、方法及实测水 文地质剖面成果编制方法课程内容1、实测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的目的意义2、实测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的比例尺3、野外测量4、剖面测量资料整理重点、难点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野外测量与资料整理(一)实测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的目的意义野外水文地质测绘,首先从研究或实测控制性剖面开始。控制性剖面应沿地层倾向方向布置,

2、现场进行草图的测绘,并采取地层、构造、 化石等标本和水、土、岩样等样品。目的意义:(1)查明区内各类岩层的层序、岩性、结构、构造及岩相特点;(2)裂隙、岩溶发育特征;(3)厚度及接触关系;(4)确定标志层或层组;(5)合理划分地层层序并确定填图单位;(6)系统采集各种标本、测试样品和化石;(7)研究各类岩石的含水性和其它水文地质特征;(8)提高和统一测绘人员的认识水平,从而为填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测地质剖面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二)实测控制性水文地质剖面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选择及基本要求剖面测量比例尺根据勘查阶段、填图比例尺及工作区地层岩性复杂程度确定,下表供参考。一

3、般至少测制一条剖面,复杂和范围大的工作区应测制23条剖面。地质图比例尺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 : 250001 : 10001:20001 : 100001 : 5001: 10001 : 50001:2001: 5001 : 20001 : 1001:2001 : 10001 : 1002、准备工作做好区域地质资料收集。了解矿区区域地层划分及岩性构造特征,作好剖面测量设计,明确矿区剖面测量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测量方法、要求。搞好剖面踏勘。选择露头良好、地层出露齐全、构造清楚地段作测点,组织有 经验的地质骨干对剖面进行详细踏勘,统一地层划分及构造认识,统一工作方法。对 掩盖地段进行揭露。人员组织

4、及分工。一般由34人组成测制组,组长由地质工程师以上技术人 员担任。做好测量工具及用品准备。包括皮尺、铁锤、罗盘、放大镜、计算器、三角板、 图板、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工具,方格纸、记录表格、采样袋、标签、油漆、木桩等用 品。(三)野外测量1、野外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工作步骤1)选好地点,确定剖面测量起止位置、剖面的基本方位;2)对岩层详细分层,确定地层分界及断层、褶皱的位置;3)设置测量基线(导线),分段对地形和地质要素测量,绘制手图;4)剖面测量记录、地质描述;5)样品采集、重要地质现象摄影、摄像。2、岩性分层及地质观测研究对剖面上岩石及地质构造的详细分层研究是剖面测量的基础,应先行做好,并做 好标

5、记,以便测定位置。岩性按自然特征分层,分层最小厚度(宽度)在图上不小于 1mm,比例尺愈大,分层愈细。比例尺较小,细分不易表示时,可将某些岩性相近或 有规律出现的岩层归并表示,如“砂岩夹粉砂岩”、“砂岩与页岩互层”等,重要岩 层及地质现象可放大表示。地质观测研究要根据地质对象的特点和测量目的任务,突出重点,注意发现新的 情况。3、剖面测量剖面测量就是将剖面线上的地形、地层岩性及断层、褶皱等地质要素的位置和产 状准确地标绘在图上,野外一般只形成手图,室内整理成图。剖面测量方法为导线法。导线要尽可能垂直岩层走向,根据地形坡度和方位角的 变化分段设置,自0点起系统编号,打木桩或油漆标注。同时还应使岩

6、层尽可能多落 在剖面上,使测量简便。每段导线都要由前后手反复测量其方位角、坡角,二者的测 量误差不应大于3,然后取平均值,同时测量导线的长度并作好记录。地形和地质要素测量同时进行。通过导线设置,以导线为坐标轴,在岩层界面及 地形线上,选择能准确反映其位置和形态变化的测点,测定其坐标X、y值,经在导 线上的投影来标定其位置。x为测点在导线上的铅直投影点至导线端点的距离,即斜 长;y为测点至导线的铅直距离,导线之上为(+ )值,导线之下为(一)值。测点在 基线上时y值为0。见下图。210*图5-1剖面测量投影方法示意图图5-1示意地表示方向210的一段剖面,2、3、4为导线点,a、b为A、B两层

7、砂岩底界面上的测点,a点在导线上的铅直投影点为a, xa为投影点至导线端点2 的斜距,ya为a点至导线的铅直长度(aa),据xa、ya即可确定岩层A的相对位 置;导线34穿过岩层B,交点b在导线上,yb=0,只需量取b点至导线端点3的斜 长xb,即可确定其位置。a、b点位置确定后,根据岩层产状(视倾角)可将A、B两 层的分界面画出。当岩层褶皱、产状变化大时,也可在界面上多量几个点的坐标值, 投影后勾绘连接。C、D为地形线上的最低和最高点,可作地形线测点,用上述办法投 影后勾绘。地质构造简单,地形对剖面测量影响不大时,地形线也可用目视法勾绘。因浮土掩盖,需利用剖面旁侧露头的,按岩层产状将其投至导

8、线上。5.2.3.4剖面测量记录用统一的表格作剖面记录,见附录B表B3。记录内容包括:导线记录:基点编号、导线长度、方位角、坡角(土)地质描述:岩性按剖面分层描述。包括分层编号,分层在导线上的投影位置(如 05m,58.5m),岩石名称、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成因标志等。断层、 褶皱及其他构造形迹亦应详细记录,并确定其构造性质、产状、规模。地质描述在详 细观察基础上进行,做到定名准确、重点突出、地质术语得当、文字通顺。岩层产状记录:倾向、倾角、测量位置。应特别注意产状的真实性、代表性。不 同构造部位,断层上下盘、不整合面上下层及褶皱两翼均应测量产状。采样记录:样品种类、数量、编号、采样

9、位置记录。照像、录像记录:编号、位置、地质内容。剖面测量人员、日期。检查人、日期。(四)剖面测量资料整理1、资料整理的基本内容(1)野外资料整理及计算;(2)编制剖面图;(3)编制地层柱状图;(4)标本、样品整理;(5)剖面测量小结。2、野外资料整理及计算野外工作结束后应首先作好资料整理。将文字记录与手图详细检查校核,做到文、 图内容完全吻合,重大矛盾及遗漏、错误须至野外检查、修正。经检查后,重要数据根据作图需要,对导线分段进行水平投影长度(平距)和两端高差的计算,岩层 真厚度计算,计算公式:(1)导线水平投影长度计算公式m=L Cos B(2)导线两端高差计算公式h=L Sin B式中:m:

10、导线水平投影长度(m);h:导线两端高差(m);L:导线倾斜长度(m);B:导线坡度角(),仰角为+,俯角为一。(3)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D=Lf(SinaCosBSiny土CosaSinB)式中:D:岩层真厚度(m);Lf:岩石分层在导线上的倾斜长度(m)(有些资料用L为代号,为与上列(1)、(2)式之L区别,本文改用Lf);a:岩层真倾角();B:地形坡度角();Y:导线与地层走向的锐夹角()。注: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用+号计算;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用 一号计算。详见附录B表B4。不在导线上的岩层,应按其产状顺走向或倾向将其投影 至导线上,然后量取Lf。跨2条以上导线的厚大岩层,

11、且导线方位、坡角有变化,应 按导线分段计算岩层真厚度,然后累加。3、编制剖面图(1)基本格式及内容剖面图基本格式见附录A图A1。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角、起点坐标、 高程标尺、水平标尺、地形线、导线点编号、导线方位角、坡角、分层号、分层岩性 花纹、地层分界线、地层代号、岩层产状(倾向、倾角)、样品编号、图例、责任表 等。(2)编制方法因导线方位变化情况的不同,剖面编制方法分两种。a、单一方向剖面图。剖面上各段导线方向与剖面总的方向基本一致,左右偏离 均在15。内,可大致视为单一方向剖面。编制方法是在图纸合适位置上将各次所测导 线按斜长和坡角依次画出,也可根据其水平投影长度和高差画出。一

12、般将剖面线的东 端或北东、南东、北端置于图的右侧,西端或北西、南西、南端置于图的左侧。每段 导线起点上方标注基点号及方位角,岩层分层界线及其他地质要素按5.2.3.3所列方 法直接投影在导线上,按视倾角将岩性及构造要素画出,同时绘出地形线及其他内容, 即得剖面图。为保持图面简洁,作图时只将导线轻轻画出,成图时只保留导线点号。b、地质平面一剖面图。导线方位反复多变,与总的方向偏离较大,需同时绘制 地质剖面图和反映导线方位变化的地质平面图。方法是将平面图置于下方,剖面图置 于上方,先绘制地质平面图,然后逆向垂直投影,绘制剖面图。步骤是在图的下方设 一条水平线,代表剖面总的方向,以此为基准,从O点起

13、,将导线按方位角和水平投 影长度依次画出,分层界线及地质要素亦根据在导线上的水平投影位置投影在导线 上,即得地质平面图。第二步是将平面图上的导线点及岩层和其他地质要素垂直投影 至水平线上。第三步是将水平线上的导线点和岩层、地质要素向上垂直投影。先在O 点的正上方合适位置任选一点O,然后结合每段导线端点的高差(h),得出剖面上 的导线,再将岩层及地质要素投影在导线上。第四步根据岩层在剖面导线上的位置和 岩层产状将岩性花纹及地质要素画出,同时绘出地形线,即得剖面图。见图5-2。作 图时,水平线与平面图之间也可保留23cm间隔。同时进行了物、化探测量工作的,可将物化探曲线置于剖面图的上方。图5-2地质平面-剖面图编制方法示意图4、编制地层柱状图剖面测量后应编制地层柱状图,反映地层划分结果及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图面结构见附录A图A2。内容包括:地层名称(系、统、阶(组)、段、亚段)地层 符号、分层号、岩性柱状、分层厚度、地层分段厚度、岩性描述、图名、图签、比例 尺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与剖面图相同,厚度大的简单岩层可用减略号缩减,在图上 用数字表示缩减的厚度。5.2.4.5标本、样品及音像资料整理标本、样品按矿区统一要求编号并填写采样登记表,见附录B表B11、12,音像 资料按附录B表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